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9
2013级《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期末复习题一、填空:1.只有当内、外螺纹的牙型、直径、螺距和导程、线数、旋向等要素一致时,它们才能互相旋合。
2.外螺纹的牙顶用粗实线表示,牙底用细实线表示。
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圆只画3/4圈。
3.螺孔在剖视图中,它的牙底用细实线表示,牙顶用粗实线表示,剖面线画到粗实线为止。
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圆只画3/4 圈。
4.外螺纹的终止线和内螺纹(剖视中)的终止线用粗实线绘制,内外螺纹端部倒角圆,在端视图中省略不画。
5.按剖切范围的大小来分,剖视图可分为全剖、半剖和局部剖三种。
6.省略一切标注的剖视图,说明它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中心面。
7.圆柱齿轮按轮齿的方向可分为直齿、斜齿和人字齿三种。
8.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下列四项内容一组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题栏。
9.图样中的图形只能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零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为依据。
10.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机械零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尺寸基准。
11.螺纹盲孔中的锥顶角为120度。
12.齿轮的基本参数是模数、齿数、压力角。
13.盘盖类零件的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
14.一对齿轮啮合后的中心距等于这对齿轮的分度圆半径之和。
15.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16.同一机件如在用不同的比例画出,其图形大小不同;但图上标注的尺寸数值相同。
17.图纸的基本幅面有A0、A1、A2、A3、A4五种。
18.导程S、螺距P和头数n的关系是P=S/n(s=pn)。
19.符号表示该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
20.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某些标准产品的组合件,或该组合件已由其他图形表达清楚时,可只画出轮廓。
21.装配图中的明细栏画在装配图右下角标题栏的上方,栏内分格线为细实线,左边外框线为粗实线。
22.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只用一条共有的轮廓线表示;非接触面画两条轮廓线。
《机械设计基础》填空部分复习题第九章1、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时,称为失效。
机械零件在的条件下,零件能安全工作的限度,称为工作能力。
2、若两个零件在受载前是接触或接触,受载后接触变形处为一小面积,在这小面积上产生的局部应力称为应力,如等零件工作时就有这种应力作用。
对高副接触的零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接触处将产生应力,从而将引起零件的破坏。
两零件高副接触时,其最大接触应力取决于,及度上的载荷。
两零件高副接触时,其接触应力随接触点,线处的曲率半径增大而;随材料的弹性模量减小而;随单位接触宽度载荷的增大而。
零件的表面硬度,接触表面的综合曲率半径,可以提高零件的接触疲劳强度。
2、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的应力循环次数N必于该材料的循环基数N0;由于,和等因素的影响,零件的疲劳极限必小于其材料的疲劳极限。
3、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变应力称为循环变应力。
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应力可分为和。
变应力可归纳为变应力、变应力和变应力三种基本类型。
变应力的五个基本参数是σmax、σmin、σm、σa、r。
应力循环中的与之比,可用来表示变应力中应力变化的情况,通常称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
当r=+1表示为应力,r=0表示为应力,它的σmin=,σm=σa=;当r=-1表示为应力,它的σmax=σa;σm=;非对称循环变应力的r变化范围为和之间。
4、在变应力中,表示与力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材料的疲劳曲线。
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在静应力下,塑性材料的零件按不发生条件进行强度计算,故应取材料的作为极限应力;而脆性材料的零件按不发生的条件进行计算,故应取材料的作为极限应力。
变应力下,零件的许用极限应力与零件材料的疲劳极限有关,同时还应考虑系数、__系数和系数。
6、一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其σmax=100N/mm2,σmin=-50N/mm2,计算其应力幅σa= N/mm2,平均应力σm=___N/mm2,循环特性r= 。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0、零件(独立的机械制造单元)组成(无相对运动)构件(一个或多个零件、是刚体;独立的运动单元)组成(动连接)机构(构件组合体);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连接称为运动副;运动副要素(点、线、面);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转动副、移动副、高副(滚动副);点接触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两个自由度、一个约束)、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一个自由度、两个约束,如转动副和移动副)0.1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0.2在四杆机构中,不满足曲柄存在条件的为双摇杆机构,满足后,若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若以最短杆相对的杆为机架则为双摇杆机构;若以最短杆的两邻杆之一为机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0.3 凸轮从动件作等速运动规律时,速度会突变,在速度突变处有刚性冲击,只能适用于低速凸轮机构;从动件作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时,有柔性冲击,适用于中、低速凸轮机构;从动件作简谐运动时,在始末位置加速度也会变化,也有柔性冲击,之适用于中速凸轮,只有当从动件做无停程的升降升连续往复运动时,才可以得到连续的加速度曲线(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可适用于高速传动。
0.4凸轮基圆半径和凸轮机构压力角有关,当基圆半径减小时,压力角增大;反之,当基圆半径增大时,压力角减小。
设计时应适当增大基圆半径,以减小压力角,改善凸轮受力情况。
0.5.机械零件良好的结构工艺性表现为便于生产的性能便于装配的性能制造成本低1.按照工作条件,齿轮传动可分为开式传动两种。
1.1.在一般工作条件下,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通常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疲劳点蚀】1.2对于闭式软齿面来说,齿面点蚀,轮齿折断和胶合是主要失效形式,应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然后再按齿面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1.3闭式齿轮传动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为飞溅润滑1.4. 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规定在_大_端的分度圆上。
机械零件测绘复习题1.简述机械制图的意义?答:(1)便于技术交流。
(2)便于生产加工。
2.简述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和尺寸关系?答: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主;俯视图在主视图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正右方。
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新标准规定螺纹的牙底线采用什么样的线型?答:细实线。
4.什么是相贯线?答:两个基本体相交,其表面形成的交线称为相贯线。
5.视图尺寸的标注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那些?答:(1)尺寸标注要完整,不得遗漏或重复。
(2)尺寸标注要正确,(3)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
6.局部视图与局部剖视图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答:局部视图配置在外,并用方向表示配置关系;局部剖视图配置在原图上,无配置关系。
7.采用剖视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解决机体内部结构,减少视图虚线,便于读图。
8.机械制图规定何种图线用粗实线?答: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用粗实线。
9.一个完整的零件图必须具备哪些内容?答:(1)一组视图(2)足够的标注尺寸(3)技术要求(4)标题栏。
10.标题栏的配置应遵循哪些要求?答:(1)与文字方向和看图方向一致;(2)与标注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
11.公差分为几种类型?答: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
12.机械配合分为几种?答: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13.什么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答: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要素所允许的变动量。
位置公差:指关连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
14.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答:(1)表面粗糙度(2)尺寸公差(3)形状和位置公差(4)表面处理(5)材料的选用。
15.表面粗糙度的大小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表面的光洁程度。
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整。
16.螺纹的要素有哪些?答:(1)牙型(2)直径(3)线数(4)螺距(5)旋向。
17.分别说明:(1)H6/f5;(2)H8/K7;(3)H7/P6的配合形式答:(1)间隙配合(2)过渡配合(3)过盈配合18.机械加工中对轴零件要求倒角及圆角的目的是什么?答:倒角便于装配;圆角减少集中应力,增大强度。
第一章绪论选择填空1、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B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B、不能2、构件是组成机器的 B 。
A、制造单位B、独立运动单元C、原动件D、从动件简答题1、什么是机构、机器和机械?机构:在运动链中,其中一个件为固定件(机架),一个或几个构件为原动件,其余构件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器: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机器有什么特征?(1)经过人们精心设计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转换机械能。
3、机构有什么特征?(1)经过人们精心设计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什么是构件和零件?构件: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的刚性组合。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加工制造不可再分的个体。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判断题1、具有局部自由度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局部自由度。
(√)2、具有虚约束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虚约束。
(√)3、虚约束对运动不起作用,也不能增加构件的刚性。
(×)4、六个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则该处共有三个转动副。
(×)选择填空1、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B 。
A、0B、1C、2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B 。
A、自由度>0B、自由度=原动件数C、自由度>13、由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 A 个转动副。
A、K-1B、KC、K+14、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 B 个自由度。
A、1B、3C、65、通过点、线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C 。
A、转动副B、移动副C、高副6、通过面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A 。
A、低副B、高副C、移动副7、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是 B 。
A、1B、2C、38、原动件数少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将 B 。
阅卷得分阅卷得分2013年春机械制图期末复习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适用于12秋机加、电气、数控专业班级)一、填空1、零件图是表达()的图样。
2、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有:()、()、()、( )。
3、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类:()、()、()、( ).4、读零件图的目的是根据零件图想象零件的( ),了解零件的()和()。
5、零件图的基本内容包括:()、()、()。
6、轴类零件包括( ) 、( ) 、( )、( )等.7、箱类零件包括各种( ) 、( )、( )和()等.8、选择零件图的主视图考虑的原则一是()二是()三是().9、零件图主视图的选择中在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时,所依据的原则分别是()原则,()原则。
10、一组完整的零件图包括( ),(),()11、组成机器或部件的最基本的机件称为().12、表示一个零件的工程图样称为()。
13、零件图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 )。
14、尺寸标注常用的符号和缩写词球体的直径为Sø,球体半径为()450倒角用()表示?15、零件图上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1)零件上的( )必须直接注出。
2)避免出现().3)标注尺寸要便于加工与()。
16、零件图的主视图的选择原则一般应按照加工位置原则和()位置原则进行选择. 17、标注零件尺寸时,同一方向尺寸基准可能有几个,其中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称(),为加工和测量方便而附加的基准称为辅助基准。
二、选择1、组成机器或部件的最基本的机件,称为()A、零件B、部件C、机器2、零件的制造和检验都是根据( )上的要求来进行的。
A、零件图B、装配图C、总装图3、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组视图、()、技术要求、标题栏。
A、必要尺寸B、全部尺寸C、重要尺寸4、零件图的尺寸标准,除要满足前面讲述的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外,还应使尺寸标注()A、合理B、齐全C、清楚5、当零件结构比较复杂时,同一方向上尺寸基准可能有几个、其中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称为( )基准。
《机械设计》考试复习题(2022)(答案)好东西一、填空题:1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
2一个零件的磨损大致可以分为磨损、磨损、磨损三个阶段,在设计和使用时,应力求、、。
3在变应力工况下,机械零件的损坏将是,这种损坏的断面包括。
4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径,螺纹的升角是指螺纹径处的升角。
螺旋的自锁条件为,拧紧螺母时效率公式为。
5用四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两个半凸缘联轴器,螺栓均布在直径为20㎜的圆周上,轴上转矩为100N·m,每个螺栓受的横向力为N。
6仅承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时,螺栓的危险截面上有和载荷联合作用。
因此,在截面上有应力和应力。
7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原理有,,。
其对应的防松装置有,,。
8当采用两个楔键传递周向载荷时,应使两键布置在沿周向相隔的位置,在强度校核时只按个键计算。
9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工作面(静联接),工作面(动联接),个别情况下会出现键的剪断。
10选择普通平键时,键的截面尺寸(b某h)是根据查标准来确定;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
11带传动中,打滑是指,多发生在轮上。
刚开始打滑时紧边拉力F1与松边拉力F2的关系为。
12带传动与齿轮传动一起作减速工作时,宜将带传动布置在齿轮传动之;当带传动中心距水平布置时,宜将松边安置在方。
带传动一周过程中,带所受应力的大小要发生次变化,其中以应力变化最大,而应力不变化。
13带传动中,用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14链传动中,即使主动链轮的角速度ω1=常数,也只有当时,从动轮的角速度ω2和传动比才能得到恒定值。
15开式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16链传动工作时,其转速越高,其运动不均匀性越,故链传动多用于速传动。
17链传动中,小链轮的齿数越多时,则传动平稳性越。
18链传动的传动比不变,传动比是变化的。
19齿轮传动强度设计中,σH是应力,[σ]H是应力,σF是应力,[σ]F是应力。
20在圆柱齿轮传动中,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m,对轮齿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及传动的工作平稳性的影响分别为,,。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重要基本概念1.疲劳破坏及其特点疲劳破坏:在远低于材料抗拉强度极限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工程材料发生破坏。
疲劳破坏的特点:1)在循环变应力多次反复作用下发生;2)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3)所受应力远小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4)对材料组成、零件形状、尺寸、表面状态、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敏感。
具有突发性、高局部性和对缺陷的敏感性。
2.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的区别,强度计算的区别静强度破坏是由于工作应力超过了静强度极限,具体说,当工作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就发生塑性变形,当超过强度极限就发生断裂。
而疲劳破坏时,其工作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其破坏是由于变应力对材料损伤的累积所致。
交变应力每作用一次,都对材料形成一定的损伤,损伤的结果是形成小裂纹。
这种损伤随着应力作用次数的增加而线性累积,小裂纹不断扩展,当静强度不够时发生断裂。
静强度计算的极限应力值是定值。
而疲劳强度计算的极限应力是变化的,随着循环特性和寿命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3.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越大,零件的疲劳强度越低。
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引入了应力集中系数σk 来考虑其影响。
当零件的同一剖面有几个应力集中源时,只取其中(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的一个用于疲劳强度计算。
另外需要注意:材料的强度极限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零件的绝对尺寸越大,其疲劳强度越低。
因为绝对尺寸越大,所隐含的缺陷就越多。
用绝对尺寸系数σε考虑其影响。
零件的表面状态直接影响疲劳裂纹的产生,对零件的疲劳强度非常重要。
表面越粗糙,疲劳强度越低。
表面强化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其疲劳强度。
在强度计算中,有表面状态系数β来考虑其影响。
需要注意:这三个因素只影响应力幅,不影响平均应力,因此不影响静强度。
4.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的主要内容材料在承受超过疲劳极限的交变应力时,应力每循环作用一次都对材料产生一定量的损伤,并且各个应力的疲劳损伤是独立进行的,这些损伤可以线性地累积起来,当损伤累积到临界值时,零件发生疲劳破坏。
《机械零件》复习
一、基本概念(填空或选择题)
1、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常规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2、某齿轮的轮齿双侧受载,则该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按那种变化?
3、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是否相同?
4、常用的连续式油润滑方式有哪些?
5、摩擦学理论认为主要的四种摩擦状态是哪四种?
6、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什么?
7、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或转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该螺栓组中的螺栓承受什么应力?
8、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什么?当你设计的平键联接强度不够时,可以采取的什么措施?
9、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是什么原因?带张紧的目的是什么?
10、大链轮的齿数不能取得过大的原因是什么?链条的节数宜采
用什么数?
11、一般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齿轮采用软齿面时,小齿轮的材料硬度应比大齿轮的材料硬度高多少?
12、蜗杆直径系数公式?闭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13、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14、按基本额定动载荷通过计算选用的滚动轴承,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其工作可靠度为多少?
1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验算pv<[pv]是为了防止轴承发生什么
破坏?
16、滚动轴承的额定动载荷概念,学会确定滚动轴承内径和类型。
17、按受载不同,轴可分为哪三种类型?转轴、心轴、传动轴的定义。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三根轴是什么轴?
二、计算与分析题
1、第三章:零件的极限应力图上,已知零件的工作应力点。
要求:1、标出对应的极限应力点;
2、在零件的工作过程中,处于破坏区还是安全区?
3、在图上标出当r =C 、σm=C 时对应的极限应力点;
2、第五章: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1)例题;
(2)仅受横向载荷作用的螺纹连接。
3、第八章带传动:计算带的紧边、松边拉力(公式:8-1a 、8-3、8-4);
3、第十章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公式10-14)
4、第十一章蜗杆传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受力分析(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5、第十三章滚动轴承:3或7类轴承寿命计算(公式:13-5a、13-8a)、角接触轴承轴向力(正装)计算方法。
6、第十五章:轴的结构错误分析。
力的大小
径向力Fr —Fr= F t tan αn / cos β 圆周力F t —F t =2T 1/d 1
式中:T 1—小齿轮传递的转矩,N ·mm ;
d 1—小齿轮的节圆直径,对标准齿轮即为分度圆直径,mm ; αn —法向压力角,对标准斜齿轮,αn =20°; β—节圆螺旋角,对标准斜齿轮即分度圆螺旋角.
轴向力Fa —F a =F t tan 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F t1=-F t2 F r1=-F r2 F a1=-F
a2
F a1
F
受力分析举例
F a3
F a2
力的大小
径向力Fr —Fr 1= F r2= F t2tan α 圆周力F t —F t1=F a2 = 2T 1/d 1
式中:T 1—蜗杆传递的转矩,N ·mm ; T 2—蜗轮传递的转矩,N ·mm ; d 1—蜗杆分度圆直径,mm ; d 2—蜗轮分度圆直径,mm ;
轴向力Fa —F a1=F t2= 2T 2/d 2
n
t n F F αγcos cos 2
2=
力的方向
径向力 圆周力
主动轮:与回转方向相反 主动轮:与回转方向相同
主动轮、从动轮:均指向回转中心 轴向力
蜗杆左右手法则:右旋蜗杆用右手,左旋蜗杆用左手,
四指抓向回转方向,大拇指指向为主动轮轴向力方向,从动轮轴向力方向与之相反
F a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F t1=-F a2
F r1=-F r2
F a1=-F t2
右
动
)
2)套筒
3)轴用圆螺母
错误
正确
要求轴肩高度<滚动轴承内圈高度
轴系结构改错
四处错误
正确答案
三处错误
正确答案
两处错误
1.左侧键太长,套筒
无法装入
2.多个键应位于同一
母线上
① ①无定位轴肩②键槽太长③端盖内无密封圈④没有非定位
轴肩 ⑤套筒太高⑥轴段太长⑦该轴承没有定位⑧轴承用错及安装方式错误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