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
- 格式:doc
- 大小:508.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美)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8米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7450海里/15节,6740海里/25节武备:9门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60门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60门装甲(英寸):水线12;隔舱11;炮塔正面16,顶和侧面7-9;司令塔16-14;甲板7.7,主甲板1.45-0.6。
装甲总重14,350吨。
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美)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32,440-34,400吨(1941年);满载排水量:39,224吨(1941年)/40, 605吨(1945年)舰长/宽/吃水(米):185.3/32.4/10.2设计主机输出功率:31,500马力/35,207马力(1941年);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19,900海里/10节武备:12门356毫米/45倍径主炮(4×3);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 4座);1943年宾夕法尼亚号改装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9门装甲(英寸):水线13.5"-8";隔舱13-8";炮塔正面18",炮塔侧面和后方9"-5";司令塔16"-14"。
舰员编制:1358人佛罗里达级战列舰(美)性能数据排水量:21,825/23,033吨(满载),改造后23,700/24,800吨(满载)舰长/宽/吃水(英尺):521.6'/88.2'/27.65'主炮:10门双联装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副炮:16门单装127毫米炮,6门单装76毫米炮动力装置14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8,000/47,000(改造后)马力设计航速:21节续航力:6,860海里/10节,16,500海里/10节装甲(英寸):水线11"-8";甲板0.75"-3.5";炮塔正面12",司令塔11.5"舰员:1000-1171人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美)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32,500吨(设计);满载排水量:37,500吨/ 38,400吨(改装后)长度:190米;宽度:29.7米;吃水:10.7米(最大)动力:8座锅炉,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输出功率:28,900马力;最大航速:21节;载油:4570吨;续航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武备:8门双联装406毫米主炮/45倍径主炮;12门127毫米副炮;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40毫米高炮32-44门,20毫米高炮60门装甲(英寸):水线13.5";隔舱13.5";炮塔正面18",侧面和后方10-9";司令塔16"。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德意志第三帝国一、航空母舰: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二、战列舰: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三、巡洋舰: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四、驱逐舰:Z级驱逐舰1)1934年级驱逐舰·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Z-6西奥多·里德尔、Z-7赫尔曼·舍曼、Z-8布鲁诺·海纳曼、Z-9沃尔夫冈·岑克尔、Z-10汉斯·洛迪、Z-11伯恩德·冯·阿尼姆、Z-12埃里希·吉泽、Z-13埃里希·克勒纳、Z-14弗里德里希·伊恩、Z-15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Z-17迪特尔·冯·勒德尔、Z-18汉斯·吕德曼、Z-19赫尔曼·库纳、Z-20卡尔·加尔斯特、Z-21威廉·海德坎姆、Z-22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Z-24、Z-28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Z-31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佛罗里达级:佛罗里达号BB30、犹它号BB31/AG-16·怀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阿肯色号BB33·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内华达级: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纳号·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战争时期建造:·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3.6-4.6万吨)·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3.6-4.6万吨)·衣阿华级: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4.5-5.5万吨)【舰队航空母舰】·兰利号(CV-1)·列克星敦级:列克星顿号(CV-2)、萨拉托加号(CV-3)(3.8-4.3万吨)·突击者号(CV-4)·约克敦级:约克敦号(CV-5)、企业号(CV-6)、大黄蜂号(CV-8)(2.0-2.5万吨)·黄蜂号(CV-7)战争时期建造:·埃塞克斯级:共24艘(3.1-3.7万吨)·独立级:CVL22-CVL30,共9艘·塞班级:CVL48-CVL49,共2艘·中途岛级:CVB41-CVB43,共三艘(4.5-5.9万吨)【护航航空母舰】·长岛号(A VG-1)| 军马号(A VG-30)·桑加蒙级:ACV26-29,共4艘战争时期建造:·博格/威廉亲王级(共40余艘,美海军留用11艘)·卡萨布兰卡级:ACV55-57,CVE58-104,共50艘·科芒斯曼特湾级:CVE105-123,共19艘【重巡洋舰】·彭萨科拉级:彭萨科拉号(1930)、盐湖城号(1929)·北安普敦级(共6艘,1930-1931)·波特兰级:波特兰号(193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1932)·新奥尔良级(共7艘,1934-1937)·威奇塔级:威奇塔号(1939)·巴尔的摩级(14艘,1943-1946)·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关岛号(1944)【轻巡洋舰】·奥马哈级(共10艘,1923-1925)·布鲁克林级(10艘,1935-1939)·亚特兰大级(4艘,1941-1942)·克利夫兰级(26艘,1942-1946)·奥克兰级(7艘,1942-1946)1939年以前巡洋舰:18+20=38【驱逐舰】·弗莱彻级:(共175艘)·桑普森级、考德威尔级、威克斯级、克莱姆森级、法拉格特级、·波特级、马汉级、格里德利级、索墨斯级、邓拉普级、贝纳姆级·西姆斯级、本森级、格立夫斯级、艾伦·萨姆纳级、基林级【护航驱逐舰】·埃瓦茨级、巴克利级、坎农级、埃德索尔级·拉德罗级、约翰·巴特勒级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 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 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金刚级: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舰队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级:苍龙号、飞龙号| 翔鹤级:翔鹤号、瑞鹤号·飞鹰级:飞鹰号、隼鹰号| 大凤号、信浓号·云龙级: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轻型航空母舰】·凤翔号、龙骧号、龙凤号·瑞凤级:瑞凤号、翔凤号·千岁级:千岁号、千代田【护航航空母舰】·神鹰号、海鹰号·大鹰级: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能登吕号、日进号·瑞穗号、秋津洲号、神威号【重巡洋舰】·古鹰级: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妙高级:妙高号、那智号、羽黑号、足柄号·高雄级:高雄号、爱宕号、鸟海号、摩耶号·最上级:最上号、三隈号、铃谷号、熊野号·利根级:利根号、筑摩号【轻巡洋舰】·天龙级:天龙、龙田(1919)·球磨级:球磨、多摩、木曾、大井、北上(1920-1921)·长良级:长良、五十铃、名取、由良、鬼怒、阿武隈(1922-1925)·夕张级:夕张(1923)·川内级:川内、神通、那珂(1924-1925)·香取级:香取、鹿岛、香椎·阿贺野级:阿贺野、能代、矢矧、酒勾(1942-1944)·大淀级:大淀(1943)【驱逐舰】·峯风级(1919-1922)、神风级(1922-1924)·睦月级(1925-1927)、吹雪级(1928-1931)·晓级(1931-1932)、初春级(1933-1935)·白露级(1936-1937)、朝潮级(1937-1939)·阳炎级(1939-1941)、岛风级(1943)·夕云级(1941-1944)、秋月级(1942-1945)·松级(1944-1945)【潜艇】·巡潜1型、巡潜3型·巡潜甲型、巡潜乙型、巡潜丙型·海大3型、海大6型、海大7型·伊-201型·伊—400型潜水航空母舰美国海军二战开始时(1939年)美国海军是345艘143万吨。
4架Ar 196水上侦察机2架Ar 196水上侦察机俾斯麦号(一号舰)提尔皮茨号(二号舰)德意志号(吕佐夫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同系图片舰载机表3架Ar196A-33架水上飞机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伊利诺伊号(BB65)肯塔基号(BB66)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那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亚拉巴马号(BB-60)OS2U水侦机3架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华盛顿号(BB-47)西弗吉尼亚号(BB-48)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海象”式4架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勇士号巴勒姆号马来亚号“海象”式4架君权号皇家橡树号复仇号拉米雷斯号决心号声望号反击号胡德号6架水上飞机3架1937年3架水上侦察机,1943年22架(11架“彗星”俯冲轰炸机,11架“瑞云”水上攻击机)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陆奥号伊势号日向号3架3架水上飞机扶桑号山城号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黎塞留号让-巴尔号克莱蒙梭号(未完工)2架3架Ro.43型水上飞机,后其中2架换装Reggiane Re2000型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罗马号(改进型)帝国号(改进型)。
昔⽇的海上巨⽆霸,盘点⼆战那些最著名的战列舰 第⼆次世界⼤战是⼈类迄今为⽌规模最⼤、交战国及⼈⼝最多、范围最⼴、伤亡⼈数及损失财产最多的⼀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带给⼈类的是难以抹去的记忆,是⽆可估计的损失。
所谓有失必有得,这场战争样带给⼈类同样的机遇,科学技术在这⼀时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雷达、原⼦弹、导弹、喷⽓式飞机、抗菌素等等。
这些东西直接影响⼈类⾄今。
同样的这场战争也造就了⽆数的将军,数不清的经典战列,但有些东西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东西失终究属于历史,⽆可代替。
那些昔⽇的海上巨⽆霸,海军曾经的辉煌,随着舰载航空兵的出现,终究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那些狰狞的巨炮,庞⼤的⾝躯却永远停留在⼈们的脑海⾥!! 美国的⾐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次世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的⼀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27⽇在纽约海军⼯⼚正式动⼯,1943年2⽉22⽇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号BB-62),1943年5⽉23⽇加⼊现役;密苏⾥号(Missouri 舷号BB-63),1944年6⽉11⽇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 舷号BB-64),1944年4⽉16⽇加⼊现役。
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停⼯;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下⽔后停建,均未建成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
南达科他级的设计⽅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舰宽,减少舰体⽔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
被低估的扬基龙骑兵——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缘起1922年2月6日,一纸条约宣判了让丹尼尔斯部长为之毕生奋斗的《1916年海军法案》的彻底死亡,而此刻雄心勃勃的要追赶世界超一流海军的美国海军也失去了一次缩短与英国海军缩小战斗力差距的机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战列巡洋舰展示了其在舰队战中的巨大价值。
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战列巡洋舰队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完成了强行侦查公海舰队的任务。
在单方透明的战场上,杰里科指挥的英国战列舰队两次完成了T字头截杀公海舰队的壮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一流海军德国海军惨遭灭顶,旧日本帝国海军方兴未艾。
后知后觉的美国人直到1920年代才陆续开工了自己的战列巡洋舰——列克星敦级,而这六艘主力舰的最终流产,也标志着按照条约规定于1936年解禁主力舰建造之前,地球上没有任何足以与大英帝国战列巡洋舰队匹敌的前卫侦查舰队。
为了平衡这一劣势,美国人只能另辟蹊径的钻研起海军航空兵战术来。
这一时间段,美国人利用手头的航空母舰进行了密集的航母运用摸索。
然而,虽然随着间战时期航空科技的巨大进步,舰载航空兵可以开始承担越来越多样的任务,但其仍不能完全取代战列巡洋舰在前卫战中的作用。
舰载航空兵第一次被证明有能力在作战中重创敌军的主力舰是在1940年的塔兰托,而第一次在实战中击沉作战状态中的敌军主力舰则是在1942年的珊瑚海。
时间到了1934年,蛰伏了十余载的美国人终于有机会开动国家机器准备建造新的主力舰了。
由于英日同盟已经被裁军条约拆散,此时国际形势已经渐趋明朗,昔日剑拔弩张的表兄弟,因为相近意识形态与迫切现实需要越走越近。
可以说,美国东方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这一时间美国海军的最大假想敌是日本。
从当年的橙色计划,到后来的彩虹5号。
海军推演了一系列主力舰队一路推进到菲律宾海或日本近海与日本帝国海军决战的情景。
推演中,日本海军可以利用4艘航速高达26节的金刚级战列舰支援其由航母和巡洋舰组成的前卫舰队,而美军则没有相应的力量予以反击。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简介:建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于1919-1921年曾计划建造10艘战列舰,但由于受华盛顿条约(1922年2月6日签订)的限制,又于1922年2月8日取消了其中7艘战列舰的建造,结果只有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建成服役。
19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于1939年7月至1942年2月始建4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又于1940年6月至1941年1月始建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三个级10艘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代战列舰,它们建成后相继投入了战争。
概貌:美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期间积累的大量技术成果被运用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中。
北卡罗来纳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塔式主桅,在最初的设计方案确定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3座四联装炮塔),但是考虑到伦敦海军条约实际上有可能被修改或废除,在主炮选择上留有选择余地(该条约于1936年签订时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大于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
1938年,将上述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不得大于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两舰的主炮口径和数量在始建后作了变更(这种钻条约空子的设计方法被“条约时代”的各国海军广泛采用)。
修改设计采用9门16英寸口径主炮(3座三联装炮塔),舰体前部2座,后部1座,主炮是在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6英寸口径主炮基础上的改进型。
副炮采用新型5英寸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装炮塔)。
该级舰的装甲甲板和舷侧倾斜装甲将整个军舰构成类似“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由1号主炮塔前方纵向延伸至3号主炮塔后,舷侧装甲带按照抗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标准设计,舷侧水下防护能抵御700磅TNT爆炸当量,舷侧水下防护系统包括五层隔舱,舰底采用三层舰底结构,考虑到空中威胁日益增强以及远距离炮战呈大落角炮弹,特别加强了水平防御装甲,水平防护系统要求能抵御8750英尺以下高度投下的1600磅穿甲炸弹的攻击。
北卡罗来纳级增强了续航能力,装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雷达。
设计方案:早在1929年,美国海军就开始考虑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建造战列舰的问题。
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长曾对拟建的战列舰的性能作了概略性的指示: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舰宽30.48米,主炮为9门406毫米炮,最大航速23节,舷侧防护为5舱壁的防护系统。
据此,美国海军先后于1931年、1933年和1934年就拟建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1935-1936年,又先后制订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
不过,这些设计在当时仍受制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和后来的伦敦海军条约的有关规定。
最终,BB-55和BB-56被定为“1937式战列舰”,2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最大舰宽32.92米(受巴拿马运河的限制),满载吃水定为11.58米,以便能使用更多的泊地和海军船厂。
美国海军在设计方案中,对武备、防护和推进装置重点进行了研究。
在条约期间积累的大量技术成果成功运用到北卡罗来纳级的设计中。
武器装备是设计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并对可能采用的双联装、三联装和四联装方案一一进行了研究。
最初,两舰研究采用MK II型356毫米口径主炮,火炮数量为12门;副炮拟采用高平两用炮。
轻型防空武器拟采用28毫米高炮和11.7毫米高射机枪。
但是,1936年12月31日,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华盛顿条约)到期。
世界上一些主要海军国家都先后卷入了军备竞赛的热潮。
在1937和1938年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始建时,主炮的口径和数量又作了变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于1936年签订时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大于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
1938年,英、美、法将上述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不得大于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这在美国海军战列舰的建造史上是不多见的。
这种钻条约空子的设计方法被“条约时代”的各国海军广泛采用。
火力配备:“北卡罗来纳”号原先计划安装3座四联装12门356毫米口径主炮,始建后又改用3座三联装9门406毫米/45倍口径主炮。
每座炮塔的旋转重量为1437吨。
副炮为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安装5座),其中6座配置在主甲板上,另4座配置在上层建筑甲板上。
防空武器最初为4座四联装28毫米主炮和12挺单管12.7毫米机枪。
但实践证明,这两种轻型防空武器对高速飞机效率不高。
从1942年夏天起,该舰开始陆续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
到1945年,舰上共装有15座四联装(60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6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舰上的28毫米高炮和12.7毫米机枪全部拆除。
“博福斯”高炮炮弹发射后通常可在大约5000码距离上自爆,最大射速每门炮约为120发/分钟。
“厄利孔”高炮的射速为450发/分钟,最大射程4800码。
装甲保护:该级舰的装甲区仍然按照可抗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标准建造,装甲总重14,350吨。
舰上的装甲甲板和舷侧装甲将整个军舰构成一个类似“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
它从1号炮塔前方纵向延伸至3号炮塔后面。
舷侧防护:舷侧主装甲带水线处最大厚度12英寸;该舰的舷侧防护系统是一种舰腹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它能经受700磅TNT炸药的爆炸力。
在舯部,舷侧防护系统包括五层隔舱,其中最外侧二层隔舱是空舱,其次二层隔舱装有液体,邻近耐压舱壁的一层隔舱也是空舱。
在弹药舱上方的耐压舱壁是由厚达93.76毫米的装甲钢板制成。
甲板装甲:舯部中线处为179毫米,舯部舷边处为196毫米。
下装甲甲板从“匣式结构”向后延伸,防护着通向舱机舱的通道,舵机的正上方由152毫米装甲列板防护着。
装甲区的两端都由277.5毫米的装甲横舱壁防护,另有同样厚度的重装甲保护着舵机舱。
炮塔装甲防护:主炮有着良好的装甲防护,炮塔的面板为406毫米厚,侧面为247.5毫米厚,后部为295毫米厚,顶部为175毫米厚。
127毫米和弹药舱均由48.75毫米的特制钢板防护,可抗御弹片和飞机的扫射。
指挥塔装甲防护:其四周装甲厚度为367.5毫米至406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175毫米,底部装甲厚度为97.5毫米。
舰底防护:采用深达175.26毫米的三层舰底结构,三层舰底又广泛地进行分离。
推进装置:“北卡罗来纳”号装有8台锅炉,它们分别安装在4个舱室中;4轴;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涡轮机,输出功率为12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为28节(1941年)。
续航力通常为16230海里(15节航速)。
二战期间由于当时有效的途中加油和补给技术,其续航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舰上油箱装载能力:燃料油为7167.2吨(1945年),柴油677.1吨,汽油22.1吨。
各舰概况:建成与试航: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
“北卡罗来纳”号于1936年6月3日由美国国会批准建造,1937年10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始建造,1941年4月9日建成服役。
第一任舰长为O?M?赫斯特维德特海军上校。
入役后,“北卡罗来纳”号开始了海上试验和训练。
由于在试验期间频繁进出纽约港,人们便给了它个“演戏船”的绰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它正停靠在纽约港内。
赫斯特维德特舰长接受了珍珠港事件中战列舰易遭受空中攻击的教训,立即要求在他的舰上加装20毫米高射炮。
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
“北卡罗来纳”号在开赴战场之前,便加装了40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1942年上半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横行无忌,日、美双方战斗激烈,它本应早日开赴远东战场,但当时由于害怕北大西洋运输线遭受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的袭击,致使它在北大西洋海域作为威慑力量又呆了数月之久,于1942年6月10日驶入太平洋。
服役经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相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号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战列舰。
在这次战斗中卓有成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
1942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
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1947年退役。
196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
“华盛顿”号于1960年拆毁。
战绩:“北卡罗来纳”号在太平洋战场长达3年的战争岁月里,共航行30余万海里,参加过15次战役和重大战斗活动,荣获多枚战役铜星纪念章。
战争期间,它进行过9次对岸炮击,击沉1艘运兵船,击落击毁24架敌机,营救过坠落的海上的美国飞行员,而它自己仅有10舰员阵亡,67人负伤,可谓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战绩。
战后处理:1947年6月27日,“北卡罗来纳”号退役,在新泽西州被编入后备役。
1954年7月26日,美国舰船性能委员会曾考虑对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进行改装,后经反复研究,最终放弃了改装计划。
1961年6月1日,“北卡罗来纳”号在被冷落7年之久后,正式从美国海军舰艇序列中除名。
北卡罗来纳州和维尔明顿的一些知名人士花33万美万买下了这艘舰。
1961年10月2日,“北卡罗来纳”号被拖至北卡罗来纳州维尔明顿费尔角河的一个永性泊地,并被正式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
舰上陈列着大量有关该舰舰史的视听资料,展示着昔日的战绩和风姿。
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军舰尺寸: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5米,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6450海里/15节,5560海里/25节,武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30门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门,装甲(英寸):水线12;隔舱11;炮塔正面16,顶和侧面7-9;司令塔16-14;甲板7.7,主甲板1.45-0.6。
装甲总重14,350吨,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