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及对中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6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1期Jun2012[摘要]从我国加入WTO这十多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我国也开始面临国外产品倾销的严重冲击,这给我国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反思我国现行的《反倾销条例》,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反倾销立法宏观方面的不足,如反倾销立法理念陈旧等;此外还表现在我国反倾销立法中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存在的缺陷,如有些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操作。
[关键词]反倾销;反倾销条例;缺陷[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068-03 WTO体制下对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反思左祥宾(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一、WTO体制下的反倾销概况(一)反倾销概述1.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倾销,英语表达为Dump或者Dumping,根据词典的权威解释,意思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卖价大量抛售商品。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首次引入倾销的这一概念,但此“倾销”更像是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倾销”。
直到192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在其撰写的反倾销专著《倾销———一个国际贸易问题》中,将倾销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地界定为“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
WTO《反倾销协议》第二条第一款对倾销(dump-ing)法律内涵做出了规定:“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如果一国出口商或生产商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或国内市场价格将其产品向另一国国内市场抛售的行为,则该产品或者其行为将被认定为倾销”。
“反倾销是指一国对为了保护自己的主要支柱产业或者幼稚产业对外国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其国内市场上的倾销行为而依照法定程序采取的各种抵制措施的总称。
关于执行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反倾销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总则反倾销措施仅应在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所规定的情况下,并在按照本协议各项规定发起和进行调查后使用。
在根据反倾销法或条例采取行动的范围内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适用按下列条款办理。
第2条倾销的确定1.在本守则中,如果从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产品其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用于本国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则该产品便被认为是在被倾销,即被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值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中去。
2.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相同产品的销售时,或者当由于该市场的特定情况,或者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太少,该项销售不允许进行适当比较时,则倾销差额应通过与向一个合适的第三国出口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只要该价格是有代表性,或者与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以及利润进行比较而确定。
3.(1)只有当局确认相同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或者向一个第三国以价格低于单位(固定的和可变的)生产成本加行政管理费和销售费及一般费用的销售是在长时期内大量进行的且是以未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其全部成本的价格进行的时,这种销售才可因价格原因而被作为不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销售对待并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不作考虑。
如果在销售时低于单位成本的价格高于其在调查期间的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则应认为此类价格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了成本。
(2)如果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存有的记录符合出口国的会计通则,并合理反映与有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则本条第2款规定的成本费用通常应根据该记录计算。
当局应考虑全部现有的关于恰当的成本分摊的凭证,包括由出口商或生产商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分摊凭证,其条件是此种分摊在历史上一直被出口商或生产商使用,特别是关于折旧期限和资本支出以及其他开发成本的补助费用的公摊,是出口商或生产商一直沿用的,除非根据本子款规定已在成本分配中得到反映,否则成本应为那些有利于将来和/或当前生产的非经常性项目成本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为在调查期间成本费用因刚开始生产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论反倾销规则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1994年反倾销协议》的研究,得出《反倾销守则》在主要条款上采用了美国和欧盟的立法与实践,是美国与欧盟现行反倾销法的结合与补充。
并且分析了发达国家如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
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反倾销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反倾销贸易政策反倾销税反倾销是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法律手段,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浪潮下,传统的贸易保护作法已没有了市场。
关税壁垒日趋弱化,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均遭到摒弃,但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其成员国采用的三大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使用则大行其道。
在我国成功入世后,反倾销措施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打击、排挤我国产品的重要手段。
由于对外国反倾销立法缺乏了解加之对反倾销问题重视不够,我国相关企业过去经常怠于行使权利,以至在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诉讼中我国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要成功应对进口国对我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内容。
六十年代关贸总协定“肯尼迪回合”达成了《关于执行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即《反倾销守则》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反倾销的国际协议。
此后屡经修改和补充,最新一部国际反倾销法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即《1994年反倾销协议》。
一、《1994年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达成了新的“反倾销守则”全称为《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以下简称新守则)。
它在欧美国家多年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东京回合”后达成的“反倾销守则”作了全面修改与补充,提高了透明度和法律上的预见性,加强了程序要求,在各个方面强化了反倾销的纪律。
新守则最终将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统一起来,大体上改变了各国各行其事的作法。
新守则在主要条款上采用了美国与欧盟的立法与实践,是美国与欧盟现行反倾销法的结合与补充。
中国关于WTO规则的遵守[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与wto;遵守/遵约中国的法制体系不够健全、中央政府对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个别施政有时缺乏有效控制、缺乏对政府干预市场的制度性限制等体制方面的认知,是外界对中国的wto规则遵守持怀疑看法的理由。
随着中国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反倾销对象的情况日益增多,怀疑论者似乎更有理由预期中国会采取与wto规则不相符合的反倾销措施来施加报复。
中国对wto规则的遵守状况究竟如何?本文将通过考察中国国内立法对wto规则的转化实施和中国在争端解决机构中的被申诉情况,对中国的wto规则遵守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一、关于对wlo规则遵守的评估方法的说明在政治学和法学文献中,遵守(compliance,或称遵约)被界定为行为与立法准则或标准相一致的状态。
“当一个特定行为主体的实际行为符合指定行为的时候,遵守就发生了;而当实际行为明显地远离指定行为时,未遵守或违反就发生了。
”然而,由于指定规则的含义往往不够精确,用这一定义来评估国家对国际协议的遵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wto规则遵守的评估也同样如此。
尽管wto规则的精确性高于其他大多数国际协议,但在规则的解释上仍然留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与原有的gatt规则相比,wto规则的解释空间有所减少,但wto成员仍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wto成员解释规则的自由裁量权没有因wto贸易政策审查机制的设立而减少。
在wto的贸易政策审查机制下,wto秘书处会定期对成员的贸易政策进行审查。
就中国而言,其对承诺的履行状况还需要接受过渡审查机制的监督。
然而,这些监督机制并不负责认定成员是否违反或不遵守wto规则。
在实践中,某个wto成员可能违反wto规则的政策和行为是由其他成员指出的。
而在违约指控被提出时,尚无法确定被指控的wto 成员的做法是否实际违反wto规则。
只有在wto专家组及上诉机构作出裁决时,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从应对反倾销调查中看我国企业行为变化作者:马红萍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0期[摘要]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成为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连续9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贸易大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和最大的受害国。
出口企业频频遭受反倾销投诉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规模和外贸企业形象。
文章在分析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上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倾销;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企业行为[作者简介]马红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6[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6)10-0035-04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
中国成为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连续9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仅2004年的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新立案件31起,比此前两年多出20个百分点。
2005年上半年,中美、中欧贸易争端更加加剧了这一趋势。
截至2005年6月,共有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21起(其中反倾销20起,保障措施1起)。
对我国反倾销的发起国除了发达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紧了反倾销的进攻,如墨西哥、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等,被诉商品几乎涉及中国出口商品的所有类别,甚至很多拳头产品被高额的反销倾税完全逐出进口国市场,涉及金额约2.96亿美元,再加上反倾销案件的连带、示范效应,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更是远远大于涉案金额。
在我国对外贸易进入扩张期的同时,中国已经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的全球贸易争端的最大受害国。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
WTO反倾销协议各成员协议如下:第一条总则反倾销措施应仅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的情况下实施,并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发起和进行调查。
根据反倾销法或者条例采取行动而适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时,适用下列规定:第二条倾销的确定1.本协议之目的,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低于出口国旨在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即被认为是倾销。
2.在出口国国内市场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产品的销售时,或者该项销售由于该市场的特定情况,或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太少,而不能用于适当的比较时,则倾销幅度应通过与向一个合适的第三国出口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如果该价格是有代表性的话),进行比较而确定,或者与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成本并加利润进行比较而确定:(a)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销售,或者向一个第三国销售,其价格低于每单位(固定的和可变的)生产成本加上行政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其销售可作为不是由于价格原因而处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并且只有由当局决定该项销售的很大部分是在持续的长时期间内作出的,且该项销售的价格未能预订可以在一段合理期间内收回其全部成本的,则在确定正常价值时可不予考虑。
如果在销售时,其价格低于单项成本;但高于其在调查期间的平均单项成本,则该价格应被认为是在一段合理的期间内收回了成本;(b)本条第2款规定的成本费用,通常应根据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存有的记录计算,如果该记录是符合出口国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合理反映与生产有关的成本以及有关产品的销售。
当局应考虑全部现有的成本适当分配的证据,包括出口商或生产商在调查过程中作出的分配证据,其前提是该分配在历史上一直被出口商或生产商所使用,特别应对有关确立适当的分期付款和折旧期限、按资费用以及其它开发成本的补助费加以考虑,除非根据本款项规定已在成本分配中得到反映,否则成本应对那些有利于将来或当前生产的非经常性项目成本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对在调查期间成本费用因刚开始生产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磨擦和贸易纠纷越来越多,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形势十分严峻。
本文对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概况、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市场经济;贸易保护;国家对策1.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概况1.1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从发生的总数看,20世纪70年代仅2起,80年代增加到平均每年6.4起,进入90年代后反倾销案件数量剧增,平均每年高达30.7起左右。
我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11.25%,高出第二名的美国近3个百分点。
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1.2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导致世界性的贸易保护盛行,在关税壁垒的日益削弱下,很多国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容易成为反倾销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不断加强,一旦一种商品在一个国家遭到反倾销指控,就会一起别国的连锁反应。
1.3被征收的反倾销关税税率越来越高。
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呈直线上升,有过去的平均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有的达到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
2001年,欧盟理事会对我国节能灯产品征收了200%以上的反倾销税;同年,埃及指控我国陶瓷餐具存在倾销的行为,终裁时征收了305%的反倾销税;墨西哥曾对我国鞋类产品进口征收高达1105%的关税。
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使我国相关企业不得不放弃在出口国已有的市场份额。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额和经济的发展。
2.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2.1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加是根本的因素。
我国每年遭受的反倾销数总体上是随着我国年出口贸易额的增长而增加。
入世后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该项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频繁使用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
关键词:对华反倾销;国际贸易;应对策略;国家利益引言:近2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但是,随着我国商品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逐步出现了扩大之势。
另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已经被欧美等一些国家列为反倾销的头号目标,所以针对我国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接连不断,中国已经是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
据统计结果:2001年,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2003年则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
列全球首位。
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中国产品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和起诉,几乎涉及中国所有出口产品类别。
一、倾销的概念及认定(一)倾销的概念倾销(dumping)一词源自北欧国家语言,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原意为将大宗货物或其他东西倒翻、倾卸及抛弃。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对倾销的定义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了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第一章绪论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
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屡遭到反倾销投诉,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1.1基本概念在深入讨论反倾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系统地认识一下什么是倾销和反倾销以及它们的发展历史。
这样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反倾销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而普遍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1.1.1什么是倾销(1)字典解释:倾销(Dumping),根据词典解释,它的意思是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2)经济学解释:首次将倾销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
1776年,其在名著《国富论》2中论述当时各国官方对出口贸易进行奖励时用了“倾销”一词。
但是,此书提及的“倾销”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倾销,其含义更接近于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
到了1884年,英国议会在一次关税问题辩论时使用了“倾销”一词。
此时所涉及的倾销一词才具有“低价抛售商品”的意思。
但是,当时倾销还不能专门理解为一种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手段,而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价格战略。
从词性角度而言,仅属于中性词,不带有褒贬之义。
到1922年,国际联盟也对倾销问题进行探讨,在一份备忘录中首次对倾销下了如下定义:如果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即构成倾销。
这一官方的定义对“倾销”一词的发展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我们看到,该词的含义从那时起已具有现代意义的影子。
1923年,在美国国际贸易学家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出版的名著《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中,把倾销定义为: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
这种将倾销定义为“价格歧视”的学说被当时的理论界普遍接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及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赵晓晨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学院,天津,300222
刊名:
当代财经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2002(3)
被引用次数:3次
1.陆效龙1994年反倾销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文件汇编 1995
2.王福明世贸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 2000
3.徐为人谁是反倾销的真正赢家[期刊论文]-国际事务研究 2000(03)
4.薛荣久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 1997
5.杨荣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精解 2001
6.曾令良世界贸易组织法 1996
7.王风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和倾销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1999(06)
8.车驾明中国企业:直面倾销与反倾销[期刊论文]-山东对外经贸 2001(01)
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双赢--中国入世透析 2000
10.成大为WTO反倾销措施和中国反倾销应诉 2000(11)
1.周灏从反倾销应诉和诉讼中看行业协会的作用[期刊论文]-企业经济2004(4)
2.尚春香浙江经济:突破瓶颈天地宽[期刊论文]-中国市场2006(4)
3.邓国宏.DENG Guo-hong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3)
4.王世军国外反倾销对我国自行车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5)
5.贺小勇WTO的法律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党政干部学刊2002(6)
6.马向敏.刘富利进口反倾销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基于我国造纸业反倾销的分析[期刊论文]-当代经济2007(23)
7.范晓屏.许玲娇.吕明开发区制造基地和特色工业园区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4)
8.刘辉.LIU Hui反倾销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浅析[期刊论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
9.刘志刚WTO反倾销工作体系中行业协会的作用[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
10.孟晔.Men Ye论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修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7)
1.邱继宁试论反倾销的实质及其成因--兼析我国丝绸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期刊论文]-四川丝绸 2003(2)
2.梁静中国农产品如何成功应对国外反倾销[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6)
3.王静国际反倾销与我国的应对策略[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cj20020301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