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88 MB
- 文档页数:11
贵州理工学院新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1)一、概况 (1)二、规划背景 (1)1、“工业强省战略”的背景 (1)2、贵州“理工类院校”的发展背景 (2)3、“大学聚集区”的背景 (2)4、贵州理工学院发展背景 (3)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贵州省工业强省、“后发赶超”的需要 (3)2、完善花溪高校聚集区,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 (4)3、贵州理工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4)四、贵州自然地形地貌概况 (4)第二章规划设计 (6)一、上位规划解读: (6)1、区位及概况: (6)2、现状及规划交通: (6)3、分析总结: (6)二、规划难点分析 (6)三、规划指导思想: (7)四、规划构思: (7)1、空间分析 (7)2、校园入口分析 (8)3、一校两片 (8)4、三轴四门 (8)5、五区六馆 (9)6、七星八院 (9)五、交通分析 (9)1、车流交通: (9)2、人流交通: (9)六、文化挖掘 (10)1、对贵州工业文明的挖掘 (10)2、空间布局和传统文化的契合 (10)3、景观的文化属性 (11)七、分期实施计划 (12)第三篇建筑设计 (13)一、建筑造型 (13)二、经济技术指标 (14)第一章工程概述一、概况贵州理工学院新校区选址于贵安新区东南部(贵阳市西南侧)花溪大学城二期内,距贵阳17公里,距花溪行政中心只有2.5公里。
基地四面环路,东北邻近环城高速并与贵阳中医学院隔路相望,东南接贵州民族大学,西南接大学城二期道路及翁岗安置点,西北抵思孟路。
它是应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理工类本科院校,于2013年正式开始招生,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工科院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47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42余人,硕士以上学位321余人。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和4个基础教学部门(马列主义教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拆迁安置点C1、C2、B1、B、2、B3号楼及相应地下室工程,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吉麟村,花石路以北,贵大附中以西,建筑面积约10万㎡,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图)1.临时设施工地大门:工地大门设置在两个标段的中间,贵大附中的路口斜对面,呈“八”字形布置,门柱及门扇按照广厦建设CI标准实施。
洗水槽:在施工现场大门处设置由宽度、深度的沟槽围成的宽长的洗车槽,配备冲洗水枪,槽内设置泥水沉淀池。
所有从工地出去的车辆均要将泥水冲洗干净,泥水经沉淀后,将清水排放到建设单位指定的排水沟中。
沉淀池要定期清理。
钢筋加工场地:钢筋加工场地分为钢筋堆放、钢筋加工棚、冷拉调直场地及半成品堆场,钢材按不同规格、品种堆放整齐,设置标识牌。
办公设施:本工程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以便于施工统筹协调。
办公区设在现场中间,采用双层活动板房。
其主要设施有:业主、监理办公室、施工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等。
生活设施: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现场不设生活区,利用位于附近的回填区搭设活动板房作为工人的生活区。
现场厕所放在工地大门西南侧,内设自动冲淋装置,内墙面贴瓷砖墙裙,便池便槽侧壁贴瓷砖,地面贴防滑地砖。
2、现场临时用电设施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NT-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
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施工现场所有防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Ω。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具体布置另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平面布置管理管理原则: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各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
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及进退计划,主材及周围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实施科学文明管理。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贵州大学新校区绿色人文发展规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1月目录1.总则 (3)1.1 贵州大学概况 (3)1.2贵州大学新校区概述 (3)1.3贵州大学新校区人文规划总则 (4)2.管理机制 (6)2.1 建立“绿色校园”工作机构 (6)2.2 建立“绿色校园”管理制度 (8)3. 文化建设 (11)3.1 宣传推广 (11)3.2 开展绿色校园实践活动 (12)4. 教育实践 (15)5行政后勤 (16)5.1 绿色采购、节约资源 (16)5.2 建设节约型校园绿地 (17)5.3 建设节约型食堂 (18)6. 社团文化 (21)7. 校园文化 (31)7.1鼓励建设绿色校园文化。
(31)7.2全体师生参与 (33)7.3建设长效机制 (34)8. 人文心理 (35)8.1教育理念“绿色”化 (35)8.2以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36)9. 行为习惯 (36)9.1开展环境道德实践活动 (36)9.2推广校外环保活动 (37)9.3推广绿色生活习惯 (38)1. 总则1.1 贵州大学概况贵州大学简称贵大,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02年,为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
贵州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
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同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
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但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二期扩建工程五标段单体4标方案设计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4.05总目录第1部分:设计总说明……………………………………(1-18)第2部分: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19- )第1部分: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标书拟定)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二期扩建工程五标段(单体4标)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贵州大学北校区西北角。
主要功能为学生宿舍区、学生及教工食堂和生活配属用房。
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121173.14平方米(包括学生宿舍A区99173.67平方米,学生食堂A10708.64平方米,教工食堂A2000平方米,生活附属用房7845.05平方米,A区地下室设备用房1445.78平方米。
投资估算:30685.99万元。
二、设计依据(一)招标人提供有关文件1)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二期扩建工程五标段单体4标》设计招标公告(2013.10.28)。
2)《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二期)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2013.11)3)《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二期)设计单体四标段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任务书、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二期)设计单体五标段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任务书》(贵大花溪项目管理处.2013.11)。
4)《贵州大学留学生公寓使用需求说明》(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11)。
5) 《关于新校区二期学生食堂、宿舍及青教公寓设计的要求》、《新校区二期工程有关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设计要求》(贵大花溪项目管理处.2013.11)6)《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工程地质调查报告》(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2013.06)(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7)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1989)》;1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国家及地方其他现行规范。
贵州大学校园扩建规划设计摘要:贵州大学是国家重点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目前是贵州省唯一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时逢国运昌盛,科教兴国,贵州大学迎来了大规模扩建的大好时机。
新老校区在花溪河畔连成一体。
本文就对该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校园扩建;规划设计一、现状分析校园位置:北、新校区位于花溪大道、花石路、贵昆线、贵州民族学院、上海外国语学校之间,拟建的花二线将从此地块的地下穿过。
南校区位于花溪公园以南、花溪大道以西,地处田园路、市政路的围合之间,是百年前贵州大学的原址。
实验、实训区位于花溪大道以东、省党校以北。
距省党校不到500米。
二、校园规划(一)构成轴线围绕“生长·生态·升华”三大主题,规划提出多个方案,经集中后形成本案。
1、和轴——生长轴本规划中提出以“生态·生长·升华”为三大主题,以显现百年老校的生命力,以确保新校区成为精品。
为保留百年的历史,拟在老校区向西,以天象山为极点,建立生长轴。
当开通花二线后,花溪大道的交通流量将大量被分流,花溪大道将恢复往日清溪环绕,绿野平川、绿树浓荫,百花争艳、悠悠闲闲的旅游大道风貌。
百年老校的大门历史悠久,已被贵州大学学子们认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门前铭牌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贵州大学”,门前的绿荫保留着众多贵大人的青春记忆。
作为传统的礼仪大门,贵大老校门在花溪大道上应得到保留和加强。
生长轴由老校区经贵州大学老校园的中心、校办公大楼、体育场馆,向西再经新规划的艺术学院、天象实验室,直到山顶的天象台,一条轴线把两个校区一气贯通,为校园的功能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子、教授、研究生和学者们从老贵州大学横跨两校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美轴——生态轴生态主题强调两校区与花溪河生态区的一体化。
南北两校区之间相连的生态走廊从新老校区间穿过。
花二线也沿此生态走廊穿越阿哈湖向花溪穿行。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浅谈山地大学校园改扩建规划设计r——贵阳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王朔【摘要】贵阳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贵阳市双龙经济区,原规模学员10000人,现有师生已达11000人,远期将发展为15000人,现需新增规划用地用以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受建设方邀请,作者有幸参与了贵阳学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工作.如何在山地校园中整合新老校区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该案规划设计的关键.【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96-97)【关键词】山地校园;新老校区;学科分布;交通梳理【作者】王朔【作者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1 项目背景及概况贵阳学院紧邻龙洞堡国际机场,北面为市区通向机场的主干道汤巴关路,南面是规划的兴业北路,西面是见龙洞路,学校主入口开设在见龙洞路上,周边有贵阳警官学院,神奇学院等高校。
校园内部被鱼梁河南北贯穿,鱼梁河地势较低,将整个学校划分为东西两个校区,贵阳学院现有校区为西校区,占地481亩,新增用地为东校区,占地387亩,地块内植被茂盛,地形复杂,最大高差相差65m。
两个校区各自独立,如何合理的梳理和组织新老校区在交通、学科设置、校园公共资源共享等问题将是本次规划设计的关键。
随着学校南侧规划道路——兴业北路的建成,将会对学校现有的规划格局产生影响,但也将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本次的规划设计将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整体校园的概念整合设计东、西两个校区,使之可分可合,既体现各自的特色,又能新旧结合,联系紧密。
(2)梳理贵阳学院与城市的功能关系,加强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和贵阳市的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应用型高校建设。
(3)梳理原校区内路网、建筑、景观等问题,填平补齐,使之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需求。
贵阳学院修建规划设计效果如图1所示。
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1、设计文件:a、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委托书;b、甲方提供的规划部门审批的总平面图; 2、设计规范规程: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21);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21); c、《贵州省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2-062-2021); 3、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等技术标准文件。
二、建筑概况 1、本工程为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二期工程)艺术学院学科组团表演艺术部。
建设地点: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校区西侧与西校区连接部)。
2、建设用地面积:52714m^U2^U,总建筑面积27557.83m^U2^U 3、建筑占地面积:5875.19m^U2^U。
建筑密度:11% 4、容积率:0.5。
5、绿地率:35%。
6、本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2.2m。
7、建筑定位放线详见总平面图,±0.000绝对标高为1123.00,具体场地标高可根据现场调整8、该工程设置不设人防地下室。
三、总图设计1、本工程用地位于新老校区的连接部,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联系新老校区的平面空间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
规划用地范围内整个场地东高西低,根据用地的高差现状采取半地下的布局方式,将建筑融入环境,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和谐统一。
2、艺术学院表演楼底标高接近基地原洼地标高;利用斜坡布局,自然形成阶梯状建筑空间。
结合室外大台阶而成的山地建筑景观,充分体现了山地建筑的特点。
设计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的地形地貌,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以及能源消耗,建筑有两面临坡,共设3个建筑出入口,结合地形及内外空间,提出布局设想,围绕水面形成相对集聚的半围合空间。
3、从生活出发,结合地形设计相对聚集的公共空间,配以合理的环境便能让人感觉到温馨宜人,能够给人提供更多“不经意”的交流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充分考虑高校校园空间对大学生行为的促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