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3.10 MB
- 文档页数:82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和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哲学家)从他的客观唯心主意说法,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艺术世界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个这三层。
于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相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家)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不涉及任何功利,没有任何目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是艺术的特征。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质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3、模仿说和再现说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古希腊学者认为,人类模仿鸟儿的啼叫,所以人类要唱歌;人类模仿蜘蛛织网,所以人类要织布;人类模仿燕子的筑巢,所以人类要盖房子。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就是模仿,戏剧里面的好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好人,戏剧里面的坏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坏人。
中国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西方雄霸了2000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文艺理论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的理论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再现。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二、艺术本质的科学理论基础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国:马克思(革命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艺术生产”理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同物质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文艺的起源一、总结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认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柏拉图《理想国》1)理想世界模仿2)现实世界“模仿的模仿”模仿3)艺术世界3.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真实”4.“模仿说”产生于古希腊,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1)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或许这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2)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3)朱光潜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欧洲“竟雄霸了两千余年”。
2.艺术起源于“游戏”1)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理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被许多人所信奉。
2)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席勒进一步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了发泄,从而获得快乐,亦即美的愉快的享受。
4)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2.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展示外在世界。
上篇艺术总论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该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列维坦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艺术的本质1.客观精神说定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文以载道说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
②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
③南北朝刘勰(协)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犹车之载物”。
2.主观精神说定义: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意志自由论尼采中国古代文艺评论家“情”“志”①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②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③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部分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3.模仿说或再现说定义: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②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4.其他观点(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二、“艺术生产”理论√1.明确提出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视频文字稿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篇:《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视频文字稿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
从2001年开始,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程也被教育部指定为艺术类院校专科升本科的必考科目之一。
艺术学概论这门课主要包括上篇艺术总论,中篇艺术种类,下篇艺术系统。
大家知道,人类的艺术活动已经有着非常漫长/悠久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艺术史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古老。
就拿艺术理论来说,如果从中国的先秦时期算起,西方从古希腊时期算起,人类的艺术理论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仅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艺术性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仅仅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才在德国诞生。
(ppt展示艺术学之父康拉德费德勒)而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也就是说,艺术学诞生到现在,仅仅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那么,艺术学到底包括那些内容呢?艺术性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整体上讲,艺术学包括了: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部分。
而且如果从门类来划分,如果说艺术学属于一级学科,那么在艺术学这个一级学科下面,又包括了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戏剧学等等学科。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艺术学又产生了血多分支学科,比如说: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及艺术管理学等等。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解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的内容是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两节。
第一节讲艺术的本质,第二节讲艺术的特征。
我们先讲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在这一节里面,需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二个问题是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一个问题,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重要看法。
到底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中外古今,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再现说”或“模仿说”。
杨琪版王宏建版彭吉象版优:原理性丰富缺:例证少中编部分大量笔墨在写艺术的门类(绘画、书法、电影、美术、戏剧、音乐等)缺:内容宽泛、原理性不强优:原理比较系统完整、通过大量古今中外艺术名作对原理进行阐释、图文并茂。
适合没有史论基础的同学(中外美术史)考研教材:杨琪版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是对艺术规律的研究。
相较于史论类的书籍更少知识性,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原理。
如果没有大量的例证是很难理解的。
艺术学是什么?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本性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与艺术发展的概括与总结。
艺术学所阐明的规律来自艺术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艺术实践。
因此,艺术学既具有严密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艺术本质论第一章艺术的社会本质第一节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第二节对“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的评价第三节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与真实性第四节艺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第二章艺术的形象本质第一节艺术形象及其特征第二节典型的艺术形象第三节意境第三章艺术的情感本质第一节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艺术情感的性质第三节情感的艺术表现第四章艺术的美的本质第一节美在艺术中的地位第二节艺术美与现实美第三节艺术美与现实丑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第一节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第二节艺术家的主体性第三节艺术家的修养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第一节对生活的艺术体验第二节艺术构思第三节艺术传达第七章艺术创作的心理和思维第一节形象思维第二节灵感第三节无意识第八章艺术的创作方法第一节创作方法与社会生活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节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绪论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二、艺术学的学习目的三、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艺术接受论第十一章艺术接受的地位、性质、特征与作用第一节艺术接受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第三节艺术接受对艺术创作的作用第十二章艺术接受的过程第一节艺术接受的心理第二节艺术接受的中介第三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第四节艺术的社会作用艺术发展论第十三章艺术发生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第二节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第三节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第十四章艺术发展规律论第一节“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二节“从渐进到断裂”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三节“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第十五章艺术发展动力论第一节前人对艺术发展动力的探讨第二节经济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第三节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重大的影响作用第四节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第十六章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第一节艺术的民族性第二节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第三节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艺术作品论第九章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内容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形式第三节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第十章艺术作品的非本质属性第一节艺术作品的风格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意蕴与气韵第三节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艺术本质论第一章艺术的社会本质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1)史前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2)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3)神话等幻想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4)描写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1、论2、大标题3、小标题4、原理+例证在学习《艺术学概论》之前必须了解:它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这门科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以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去看待艺术学概论这本书。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 i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既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形式,也是一种通过创造和体验美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和欣赏美的形式。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艺术学的概念,并探讨艺术学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艺术的定义、历史、理论、创作和批评等。
艺术学试图回答一系列问题,例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如何?"、"艺术如何被创作和评价?"等等。
通过研究艺术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含义、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常见的争议话题。
由于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和戏剧等。
其他人则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创作,它通过美的形式和结构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如何,艺术都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表达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创造和表达有所不同。
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古代,艺术主要是为了供奉神灵和象征宗教意义而存在。
在埃及、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艺术通过雕塑、壁画和建筑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于神圣和自然的敬畏和敬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逐渐从宗教角色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关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艺术创作是艺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媒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包括从灵感的获得、构思和设计,到实际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艺术家的创作背后通常有着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
艺术的评价也是艺术学的重要内容。
评价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美的价值,而是通过理解作品的内涵、形式和创作背景,来分析和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批评家通过运用各种批评方法和理论,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供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