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2)
- 格式:ppt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1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单元第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脱而倒传到骨膜,引起骨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交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骨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骨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2.我们已经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秘密了,那么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引出本课的新内容,使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讲授新课我们是通过耳朵听到外界的声音的,耳朵又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听到声音的?下面来研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耳朵的结构图,说一说耳朵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
2.小组讨论: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3.小组汇报总结外耳——收集传输声音外耳:耳廓kuò耳道中耳——感受声音并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耳朵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内耳——振动转换刺激神经耳蜗姜振东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见声音了什么是耳聋?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小组讨论先观察图片了解耳朵的大致结构,为讨论作用做准备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判断题。
(1)如果我们能增大耳郭,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会更清晰。
(2)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3)人的外耳主要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
(4)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5)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不需要大脑的参与二、选择题。
(1)耳郭的主要作用是( )。
A.美观B.传递声波到中耳C.收集声波(2)鼓膜是耳朵的重要结构,它的作用是( )。
A.传递震动信号B.收集声音C.将接收的声音转化为振动(3)小明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圆筒一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了一个小泡沫球,然后在圆筒另一端敲击音叉,观察到小泡沫球被反复弹起。
小明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 )。
A.耳朵内鼓膜的振动B.物体振动发出声音C.声音的传播(4)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要经常掏耳朵B.不能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C.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5)用手拢在耳边与无手拢在耳边比较听音的效果,可以发现( ) 。
A.耳郭是无用的器官B.耳郭有助听效果,它有收集声音的作用C.耳朵小的动物听力会更好(6).经常掏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原因是( )。
A.鼓膜不会振动,声音会直接进人内耳B.鼓膜破损会使鼓膜振动不正常C.空气中的声音不能传人耳道,鼓膜无法接触声波三,探究拓展:403班“声音”“研究小组的同学用气球皮、杯子和橡皮筋制作了一个鼓膜振动模拟实验装置,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当音叉被敲击后,用手去接触音叉,手会有“麻麻”的感觉这是因为音叉在_________(2)当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靠近这个装置,气球皮上面的碎纸屑会__________(3)这个装置中,_________相当于人耳中的鼓膜。
(4)在停止对音叉敲击后,音叉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回声B.人的错觉C.敲击虽停止,但音叉仍在振动。
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是对声音有了了解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振动。
我们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
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弹性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
在这节课教科版用书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气球膜,包住一个玻璃杯制作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气球膜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因为气球膜的不易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容易操作,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
所以按苏教版的学生用书做了一个模拟鼓膜的纸屏,在用一个泡沫小球贴紧纸屏,只要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打小鼓,就可以看到小球在纸屏上跳动,学生一看就清楚了。
我很满意,换一种方式是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
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但本堂课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在人感知声音的过程讲解的遍数过多,课堂中有些重复的语言。
2. 课堂上的鼓励性语言用的较为单一、不多。
鼓励性的语言应该所以些,方式也要多一些,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在纸屏实验中,泡沫小球可以图上颜色,这样学生更加容易观察、更直观。
4. 流程虽然清晰流畅,但是在汇报中汇报的学生不够,回答的人数过少,未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5. 在讲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个环节时,可以增加让学生用笔画出顺序的环节,能更好地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微的声音都会产生
振
动。
3、远近不同的声音,离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幅度大。
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鼓膜振动幅度大。
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放大并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6、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
的结
构和功能外耳
中耳
内耳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放大并传导振动
耳蜗:产生信号
听觉神经:传递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4、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7、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出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板书课题)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能,这就开启了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朵》;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
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
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
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观看视频认识耳朵结构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这一部分学习,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
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
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
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
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
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
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