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820.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 数据频数的分布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与统计分组一、数据的预处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数据审核——针对可修补的数据1.准确性审核审核的对象:登记性误差(非抽样误差),这是审核的重点 。
审核方法: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
2.全面性审核:是否有遗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
3.及时性审核: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获取数据资料。
(二)数据筛选——针对不可修补的数据 (三)数据排序 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1.含义: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对客观现象总体而言是“分”),而同一组内保持相对的同质性(对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而言是“合”) 2.作用:①划分现象类型②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1.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原则;2.“穷举”性原则;3.“互斥”性原则。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1.定性数据分组和定量数据分组A 定性数据分组:根据分析研究目的科学合理的列出所分的类别B 定量数据分组:(1)单变量值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变量较少(2)组距分组——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但往往以离散型变量值的形式出现①确定组数:N K lg 32.31+= N :总体容量或总体数据个数 K :先取整再+1 ②确定组距(一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之差)等距分组(多为自然现象):Nxx K R d lg 32.31min max +-==R :全距 异距分组(多为社会现象) ③确定组限组中值:每组上、下限之间的中点位置的变量值闭口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开口组:首组开口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开口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④统计频数:“不重不漏”的总原则,“上限不在内”的处理方法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第二节 一、频数分布1.含义: 把数据分成的各个组以及相应的频数依一定的次序全部列出来,就形成了频数分布,又称为次数分布。
2.两个基本构成要素:(1)对现象总体的分组(2)各组所出现的元素数或数据数,即频数3.百分比形式——频率(1)含义:频数以相对数的形式,即各组频数占频数之和比重的形式出现,这种频数被称为频率 (2)作用: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对总体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度 (3)性质:①任何频率都介于0和1之间 ②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形式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4、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调查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的单位。
6、普查的组织方式有和 .7、重点调查是一种,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8、抽样调查特点可概括为和。
9、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性调查,它主要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10、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定期的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11、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12、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13、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帐和企业内部报表。
14、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和本单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的表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C)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项目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3、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C )A。
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 收集资料方法不同C. 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D. 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4、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