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蛋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酶水解动力学是研究酶在特定条件下对底物的水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大米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
研究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可以为其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功能性食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酶的选择及制备选择适合的酶是研究大米蛋白酶水解动力学的重要前提。
一般来说,从大米中提取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使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酪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备。
选择合适的酶种需要考虑酶对大米蛋白的水解效率、水解产物的组成和酶的稳定性等因素。
根据所需研究的大米蛋白酶水解产物的特性,可以选择单一酶种或者混合酶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酶水解动力学测定酶水解动力学实验可以通过监测底物的降解速度来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酶的动力学参数。
一般可以采用比色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生化分析方法对水解产物和反应底物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考虑到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第三部分:动力学分析酶水解动力学分析是用数学模型描述酶催化底物的转化过程,从而得到酶的动力学参数。
其中,酶的催化过程可以按照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和酶-底物复合物的分解速率来描述。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使用Michaelis-Menten方程、韦伯方程和直线斜率等多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参数。
第四部分:动力学参数分析酶水解动力学参数可以用来衡量酶的催化活性和亲和性。
酶催化活性即酶单位时间内转化底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计算kcat来获得。
亲和性则用米氏常数Km表示,其值越小表示酶与底物结合越紧密。
此外,酶的催化效率还可以用kcat/Km来表示,其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总结:通过对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可以获得酶的动力学参数,了解酶对底物的反应速度和亲和性。
大米蛋白等电点大米蛋白是指存在于大米中的蛋白质,是大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米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胚乳层和胚芽中。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带有等量正负电荷,净电荷为零的pH 值。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其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这个pH值是指在溶液中,蛋白质的带电量为零的酸碱值。
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容易发生沉淀。
因此,了解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其溶解性和功能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与其氨基酸组成和序列有关。
蛋白质的等电点取决于其氨基酸残基中的酸性和碱性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
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具有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如赖氨酸和精氨酸)具有正电荷。
当蛋白质的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数量相等时,其净电荷为零,等电点即为pH 7。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对其功能性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容易发生沉淀。
因此,等电点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大米蛋白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溶液的pH 值来控制大米蛋白质的溶解度和功能性。
例如,当大米蛋白质用于食品加工中时,可以通过调整pH值,使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功能性和稳定性。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还与其营养价值相关。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因此其等电点也不同。
了解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特性。
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净电荷为零的pH值。
了解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对于其溶解性、功能性和营养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可以控制大米蛋白质的溶解度和功能性。
深入研究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大米蛋白质的潜力。
大米蛋白提取操作流程步骤1:准备原料选择优质的稻米作为原料。
稻米应该干燥、无杂质和霉变等问题。
将稻米洗净并浸泡在适量的水中,浸泡时间为4-6小时,以使稻米充分吸水。
步骤2:分离淀粉将浸泡好的稻米放入搅拌机中进行研磨。
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稻米的湿润状态。
搅拌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直到稻米成为浆状物。
步骤3:淀粉沉降将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让淀粉沉降到底部。
此时,较浓的淀粉沉淀在底部,稻米蛋白和其他杂质悬浮在上层。
步骤4:分离沉淀物将混合物分为两个部分:上层稻米蛋白和下层淀粉。
用过滤纸将上层液体滤出,留下淀粉。
注意,滤纸应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过滤效果,以防止大米蛋白的损失。
滤液中的杂质可以通过反复过滤来净化。
步骤5:沉淀提取将稻米蛋白液加入搅拌机中,并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以调整pH值。
对于提取大米蛋白,一般使用2%的稀盐酸或铜盐溶液,将其搅拌混合10-30分钟。
此时,蛋白质会沉淀到底部。
步骤6:过滤蛋白沉淀将混合液通过过滤纸或其他微孔过滤器过滤,除去悬浮在溶液中的杂质和未沉淀的蛋白质。
过滤速度应适度,以保留大米蛋白,并去除杂质。
步骤7:纯化蛋白将蛋白质沉淀用冷水洗涤,并将其收集起来。
然后,用适量的去离子水溶解蛋白质沉淀。
将溶解的蛋白液通过微孔过滤器过滤,去除残留杂质。
蛋白液也可以在低温下离心沉淀,得到纯净的大米蛋白。
步骤8:干燥和保存将提取到的大米蛋白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
干燥后,将蛋白质制成粉末或颗粒,存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上是大米蛋白提取的操作流程。
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同的提取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总体上,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到优质的大米蛋白,并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题目:大米中的清蛋白谷蛋白含量比例大米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主食之一,而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清蛋白和谷蛋白又是大家经常关注的话题。
清蛋白和谷蛋白在大米中的含量比例如何?它们又分别对人体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1. 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比例在大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据研究表明,每100克的大米中含有约6-7克的蛋白质,其中清蛋白占到了70%左右,而谷蛋白则占剩余的30%左右。
这说明大米中的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比例为7:3左右。
2. 清蛋白的重要意义清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它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蛋白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它可以帮助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清蛋白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
清蛋白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3. 谷蛋白的重要意义谷蛋白虽然在大米中的含量较少,但它同样对人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谷蛋白能够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谷蛋白还是人体骨骼肌和内脏器官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体增强肌肉力量和抵抗力。
谷蛋白还是人体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人体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大米中的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比例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清蛋白和谷蛋白在大米中的比例为7:3左右。
这表明大米中的清蛋白含量较高,而谷蛋白含量较低。
在人体健康中,清蛋白和谷蛋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人体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清楚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大米中的营养成分的重要性和作用。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了解清蛋白和谷蛋白在大米中的含量比例对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至关重要。
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合理摄入清蛋白和谷蛋白,从而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关于大米中的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比例,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它们对不同人群的重要性。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摘要:本文从大米蛋白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出发,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大米促进精深加工为支撑,阐述大米蛋白分离提取方法,概述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米;大米蛋白;提取工艺;制备;利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的来源。
稻谷(Oyaza sativa)是人类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200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年生产稻谷总产量约为5.33亿t,中国的稻谷总产量达到1.865亿t,占35%,居世界首位。
稻谷生产和消费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和泰国为主[1]。
长期以来,稻谷生产和稻谷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一直倍受食品科学家高度关注。
大米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正是基于丰富稻米加工产品和合理利用稻米加工副产品的研究和综合利用。
因此,提取和合理利用大米中蛋白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1 大米蛋白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1 大米蛋白的组成大米蛋白具有优良营养品质,是公认的谷类蛋白中的优质植物蛋白。
按Osborne分类方法[2],大米蛋白可粗分为4类:清蛋白(albumins),可溶解于水的蛋白质,占总量2%~5%;球蛋白(globulins),溶于0.5mol/L的NaCl溶液,占总量2%~10%;谷蛋白(glutelin),溶于稀酸或稀碱,占总量80%以上;醇溶蛋白(prolamins),溶于70%~80%乙醇溶液,占总量1%~5%。
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成为贮藏性蛋白,它们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成分。
而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
大米蛋白因赖氨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其他谷类蛋白中必须氨基酸含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和生物价(BV)及蛋白质效用比率(PER)较高而具有良好得营养价值。
1.2 大米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在大米贮藏性蛋白中,谷蛋白分子量较大,分子内和分子之间广泛存在的二硫键以及分子内存在的巯基,结构决定其不溶于中性盐溶液而只溶于稀酸、稀碱,大大限制了大米蛋白功能性开发。
大米蛋白生产工艺
大米蛋白生产工艺指的是通过大米进行提取蛋白质的过程。
大米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米蛋白生产工艺。
首先,选取质量优良的大米作为原料。
大米要求品质好、去杂净、加工适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然后,将选好的大米进行清洗和浸泡。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大米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浸泡则是为了软化大米,使得后续的处理更加方便。
接着,对浸泡好的大米进行研磨和烘干。
研磨是将大米的外层去除,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而烘干则是为了去除大米中的水分,使其适合后续的提取工艺。
然后,将研磨干燥好的大米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搅拌,使蛋白质溶解在溶剂中。
一般常用的溶剂有酸和碱两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接下来,对溶解好的蛋白溶液进行过滤和沉淀。
过滤的目的是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残留物,以得到较纯的蛋白质液;而沉淀则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通常采用酸碱沉淀或酒精沉淀的方法。
然后,对蛋白质沉淀进行洗涤和干燥。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沉淀
中的杂质和溶剂,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质量;干燥则是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蛋白质粉末。
最后,对蛋白质粉末进行包装和贮存。
一般采用密封包装和低温储存的方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期。
以上就是一种常用的大米蛋白生产工艺。
通过此工艺,可以高效提取大米中的蛋白质,得到优质的大米蛋白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
大米蛋白一大米蛋白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等四种蛋白组成,大米渣中主要是胚乳蛋白,由白蛋白(4%~9%)、盐溶性球蛋白(10%~11%)、醇溶性谷蛋白(3%)和碱溶性谷蛋白(66%~78%)组成.在谷物蛋白中,大米蛋白的生物价(B.V.)和蛋白价(P.V.)均比其它蛋白质高。
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且氨基酸含量高,是其它植物蛋白所无法比拟的。
大米蛋白被公认为优质的食品蛋白,符合WHO/FAO推荐的理想模式。
大米蛋白的生物价很高,其营养价值高,可与鸡蛋、牛乳、牛肉相媲美。
另外,大米蛋白是抵抗原形蛋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对生产婴幼儿食品是十分有利的。
大米蛋白不仅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还有其它一些保健功能。
近来的研究表明,大米蛋白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大米、米糟、米糠等原料都可用来制备大米蛋白,围绕大米蛋白开发和利用,研究者提出各种不同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酶法提取、碱法提取、酸法提取、物理提取和复合提取法。
至2007年国内提供的纯净大米蛋白一般为饲料级(一般65%含量左右及以下),食品级(一般80%含量左右)和大米蛋白肽(全溶于水,70-90%肽含量,食品级)。
二大米蛋白粉标准大米主要的营养成分:约含有75%的淀粉,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7%;脂肪2%,其他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B群等均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
电话:地址:上海青浦赵巷崧泽工业园区崧秀路1196号大米蛋白粉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大米中提取的高纯度精细蛋白质粉,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效价高,比大豆蛋白的生物效价高10个百分点;*低过敏性,适合于各种营养食品中添加;*不含胆固醇,符合于现代人的健康要求;*低脂肪;*易消化吸收,适合于小孩食品,及宠物食品;*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有三道消毒灭菌,确保卫生安全。
蛋白粉70型/蛋白粉75型/蛋白粉80型蛋白>70%75%80%;脂肪<6%4%2%;水分<8%6%5%;纤维<8%7%6%;灰份<2%2%2%;目数:120目通过95%/140目通过95%/160目通过95%;细菌总数cfu/g max:5000/5000/5000;霉菌和酵母菌cfu/g max:100/100/100;大肠菌群(近似数)个/100g max:30/30/30;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大米蛋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大米蛋白是由大米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视,大米蛋白的综合利用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焦点。
大米蛋白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利用大米蛋白制备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大米蛋白的酶解和酶促反应等。
一、大米蛋白的功能性食品研究大米蛋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改性,从而赋予其不同的功能性。
通过高温处理、酶解或酸解,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胶凝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大米蛋白酸性、中性或碱性凝胶。
这些凝胶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作为凝胶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使用。
大米蛋白还可以通过交联、酯化或酸酶方法改性,制备出具有保湿性、抗氧化性、抗菌性和抗糖化性等功能的大米蛋白,用于化妆品、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
二、大米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大米蛋白酶解产生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菌、抗炎和降血压等。
研究表明,大米蛋白酶解产生的肽段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对抗自由基的损伤,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大米蛋白酶解产生的肽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对抗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近年来,随着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增加,大米蛋白酶解产生的生物活性肽在食品行业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三、大米蛋白的酶解和酶促反应大米蛋白的酶解是将大米蛋白通过外源或内源酶的作用分解为较小的肽段或氨基酸残基的过程。
酶解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酶解、化学酶解和生物酶解等。
物理酶解是利用高压、高温、超声波或微波等方法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从而使其易于被酶解。
化学酶解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如酸、碱、胰蛋白酶等对蛋白质进行酶解。
生物酶解则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对蛋白质进行酶解。
酶解可以提高大米蛋白的可溶性和消化性,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和功能性。
大米蛋白的综合利用研究在食品科学、生物技术和营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米蛋白的功能性和生物活性肽的利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大米蛋白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大米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大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但是大米蛋白质的利用率却并不高。
对于大米蛋白的综合利用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会对大米蛋白综合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大米蛋白的特点大米蛋白是大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占大米总重量的8%~10%,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肽链。
大米蛋白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主要有谷蛋白、谷蛋白亚组分、谷蛋白颗粒蛋白、谷蛋白酶等组成。
大米蛋白的主要特点有:1. 亲水性强:大米蛋白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组成,其亲水性较强,对水的溶解度也较高。
2. 蛋白质含量高:大米蛋白的含量较高,提供了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3. 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大米蛋白中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所以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二、大米蛋白综合利用的方法针对大米蛋白的特点,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利用方法,主要包括:1. 大米蛋白水解:通过酶解或酸水解的方法将大米蛋白水解为小肽、氨基酸和肽链,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溶解度。
2. 大米蛋白胶体化:将大米蛋白进行胶体化处理,使其在食品加工中更易于应用。
3. 大米蛋白改性:通过酶法、酸法、碱法或化学法对大米蛋白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功能性和稳定性。
4. 大米蛋白复合利用:将大米蛋白与其他食材进行复合利用,提高其可应用范围和功能性。
1. 大米蛋白水解研究大米蛋白的水解是目前大米蛋白综合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酶解或酸水解的方法将大米蛋白水解为小肽、氨基酸和肽链,提高其营养价值和溶解度。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采用酶解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同时也能改善其食用性和应用性。
一些研究还表明,通过酶法水解大米蛋白可以得到具有抗菌、抗氧化和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的小肽和氨基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胶体化是将大米蛋白分子变为胶体粒子,这样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可分散性、可溶解性和黏度,并且能增加大米蛋白的应用范围。
大米蛋白粉生产工艺大米蛋白粉是以纯天然无基因改造的大米为原料制作的蛋白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高纯度、易吸收、不含胆固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保健品等领域。
大米蛋白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采购和筛选:首先要采购优质的大米原料,确保其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然后对采购的大米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有损品。
2.清洗和研磨:将筛选后的大米进行清洗,去除外层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大米进行研磨,使其变成细粉末状。
3.酶解和分离:将研磨后的大米粉末与酶液进行混合,进行酶解反应。
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根据具体工艺可有所不同。
酶解后的液体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得到蛋白液和渣滓。
4.过滤和浓缩:对酶解后的蛋白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然后使用浓缩设备将蛋白液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加。
5.脱水和干燥:通过脱水设备将浓缩后的蛋白液进行脱水,使其含水量降低。
然后将脱水后的蛋白液进行喷雾干燥,使其形成粉末状。
6.粉碎和包装:将干燥后的大米蛋白粉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最后将粉碎后的大米蛋白粉进行包装,密封保存。
大米蛋白粉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要进行检测和监控,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检验,保证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总结:大米蛋白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购和筛选、清洗和研磨、酶解和分离、过滤和浓缩、脱水和干燥、粉碎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严格的操作和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大米蛋白粉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品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
大米蛋白rgd结构
大米蛋白是大米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而RGD结构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结构单元。
大米蛋白中的RGD结构通常指的是含有Arg-Gly-Asp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结构。
这个氨基酸序列在生物学中被发现与细胞黏附和信号传导密切相关。
从化学结构的角度来看,大米蛋白中的RGD结构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特定序列,其中Arg代表精氨酸,Gly代表甘氨酸,Asp代表天冬氨酸。
这个序列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中可能形成特定的结构域,对于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来看,含有RGD结构的蛋白质在细胞黏附和信号传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结构可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和生长等生物学过程。
在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们也利用RGD结构设计了许多生物材料和药物,用于探索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大米蛋白中的RGD结构不仅仅是化学结构上的氨基酸序列,更是在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单元。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种结构,可以促进我们对细胞行为和生物材料设计的深入认识。
二大米蛋白〔一〕大米蛋白大米蛋白是指米粒中的蛋白质局部,相对于其他谷物资源而言,大米蛋白含量较低,但是营养价值却高于小麦蛋白。
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高于其他谷类,氨基酸配比拟为合理;其生物学效价〔BV〕和蛋白质成效比值〔PER〕较高,大米蛋白的低过敏性使氨基酸配之非常适合作为婴儿或是特殊人群的食品。
大米蛋白还具有潜在的医疗保健作用,利用碱提取或是高温淀粉酶处理后高度纯化的大米蛋白与酪蛋白相比,前者有较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大米别离蛋白〔RPI〕具有抵抗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癌变作用,从米糠中提取的〔RPI〕也表现出同样的效果。
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虽低于小麦粉及大多数粮食品种,但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拟完整。
大米与理想蛋白质相比,赖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略微缺乏,单语小麦蛋白相比,除了异亮氨酸较少之外,各种必需氨基酸都较丰富。
因此,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高于小麦而接近完全蛋白质。
大米蛋白的生物效价为77,不但在各种粮食中居于第一位〔包括大豆〕,而且可以与白鱼〔生物效价76〕、虾皮及牛肉相媲美。
大米蛋白质是指米粒中的蛋白质局部。
一般大米含蛋白质8%左右.根据大米蛋白质中各组分的溶解性差异可将其分为四大类。
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这四种蛋白质的溶解性质是:清蛋白溶于水;球蛋白微溶子水而溶于稀中性盐溶液;谷蛋白不溶予水和中性盐溶液,而溶于稀酸稀碱;醇溶蛋白不溶于水,而溶于70~80%乙醇水溶液。
大米中这四种蛋白质分布是均匀的。
清蛋白和球蛋自主要存在于胚和糊粉层中,谷蛋白和醇溶蛋自主要存在于胚乳中。
越接近糊粉层,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越高,越接近胚乳内部那么含量越少。
从脱脂米粉中提取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比例是;8:9.5:12.5:70。
大米品种不同,其蛋白质比例也有差异。
〔二〕米糠蛋白米糠是在碾米时碾下的糙米成分中的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及局部的胚乳。
一般产量约为糙米的6%-8%或稻谷的5%-6.5%。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功能研究大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大米蛋白则是大米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
大米蛋白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拥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围绕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功能展开研究。
一、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大米蛋白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主要成分为谷蛋白、粉蛋白和游离型蛋白。
它们分别存在于大米的胚乳、胚芽和米糠中,与大米的外观和品质密切相关。
1.1 谷蛋白谷蛋白是大米蛋白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
谷蛋白中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完全符合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尤其富含赖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
此外,谷蛋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锌、镁等。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1.2 粉蛋白粉蛋白是大米蛋白中的重要成分,它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尤其是粉蛋白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粘蛋白酸和果胶酸等功能性成分。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调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 游离型蛋白游离型蛋白是大米蛋白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由一些小分子蛋白组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理活性。
游离型蛋白含有丰富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对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调节血糖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米蛋白的功能研究除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大米蛋白还具有多种功能,其研究成果在食品工业、保健品开发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1 抗氧化作用大米蛋白中的多肽和氨基酸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以有效抵抗氧化应激和细胞老化。
研究表明,大米蛋白中的谷蛋白和粉蛋白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人体的抗衰老和防癌具有积极的影响。
2.2 调节血糖大米蛋白中的游离型谷氨酰胺能够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大米蛋白中的粉蛋白还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有利于调节血糖平衡。
2.3 促进免疫功能大米蛋白中的多肽和游离型蛋白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大米蛋白质含量标准大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人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大米中,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大米蛋白质的含量标准是多少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是根据国际食品标准组织(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的指导原则确定的。
根据这些指导原则,白米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6.0%,糙米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7.0%。
这个标准是根据大米的品种、种植环境、加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有所不同。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大米蛋白质含量的要求可能更高,例如日本就有严格的大米质量标准,要求白米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7.0%。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限制,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可能相对较低。
那么,为什么大米蛋白质含量如此重要呢?首先,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它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参与身体组织的合成和修复,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蛋白质还可以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质可以提供4千卡的能量。
对于一些需要控制体重或进行减肥的人来说,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帮助他们感到饱腹,并提供足够的能量。
此外,大米蛋白质含量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婴儿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满足胎儿和婴儿的生长需求。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那么如何增加大米蛋白质含量呢?首先,选择高蛋白质品种的大米。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特殊培育的高蛋白质大米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高于传统品种。
其次,合理加工大米。
研究表明,精加工和煮熟会使大米蛋白质损失一部分,而糙米中保存了较多的蛋白质。
大米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及规模化放大制备
大米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源,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大米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和规模化放大制备的一般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大米作为原料,去杂质,破碎成颗粒。
2. 提取蛋白:采用水煮法将破碎的大米与适量的水混合,加热至沸腾并持续搅拌。
随着煮沸,蛋白质会从大米颗粒中释放出来,并溶解在水中。
此时,可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将大米渣和水分离。
3. 澄清:通过对提取液进行离心、沉淀或过滤等操作,去除悬浮物和杂质,使提取液变得清澈。
4. 浓缩:将澄清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可以采用蒸发、超滤或离子交换等技术。
浓缩后,蛋白质含量会增加,有利于后续的纯化和精制。
5. 纯化:采用逆流过滤、梯度洗脱、离子交换或凝胶过滤等手段,对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纯化,去除其他杂质,如有机物、糖类和脂质等。
6. 浓缩和干燥:纯化后的大米蛋白液再次进行浓缩,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蛋白质粉末。
在规模化放大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选型。
可能需要采用高效的大米蛋白提取装置,如连续流程提取设备或离心机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蛋白质得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控制,如调节提取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
总之,大米蛋白的提取方法研究和规模化放大制备需要综合考虑原料准备、蛋白质提取、澄清、纯化、浓缩和干燥等步骤,以及设备和工艺优化,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和经济的大米蛋白生产。
大米蛋白研究进展2004-07-30王章存申瑞玲姚惠源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第2期大米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全世界一半以上、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因此,大米蛋白是人们膳食中重要的蛋白来源。
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很大,每年的稻谷产量有1800亿公斤左右。
这些稻谷加工成的大米除了食用外,还作为味精发酵和淀粉糖生产的原料。
在这些加工环节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米糠和米渣。
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12%,脱脂米糠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高达18%。
米渣中蛋白质的含量在40%以上,俗称大米蛋白粉和大米浓缩蛋白(RPC)。
它们都是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国外非常重视大米和米糠的开发利用,并生产出了附加值很高的营养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过去我国将它们作为动物饲料使用,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近年来,国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了研究开发力度。
本文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大米和米糠蛋白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1 大米蛋白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大米蛋白种类很多,一般以其溶解特性进行分类。
首先用水提取大米或米糠中的蛋白质所得到的蛋白组分称为清蛋白;残渣用稀盐溶液提取得到的蛋白组分为球蛋白;再用75%乙醇提取的组分为醇溶蛋白,最后残渣中蛋白质只能用酸或碱溶解,分别称为酸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二者统称为谷蛋白。
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也叫贮藏蛋白,是大米中的主要蛋白成分,谷蛋白占总蛋白的80%以上,醇溶蛋白占10%左右;而清、球蛋白含量极少,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在稻谷发芽早期,它们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不同蛋白氨基酸组成各有特点。
清蛋白中不带电荷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酸性氨基酸较低;球蛋白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达15%以上,而醇溶性蛋白的碱性氨基酸含量只有球蛋白中的一半左右,但其疏水性氨基酸却远高于其它类蛋白。
蛋白的溶解性不仅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与其存在状态也有关系。
研究表明,在胚乳中蛋白主要以两种聚集体形式存在,即PB-I和PB-Ⅱ型。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PB-I聚集体呈片层结构,致密颗粒直径为0.5~2μm,醇溶蛋白即存在于PB-I中;而PB-Ⅱ呈椭球形,不分层,质地均匀,颗粒直径约4μm,其外周膜不明显,谷蛋白和球蛋白存在于PB-Ⅱ中。
两种聚集体常相伴存在。
在大米发芽过程中,两种蛋白聚集体发生解体,但二者的可消化性明显不同,PB-Ⅱ因没有致密的硬核更容易被消化水解,而PB-I在发芽后9天时仍保持着片层结构。
用SDS-PAGE技术研究证明,PB-Ⅱ不断有新的电泳谱带亦即新的蛋白质组分出现,而PB-I的组分稳定。
说明二者蛋白质分子在代谢方面是有差异的。
大米蛋白中的胱氨酸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S-S-键。
这些链内或链间-S-S-键使蛋白质多肽链聚集成致密分子,也可能是形成蛋白聚合体的重要原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PB-Ⅱ聚集体中的蛋白质含有分子量为64、140、240、320、380和500Kda甚至超过2000KDa的组分。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大米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时首先合成的是分子量为57KDa的蛋白分子,它再裂解成22KDa和37KDa两个亚基。
谷蛋白中大小不等的蛋白分子由这两个亚基通过-S-S-装配而成。
SDS可以破坏-S-S-的连接,改变SDS的用量,可以发现分子量为22~23KDa和37~39KDa的组分存在,因此这两个组分实际上是大分子聚集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清蛋白中也有分子量高达100KDa的蛋白组分存在,但由于清蛋白中胱氨酸含量很低,不易形成-S-S-键,因而清蛋白更容易溶于水,这说明二硫键的存在对稳定蛋白聚合体是非常重要的。
将蛋白提取后对其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大米中的某些蛋白并非完全由氨基酸组成的简单蛋白质,而是含有糖(鼠李糖)或脂类成分的结合蛋白。
这些非氨基酸成分不仅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同时也赋予蛋白质特殊的生理功能。
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米中的蛋白种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大米陈化过程中,虽然总蛋白含量不变,但其结构、类型会发生变化,进而也影响了米饭的流变特性,突出的变化是二硫键数量增多,蛋白质分子量增大,蛋白聚体更加致密,蒸煮后蛋白质与淀粉的网络结构致密,限制了淀粉粒的吸水膨胀和柔润,因而米饭的粘性下降而硬度增加。
此时若加入适量的还原剂破坏二硫键,则米饭的粘性提高。
任顺成等用SDS-PAGE方法也证明了大米陈化前后蛋白质分子量的这种变化;Teo等的试验也证明大米中的蛋白质的变化是导致大米流变学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试验都说明-S-S-键对蛋白质性质的重要性。
大米蛋白不仅在陈化中有更大分子的形成,在加热时也有明显的蛋白分子的聚合。
Mujoo 指出,爆炒大米花时,分子量为24、34、68 KDa的分子可以聚集成4×104KDa的特大聚合体,但分子量为13~16KDa的醇溶蛋白不参与这种蛋白体的形成。
由此可见,开发利用大米蛋白质尤其要注意大米陈化、加热和二硫键的氧化、还原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米糠中四类蛋白的含量与大米中的明显不同。
其依次用水、盐、醇、酸、碱溶液提取所得到的清、球、醇溶、酸溶和碱溶蛋白的含量分别为34%、15%、6%、11%和32%,其中酸溶蛋白和碱溶蛋白均为谷蛋白,也就是说,米糠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很高。
色谱分析表明,前四种蛋白的分子量范围分别为10~100KDa、lO~150KDa、33~150KDa和25~100KDa。
碱溶性蛋白在提取过程中有二硫键的断裂,其主要组分的分子量仍然分布在45~150KDa,所有这类谷蛋白分子量更大,更难溶于水。
但如果打破二硫键,也可以使98%以上的米糠蛋白溶解出来。
需要指出,米糠经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加热灭酶)前后,其各种蛋白成分含量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清蛋白含量降低(变性所致)、谷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大米蛋白被公认为优质食用蛋白,主要是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符合WHO/FAO推荐的理想模式,其中蛋氨酸含量较高,是其它植物蛋白所无法比拟的。
米蛋白和米糠蛋白的生物价很高,它们的营养价值可与鸡蛋、牛乳相媲美。
另外,大米蛋白是低抗原性蛋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对生产婴幼儿食品是十分有利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婴幼儿大米蛋白营养粉出售。
很多植物性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大豆蛋白、花生蛋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和凝血素、小麦中的一种清蛋白、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等,它们往往引起免疫反应使食用者产生过敏或中毒反应。
动物性食品中也有一些致敏因子,如牛奶中的乳球蛋白、鸡蛋清中的卵类粘蛋白等,婴幼儿对这些因子最敏感。
相比之下,大米蛋白最安全,大米是唯一可以免于过敏试验的谷物。
随着对大米蛋白研究技术日趋完善,婴幼儿和老年用大米蛋白强化食品在市场上正呈普及之势。
大米蛋白除了基本的营养功能外,还有其它一些保健功能。
Morita用大米分离蛋白(RPI)和酪蛋白在小鼠中的试验表明,RPI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和磷脂的浓度,鼠肝的重量也低于饲喂酪蛋白的试验组。
二甲基苯并蒽(DMBA)是乳腺癌的诱变剂。
以30mg DMBA/Kg体重的剂量饲喂小鼠,基础饲料中的蛋白质分别为RPI、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酪蛋白。
试验结果表明,饲喂RPI鼠的瘤重低于饲喂酪蛋白者,饲喂7天时各组试验鼠血清中的苯酚物羟化酶的活性差别不大。
说明RPI具有抵抗DMBA诱导癌变的作用。
从米糠中提取的RPI也表现出同样的效果;进一步用色质联机分析RPI的成分发现,在RPI中有三萜烯醇、阿魏酸等成分的存在,说明RPI是结合蛋白。
蛋白质的特殊作用可能必须这些非氨基酸成分的参与。
Neriega的试验也是很有意思的。
他比较了食用大米和面包的人群对亚极限性体力训练的忍耐力,发现食用大米者耐力更强,受试者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较低。
米糠还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是诱发糖尿病的引诱剂。
在米糠的功能试验中发现,米糠饲喂实验鼠两个月,可显著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症状,试验鼠血清中甘油和胆固醇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多尿症症状也得到改善。
可以推断米糠中的蛋白质起着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大米蛋白不仅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还有很多潜在的医疗保健作用。
这是国外十分重视大米蛋白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国内对大米蛋白功能性的研究较少。
3 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只有9%左右,直接从大米中提取蛋白质显然是不经济的。
大米淀粉糖和味精生产中的下脚料(即米渣)中的蛋白含量40%~65%,也可称作大米浓缩蛋白,是开发利用大米蛋白的主要原料,这是一块数量很大的宝贵资源。
过去它主要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但从资源利用角度看这是不经济的。
随着对大米蛋白价值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大米蛋白正被开发成附加值很高的食品生产原料和添加剂。
市场上有高蛋白营养米粉出售,但它仍是以淀粉为主要成分,蛋白质含量很低,作为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3.1 大米分离蛋白(RPI)大米浓缩蛋白(RPC)中的蛋白质含量已得到40%以上,但其许多功能性尚不理想。
经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去除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获得蛋白含量大于90%的大米分离蛋白(RPI)。
RPI可经过水解或生化方法修饰后生产各种食用蛋白补充剂。
由于RPC中绝大部分是水不溶性蛋白质,提取时传统复方法是使用碱溶酸沉法,该法虽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RPI,但它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产品颜色深,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受到很大破坏,发生的副反应会形成味苦、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以及蛋白质回收率较低等。
基于RPC中蛋白质为水不溶性,且非蛋白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特点,提取的蛋白质应该进一步纯化(Purification)。
还可以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异淀粉酶等处理,促进更多碳水化合物的溶解。
在大米淀粉糖生产中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使淀粉糖的得率提高,同时也获得纯度很高的RPI ,蛋白质的回收率也能达到满意的程度。
米糠中蛋白质含量为10%~12%,如前所述,其中35%左右是水溶性的,但因米糠中有大量纤维,而且米糠大多经过稳定化处理,加热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发生了较大改变,有效提取有一定难度,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米糠均质化处理和酶技术的应用。
米糠的粉碎粒度对蛋白质的溶出影响很大,尤其是未经过加热处理的米糠。
有研究指出,磨浆和均质可溶出38%的蛋白质,比原来溶出量提高75%,而且溶出组分的分子量差别很大。
生物酶用于米糠蛋白的提取效果更加明显,可以使用的酶包括纤维素酶、木质素酶、蛋白酶和植酸酶等。
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可以解除米糠纤维素对蛋白质的束缚,使提取物中蛋白含量可达50%以上。
若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结合处理脱脂米糠,会获得蛋白含量达92%米糠分离蛋白(RBPI)其得率可达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