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闸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70
《水闸》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案二、教学内容(一)预备知识《水工建筑物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1.闸址及闸底板高程的选择原则和方法选择闸址应考虑材料来源、对外交通、施工导流、场地布置、基坑排水、施工水电供应等条件,同时还应考虑水闸建成后工程管理维修和防汛抢险等条件。
底板高程与水闸承担的任务、泄流或引水流量、上下游水位及河床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2. 水闸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水闸枢纽工程据水闸最大过闸流量及其防护对象的重要性划分等别,其等别应按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灌排渠系上的水闸,其级别可按现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水利水电枢纽中的水闸洪水标准按国家现行的SL252—2000的规定确定。
3. 闸孔型式的选择(1)闸室结构形式:根据水闸所承担的任务及设计要求确定。
(2)闸孔形式:根据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选择一种较优的闸孔型式。
闸孔形式一般有宽顶堰型、低实用堰型、胸墙孔口型。
(3)判别堰的出流流态:根据淹没条件来判别是否为淹没出流。
(4)确定闸孔总净宽闸孔总净宽应根据泄流特点、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和安全泄流的要求,结合闸孔孔径和孔数的选用,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计算时分别对不同的水流情况,根据给定的设计流量、上下游水位和初拟的底板高程及堰型来确定。
①对于平底板水闸,当水流为堰流时计算公式 闸孔总净宽0B =gm H Q223σε单孔闸400)1(171.01ss b b b b --=ε 多孔闸 NN bz εεε+-=)1(4001171.01Z ZZ db b d b b +⎪⎪⎭⎫ ⎝⎛+--=ε40000221171.01b Z b Z b b d b b b d b b ++⎪⎪⎪⎪⎭⎫⎝⎛++--=ε ②对于平底板水闸,当水流为孔口出流时计算公式 闸孔总净宽0'02gH h Q B e μσ=Hh e ''1εϕεμ-=⎥⎥⎦⎤⎢⎢⎣⎡⎪⎭⎫ ⎝⎛-+=2'111H h e λεeh r 16718.24.0=λ闸孔总净宽应根据泄流特点、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和安全泄流的要求,结合闸孔孔径和孔数的选用,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规范水闸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闸运行管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水闸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包括水闸操作、设备维护、安全监测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保护水闸设施和设备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水闸运行管理人员应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状态。
第四条水闸运行管理应以安全第一、科学管理、省时省力、保障供水为宗旨,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二章水闸运行管理组织第五条水闸运行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设立运行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闸运行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第六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水闸运行值班、设备维护、安全监测等工作,确保水闸日常运行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保障水闸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水闸运行安全。
第八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运行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三章水闸运行管理流程第九条水闸运行管理应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确保运行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条水闸运行管理流程包括:日常值班、设备巡检、安全监测、事故处理等环节。
第十一条水闸日常值班应按照班次和工作要求进行,做到全天候24小时值班,确保水闸运行安全。
第十二条水闸设备巡检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做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处理。
第十三条水闸安全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水闸安全运行,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发生事故时,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影响,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五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岗位职责、考核奖惩等内容。
第十六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水闸运行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水闸运行管理工作。
水闸的防渗问题及处理方法的探讨摘要:水闸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水闸建成后,由于上、下游水位差,在闸基及边墩和翼墙的背水一侧产生渗流。
因此,可以根据水闸受的渗流特性找到一些解决防渗问题的方法。
水闸可以建在岩基上,也可以建在土基上。
本文主要研究土基上的水闸的防渗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闸防渗墙地下轮廓线纯抓法砂砾石地基引言:土基在渗流水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渗流变形,特别是粉、细砂地基,在闸后易出现翻砂冒水现象严重时会把闸基和两岸掏空,引起水闸失稳。
做好防渗设计,特别是在上游两岸连接建筑物及其与铺盖的连接部分,要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水闸的渗透破坏是很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设计和施工多加考虑.一.钢丝绳或液压抓斗纯抓法成槽混凝土防渗墙对于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坝的地基防渗处理,广泛采用混凝土墙,因为它能快速施工,防渗效果可靠。
据统计,在已建成的深度达40m以上的防渗墙中,加拿大马尼克3级坝的混凝土防渗墙达131m。
钢丝绳抓斗纯抓法成槽混凝土防渗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已在许多防渗工程中应用。
它采用优质膨润土泥浆护壁,钢丝绳抓斗抓土成槽,采用分序抓取法,即将防渗墙分成Ⅰ、Ⅱ期槽孔,槽长6~8 m ,最长可达10~12 m。
成槽完成后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浇筑混凝土墙体,墙体连接采用较为先进的接头法。
抓斗法成槽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对地层适应性强,可按现有防渗墙施工规范施工,质量有充分的保证,所形成的墙体接缝少且连接可靠、厚度均匀、连续性好。
二.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设备简便、灵活,所成墙体具有较好的防渗止水性能。
喷射形式一般为旋(旋转喷射) 、定(定向喷射) 、摆(摆动喷射) 三种,见图1。
但墙体质量难以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容易出现墙体不续、空洞、均质性差等缺陷。
而且对于砾石直径过大或块石地层或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均不宜采用高压喷射灌浆。
本工程靠近两岸防洪堤处地层为人工杂填土,含大量块石,不宜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建造防渗墙。
水闸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闸运行管理,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中型水闸的运行管理。
第三条水利部负责全国水闸运行管理的指导监督。
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依照职责和水利部授权,负责直属水闸管理和流域内水闸运行管理的指导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直属水闸管理和辖区内水闸运行管理的指导监督。
第四条水闸运行管理应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运行责任制,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闸主管部门和水闸管理单位责任人。
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水闸安全负领导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水闸安全负监督责任,水闸主管部门对直属水闸安全负管理责任,水闸管理单位对水闸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其直属水闸的主管部门。
水闸主管部门对其直属水闸实施监督管理,协调落实水闸安全责任人,明确负责水闸管理的单位、机构和人员,协调落实人员机构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组织指导水闸管理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督促水闸管理单位及时开展安全鉴定;组织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落实安全运行和安全度汛措施;组织指导制定安全生产和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开展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组织水闸注册登记,组织推进水闸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第六条水闸管理单位是水闸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运行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水闸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水闸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保障措施,规范开展控制运用、检查监测、维修养护、防汛管理、安全管理等运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保障第七条水闸主管部门应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水闸管理单位、机构和人员。
水闸管理单位应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明确水闸运行管理岗位及职责,将工程管理事项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
水闸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多用于河道,渠系及水库、湖泊岸边。
我国修建水闸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年代,据《水经注》记载,在位于今安徽寿县城南的芍陂灌区中即设有进水和供水用的5个水门。
至1991年,全国已建成水闸2.9万座,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现在的水闸建设,正在向形式多样化、结构轻型化、施工装配化、操作自动化和遥控化发展。
一、工作特点: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水闸具有以下一些工作特点:(1) 软工地基的压缩性大, 承载能力低, 抗冲能力差, 细砂容易液化, 在闸室自重及外荷作用下,地基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或沉降差, 造成闸室倾斜, 止水破坏,闸底板断裂甚至发生塑性破坏引起水闸失事。
(2) 水闸在泄流时, 尽管流速不高, 但水流仍具有一定的剩余能量, 而土基的抗冲能力较低, 可能引起水闸下游的冲刷, 此外水闸下游常出现的波状水跃和折冲水流, 将会进一步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淘刷。
同时, 由于闸下游水位变幅大, 闸下出流可能形成远驱水跃,临界水跃甚至淹没度较大的水跃, 因此消能防冲设施要在各种运用情况时都能满足设计要。
(3) 土基在渗水流作用下, 容易产生渗透变形特别是粉、细砂地基, 在闸后易出现翻砂冒水现象,严重时闸基和两岸会被掏空, 引起水闸沉降, 倾斜, 断裂甚至倒塌。
基于上述特点,设计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适宜的闸址。
(2) 选择与地基条件相适应的闸室结构形式,保证闸室及地基的稳定。
(3) 做好防渗设计, 特别是上游两岸连接建筑物及其与铺盖的连接部分, 要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4) 做好消能、防冲设计,避免出现危害性的冲刷。
二、水闸类型:(1) 节制闸:拦河或在渠道上建造, 用于拦洪,调节水位以满足上游引水或航运的需要,控制下泄流量,保证下游河道安全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放水流量。
(2) 进水闸: 建在河道, 水库或湖泊的岸边, 用来近控制引水流量, 以满足灌溉,发电或供水的需要。
水闸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文水闸规范化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闸管理工作,提高水闸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防洪、灌溉、供水等利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水利部门对水闸的管理工作,包括水闸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水闸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保证水闸正常运行,确保水流安全稳定,提供有效的防洪、灌溉、供水服务。
第四条水闸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岗位职责,维护水闸安全和公共利益。
第五条水闸管理应实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精细服务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协同性。
第二章水闸管理组织结构第一节水闸管理机构第六条建立水闸管理委员会,由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水闸的统一管理和决策。
第七条水闸管理委员会设立办事机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水闸管理工作。
第八条水闸管理机构负责水闸日常的巡查、维护和运行管理,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第二节水闸管理人员第九条水闸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健康状况,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能上岗。
第十条水闸管理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做到服务周到、态度友好,确保水闸运行的顺畅和安全。
第十一条水闸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二条水闸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推进水闸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第三章水闸管理工作流程第一节水闸的建设第十三条水闸建设前应进行合理规划和勘察设计,确保水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第十四条水闸的建设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严格遵守相应的工程规范,保证水闸的质量和功能。
第十五条水闸建设过程中,应定期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水闸的正常建设。
第二节水闸的运行第十六条水闸运行前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