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概念。起源。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27
1.1法的概念和起源1.1.1法的概念(1)法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通俗地讲,法是社会生活中判断人们行为是与非的一种界限,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2)法律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1.1.2法的起源(1)古代的法律人类最初的法律脱胎于原始氏族规范。
原始规范是氏族习惯,是简单的、非正式的,同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的状况相适应。
原始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习惯、氏族首领的威信,原始规范中没有权利和义务之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社会秩序,其调整范围也以血缘关系为界限。
古代法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两种。
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是奴隶制社会古巴比伦法的代表,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夏商王朝。
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初期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
秦汉以后历代都有统一的系统法典,唐律更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备、风格成熟成为封建制法的典范。
欧洲封建社会地方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城市商法以及国王的敕令多种法律形式并存。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虽有所侧重,但一般都经历了由分散的地方习惯法向全国统一的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奴隶制法的共同特征是:根源于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和奴隶制国家的阶级本质相一致;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严格维护奴隶制经济基础,特别是奴隶主阶级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占有,并确立奴隶主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统治。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存在和发展。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变。
本文将从法律的起源、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发展和法律的未来等方面,探讨法律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生活在小团体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关系,需要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于是,法律应运而生。
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的早期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习俗和传统来规范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俗和传统逐渐演化为法律制度。
最早的法律是由部落长老或领袖制定和执行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
二、法律的目的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
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防止人们违法乱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还通过制定公平的规则和程序来保障公正和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此外,法律还扮演着促进社会进步的角色。
法律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还需要引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法律的发展法律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最初的习俗规范到成文法律,再到现代法律体系。
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密切相关。
在古代,法律主要以宗教法和习俗法为主。
宗教法是根据宗教信仰和教义制定的法律,旨在维护宗教秩序和信仰。
习俗法是根据社会习俗和传统制定的法律,用于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起,法律逐渐从个人行为的规范转变为国家行为的规范。
国家法成为主要的法律形式,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和执行。
法律的发展还伴随着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四、法律的未来法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2009-06-04 00:07(一)法的起源学说1.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1)神创说。
即法是由神创造的,如自然法、神法,人定法源于自然法,或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
①在西塞罗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
②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人法服从神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
③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认识,如认为法源于天。
(2)暴力说。
即法是暴力斗争的产物。
如中国法家代表韩非子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有斗争有暴力才需要解决冲突的规则。
(3)契约说。
该说认为在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之前有一个自然状态,无国家无法律,但存在一些危及人类发展的因素,人们为了安全,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相互缔结契约,放弃部分自然权利,从而进入了政治社会,该契约就是法律。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者大部分都持此说。
(4)发展说。
该说认为,法是人类物质、精神或历史传统演化发展的结果。
①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
②民族精神论者提出法来自民族的精神或历史传统。
(5)合理管理说。
许多法社会学者持此观点,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是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
2.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的学说(1)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2)在原始社会,社会组织的形态经历了原始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发展,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是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习惯,它们与阶级社会的法是根本不同的。
(3)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法产生的根源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产生的根源有以下三个:(1)经济根源: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根源:阶级的产生。
(3)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
法的名词解释法是指一套规定和准则,被制定和执行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机制和原则。
它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石,无论是在家庭、国家还是国际层面,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法这个概念的不同方面,并尝试理解其深层含义。
一、法的起源与发展法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部落可能依靠习惯和长老的权威来解决纠纷和维护秩序。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权力集中和社会组织的复杂化,法的概念逐渐形成。
古代文明中,如古希腊罗马法、孔子的礼记等,为法提供了早期的篆刻。
这些古代法律体系不仅影响了他们所在的地区,也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现代法的发展则始于欧洲中世纪的盛期。
当时,王权开始崛起,君主法取代了以前的宗教法和习惯法。
以英国为例,十二世纪的《大宪章》是现代法的重要里程碑,它首次确立了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的原则。
二、法的特征和原则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许多特征和原则。
1. 公正:公正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地得到公正对待。
2. 可预见性和确定性:法律应该是明确的,使人们能够预测和理解其后果。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
3. 守信:法律要求个人和组织遵守合同和诺言。
它鼓励各方履行义务并维护公正的商业行为。
4. 力量和强制性:法律是强制性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惩罚。
它有着一定的实施力,使人们遵守规则。
5. 变革和适应性:法律需要不断变革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法律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
三、法的类型和层次法可以根据其适用范围和权力关系来进行分类和分级。
1. 国家法和国际法:国家法是一个国家内的法律体系,而国际法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际法在处理跨国纠纷、合作和联盟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民法和刑法:民法是涉及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如合同法、家庭法等。
刑法则涉及犯罪行为和对其的处罚。
3. 宪法和行政法: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行政法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运作和行为。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一)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相伴随而发展和确立起来的。
2.法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
3.法、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二)法的历史类型1.法的历史类型,是指依照法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法所体现的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对迄今为止的法律制度所作的分类。
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则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3.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
(三)法系1.法系:是根据各国法在形式上的某些特点及其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一般把具有相同特点和相同历史传统的国家的法称为一个法系。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划分是把世界各国的法分为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其中,前三个法系已经不复存在。
2.两大法系概况: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的总称。
主要代表国家为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位于我国周边的日本、土耳其、泰国以及我国的澳门特区、台湾地区也属于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或普遍法法系、判例法系,它是以英国中世纪到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作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由于美国独立后仍沿用英国法,故此称为英美法系。
主要代表国家为英国、美国、加拿大,位于我国周边的东南亚一带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英美法系,如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3.两大法系的差别:(1)历史渊源不同;(2)法律渊源不同;(3)立法技术不同;(4)适用法律的技术不同;(5)诉讼程序不同;(6)法律结构不同。
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完善。
本文将从法律的起源、法律的发展及法律对社会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一、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出现。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无秩序的环境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开始制定一些规则和约定,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些最早的规则和约定可以视为对原始社会的法律形式的初步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变得多样化,原始社会的规则和约定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秩序和公平的要求,于是逐渐产生了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
在不同文明古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法律的雏形。
例如,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它规定了土地、奴隶以及家庭的事务等方面的法律,为后来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法律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制度。
法律的发展经历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阶段,并不断扩大其适用范围,实现了法治社会的目标。
在古代,法律大多是以国王的旨意为基础制定,这种法律制度被称为君权法。
然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开始倡导民主政治,法律开始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此后,法律逐渐从依赖国家的君权转变为以人民为基础制定,实现了法治理念的初步发展。
随着近代社会的兴起,法律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现代法律制度以法治原则为基础,注重确立个体权利的保护,规范了社会秩序,并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法律对社会的意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法律通过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共秩序。
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人民的正当权益,防止了恶意侵害行为的发生。
2.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法律确立了公民的平等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它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司法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获得公正对待。
简述法的起源与发展列宁认为,对于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来说,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1]。
法学研究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方法。
在法学研究中,无论是把法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还是研究法的其中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都不能与法的历史脱节。
一、法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机制及崩溃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没有阶级的划分,也没有与阶级划分相联系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唯一的社会组织就是前期的原始公社和后期的氏族组织。
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了劳动、分配、婚姻家庭,处理公共事务和纠纷等方面的习惯。
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构成了原始社会调整社会关系、建立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力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每次大分工都大幅度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剩余财产被少数人占有,私有制逐渐得以确立,摧毁了氏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原始共产制,氏族内部的阶级分裂代替了氏族制度中的平等关系,分工和交换关系的发展消灭了氏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地理条件,普遍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冲突破坏了氏族制度中共同的行为标准。
由于前述因素的存在,只靠当事人自觉、舆论压力、酋长的威望和没有暴力手段的氏族大会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原始的调控机制,便不能不陷于瘫痪状态。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阶级所炸毁。
它被国家代替了。
”[2](二)法的产生原始社会调控机制的崩溃与法的出现,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也具有同样的社会根源,它们都是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社会后果在社会调控方式上引起的连锁反应。
我们知道,秩序是任何社会得以存在的最基本需要,当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无力实现维持秩序的需要时,国家组织和法律规范便成为唯一可能的替代物。
法律这种新型的社会规范体系与原有的氏族习惯有着根本的不同:第一,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