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 格式:docx
- 大小:15.02 KB
- 文档页数:2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外国的古时称呼及部分简史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中国古称:渤泥/泥国来源: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
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伊斯兰化。
文莱的主要人口为马来西亚人,此外还有华人、印度人、婆罗洲土著人。
文莱的文化、习俗、信仰都与马来西亚人很相似。
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大部分人使用英语,国家的多数标牌上用的都是罗马文字。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
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 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
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
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
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朝鲜/ 韩国:Korea ——乐浪/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高丽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我国古代对世界各国的称呼一览表!
我国古代对世界各国的称呼一览表。
朝鲜-高丽、意大利-大秦、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土耳其-突厥、俄罗斯-罗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为什么称呼意大利为大秦?因为罗马帝国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
在公元前3世纪,一支罗马军队流落到中亚,向秦国求助,秦国不仅给他们粮草,还在西域给划了一块土地供罗马军队居住,他们甘愿效忠秦国,并成为了秦国的西部屏藩,最后秦国统一了全中国。
所以秦亡后,自我国西汉开始就称古罗马为“大秦”。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外国的古时称呼及部分简史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中国古称:渤泥/泥国来源: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
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伊斯兰化。
文莱的主要人口为马来西亚人,此外还有华人、印度人、婆罗洲土著人。
文莱的文化、习俗、信仰都与马来西亚人很相似。
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大部分人使用英语,国家的多数标牌上用的都是罗马文字。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
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 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
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
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
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朝鲜/ 韩国:Korea ——乐浪/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高丽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外国人怎样称呼中国?唐:美国有“唐人街”,国外许多地方也多有。
“唐人街”又被叫作“中国街”。
“唐”是外国对中国的称呼之一。
唐代的中国国势强盛,名声很大,因此在这以后,外国便有称中国为“唐”的习惯。
《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与此相关,国外也有把中国叫“唐家”的。
华侨当中谈到祖国也有叫“唐山”的。
秦、秦尼:与上述情况相类似,称中国为“秦”。
《汉书.西域传》:“驰言秦人,我丐若马。
”(意为:此来告诉中国人,我送给你们马匹。
)晋代僧人法显出访西亚、南亚诸国,归来后写的《佛国记》中,提到西域称中国为“秦地”。
由于“秦"的音转演变,外国也有称中国为“秦尼”、“秦尼斯坦”,以至“摩秦"、“马秦尼”、“秦尼策”、“秦那斯坦”的。
现在伊朗的波斯语,印度的印地语、意大利语、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通常都认为是从“秦”的发音转化而来。
汉:汉代国力盛极一时,曾多次派遣便臣出外。
汉代以后,中国人常以汉来称呼自己的国家。
外国人也常称中国为汉。
现在我们常用的“好汉”一词,本为汉时北方匈奴对汉族士兵的一种称呼,后才转化为好男儿的意思。
现在,外国一般还称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为“汉学家”。
契丹: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公元907年建立辽国。
契丹作为中国的代称在西方也流传很广。
现在俄语中对中国的称呼即从契丹音转而来。
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又译作“振旦”或“真丹”。
一种解释是:“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
”通行的说法是“震”为“秦”的音转,“旦”乃“斯坦”的简称。
赛里斯:即“丝国"之意。
公元前古希腊、罗马等地学者的著作中,已出现赛里斯国之名。
古代外国已知道中国产丝。
西方学者在提到赛里斯时,多赞誉之词。
古代外国称呼中国:阿拉伯人称中国为“Sin”,源于秦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一千个国家眼中也有一千个中国!众所周知,“China”是现代英语国家对中国的通称,“赛里斯”是古希腊对中国的称呼,“契丹”是俄罗斯对中国的称呼,那么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阿拉伯文明,又是如何称呼中国的呢?古希腊对中国命名的“赛里斯”,充满了文艺色彩,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段丝绸记载:“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
”所谓“绮罗”,其实就是丝绸。
丝绸之美,让希腊人爱不释手,以至对生产丝绸的国度,充满了美好想象,出身高贵之人皆以身穿丝绸为荣。
公元5世纪,希腊人记载生产丝绸的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近20英尺,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寿命超过200岁”,将中国定位于万里之遥的“北风以外”。
在古希腊文明中,“北风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阳神阿波罗所宠爱的民族,因此古希腊眼中的中国人犹如“神族”一般!爱屋及乌,古希腊人就根据丝绸命名了中国。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亨利克泰夏斯等的记载,“赛里斯”(Seres)的名称就是起于“丝(Ser)”;公元2世纪的罗马人包撒尼雅斯的《希腊志》中记载,就是“他们国内生存的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赛儿’(Ser*)”。
古希腊对中国的命名,采用的是“物产说”命名法,即让古希腊着迷的中国特产——丝绸。
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契丹”(Китай)命名,却源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契丹这个民族有关。
契丹是中国古代一个强大的民族,曾经建立的辽国纵横北方数百年,但辽国疆域远离还局限于基辅一隅的俄罗斯,为何俄罗斯将中国命名为契丹?其实,辽国灭亡之后,还创立了一个国家,即西辽!金国灭辽之际,耶律大石(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出奔西方,保存了契丹一族的部分力量,但深知无法抗衡女真的耶律大石,就不断的向西发展,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在如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建都。
外国的古时称呼及部分简史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中国古称:渤泥/泥国来源: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
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伊斯兰化。
文莱的主要人口为马来西亚人,此外还有华人、印度人、婆罗洲土著人。
文莱的文化、习俗、信仰都与马来西亚人很相似。
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大部分人使用英语,国家的多数标牌上用的都是罗马文字。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
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 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
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
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
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朝鲜/ 韩国:Korea ——乐浪/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高丽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中国在国外的九种称谓_800字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于歧视。
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只的后人汲取。
震旦: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
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
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陶瓷:China,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
这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称了中国奴。
中国风:Chinoiserie,十八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
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
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契丹:Cathe,位于称中国为“契丹”。
辽宁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西内逊: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
船国:Nuoc tan ,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支那:Cina ,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用“支那”称中国。
除了“中华”“华夏”之外那些鲜为人知的中国别称!你知道几个?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中国除了有“中华”“华夏”“神州”这些熟知的称呼外还有哪些别称呢?我们一起来涨涨知识!一震旦(Sinian)“震旦”古印度对中华大地的称呼,曾经被当作为一种鸟,形似麻雀,是中国特有的鸟,由于其善于思考和发明创造,故古印度人用此称呼来代表中国,也充分证明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丝国(Seres)“丝国”根据这个称呼我们大概能理解到可能跟丝绸有关,这个称呼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居民的称呼,也称赛里斯,意思就是“丝来的地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后织造出柔软丝绸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据西方史书记载,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特别大的轰动,这件衣服也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服!三 ChinaChina一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China这一英文单词怎么来的呢?又为何翻译成中国呢?其实这一称呼跟我们现在常见的瓷器有很大关系,早在十八世纪以前,中国的昌南镇(今景德镇)是精美瓷器的生产地,当时欧洲人民对瓷器非常喜爱,经常以能拥有一件昌南瓷器为荣,但却不知道瓷器生产国家是哪里只知道来自于昌南,就这样欧洲人民就以昌南作为瓷器生产地的代称,也就形成了china(瓷器)China(中国)之说了。
四船国(Nuoc Tau)船国的称呼是在越南地区出现的,在越南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当时中国人是坐着大船来到越南地区的,并且船舶的制造让越南人非常羡慕。
所以称之为船国,同时也将越南地区居住的华人称为“三船”关于中国的别称还有很多,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从这些别称中我不难发现其代表的意义,什么样的称呼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与歧视。
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值得后人记取。
震旦
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
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
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
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
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大量丝绸。
据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契丹
Cathe,俄语称中国为“契丹”。
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
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陶瓷
China,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
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
这
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成了清国奴。
中国风
Chinoiserie,十八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
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
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
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西内逊
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
现在,“西内逊”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二是指“中国人”。
掌柜
十九世纪初,韩国用“掌柜”一词来称呼那些到朝鲜的中国人,意思是中国人精于算计,善于做生意,并称中国人是“守财奴”,认为中国人会挣钱但不会花。
船国
Nuoc Tau,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用“**”称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
当时荷兰的字典中,“**”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