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数学)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9
离散数学笔记总结一、命题逻辑。
1. 基本概念。
-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例如“2 + 3 = 5”是真命题,“1 > 2”是假命题。
- 命题变元:用字母表示命题,如p,q,r等。
2. 逻辑联结词。
- 否定¬:¬ p表示对命题p的否定,若p为真,则¬ p为假,反之亦然。
- 合取wedge:pwedge q表示p并且q,只有当p和q都为真时,pwedge q才为真。
- 析取vee:pvee q表示p或者q,当p和q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vee q为真。
- 蕴含to:pto q表示若p则q,只有当p为真且q为假时,pto q为假。
- 等价↔:p↔ q表示p当且仅当q,当p和q同真同假时,p↔ q为真。
3. 命题公式。
- 定义:由命题变元、逻辑联结词和括号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串。
- 赋值:给命题变元赋予真假值,从而确定命题公式的真值。
- 分类:重言式(永真式)、矛盾式(永假式)、可满足式。
4. 逻辑等价与范式。
- 逻辑等价:若A↔ B是重言式,则称A与B逻辑等价,记作A≡ B。
例如¬(pwedge q)≡¬ pvee¬ q(德摩根律)。
- 范式:-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的析取组成的命题公式。
- 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的合取组成的命题公式。
- 主析取范式: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极小项(包含所有命题变元的合取式,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的析取范式。
- 主合取范式: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极大项(包含所有命题变元的析取式,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的合取范式。
二、谓词逻辑。
1. 基本概念。
- 个体: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如人、数等。
- 谓词:用来刻画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关系的词。
例如P(x)表示x具有性质P,R(x,y)表示x和y具有关系R。
- 量词:- 全称量词∀:∀ xP(x)表示对于所有的x,P(x)成立。
- 存在量词∃:∃ xP(x)表示存在某个x,使得P(x)成立。
离散数学中的二元关系1 什么是二元关系二元关系是离散数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两个可以分别属于两个集合A和B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论概念,意味着在某一个函数f上,两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单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之为二元关系。
这种二元关系可以用写成集合的形式也可以是表的形式。
2 二元关系表的一般形式一般的二元关系表的形式为:$f=\left\{\left(x,y\right)\inA\times B \mid P(x,y)\right\}$其中,A和B都是集合,P(x,y)是关于它们的关系式,学习中会有各种关系式,比如等于、不等于、大于及小于等。
3 二元关系的类型由于不同的二元关系关系式不同,所以,二元关系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1)等价关系:表示两个可以互换的元素之间的关系,一般以“=”表示,也可以一一对应;(2)全序关系:表示两个元素之间的一种“前大于后”的关系,一般以“>”或“<”表示,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有序的类型;(3)传递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当关系式成立时,如果保持原有的条件不变,则关系式仍然成立”,这种关系一般以“++”表示;(4)偏序关系:和全序关系类似,也是一种前大于后的一种关系,但不代表完全的大小,只是一种大体的参照,一般以“>+”及“<+”表示;(5)子集关系:子集关系是一个集合是某个集合的子集,一般以“⊆”表示;(6)关联关系:此关系也称为满足关系,是指满足一定的关系式,两个或多个元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以“→”表示。
4 二元关系的应用二元关系是离散数学中很重要的概念,与它特殊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运算中,二元关系常常被用来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排列组合以及概率等,还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中的图论。
此外,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二元关系也被广泛应用,它有助于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区分概念及表达媒体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