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38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事情发生在 20世纪 90年代, 西方经济进入衰退期, 美国航空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1991、 1992两年,美国航空公司的赤字总额累计达 80亿美元。
曾经盛极一时的 TW A 、大陆、西北三家航空公司均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
但一家名叫西南航空公司的小企业却在一片萧条气氛中异军突起 , 并在 1992年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 25%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
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得益于该公司—贯坚持的营销战略和赫伯特·克莱尔的出色领导。
这是一个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经典案例。
二战结束后, 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航空业等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20世纪 60年代末, 美国 GNP 高达 9,741亿美元, 人均收入为 2,579美元。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交通工具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飞行以及快速舒适的特点受到广泛青睐。
20世纪 60年代中期,美国有约莫 7条国内定期航线。
但当时的大航空公司更热衰于跨洋长途飞行, 对短程空运业务则不屑一顾。
而国内日趋频繁的商务旅行与美国过于广阔的疆土使短程运输业变成了有利可图的“战略性机会窗口” 。
1967年,克莱尔律师与罗林·金在餐桌上发现了这个窗口。
他们以 56万美元建立起西南航空公司,开始在大航空公司夹缝中生存。
成功的营销策略1968年,西南航空公司成立后,只经营达拉斯、休斯敦和圣安乐尼奥 3个城市间的短程航运业务。
在巨人如林、竞争残酷的美国航空界, 克莱尔对战略性营销初始战略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在寻找“战略性机会窗口” ,即市场切入点是通过SWOT 分析法来实现。
S 即 Strengths(长处 , W 即 Weaknesses(弱点以及 O 即Opportunities(机遇 , T 即 Threats(威胁。
前两者为企业内部因素,是可控变量;后两者是外部因素,属非可控变量。
但是,它们可以被利用。
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是美国一家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航空公司。
一般称为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避免混淆,例如日本的南西航空公司(现称为日本越洋航空公司);英国的Air Southwest;还有原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美国西南航空是以“廉价航空公司”而闻名。
是民航业“廉价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鼻祖。
环境变化:1.进入新的市场2.同类型经营方式大量出现3.航空事故发生4.行业内部,以及其他替代产品竞争激烈对组织的影响:1.进入新的市场:作为是一家低票价航空公司,当进入一个新市场时,竞争对手通常会采取降低票价的竞争方式。
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在于:公司票价一直保持在低票价,除此之外还向商业/公务和休闲旅客提供大量的便利航班以满足需求。
和许多竞争对手不同,公司并不收取任何改签费,也没有周末必须停留一晚的规定。
目前公司一共在32 个机场运营,每日提供的航班量超过3000班。
通过和ATA航空公司之间的代码共享,公司能提供更好的联程服务。
通过公司网络,乘客们可以方便地找到公司简单明了的票价体系。
在当今网上销售盛行的时代,消费者希望整个网上购买经历是高效和可靠的。
公司网上除了能够预订宾馆、汽车和游船之外,乘客现在能使用自己电脑提前24小时打印出登机牌。
最近,公司又引入了无线值机能力,向乘客们提供航班起飞前的有关信息。
公司在所运营的每一个机场都设置了自助式值机柜台,目前50%以上的乘客都是通过自助式办理值机手续。
要在不同网站寻找最合适的票价有时会让乘客耗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公司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来减少乘客所面临的不便利之处。
目前大多70%的客运销售都通过公司网站。
2005年公司推出DING 项目,可以将票价信息直接传送了乘客的台式电脑中,目前约有二百万客户能接收到最合适的票价信息。
公司所推出的Rapid Rewards(快速奖励)项目向公司的常旅客提供了简单又大方的奖励方式。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分析一、西南航空公司简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成立于1968年的德克萨斯州。
1971年,西南航空获得了政府许可挂牌开张运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西南航空成为美国业内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
2002年2月22日,西南航空市值超过了157亿美元,比美国其他所有航空公司市值的总和还高。
截止2003年底,西南航空已经由30多年前的1架飞机、3条航线,发展为拥有400余架飞机,员工近3.2万人,年载旅客超过6500万人次的美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是美国境内旅客的第二大承运人,占据了国内25%的市场份额。
在低于500英里的短程航线上,西南航空已占有了65%的市场份额。
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进入衰退期,美国航空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1991、1992两年,美国航空公司的赤字总额累计达80亿美元。
曾经盛极一时的TWA、大陆、西北三家航空公司均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
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却在一片萧条气氛中异军突起,并在1992年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25%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在整个航空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之下为什么该公司会一枝独秀?二、案例分析(一)准确的市场定位自成立之初,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就定位为与长途汽车运输争夺客源,目标市场为自费旅游者和小企业的出差者。
(二)、清晰的经营模式(三)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差异化、反应速度是通过运营获得竞争优势的三条基本思路。
西南航空在这一方面,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打的同时又融进了差别化和快速反应思想,将三者有效地统合在了一起。
1、低成本战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创立伊始便与其强大的竞争对手们展开了残酷的低价格竞争。
通常小公司无法在资源和耐力上坚持下去,但是西南航空公司存活了下来,这主要归功于他在成本领先战略上取得的成就。
通过吸引那些注重低价和频繁乘坐飞机的乘客,它逐渐主宰了德克萨斯的航空市场。
1987年,西南航空到达拉斯和休斯顿之间的单程票价为59美元,而同期其他航空公司同一区间的单程票价则为79美元。
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五篇第一篇: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是美国一家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航空公司。
一般称为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美国西南航空是以“廉价航空公司”而闻名。
是民航业“廉价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鼻祖。
1简介西南航空在美国国内它的通航城市最多。
根据以美国民航业2005年的统计数据,以载客量上计算,是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
成立时间:1971年总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美国西南航空班机涂装枢纽重点城市/第二枢纽麦卡伦国际机场凤凰城国际机场芝加哥中途机场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机场威廉·哈比机场奥克兰国际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达拉斯爱田机场圣地亚哥国际机场纳什维尔国际机场飞行常客计划会员贵宾室联盟机队数量 438 通航城市 61 母公司总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重要人物加里·凯利(CEO), 赫伯·凯莱赫(董事长), 劳拉·怀特(CFO)美国西南航空,NYSE:LUV, 是一家总部设在达拉斯的美国航空公司。
在载客量上,它是世界第3大航空公司,在美国它的通航城市最多。
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它是以“打折航线”而闻名,从1973年开始它每年都赢利。
发展历史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在1971年6月18日,由罗林·金与赫伯·凯莱赫创建。
首航从达拉斯到休斯顿和圣安东尼奥,是一个简单配餐而且没有额外服务的短程航线。
西南航空公司的不少做法以前曾被很多航空公司视为“不正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被其他航空公司所不屑。
美国西南航空几年内迅速扩张和发展,成为以美国国内城际间航线为主的航空公司,创造了多项美国民航业纪录。
利润净增长率最高,负债经营率较低,资信等级为美国民航业中最高。
2001年9.11事件后,几乎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陷入了困境,而美西南航则例外。
2005年运力过剩和史无前例的燃油价格让美国整个航空公司行业共亏损100亿美元,达美航空和美国西北航空都是同年申请破产法保护,相比之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则连续第33年保持赢利。
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案例1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人来进行竞争自从1978年的《航空管制解除法》颁布以来,持续的运费价格战和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已经导致该行业的竞争环境变得异常动荡不安。
美国民航业在1990-1993年间损失了40亿美元,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却创造了大量的利润。
在过去的十年中,一共雇佣了将近2.6万名员工的西南航空公司的收益增长了388%,净收入增长了1490%。
公司连续31年盈利,1972-2001年间股票投资者的最佳总回报超过300倍(超过所有其他股票的表现),公司市值比美国其它所有航空公司市值的总和还高。
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促成的。
外部因素包括燃油价格的下降和经济的强劲增长等,而内部因素则包括航线管理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化订票系统的建立以及拥有一支工作动机强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等。
在关于什么才是西南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所在这一核心问题的争论中,西南航空公司认为,机器和其它一些实物并不是西南航空的成功所在,才智、热情、精神和情操才是公司鹤立鸡群的根本。
虽然许多航空公司想模仿我们,但都无法复制西南航空公司员工的精神、团结,“我们能做”的态度和无比的集体荣誉感。
如果要归纳成功原因的话,那就是:只做你擅长的事;把事情简单化;使票价和成本低;把客户当宾客;永不停息和雇用优秀的员工。
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增长并维持住利润水平,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企业远景和公司战略,而赫伯·凯勒就是建立和维护这种远景和战略的一个主要力量。
西南航空公司是一家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航空公司,公司一开始就是一家运费低、航班多、航程短、点对点不中转以及等级座舱单一、不联运、能够提供温馨愉快旅行的航空公司,它的扩张方式是“在每一个新机场做与原来相同的老事情”,西南航空公司的总裁凯勒这样说。
“采取不同的扩张方式”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之道,这种经营方式使得这家航空公司即使是在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仍然能够维持增长势头。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第一篇: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一、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是什么西南航空的制胜宝典就是实行低票价战略西南航空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大陆航空公司的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商业领域,还来自于政治和法规领域,从资料上看,包括不让其进入新建的达拉斯机场;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西南航空的发展等。
在这种情况下,西南航空果断的采取了低票价战略,这一战略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同地面交通的竞争,可以想象价格已经低到了何种程度。
另外,西南航空在低价的同时,服务质量并没有降低,我查了一些资料,西南航空将每天往返班机次数由 10 次增加到 15 次,这样一来,很多商务人员增加了出差次数,不用考虑旅费的问题,引用该公司营销部经理戴维德莱利的一句解释:“因公出差的商务人员可以早晨坐飞机出差,签完合同后,下午坐飞机回来继续工作,如果因种种原因错过了航班,你不必再等 4 个小时才能乘坐下次航班,你只需等 45 分钟或1 小时就可以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下次航班”。
西南航空正是靠这种低价质优的竞争战略,冲出逆境,在民用航空领域打出一片大大的疆土。
二、西南航空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以人为先”理念和文化,是西南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源泉:西南航空在最困难的时期,首先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将所谓的“人力资源部”更名为“员工部”,并网罗具有营销1背景的人员担任部门员工。
更名的举措主要是为了摆脱老式的人力资源部门“治安警察”的印象,而引进有营销经验的人员,则是要摆脱过去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没有魄力、缺乏决策勇气、暮气沉沉的状况。
主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符合公司企业价值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愉快地为公司效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基于这个理念和定位,西南航空公司分别在人员招聘、培训、激励和利润分配方面也做了改革,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正如该公司使命宣言中所说:“我们认识到员工就是公司的竞争优势,我们将会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帮助我们的员工成为优胜者,以支持公司的发展和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