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5.37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语专业本科生高分组与低分组汉译英译文中使用的词汇重复比较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2008-06-16摘 要Beaugrande 和 Dressler (1981)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在这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础。
Halliday 和 Hasan (2001)认为衔接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词汇衔接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
Hoey (2000)认为词汇衔接是最主要的衔接方式,并把词汇的衔接方式概括性地归纳成了一种,就是重复。
在Hoey看来词汇重复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是创造语篇织体的主要手段,在语篇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Karoly (2006)将词汇重复分为九类,并通过研究证明对这九类词汇重复手段在语篇构建上的功能分析可以用来揭示译文之间质量上的差别。
随着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逐步深入探讨衔接与翻译的关系;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衔接手段方面的讨论还显得不够,尤其对汉译英中词汇重复与语篇构建的关系关注较少;这与其在语篇衔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
本研究以Halliday 和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以及Hoey词汇重复研究为基础,采用Karoly的词汇重复分类方法,从语篇衔接和构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同质量汉译英译文中九类词汇重复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不同质量的汉译英译文中词汇重复是如何影响语篇构建的;并探讨词汇重复手段对汉译英译文质量影响。
根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的分析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分组译文和低分组译文在九类词汇重复使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同一单位派生重复和派生同义词。
由词汇重复所显示出的语篇构建方式表现为: 高分组译文形成了更多的中心句,节点的分布更为稠密,语篇的构建方式与原英文文本较为接近。
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差异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检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因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飙升而日益受到社会和大学生的重视。
有必要统计、分析大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和四级成绩上的差异,探讨性别与高考英语成绩和四级成绩之间的联系,进而启发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应重视性别差异和语言基础知识对教学校效果的影响,因材施教,将教学目标与大学生过四级的学习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们在提高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差异;大学英语教学;启示由于工作安排,笔者于2010年9月同时接受了四个班级的大学英语课程,临床医学1班和卫生检验1班是其中的两个班。
两个班级人数相近,但大学英语课程结束时却发现两个班的大学英语四级过级成绩差异较大,于是便反思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
自入学至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全过程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课,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同样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学进度因学生差异而稍有不同而已,由此可以排除授课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两个班的四级过级率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为解决这一疑惑,笔者对班级的基本情况,高考英语成绩和2010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行描述和相关分析,力图找到部分原因来解释两个班的成绩差异,并为改善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促进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启示。
一、样本基本情况本文仅就2010级临床A班和卫生检验B班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列表如下,包括男女生比例、高考英语成绩平均分及读大学期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三方面。
通过比较发现,两个班的差异主要在于四级通过率(按社会认可的标准,四级成绩≧425分意为通过)、高考英语成绩、男女生比例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临床班的男生比例明显低于卫生检验班男生比例。
第二,临床班的高考英语成绩高于卫生检验1班。
第三,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临床班的四级通过率明显高于卫生检验班。
杏苑论坛品位•经典高低不同水平学生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对比研究O王芳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础,词汇在语言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语专业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在词汇学习时所使用的认知策略差异,来探索出一些高效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
【关键词】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对比词汇作为衡量语言水平的一个指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词汇学习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但同时也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障碍,因为词汇学习总是费时又低效。
而决定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好坏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学习者语言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秋芳,1995)o因此,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或研究者,都期待找到最有效和实用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并以此来助力英语学习。
尽管国内已有不少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如词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不同水平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差异等研究,并已硕果累累,但以往研究者所选的研究对象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中学生,选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的受试者人数偏少,所做的研究常常是相关整体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较少研究针对高低水平组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为此,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更具体地探索英语专业高水平学生与低水平学生在词汇学习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差异,希望可发现既能指导教师的词汇教学,又能帮助学生的词汇积累的认知策略。
—、研究方法(一)研究问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英语专业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可能存在哪些差异?(二)研究对象本调查选择了本校英语专业的10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学生刚经历两年英语专业学习及英语专四考试。
专四考试是由全国统一命题、有着较高信度及效度的英语专业水平测试。
高低分组大学英语学生口语学习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和素质。
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口语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英语运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低分组大学英语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对比,希望通过分析高低分组学生之间的学习策略差异,找出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某大学英语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其英语成绩进行高低分组,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在口语学习中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并对高低分组学生的学习策略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具体来说,研究将采用以下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等方式,对目前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研究问卷。
2. 根据问卷结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低分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口语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3. 根据访谈结果,对高低分组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异性和相同点,总结出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低分组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存在差异,高分组学生更侧重于发掘自身潜力,运用启发式学习法、自主学习、多元化的学习手段等策略,而低分组学生则更侧重于机械式的学习方法,如机械背诵、复制等。
2. 通过总结高分组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口语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可以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可以为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增强教师的教学策略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 可以为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相关性研究作者:胡啸唐霞来源:《硅谷》2009年第22期[摘要]抽取本院校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并对该批学生公共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语言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对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四级考试成绩英语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65-01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而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就是指为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而使用的各种学习措施与方法。
本课题为了解决公共英语费时多、效率低的局面,从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关系角度进行大学生英语学习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运用能力,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四级成绩。
一、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过程本研究小组主要依照2006级学生四级考试成绩,对该年级四级考试成绩排名前100名和后100名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四级考试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在英语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哪些学习策略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如何?通过调查,促进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研究工具课题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进行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问卷参照文秋芳《大学英语学习情况问卷》、程晓棠等人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并据本组研究人员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给了一定程度的增减;二是2006级学生参加2008年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三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面谈,内容涉及到了学生原有的英语学习习惯、高中到大学时期英语成绩动态变化及原因等。
二、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结果与分析我们把四级考试成绩居前100名的学生归为甲组,把成绩排名在后100名的学生归为乙组,对甲乙两组英语学习策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依照SPSS(the statistical package)软件进行。
收稿日期:20071022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青年基金项目(6) 作者简介王芳姿(),女,浙江海盐人,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外部讲师,学士。
对语言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关系的调查与研究王芳姿(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外部,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嘉兴学院非英语专业部分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运用上存在的差异,并就调查中反映出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习策略;四级英语;考试成绩;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H 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51(2008)03-0082-0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对学习者主体的研究,二语/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受到了普遍关注。
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态度、语言学习策略、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其中,语言学习策略由于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如O 'Malley &Chamot(1990)研究了善学语言者与不善学语言者在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以及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
[1]国内文秋芳(1996)、张彬和师彦灵(2004)等也深入研究了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2~3]还有一些研究者如:刘丹丹(2002)、王宇(2002)、吴霞、王蔷(1997)分别对阅读、听力、词汇等不同方面的学习策略作了具体研究。
[4~6]第二外语/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1.学习策略的定义关于学习策略的内涵,二语/外语习得研究者们存在着不同角度的解释,同时,对于学习策略与学习技巧的区分,学习策略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等问题还存在着分歧。
高低分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以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320份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出了高、低分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异同点。
研究结果表明:1. 高、低分组学生的策略使用模式不同,但补偿策略与记忆策略则分别是二者策略使用水平最高与最低的两项;2. 高、低分组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高分组学生对总策略及六个维度策略的使用水平均高于低分组。
本文最后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三点研究建议:1. 学生需摈弃旧的学习观念;2. 教师要争做学习策略专家;3. 学校应实施策略培养,开发校本课程。
高分组与低分组;英语学习策略;比较研究我国著名的学习策略研究专家文秋芳曾指出,“有关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说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本研究尝试着对高考英语成绩高、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加以尝试性地探索,进而对初、高中及高校的英语教学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320份有效问卷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地揭示出高、低分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异同点,以期通过这样的研究为初、高中及高校的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2. 研究对象。
课题组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从某高校一年级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5个自然班,共6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按照高考英语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其排列,然后分别从前后各提取27%的样本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形成了共由320人组成的高分组与低分组。
其中高分组中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为140分,最低分为116分,平均分为124.72分,标准差为5.66;低分组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40分,平均分为79.48,标准差为10.05。
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rebecca oxford所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量表。
高、低分组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差异研究——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朱云(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摘要:本文以无锡某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频词汇测试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策略意识及策略使用的指导和训练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高、低分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差异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6一0004—02一、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高职非英语专业高、低分两组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差异情况如何?根据调查结果对高职英语的词汇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的设计(一)研究对象以江苏省无锡高等师范学校20l o级一2012级财经金融系和语言创意系学生为对象,2012年10月初开始进行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最终有效卷521份。
高、低分组的划分:将词汇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排名前25%的为高分组,后25%的为低分组;高分组130人,低分组130人。
(二)研究工具1.高频词汇测试高频词汇测试卷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广惠教授编制l¨。
测试的词汇总体来自Paul N at i on 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软件R ange a nd W O R D的三个词表【引。
词汇测试卷由80个单词组成,分别从三个词表中随机选取3l、3l、18个词。
2.问卷的构成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G u和Johnson的词汇学习问卷最新版V LQ5(V ocabul ar y L e ar ni ng Q ues t i onna i r e5)t31,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第二部分包括反映词汇学习策略的四个维度(di m ens i on),即:词汇学习观念、元认知管理、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
问卷选择项采用L i ker 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即从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5=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摘要:本文使用语言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对某高校8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研究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某些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分组;低分组;学习策略一、英语学习成功者策略研究。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研究者们一直未有定论。
笔者认为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目的是使语言学习更加迅速有效。
分类标准不同造成分类体系的差异。
例如cohen[1]就根据策略的目的和用途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o’ malley chamot[2]则从信息处理理论角度将之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大类。
而笔者较认同oxford[3]的分类体系,即将策略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直接策略包含记忆、认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含元认知、情感、社会三类,学习者能由此更好地储存和运用目标语,监控学习过程并弥补目标语能力的不足。
该分类法简单易懂、系统全面。
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诸如影响策略的因素、策略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策略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行为、策略如何进行培训等方面。
关于语言学习成功者,或称之为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策略使用的比较也有多位研究者进行过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ubin[4] 提出的善学者常使用的七种策略。
文秋芳[5]用个案分析的形式研究了英语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其调查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结果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习,后者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韩文莉[6]也以高、低分组的形式调查了4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策略使用情况并发现低分者策略使用频率远远低于高分者,该研究使用purpura问卷而分类体系采用o’ malley chamot的分类法。
总的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英语专业学生或较发达地区学校学生的策略研究,对西部地区非英语专业善学与不善学者研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