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12
关于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成都商报在2007年5月9日第5版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是梅毒,是没‘毒’女大学生考警蹊跷被刷”。
讲的是小梅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考警体检中被误诊(或是错诊)为梅毒的事。
其报道中对梅毒的实验室检查部份的叙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因此我们针对梅毒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查及检验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组稿。
来进一步加深对梅毒实验室诊断的认识。
一、螺旋体的分类、寄生部位螺旋体的分类及传播方式二、生物学特性梅毒螺旋体即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人是其唯一宿主。
直径0.1—0.15μm,全长7--8μm。
在电镜下可见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新鲜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形态和活泼的运动方式。
梅毒螺旋体主要有两种抗原:1、密螺旋体抗原即梅毒螺旋体表面的特异抗原,与雅司、地方性梅毒、品他病等3种密螺旋体有共同抗原,可交叉反应。
2、非螺旋体抗原即磷脂类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其与牛心肌的心脂质抗原发生反应,此法敏感性高,但有假阳性。
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极弱,离体后1—2小时即死亡,对热和干燥特别敏感,在体外干燥环境下1—2小时或加1.5℃经1小即死亡。
血液中4℃放置3天可死亡,因此4℃血库存放3天以上的血液无传染梅毒的危险。
对肥皂水和常用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数分钟就死亡。
梅毒的免疫属感染性免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时才有免疫力,一旦螺旋体被杀灭,其免疫力随之消失。
机体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中有两种抗体:一种是梅毒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G、IgM,对螺旋体有制动作用,当有补体存在时,可将其杀死和溶解,对机体的再感染有保护作用。
另一种是抗脂质抗体的反应素,为IgG和IgM的混合物,对机体无保护作用。
三、送检标本和检验方法Ⅰ期梅毒病人取硬下疳渗出液,Ⅱ期梅毒取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抽出液。
对Ⅰ期梅毒末期以后(大约感染3—4周以后)的病人可分离血清检查有无梅毒螺旋体抗体和反应素。
康氏试验是又称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
指梅毒的血清测试。
使用酒精浸泡牛心粉,提取磷脂部分做为抗原,加入胆固醇以增加灵敏度,与待测血清中抗体(反应素),在电解质作用下,抗原抗体形成可见的沉淀反应,称为康氏沉淀反应,简称康氏反应。
不过,现在康氏试验(Kahn'stest)已被更敏感更特异的方法所替代。
用于梅毒筛查。
(血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目标不同课分为三类1 检测梅毒病原体及抗原 2 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浆反应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3 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目前一般医疗单位第二类中的一种作为初筛实验,将第三类中的一种作为确证实验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血浆反应素的方法:VDRL、USR、RPR、TRUST;②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方法:TP-ELISA、TP-GICA、TPHA、TPPA。
目前我国一般医疗卫生单位常用的梅毒初筛血清学试验为费用低廉、方法简便的RPR、TRUST、TP-ELISA、TP-GICA。
试验的阳性检出有赖于被检者体内抗脂质抗体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的存在。
综合文献报道,初筛方法选择以TP-ELISA主,辅以RPR/TRUST方法较好。
在梅毒螺旋体定性试验阳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确诊试验,若阳性可肯定梅毒的诊断。
确诊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
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T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FTA-ABS)梅毒目前主要是初筛RPR(查抗原检查同trust)和确诊TPPA(查抗体),RPR是梅毒初筛试验,TPPA 是梅毒确诊试验VDRL(Venereal DiseaseResearch Laboratory)性病研究实验室抗原当抗原与梅毒血清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混合时,后者即粘附在胶体微粒的周围,形成疏水性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