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8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21题;共80分)1. (4分) (2017高一下·淮北月考) 读某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A . 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 .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形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宜发展聚落(2)该地貌主要分布在()A . 山间河谷出口处B . 大江大河的中下游C . 盆地中心D . 河流人海口处2. (2分) (2019高一上·埇桥期末)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力量是()A . 内力B . 外力C . 侵蚀D . 沉积3. (6分) (2017高二下·丹徒期末)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A . 山岭B . 谷地C . 背斜D . 向斜(2)图中N处的地质作用是()A . 沉积作用B . 变质作用C . 外力作用D . 岩浆活动(3)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2分)长江三峡的主要成因是()A . 断裂下陷B . 地壳不断上升,江水强烈下切C . 溶蚀作用D . 冰川作用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 .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 .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和缓D .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6. (4分)(2020·惠州模拟) 断层形成时若切割山体,常形成断层三角面(图a),成为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
“程海-宾川”断裂带属于滇西北裂陷带的一部分,下图为宾川断陷盆地地形(图b)及该盆地东部断层三角面卫星遥感图像(图c)。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断层的走向是()A . 东西向B . 南北向C . 东南—西北向D . 东北—西南向(2)该地不同等级三角面虽形成时期各异,但均不完整、平滑,主要是由于()A . 冻融风化B . 流水侵蚀C . 滑坡崩塌D . 人类活动7. (4分)(2016·无锡模拟) 江西三清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景观。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1~2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②为水稻种植业C.③为混合农业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4.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C.②科技水平低D.③生产规模小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下图为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促使这些家庭农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政策 D.熟制6.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经营相比,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①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经济多元发展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减少撂荒地③农业生产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④耕地面积扩大,减少农村人地矛盾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15—16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属于()A.行星B.恒星C.流星D.星云2.下列天体中属于上题所述类型的是()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星3. 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B.河外星系是由银河系以及银河系规模相当的恒星集团组成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主体,其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99.86%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组成了天体系统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活动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煤、石油的形成D.火山的爆发2003年11月4日,太阳耀斑大爆发3次。
第一次发生在北京时间凌晨,第二次发生在北京时间上午10时左右,东亚地区受到了严重影响,第三次发生在北京时间21时左右。
据此回答5~8题。
5.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活动周期约为()年。
A.光球,11B. 色球,11C. 光球,8D.日冕,116.这三次耀斑爆发可能引发的现象是()A.手机信号突然减弱或中断B.气温升高C.海平面上升D.不会产生“磁暴”7.第三次爆发,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大洋洲B. 东亚C. 欧洲D.美洲8.第一次耀斑爆发时,较易观察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地区是()A.北极 B .南极 C. 赤道 D.南回归线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
请根据资料回答9~10题。
9.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A. 1次B.7次C.14次D.28次10.“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11.一段网上谈话。
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月考试地理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2015·皖南八校联考)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图示区域某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下图为福建省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若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滚动交汇考查)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 100米。
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巨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4.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滚动交汇考查)(2015·唐山模拟)读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分布与纬度B.海陆分布与洋流C.地形地势与降水D.盛行风向与植被6.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A.沼泽B.沙漠C.草原D.森林(滚动单独考查)读我国2014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回答7-8题。
7.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洲高压强盛B.副高强盛C.空气干燥D.风力强劲8.14日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北京大雪纷飞B.郑州风和日丽C.杭州雨夹雪D.广州剧烈降温(2015·攀枝花模拟)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泰山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2015·绍兴模拟)读某区域水系分布简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回答11-12题。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四次月考试卷第Ⅰ卷(每题3分,共75分)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 太阳辐射B.重力C.读“水循环表示图” (图 1),回答大气运动2—3 题。
D.水的三相变化2.图A.①6 所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当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B.②C.③D.④)3.相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表达,不正确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停更新B.保持全世界水的动向均衡C.不停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一样纬度热量进出不均衡的矛盾4. 地球上各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挨次是:()A、大海水、大气水、陆地水B、河流水、地下水、冰川C、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D、大海水、陆地水、大气水5.以下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天和春天的凌汛B.春天,松花江上的春汛C.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高峰冰川积雪融水,浇灌农田D.全部热带荒漠地区的河流我国最大规模的水资源跨地区分配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一期已于2013 年实现通水。
东线工程以长江下游的扬州为起点向北经京杭运河输入山东、河北、京津等地。
以下图为水循环表示图,回答6~7 题。
6. 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大海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对应()A.大海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C.大海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B .大气水、大海水、地表水、地下水D .大气水、大海水、地下水、地表水7.南水北调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①B.②C.⑥ D .⑤8.东线工程调水量最小的季节可能是()A.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以下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表示图”。
读图,回答9~ 10 题。
9.切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①北半球低纬环流②南半球中高纬环流③北印度洋冬天环流④南半球中低纬环流A.①②B.①③C.②③ D .③④10.图中 M洋流流经地区的天气种类有()①亚热带季民风候②温带大海性天气③热带荒漠天气④温带季民风候A.①② B .①③C.②③ D .②④11. 下边四幅图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读以下图,回答 12~ 14 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2015·皖南八校联考)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图示区域某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下图为福建省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若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滚动交汇考查)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 100米。
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巨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4.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滚动交汇考查)(2015·唐山模拟)读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分布与纬度B.海陆分布与洋流C.地形地势与降水D.盛行风向与植被6.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A.沼泽B.沙漠C.草原D.森林(滚动单独考查)读我国2014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回答7-8题。
7.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洲高压强盛B.副高强盛C.空气干燥D.风力强劲8.14日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北京大雪纷飞B.郑州风和日丽C.杭州雨夹雪D.广州剧烈降温(2015·攀枝花模拟)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泰山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2015·绍兴模拟)读某区域水系分布简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回答11-12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0分。
)1.决定全球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迁移量2.2000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为0.94%,人口死亡率为0.82%,则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 0.12% B-0.12% C.1.76% D.0.94%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4.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5、人口容量的特点有()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6、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7、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8、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9、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 )A.战争或地区冲突 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处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1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12.人口素质低,生产活动可能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 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C.东北平原发展塑料大棚 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13、在当代社会,下列属于婚译制新观念的是()①多子多福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③只生一个好④男女都一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A、工人B、农民C、统治者阶层D、被统治者阶层15、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A、早出晚归B、安土重迁C、季节性迁移D、逐水而迁16.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能力下的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要求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稳定C.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是一致的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某地区的环境资源可有效、持续利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下的人口数量17.下图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类型或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是()A.①B.② C.③ D.④18.根据各州人口状况和下列资料,正确的结论是()①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②欧洲的新增长人口最少③世界新增长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④拉丁美洲的新增长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9.产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增长类型,体现在()A.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B.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20.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2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23.从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月考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3、作答时,第Ⅰ卷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生成于下列哪类岩中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D.都不是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3、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会变质成其他的岩石,下列正确的是A.花岗岩----石英岩B.砂岩----片麻岩C.砾岩-----板岩D.石灰岩----大理岩4、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读下图,其中F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据此完成回答5~6题:5、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6、属于重熔再生作用的是7、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C.板块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带,故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B.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C.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D.冰岛、新西兰都处在两大板块的碰撞处,多火山和地震9、不列叙述正确的是A.压力或张力过大超过了岩石的程度,都能形成褶皱B.压力或张力过大超过了岩石的程度,都能形成断层C.褶皱和断层都能形成块状山地D.褶皱和断层都未破坏岩层的连续性10、下列四种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11、如果从1到3代表地层由老到新,那么下面四图中表示背斜的是下图为一典型褶皱剖面,读图回答12~13题12、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13、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D.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14、下列山地形成是断层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B.泰山C.落基山脉D.阿特拉斯山脉15、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瀑布、戈壁B.沙丘、黄土沟壑C.三角洲、冲积扇D.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16、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瀑布、峡谷B.侵蚀作用一黄土高原的沟壑C.搬运作用一山麓冲积扇D.沉积作用一戈壁、冰川谷17、据媒体报道,埃及著名景点"狮身人面像"表面剥蚀严重。
地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阶段(2)最有可能是()A.后工业化阶段B.工业化阶段C.种植业D.原始农业5.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资源开发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面两题。
6.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15~16亿B.15.1亿或16.6亿C.约8~9亿D.约14~15亿7.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2011年5月1日以来,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两题。
8.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9.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B.美国C.德国D.印度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第四次月考试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是:A、所有经线的长度并不都相等;B、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长度相等;C、所有的经线圈和纬线圈都能平分地球;D、450纬度的长度是00纬线的一半。
2.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都相等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不到两倍D.0°纬线圈约等于任何经线圈3.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A、300N,1600EB、300S,1600EC、300N,200WD、300S,200W4.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A B C D5.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A、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6.某军舰在东经160°,南纬34°的海面上,沿着160°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在: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B.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7.甲地(0°,90°E)、乙地(60°N,90°E)、丙地(0°,40°E)、丁地(60°S,40°)距本初子午线的距离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丁丙乙甲 B、丙丁甲乙 C、甲丙丁乙 D. 甲乙丙丁8.从甲地(80°E,70°S)到乙地(150°E,70°S),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9.在南极上空看,甲机沿南极圈作逆时针方向飞行;在北极上空看,乙机沿北极圈作顺时针方向飞行,这两架飞机的飞行方向:A、甲机向西飞行,乙机向东飞行B、都自西向东飞行C、甲机向东飞行,乙机向西飞行D、都自东向西飞行10.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C、西北、西北、西南、东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11.关于比例尺的正确概念是:A、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放大的程度B、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C、表示图上面积比实地面积缩小的程度D、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的程度12.1∶100000的比例尺改写成文字式应是:A、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B、一百万分之一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面积10万KM2D、图上1 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13.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1∶150000B、五十万分之一C、1∶1500000D、一百万分之一14.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澳大利亚 B.梵蒂冈 C.法国 D.新加坡15.在一张长、宽分别为108厘米、83厘米的纸上,绘一张长、宽分别为250千米、180千米地区的地图,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下列比例尺中的哪个?A、1∶5000000B、1/2500000C、二万五千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16.在一幅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B.在1:5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的实际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3倍C.该地图比例尺比1:20000000地图的比例尺小D.该地图上与甲乙两地相同的图上距离在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也相差4小时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绝对高度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黄色比褐色代表的高度要高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18.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等高距的选择要看:A、图幅大小B、地势起伏和陡缓状况C、地形的海拔度D、地形是否齐全19.下面的地形剖(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图)或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A.CD B.EF C.AB D.GH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20-22题:20.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A、甲B、丁C、丙D、乙21.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B、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C、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22.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丙丁甲乙D、丙甲乙丁23.用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200km的世界地图上,赤道的长度是A.200cm B.100cmC.50cm D.20cm24.一支特种小分队,在方圆5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一般1米见方),比例尺应当为:A.1:1000000 B.1:500000C.1:5000 D.1:10000下面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按要求完成11—12题。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四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每题 3 分,共 75 分)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重力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相变化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2—3题。
2.图6所示的水循环各环节,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地球上各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河流水、地下水、冰川
C、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5.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B.春季,松花江上的春汛C.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高山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D.所有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我国最大规模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一期已于2013年实现通水。
东线工程以长江下游的扬州为起点向北经京杭运河输入山东、河北、京津等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
6.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对应( )
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
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
7.南水北调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①B.② C.⑥ D.⑤
8.东线工程调水量最小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
①北半球低纬环流②南半球中高纬环流③北印度洋冬季环流④南半球中低纬环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M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面四幅图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①②④⑥对应的洋流不正确的是( )
A.①—本格拉寒流B.②—莫桑比克暖流
C.④—东澳大利亚暖流D.⑥—马达加斯加暖流
13.受①③⑤⑥洋流的影响,沿岸气候降水较多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14.与洋流⑦相比,北半球同纬度洋流( )
A.温度高 B.温度低 C.跨经度大 D.洋流性质相同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生物水
16.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17.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
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A. 化学风化显著,物理风化微弱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植被茂盛,土壤呈现红色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18.从海南向北经长江到黑龙江,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19.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20.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生物
B.空气
C.风力
D.水
2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
A.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B.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C.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D.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22.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
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
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
右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回答23题。
2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环节的水量和d环节的水量相等
B.若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则c通常为向西南方向输送的水汽
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
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O为极点。
读图回答24~25题。
24.a、b、c、d、e五支洋流中,对沿岸热带沙漠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A.e和c B.c和d C.a和e D.b和c
25.与b、c、d洋流相比,a洋流经过处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的原因是( )
A.有上升流存在B.位于大陆架浅海区
C.寒暖流交汇D.位于温带海区
第Ⅱ卷(共计25分)
26.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三条洋流中,由信风带和西风带吹动形成的洋流是_______、 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________的交汇处。
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______、________
等。
(4)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角度上讲,海洋环境的保护需要________。
(5)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甲到乙,又返回甲,依次利用的盛行风名称是________,依次利用的洋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②开罗正值少雨时节③正是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④新疆天山牧民在海拔高处放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2000年2月,海水淹没了有11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
这个1978年才独立、2001年9月才成为联合国第189个成员国的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家园,举国前往新西兰。
图瓦卢的前总理佩鲁悲壮地说,他们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1)图瓦卢被没入海中,是由于(选择填空)
A.海浪的侵蚀日益加重 B.高温加剧了岩石的风化
C.地震导致地面下沉 D.海平面上升
(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的增加。
这种气体增多的人为原因是 (选择填空)。
A.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B.海水吸收这种气体的能力降低
C.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使全球的森林面积锐减 D.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
(3)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
地理答案
1-5 ADDDC 6--10 BCBDC 11--15 DDDAA 16--20 CDBDA 21--25 BDCCA
答案:26.(1)北此为中低纬大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2)a c
(3)纽芬兰拉布拉多寒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4)加快了净化速度,但扩大了石油污染的范围国际合作
(5)东北信风和西风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6)D
27、(1)D(1分)(2)二氧化碳(1分) AC(2分)
(3)第一,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开发新能源;
第三,严禁滥坎乱伐,倡导植树造林;第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每一点2分,三点以上既可得全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