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712.57 KB
- 文档页数:13
配网工程实验报告一、引言配网工程是指在城市或农村中,以某一中心点为起点,通过铺设电缆、架设杆塔及安装变压器等设备,将电力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终端的工程项目。
本实验旨在探索配网工程的实施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配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 学习配网工程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
三、实验步骤1. 规划:根据地区的用电需求和电力供应能力,确定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包括变电站的选址和布局,线路的走向以及设备的配置等。
2. 设计:根据规划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确定各个设备的型号、容量、位置和连接方式,并制定施工图纸和技术指导书。
3. 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电缆、杆塔、变压器等设备,并进行验收和入库管理。
4. 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电缆敷设、杆塔架设和设备安装等施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5. 调试:在施工完成后,对配电网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符合设计要求。
6. 运行维护: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和巡视,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配网工程的实施效果和质量,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1. 设备投入使用率:通过统计实际使用设备与总设备数量的比值,可以评估设备的利用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
2. 电力传输效率:通过测量发电厂到用户终端的电力传输损耗,可以评估配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及线路的损耗情况和电力品质。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设备投入使用率高,说明设备的配置和安装工作是合理有效的,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
2. 电力传输效率高,说明配电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良好,能够稳定可靠地将电力输送给用户,同时损耗较小,提高了输电效率。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案在实施配网工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1. 设备配置不合理: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地区特点,调整设备配置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电力需求。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智能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智能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故障自愈等功能,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为了更好地掌握智能配电网技术,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智能配电网实训课程。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智能配电网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
实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配电网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智能配电网是由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故障自愈等功能。
2. 智能配电网系统组成智能配电网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发电端: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
(2)输电端:负责将发电端的电能输送到配电端。
(3)配电端:负责将输电端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用电端。
(4)用电端:包括工业、商业、居民等用电负荷。
3.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包括:(1)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信息传输。
(2)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用于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
(3)控制技术:包括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分布式发电等,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故障自愈和智能调度。
4. 智能配电网应用场景智能配电网在以下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1)分布式发电:通过智能配电网技术,实现对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和管理。
(2)储能系统:利用储能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微电网:通过智能配电网技术,实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
(4)电动汽车充电站: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智能调度和管理。
三、实训心得1. 智能配电网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智能配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配电电路实训报告配电电路实训报告(精选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配电电路实训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配电电路实训报告1在本次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本事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仅有在融入团体之中才能限度地发挥作用。
现我对本次实习做如下总结:一、入厂以来的工作资料自从20xx年6月份我被录取到xx电信设备制造公司实习工作至今。
工作的主要资料是组装、接线、制线和调试。
组装、接线和布线主要涉及PR20xxCH-6S高阻直流配电屏、PR20xxCH-6M高阻直流配电屏、PRD100AC交流配电箱、PRS3004综合机架、PRTE500机架等;调试主要进行了SMPS1000、SMPS20xx、SMPS3000、SMPS6300、SMPS0500、SMPS0704等系列模块的静态调试和高压测试等等。
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电气调试步骤手册进行,一步步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外,还做了焊接电路板,制作电线,组装模块和安装空插头的工作,主要涉及分压板、整流板、控制板、温度显示电路板和晶升限位等等。
二、我对技术工作的理解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
xx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我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景来安排工作岗位。
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
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
同时,也发现公司管理和技术上的某些问题。
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终,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提议:(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
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研究,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善,推出自我的新产品。
配电网自动化实验报告微电网正常运行潮流分布与调整实验1.1. 实验目的1)了解微电网概念、结构、运行方式;2)直观地了解微电网负荷变化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布的影响;3)理解掌握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4)理解掌握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
1.2. 原理与说明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和电力负荷构成,可以工作在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和孤网运行两种模式下,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
并网模式是指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电网并网运行时向电网供出多余电能或是由电网补充自身发电量的不足。
孤网运行是指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是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可以与主网断开形成孤岛模式,由分布式电源向微电网内的负荷供电,由此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供电的不间断性。
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受控单元,对微电网的控制包括调节微电网内馈线潮流,对无功和有功进行独立解耦控制。
本实验作为微电网研究的基础实验,用于分析负荷变化对微电网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分布的影响,并进行频率、电压调整。
’1.3. 实验项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2MF—无穷大’系统,系统结构图如图2-1。
利用无穷大系统屏构成上级电网,利用发电机组及控制屏2套、网络屏(断路器)、网络屏(线路)、负载屏2台构成微电网,通过在接线屏上的接线构成实验系统。
图1-1中,断路器对应顺序为:图1-1 系统结构图实验接线参照图1-2。
注意:接线前务必断开所有电源以及无穷大系统出线开关。
接线步骤如下:A、接线屏上无穷大系统连接至网络屏1QF入端,同时将网络屏3QF入端并入1QF入端;B、接线屏上机组1连接网络屏5QF入端,机组2连接网络屏4QF入端;C、1QF出端连接至线路L1入端,线路L1出端连接至2QF出端,2QF入端连接至5QF入端,5QF出端连接至线路L2入端,线路L2出端连接至6QF出端;D、6QF入端连接至线路4QF入端,3QF出端连接至L3入端,L3出端连接至4QF出端;E、负载1连接至3QF入端,负载2连接至4QF入端。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对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在某电力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配电网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配电网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配电网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3.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实习内容1. 配电网概述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配电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分类。
配电网是指将发电厂输出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用户端的电力系统,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等。
2. 配电网设备操作与维护实习期间,我跟随师傅参观了变电站、配电室等现场,学习了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等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设备:(1)配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我学习了配电线路的施工、验收、巡视、故障处理等环节。
(2)配电变压器:包括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
我了解了变压器的结构、原理、运行参数及维护保养方法。
(3)配电开关: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
我学习了配电开关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
3. 配电网故障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师傅处理了多起配电网故障。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配电线路故障:通过对故障现场进行巡视,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配电变压器故障:通过检查变压器运行参数、绝缘油等,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配电开关故障:通过对开关进行检查、调试,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处理故障时,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确保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四、实习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配网设计实习报告篇一:配电网实训报告总结1 主站系统的软、硬件安装维护实训通过实训直观了解主站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安装维护方法。
学习软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工程的网络结构和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根据安装图纸以及安装说明,完成系统硬件的安装,掌握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如:网络设备故障、操作系统故障、数据库故障等的处理方法。
2 系统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实训通过实训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编辑器完成对相应内容的维护。
学习系统数据库初建过程,掌握商用数据库、数据源等的安装配置、备份还原,掌握系统数据库的初始化和数据的录入、维护、存储过程及原理。
3 主站系统配网建模工具的使用实训通过实训掌握配网主站建模工具的使用,了解绘图模块的功能。
学习电网单线图、曲线图、负荷曲线图等SCADA系统图资的绘制知识。
掌握绘制主站的接线图、潮流图、曲线、饼图、棒图等。
4配网调度员模拟实训(1)配调SCADA系统的日常运行实训。
练习使用SCADA 系统的相关工具,模拟调度员,完成日常运行需要的工作,如自动生成、调阅报表;填写各种记录、报文台帐;统计电压合格率、开关操作次数。
(2)监视功能及操作功能使用实训。
学习在调度SCADA 系统上,模拟调度员,完成监盘工作。
能够对电网发生的异常、故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进行遥控、遥调操作,能对SCADA 系统数据进行维护操作等。
5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安装维护(1) FTU/TTU设备的安装调试实训通过实训掌握FTU/TTU的各种接线知识和技能——包括遥测接线、遥控接线、遥信接线、终端设备供电电源的接线和各类通信接口的安装、调试、接线。
学习配网自动化终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终端设备与配网主站配合的知识(如:规约、通信方式、波特率、信息表等)。
(2)FTU/TTU的各种电气性能检测实训学习和掌握FTU/TTU各种主要标称电气性能的现场检验测试知识及技能——包括遥测性能的检验(配合测量标准源);FTU各种故障监测及故障信息等功能检验;遥信功能的检验(包括遥信变位、SOE等);遥控功能的检验;规约通信功能检验;设备的主要电磁兼容性能检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配网运行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2年6月至8月在XX电力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配网运行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配网运行的相关工作,对配网运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单位简介XX电力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集电力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
公司主要承担着XX地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检修和改造等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三、实习内容1. 配网运行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在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了配网运行的基本知识,包括配电网结构、运行方式、调度原则、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等。
通过学习,我对配网运行有了初步的认识。
2. 配网运行现场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配网运行现场实习。
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与了以下工作:(1)巡视配网设备:我跟随导师对配网设备进行了巡视,了解了设备的运行状态,学会了如何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2)操作配网设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操作配网设备,如开关、刀闸等,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
(3)事故处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配网事故的处理,了解了事故处理流程,学会了如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4)配网运行数据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配网运行数据,为配网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3. 配网运行调度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配网运行调度的实习。
我学习了调度原则、调度流程、调度方法等,了解了调度员在配网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1.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我掌握了配网运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丰富了专业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配网运行的相关知识,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知识。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了敬业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配网运行工作的责任重大,培养了敬业精神。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配网运行实习,我对配网运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
#### 一、实习目的本次配电网仿真生产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加深对配电网系统运行、仿真及优化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掌握配电网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运用仿真技术分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了解配电网优化设计的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实习内容1. 配电网仿真软件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配电网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用户界面、数据输入、模型建立、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等。
通过软件操作,我们熟悉了配电网仿真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为后续的仿真工作打下了基础。
2. 配电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配电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配电网的结构、运行原理、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电压和无功优化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进行配电网仿真提供了理论支持。
3. 配电网仿真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多个配电网仿真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单线图、多线图、环网等不同类型的配电网。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配电网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仿真技术进行优化。
4. 配电网优化设计在掌握了配电网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配电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通过优化设计,我们能够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提高电压质量等。
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配电网优化设计的一个实际项目,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仿真验证到结果分析,全面了解了配电网优化设计的全过程。
#### 三、实习成果1. 掌握了配电网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实习,我们熟练掌握了配电网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配电网的仿真分析工作。
2. 提高了配电网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实习过程中,我们对配电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参与配电网优化设计项目,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配电网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配网设计工作成为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配网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7月至9月在XX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校外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XX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力工程设计、咨询及服务的技术型企业,具有丰富的电力工程设计经验。
公司业务涵盖配电网、变电站、电力设施等各个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配电网规划与设计项目,学习了配电网的规划原则、设计规范和设计流程。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线损率等指标,并掌握了配电网的设计方法。
2. 变电站设计我参与了变电站设计项目,学习了变电站的总体布局、电气一次设备选型、二次系统设计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变电站设计软件的使用,如CAD、AutoCAD等。
3. 电力设施设计在电力设施设计方面,我参与了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设计工作,学习了线路的路径选择、杆塔选型、导线截面选择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力设施设计的基本方法。
4. 交流与沟通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同事交流设计心得,了解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设计项目,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提升沟通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同事交流设计心得,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
五、实习总结通过两个月的校外实习,我对配网设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一.实验名称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二.实验要求1.已对配网教材中有关配网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及配网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章节进行了学习,建立了基本概念。
2.实验前,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实验中,根据步骤进行操作,对每一实验内容做好记录;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3.认真上机操作,建立感性认识。
4.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三.实验目的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熟悉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认知并基本熟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ArcInfo地理信息平台系列模块之一的ArcView桌面平台。
四.系统结构FTU FTU图8-1 系统结构五.系统功能图8-2 系统功能六.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矢量数据载入1.在桌面双击“ArcView”图标,在“Welcome to ArcView GIS”窗口单击“Cancel”按钮。
2.在“Untitled”项目窗口,选中“View”项,单击“New”按钮,即新建立了一个“View1”视图窗口。
(最大化各窗口)。
3.在“View1”窗口,单击“Add Theme”按钮,在“Add Theme”窗口中,选择“d:\gis实验”,选择land.shp源文件,单击“OK”按钮,即在“View1”窗口中载入land专题层,单击左边专题列表中land层左边的检查框,使其打上勾,则该层显示。
4.重复第3步,分别载入river、powerline、byq、switch、feeder等专题层,并使其显示。
5.观察效果。
(二)图形显示1.在“View1”窗口,针对各专题层进行画面显示效果的修改编辑。
举例如下:1)显示land层(打勾),双击专题列表中的land层,打开“Legend Editor”窗口,在“Legend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Graduated Color”;在“Classification Field”下拉列表中,选择“利用号”;在“Color Ramps”下拉列表中,选择各种颜色系列;单击“Apply”按钮,观察效果;关闭“Legend Editor”窗口。
2)显示powerline层(打勾),双击专题列表中的powerline层,打开“LegendEditor”窗口,在“Legend Type”下拉列表中,分别选择“Single Symbol”和“Graduated Color”,观察效果;双击“Symbol”属性栏,即打开“Pen Palette”窗口,点击第二个工具,可修改线的粗细(Size),点击第五个工具,可修改线的颜色;单击“Legend Editor”窗口的“Apply”按钮,观察效果;关闭“Pen Palette”窗口和“Legend Editor”窗口。
3)显示byq层(打勾),双击专题列表中的byq层,打开“Legend Editor”窗口,在“Legend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Single Symbol”;双击“Symbol”属性栏,即打开“Pen Palette”窗口,点击第三个工具,可修改符号的外形和大小,点击第五个工具,可修改符号的颜色;单击“Legend Editor”窗口的“Apply”按钮,观察效果;关闭“Pen Palette”窗口和“Legend Editor”窗口。
(三)图形操作1.中心放大2.中心缩小3.全景显示4.特征显示,以一定比例尺显示活动专题,使活动专题(单击专题列表中某专题层,使其凸起,则该专题被激活,成为活动专题,许多操作都针对活动专题)中所选择的特征能显示在可见区域。
5.活动专题显示,以一定比例尺显示活动专题,使活动专题中所有特征都能显示在可见区域。
6.返回前状态,按前一次比例尺显示活动专题。
7.开窗放大8.开窗缩小9.平滑移动(四)数据查询与显示1.激活某专题。
2.单击“Open Theme Table”按钮,打开该专题“Attributes”窗口,观察该专题属性数据。
在某专题“Attributes”窗口中,鼠标单击某条记录,使其用黄色显示,表明选择该记录,(按下Ctrl健单击,可选多条记录),关闭“Attributes”窗口,在“View1”窗口中,相应特征符号也将用黄色显示,多次实验,观察效果3.在“View1”窗口中,单击“Select Feature”工具,再在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在图上画一方框,则在该区域内的特征被选择,用黄色显示,打开该专题“Attributes”窗口,相应属性记录也将用黄色显示;在“View1”窗口中,单击“Clear Selected Features”按钮,可取消特征的选择。
多次实验,观察效果。
4.在“View1”窗口中,单击“Query Builder”按钮,可自行选择形成查询条件,完成查询功能。
该功能自行操作完成,并记录下操作过程和效果。
5.在“View1”窗口中,单击“Identify”工具,再在窗口中单击某特征,观察效果。
6.在“View1”窗口中,单击“Identify”工具,再在窗口中单击某特征,观察效果。
7.在“View1”窗口中,单击标注“Label”工具右下部的向下箭头,在下拉工具中,单击,再在窗口中单击某特征,将显示该特征的某属性,称为“标注”,观察效果;在下拉工具中,单击,再在窗口中单击某特征并按住左键向外拖动鼠标,观察效果;实验其它下拉工具中的工具,观察效果。
单击“Pointer”工具,再在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在图上画一方框,则在该区域内的标注被选择,按键盘上的“Del”键,可删除这些标注。
(五)与实时数据连接并显示1.单击“Window”菜单,单击“Untitled”,即打开“Untitled”项目窗口。
2.在“Untitled”项目窗口,选中“Table”项,单击“Add”按钮,在“Add Table”窗口中,选择“d:\gis实验”,在“List Files of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Delimited Text”,在“File Name”中,选择“线路状态.txt”,单击“OK”按钮,将打开“线路状态.txt”属性表。
3.在“线路状态.txt”属性表中,单击“线路编号”属性标题,使其凹陷。
(该窗口不能关闭)4.单击“Window”菜单,单击“View1”,即打开“View1”视图窗口。
激活powerline层,打开该层属性“Attributes”窗口,单击“编号”属性标题,使其凹陷,单击“Join”按钮,观察效果,线路状态的实时数据应连接入powerline层的属性表中。
5.重复步骤第二—1—2)步,打开“Legend Editor”窗口,在“Legend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Graduated Color”;在“Classification Field”下拉列表中,选择“状态代码”;修改线的粗细和颜色,单击“Apply”按钮,观察效果;关闭“Legend Editor”窗口。
重复步骤第四步,观察实时数据的查询和显示。
(六)空间数据录入与维护(选作)1.打开“View1”窗口。
2.执行菜单“View—New Theme”,打开“New Theme”窗口,在“Feature Type”下拉列表中,分别选择“Point”、“Line”、“Polygon”,单击“OK”按钮,在“New Theme”窗口中,在“Directories”项选择“d:\实验temp”,在“File Name”框中自取文件名,单击“OK”按钮,将在“View1”窗口中新建一专题层。
3.激活新建专题层,执行菜单“Theme—Start Editing”,单击“Draw Line(DrawPoint或Draw Polygon)”工具右下部的向下箭头,在下拉工具中,单击具体画图工具,即可在该层自行画点或线或面特征。
打开新建专题层的属性窗口,执行菜单“Table—Start Editing”后,执行“Edit—Add Field”,可增加字段;单击“Edit”工具,可修改属性内容。
七.分析总结1.分析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验中实现了哪些功能?答:配电网GIS系统是利用现代地理系统技术,将配电网络,用户信息及地理信息,配电网实时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并运用于整个配电网的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系统,构成配电管理系统。
它包括配电网建模系统,配电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生产WEBGIS管理系统,优化改进信息管理系统,配调管理系统。
配电网GIS主要功能:一.基本功能(1)图形显示(2)空间查询统计(3)数据维护二.分析功能(1)配电网追踪及拓扑分析(2)配电网供电范围分析(3)故障区域分析(4)阻抗及短路电流计算(5)供电可靠性分析(6)供电电源分析(7)线损分析(8)配电网规划和负荷密度分析(9)配电网潮流分析三.辅助决策功能(1)最优化停电隔离点决策(2)负荷转移决策(3)电话报警决策(4)用户包装决策(5)优化巡视决策(6)配电网优化巡视决策(7)网络重构优化决策四.生产管理功能(1)设备管理(2)用户抄表与自动计费(3)运行方式模拟操作(4)故障抢修功能实验中实现的功能有:数据与处理功能、图形制作与制图输出、负荷控制与管理子系统的地理信息管理、辅助设计功能。
2.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SCADA、DAS、DMS等结合的一体化系统的作用、效果和功能。
答:其一体化系统是一种集配电自动化、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高级智能配电分析一体化的高性能应用系统,其采用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服务模块,建立并维护同一个数据库;通过数据软总线建立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服务模块与人机界面模块间的联系,用户在任何一台工作站上均能同时享受SCADA、地理信息和高级应用的功能,并且它们的画面也是同一的。
其主要功能包括:GIS的基本功能、建模与编辑功能、图形数据录入功能、实时数据显示功能、配电分析功能。
八.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试验,让我们对配电网GIS系统有了一个更清晰地了解,熟悉了配电网GIS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等等。
相信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都能很好的运用这个系统。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铺展了道路。
另外,课堂上也有部分知识不太清楚,于是我又不得不边学边用,时刻巩固所学知识,这也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一大收获。
整个设计我基本上还满意,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