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96.97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优秀6篇)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一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
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
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
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
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
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
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初中,它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阶段。
如何构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以“启示性教学”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知识,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不能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启示性教学”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启示性教学,如设置问题、让学生阅读材料,再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或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启示性教学的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认知并总结问题的核心。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渗透性和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陷入“应试”和“死记硬背”的境地,忽视了语文知识的渗透性和实践性。
而实际上,语文知识的成功性是渗透数据的实用性,而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渗透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课堂中应该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成长中树立起语文意识和语文信仰。
三、突破传统教育的“框架”,创新多元化课程传统的语文教育总体来说比较死板,重点在于知识的填充,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框架”,创新多元化的课程,让语文教育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兴趣和效果。
举个例子,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了解思维习惯、学习成果、建立自我评价机制,逐步提高自我驱动力。
语文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每次课后自查课堂笔记、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情况,并提交自我评价。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语文文言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丰富而繁杂,涉及到古代文化、古典经典、传统文学等领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要注重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言文读物,如《论语》、《孟子》、《史记》等,制定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都能积极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感受和把握能力。
要注重文言文的语法训练。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且特殊,包括古代词汇的辨析、句式的理解、词序的把握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文言文课文,针对词法、句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并提高文言文的翻译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文言文的背景知识讲解。
文言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为古代历史、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了解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文言文课文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验。
要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分析。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或段落,与对应的文言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要注重文言文的应用能力培养。
文言文作为汉语的一种历史形式,其内容丰富而广泛,可以作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媒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规范和修辞技巧,进行写作、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其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明确教学目标,力求有的放矢;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多角度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场所。
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一、明确教学目标,力求有的放矢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要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利用足够的时间交待语文学习的大致范围、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哪些地方是需了解的,哪些地方是需理解的,哪些地方是必须掌握的,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然后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做到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实践,强化训练。
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点的确定,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
教学点一是知识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三是非智力因素点。
以上各点必须明确、到位。
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清楚、切实可行,对课堂的教法、教学活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直接引导教学环节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创造出一堂堂既充满活力又学有所用的优质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能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正确而又积极地引导,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激起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学会知识。
对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对实施有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语文课堂呼吁掌声响起来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师生共同活动,老师的主导作用是示范、激励、肯定、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明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肯定中确立“我能行”的勇气,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比较重,背诵的内容也比较多,如果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老师能示范背诵,学生背起来必将效率提高。
我曾经在教授《赤壁赋》的时候由于事先准备的诵读带由于停电放不成,我就当堂背诵给学生听,当我背完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在后面的背诵检查中我发现学生对近700子的《赤壁赋》的背诵结果竟然好过了字数不足400子的《兰亭集序》。
同样,在作文的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掌声,那教学的效果也会很好的。
在本学期的一次作文教学中,布置的写作内容是《在xx的日子里》。
恰好我刚参加完陕师大的骨干教师培训,就写了一篇《在师大的日子里》。
当我在课堂上读完我的文章,又一次赢得了学生长久的掌声。
那次的写作效果也好于以往。
当然,课堂上老师也不该吝惜自己的掌声,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旦出现冷场,老师可指定一个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热情诚恳地加以表扬,并引导学生用掌声对该同学加以鼓励。
当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会有许多同学跃跃欲试,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这样课堂气氛会有转机,后面内容的教学,就会很顺利的进行。
二、语文老师要用美的语言吸引学生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出口成“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得体的语言还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的感情,树立教师的人格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一、语言生动、精彩有趣语文课堂是一个知识传授和思想交流的平台,语言生动、精彩有趣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之一。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注重情感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产生共鸣,感受到语文的美和魅力。
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愉悦、感悟和成长。
四、注重思维拓展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注重思维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重课堂互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互动方式的应用,如讨论、演讲、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摘要】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就语文的主体性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的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
这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没有半点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呢。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
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地位的。
因为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
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着严肃,即使把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思有压抑。
如课堂气氛沉寂,严肃,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三评四而无地自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了,“一言堂”贯穿到底,这怎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为此,要养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感觉有不少的自信,也有许多困惑,通过分析,感到有自己的原因也有语文学科的原因,也有学生一方面的问题,现在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
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
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
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
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
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
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
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
浅议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是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的,整个教学就围绕着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几本教科书,几张练习试卷展开,教学内容僵死,脱离教学实际,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反反复复地接受单一的、重复的知识训练,接受缺乏创新与创意的固定思维的教学模式。
这种全封闭的教学模式,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青春活力。
它狭隘的视野,最终造就的是井底之蛙之类的学习机器。
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突破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
如何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学氛围,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欲想构建文学氛围的语文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接受新思想、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
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转变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中来,而不是只说不行动。
如果教师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来讲课。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对教学有很大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情境播放给学生观看。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词中的荒凉的景色一一展现出来,学生观看之后肯定会有所启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案,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学科,同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追求有效,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语文教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巧设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五方面就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一二。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的一个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精神的实施和推行。
我们不难发现和体会到,全国各地都正在掀起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大讨论,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大胆创新,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不被思想改革的潮流抛在后头。
二、巧设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提问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简单的提问,只要直接回答是或否,但还有一些提问很笼统,没有明确的思维的指向性,使学生感到不知从何答起,一片茫然。
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16T17:09:22.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韩英涛
[导读] 。
”“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韩英涛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
“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
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
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
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
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
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
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
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
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
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
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
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
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
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
”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
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
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
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
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
”“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维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
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如是说。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