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透视原理与首饰的透视图
- 格式:pdf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12
透视基本原理透视的概念透视就是透过物体的表面,看到物体的结构和本质。
我们知道,物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绘画者的视点、距离和角度不同,都会改变物体在纸面上的变化,对画面上的物体产生大小、高低、宽窄和角度上的影响。
例如,用相机在同一位置拍下来的物体照片,只能反映其物体在这个距离和角度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但是当我们换了另一个位置或是角度再观察物体的时候,物体的大小、高低、宽窄和角度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透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并遵循物体的结构关系,只有这样,不管物体摆放在任何位置,绘画者距离物体多远,视觉角度如何变化,都能够准确地把握物体的透视结构,并把三维的物体准确地在二维的空间画面中表现出来。
透视的基本规律和类别透视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物体近大远小就是透视的一般规律。
站的位置越高,即我们的视平线位置越高,看到物体的角度即俯视的角度就越大;反之就是仰视的角度越大。
透视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形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而消失点就处在我们的视平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而与物体正面垂直的线都会经过并消失于消失点上。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当物体任何一个面都不与我们平行的时候,我们的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两点透视的透视线消失于这两个消失点上,并且物体的平行线条有共同的消失点。
3.圆形透视圆形透视就是当圆形在距离我们视平线上和地平线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其形状也在发生变化,距离视平线和地平线上的心点越远,圆形就越圆;反之圆形距离视平线和地平线上的心点越近,圆形就越扁;当圆形在视平线上或地平线上的心点的时候,圆形就变成一条线。
手绘中透视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透视?透视是一种画图技巧,通过其中一部分物体看起来较大或较近,而另一部分物体看起来较小或较远,以达到表现三维空间的效果。
在手绘中,透视可以让画面更具立体感,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透视的原理透视的原理基于人眼的视觉感知机制。
人眼在观察一个物体时,会根据物体距离远近的不同,产生一种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的错觉。
透视通过模拟这种视觉错觉,让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真实的远近关系。
3. 透视的类型在手绘中,常见的透视类型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3.1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形式,通常用于画布局或平面上的物体。
在一点透视中,所有的水平线都会汇聚到一个点,这个点称为消失点。
3.2 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是用于画立体物体的透视形式,它比一点透视更能表达出物体的立体感。
在两点透视中,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对应于平行于水平面和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
3.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最复杂的透视形式,适用于画斜面物体。
在三点透视中,有三个消失点,其中两个对应于水平线上的直线,另一个对应于垂直线上的直线。
4. 手绘中透视的应用透视在手绘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绘制建筑、景物、人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绘中透视的应用场景:4.1 建筑透视在绘制建筑的过程中,透视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透视可以使建筑物在画面中呈现出真实的远近关系,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通过运用透视,可以准确地表达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比例。
4.2 风景透视绘制风景时,透视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广阔的空间感。
通过运用透视,可以使前景物体看起来较大,而背景物体看起来较小,从而营造出远近有层次感的效果。
4.3 人物透视在绘制人物时,透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的体型和姿态。
透视可以使人物的身体部位在画面中有所变化,从而使绘画更具立体感。
4.4 物体透视在绘制物体时,透视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立体、更饱满。
透视可以使物体的各部分有所变化,同时也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的远近关系。
透视图的应用原理是什么1. 什么是透视图?透视图是一种具有深度感和三维效果的图像,通过投影方式将三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展示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图的应用广泛,涉及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艺术绘画等领域。
透视图的应用原理是基于透视投影的原理。
2. 透视投影原理透视投影是指当物体距离观察者越远时,其在投影平面上的大小会变小,并且视角会发生变化,表现为远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物体小。
2.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透视投影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一个视点和一个消失点来确定透视图的形状。
在单点透视中,物体的水平边都是平行于投影平面的,垂直边向消失点收敛。
2.2 多点透视多点透视是相比单点透视更真实、更复杂的透视方式。
在多点透视中,物体的边不再是全部平行于投影平面,而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在投影平面上呈现出多个消失点。
3. 透视图的应用原理透视图的应用原理基于透视投影的原理,通过合理运用透视原理来呈现真实的物体形状和结构。
3.1 建筑设计中的透视图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图可以将建筑物的立体效果以更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透视图,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建筑物的外观效果,比如呈现建筑物的立面、体块和体积感。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比如呈现室内空间的布局、房间的连接等。
3.2 产品设计中的透视图应用在产品设计中,透视图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示产品的外观、结构和功能。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产品的外观效果,比如呈现产品的立体形状、曲线和材质。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比如呈现产品内部的组件、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3.3 艺术绘画中的透视图应用在艺术绘画中,透视图是一种常用的绘画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景物的远近关系,根据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合理处理大小和位置关系。
•透视图可以用于展示景物的空间分布,通过合理运用透视原理将景物和背景呈现在画面上。
一、透视图物体上各点与视点相连,形成的各个直线与画面的交点,为物体在画面上的透视点,将这些透视点连接,便形成透视图。
二、透视术语●面✧基面/地面(G.P)—放置物体的水平面,通常是指地面。
如下图1✧画面(P.P)—画者于被画物体之间置一假想透明平面,物体上各关键点聚向视点的视线被该平面截取(即与该平面相交),并映现出二维的物体透视图。
这一透明平面被称为画面。
如下图2✧视平面(H.P)—视点、视线和视中线所在的平面为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平视的视平面平行于基面;俯视、仰视的视平面倾斜或垂直于基面。
如下图3:●线✧视平线(H.L)—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如图4:✧地平线/基线(G.L)—画面于基面/地面的交线。
如图5:✧视中线—视点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视中线(即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视点引向物体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
平视的视中线平行于基面;俯、仰视的视中线倾斜或垂直于基面。
如图5:✧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包括与画面垂直的线段)的直线均为变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有时会消失。
✧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为原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原线按其对视平面(视平线)的垂直、平行、倾斜关系,分为垂直原线、平行原线和倾斜原线三种✧消失线/灭线—变线上各点与消失点连接形成的线段(物体变线的透视点是落在灭线上的)。
参考下图:●点✧视点(E)—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点决定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
✧心点(O)—视中线与画面的交点为心点;心点是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视域的正中点,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如图6✧距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边,两者和心点的距离和画者与心点的距离相等,凡是与画面呈45°角的变线一定消失于距点。
✧余点—在心点两边,与画面呈任意角度(除45°(距点)和90°(心点))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
透光八卦镜成像原理引言透光八卦镜是一种古老的光学仪器,用于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天体运动。
它由黄铜或其他金属制成,具有八个透光孔和镜片。
基本原理透光八卦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透光孔和反射镜片将光线引导到观察者的眼睛,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光线透过透光孔在透光八卦镜的八个边缘上都有一个透光孔。
当光线进入透光孔时,它们会延直线传播并形成从孔到观察者眼睛的光线路径。
这些光线是由远处的物体反射并进入透光孔的。
光线反射透过透光孔进入内部后,光线会遇到镜片的表面。
镜片的一面是平整的,使光线能够直接通过。
而另一面是弯曲的,具有反射能力。
这使得光线可以被反射并改变方向。
光线聚焦在经过镜片反射后,光线会被聚焦到观察者的眼睛。
这是通过调整镜片的位置和角度来实现的。
一旦光线经过镜片并汇聚在观察者的眼睛焦点上,观察者就能够看到一个清晰的图像。
应用于天体观察透光八卦镜通常用于观测天体运动,如日食、月食、星星和行星等。
观察者可以通过透光孔和镜片来观察并记录天体位置、运动轨迹等。
工作原理简化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透光八卦镜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将其与普通相机进行类比。
透光孔相当于相机镜头的光圈。
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通过调整透光孔的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亮度和对比度。
反射镜片相当于相机镜头的凸透镜。
它将光线反射并聚焦到观察者的眼睛上。
通过调整反射镜片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使图像得到聚焦并变得清晰。
观察者相当于相机的取景器。
他们通过透光孔和反射镜片来观察天体并记录观测结果。
优点和应用透光八卦镜的工作原理具有以下优点和应用:1.简单易用:透光八卦镜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通过调整透光孔和镜片即可观察清晰的图像。
2.轻便便携:透光八卦镜通常由金属制成,重量较轻且易于携带。
3.易于观测天体运动:透光八卦镜是一种专门用于观测天体运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记录和研究天体位置、轨迹等数据。
4.学习和教育用途:透光八卦镜适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用于向学生和研究人员展示和解释天体运动的原理和现象。
七、首饰的三视图的制图画法7.1、首饰三视图7.1.1、首饰三视图的概念首饰的三视图主要依据三视投影原理来绘制的三视图。
三视图是首饰企业加工生产的图稿,是考核制作工作的技术依据,也是首饰企业技术资料的存档、管理的技术文件。
一般三视图要标明尺寸、比例和技术工艺说明。
因此三视图要尽可能比例尺寸正确、制作该按图施工,如引起争议,以三视图为准。
一般较熟练的制作工,对比例正确的二视图也能作为技术依据。
三视图图稿绘制过程,与机械制图原理相等,三视图是对单件首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描绘,对不对称的首饰可以是六个方向的视图进行描绘。
三视图的练习要从实物画起,可以根据去实物了解饰品的结构。
(1)平面图(有时称俯视图)——首饰的戒面、挂件、胸针、耳饰正面和项链、手镯手链的正面。
(2)正立面图——既首饰戒指的手寸指环面、挂件、胸针、耳饰的正面深度厚度面、手链、手镯、项链的圆形厚度。
(3)侧立面图——既首饰戒指的宽度面、挂件、胸针、耳饰的侧面深度与厚度、手链、手镯、项链的宽度。
首饰的视图制稿要按照首饰的复杂难易程度而定。
较复杂的首饰,还要通过局部放大图,展开视图,剖视图表达,剖视图有全剖视、半剖视、局部剖视)。
简单的首饰用二视图也能说明问题。
一般首饰戒指、手镯、耳饰、挂件、项圈用三视图,其余用二视图。
7.1.2、首饰三视图的用途功能(1)生产图稿(2)技术依据(3)文件管理(4)责任依据。
7.2.三视图的画法(1)绘出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的布置位置,并确定绘出各视图的中心轴线(十字形)。
(2)先绘出正视平面图,从主要形体着手。
如戒指的主宝戒指的长度和宽度,接着画出齿口和镶口,并按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逐个画出它的视图。
(3)画好正视平面图后,按垂直延升和90°延升虚线分别画出主视图和侧视图的立面宽度、高度、长度,为了提高绘图速度和保证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对于各个基本形体,应该尽可能做到三个视图同时画。
(4)画正视立面图和侧视立面图要考虑工艺上问题和结构问题。
造型图的绘法由于透视图反映物体外形比轴测图更具有真实感,跟人们直接观察物体的形状基本相同,所绘出的图形跟照片相同,故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
建筑设计与服装的造型设计同样也是采用透视图。
为此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它,应用它。
第一节透视的基础知识一、透视的原理1 、透视图的形成:在观看某一物体时,设想在人们眼睛与物体之间的视线被一个透明的铅垂面所截得的图形,称为透视图,简称透视。
可以设想从实物的每一个特征点跟视点引直线,每一条直线跟铅垂面(画面)有一交点——即特征点在画面上的投影,然后用线条把这些相应的交点连接起来,即为该实物的透视(如图1).我们把这个透明的铅垂面称为画面,把人们的眼睛称为视点。
所谓透视就是以视点为投影中心,以画面为投影面的中心投影。
画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园柱面,球面)。
由于曲面的视图失真性大,一般只用于美术作品的画面。
家具透视的画面一般是采用平面。
2、透视的特点:a 近大远小(透视变形)物体离视点愈近,其投影就愈大,愈远则愈小。
这跟我们眼睛视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如图2)所示。
从图中能看到,大小相同的物体,而在视网膜上的图像,是近大远小。
当我们在观看两条相互平行的铁轨时,但在我们的视觉中变得不平行了,它们之间的距离愈远愈小,最后相聚为一点。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绘制透视图时,凡跟画面不平行的所有相互平行的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离视点愈远愈小,最后会聚到一点。
b、跟画面平行的地面垂直线的透视仍然相互平行。
但仍是近大远小,如图中的箱子的高度线。
所有家具的高度线——柜的菱角线都是垂直地面而又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故其透视也是相互平行的。
c、跟画面相重合的线段的透视,就是线段本身。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绘制成角透视时,有意让被画物体的一条高度线(如衣柜前面的一条棱边)跟画面重合;d、跟画面相重合的平面的透视,就是平面本身。
在绘制平行透视图时就有意让物体的主视面跟画面重合,这就给绘透视图带来很大的方便。
透视的原理
透视(Perspective)是一种表现三维物体的方法,运用降维的
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其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透视的原理有如下几点:
1. 远近原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小,因此在绘制透视图时,应该给予远处的物体更小的画面空间。
2. 锥体原理: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将一个立体物体,通过它的视锥与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一个平面图形。
因此,绘制透视图必须将物体放在一个视锥内,而且前面的平面必须与视点相交。
3. 平面透视原理:绘制透视图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将物体的各个部分缩小或放大。
4. 透视畸变原理:透视图在表现物体形状时,会出现一些形状扭曲的现象,例如圆形看起来会变成椭圆形,这就是透视畸变。
综上所述,透视的原理就是通过远近原理、锥体原理、平面透视原理和透视畸变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来,以达到产生立体感的目的。
八、透视原理与首饰的透视图
8.1、透视图的概念
透视图是依据人的视线所看到不同远近、大小、角度的物体透视现象用平面图来表达。
透视图是把视点固定某个位置,观察对象的焦点绘图方法。
是在平面图上表达三维
立体视图。
8.1.1、透视焦点组成
1 视点
2 主视中心点
3 视平线
4 视距点
5 消灭余点
6 画面
7 物体基线
8 立点(地平)
8.1.2、透视图组成形式
透视图由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组成,透视图以方体作为基本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都在方体形的框架下产生,内部结构图也是根据透视原理而产生。
(1)平行透视有3种基本形态。
消失点在一个中心。
一般只能看到二个面,也有一个消失点。
三个面延伸六个透视图。
但有一个方向的平行线和一个方向的消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