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川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导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31.95 KB
- 文档页数:6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自主预习案】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且把“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词语抄写一遍;2、速读课文,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填空:“我”把__ 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__ ,__ 发觉了,逼“我”去,“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__ 把__ 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我”__ (感情)。
3、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4.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__ 三个要素;其中___ 又包含_ 和___ 。
本文以____ 为线索贯穿全文。
5.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5):第二部分(16---23):第三部分(24---25):第四部分(26---38):【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
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一)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诗句、名言2.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小品表演,多角度思考课文内容4.通过辩证,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重点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难点多角度思考课文导学过程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一、各小组上黑板展示预习的生字词(2分钟);二、请7位同学用小品的形式表演(8分钟);三、1.2组展示、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四、2.3组展示:女儿既然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猜妥当(5分钟)?一、教师以“代沟”一词引入(1分钟);二、教师点评;三、教师引导点评;四、教师引导点评。
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五、5.6组展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发生?(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六、各小组展开辩论,主题:父母对与错(10分钟);七、各小组朗诵与“友谊”有关的诗句或名言(5分钟);八、学生谈学习收获(2分钟)。
五、教师提示、指导;六、教师引导学生把辩论的结果引入要重“友谊”(1分钟);七、教师点评;八、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预习目标妈妈的神态:紧紧盯着语气:十分严厉咄咄逼人坚定孩子的神态:低着头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成功经验:结构安排覆盖了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很有新意,学生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不足之处:字词教学应加强,讨论时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
改进措施:要在导学过程中提升应变能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3、散步预习目标:1.合作完成生字词。
2.选择复述故事或表演。
3.思考: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②散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③一家人为什么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④“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⑤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⑥联系实际谈本文对本文的理解。
李江华。
22《羚羊木雕》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怦怦树杈攥逮着玩仗义:怦怦:形影不离:3、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1.听写词语。
见预习1。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文章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整体把握:讨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明确:四、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从文中找出人物个性化语言,并品味揣摩之。
1.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2. “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3.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4.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5.①“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②“不!”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④“没有卖……我送人了。
”。
五、课外作业: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组织讨论:1.确定辩论议题:(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三、教师小结: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礼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的确瘦了许多。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优质导学案2 新人教版三、教学过程: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查字词典。
解决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的句式说话。
------------------------------------------------------------------------------------------------------------------------------------------------------------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
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
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四、说读一些对话1、提问:小说人物鲜明生动,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寻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2012-11-5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2.品读语言,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
3.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难点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预习指导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羚羊()脸颊()寒颤()犄角()抹布()抹眼泪()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像身子与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关系密切。
()(2)对以前答应的事后悔或不承认。
()(3)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2)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3)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4)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4.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
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一)检查预习效果(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故事围绕什么展开?它在文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四)品读文章揣摩人物1、通过语言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读一读:“我”和妈妈的对话“我”和爸爸的对话“我”和万芳的对话“我”和万芳妈的对话2、请你结合人物言行评价一下文中主要人物。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教学内容了解关于“羚羊”展开的故事情节。
认识大人重利、小孩重情的两个矛盾世界。
认识“万芳”的“仗义”、为朋友着想的深情厚谊,了解友谊的真谛。
从分析的人物描写入手,学习阅读小说。
课前自测1、注音、抄写词语两遍并给加点词造句仗义形影不离攥( ) 逮( ) 怦怦()寒战形影不离——2、文章围绕着“羚羊木雕”写了哪三件事?(请根据地点、时间的变化来概括)3、“羚羊木雕”的故事是围绕着哪些人之间展开的?哪些人不赞成“我”送“羚羊木雕”这个礼物?找出他们反对的理由的语句。
课堂研讨阅读课文1——12段:①找出妈妈的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写下来,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说说妈妈的语言有什么特点?②人物的语言描写常伴随相应的动作和神态,无声地流露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请找出妈妈的两处动作或神态,来分析妈妈的心理。
2、12段中“我哭着喊了起来”——“不”,你觉得这一个“不”中包涵了“我”的哪能些复杂的心情?3、“我”为什么把爸爸人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礼物送给万芳?从插叙部分(段)——(段)找出句子来分析我送的理由。
补:当你知道一颗钻石的价钱要远远高于一颗玻璃珠的时候,你就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羚羊木雕》的原稿反悔张之路天上下着雪。
我一个人孤伶伶地走在去万方家的路上。
雪花在路灯前飞舞,路灯在雪花中发出昏暗的光。
我和万方家只隔一百多米,可是我却走了好久好久。
白天我们还在这里举行百米赛跑,那时候,这条路显得又平又直,可现在下雪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吃过晚饭,我趴在桌子上背诵今天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杠杆原理。
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我常常抬起头来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们这里已经很少下这样大的雪了。
真带劲!明天可以打雪仗罗!妈妈走了过来,轻轻地把窗帘拉上。
另一间屋子里,爸爸和奶奶正在看电视。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了过来,又是京戏!我用双手把耳朵堵上。
妈妈走了出去,电视机的声音变小了。
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难点)3.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
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母沟通。
(重难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幻灯展示)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
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木雕鉴赏(幻灯展示)让同学们欣赏我国木雕艺术家在木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进而了解羚羊木雕这种艺术品。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目标一】利用工具书学会读写课文中生字,能正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抹()眼泪(2)犄()角(3)怦怦()(4)脸jiá( ) (5)手里zuàn()着小刀(6)逮()着玩逮()捕(7)树chà( )(8)寒颤()颤()抖(9)变得()十分严厉你还得()站两个钟头2、词语填空影不离自主张二而一无可回3、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形影不离:自作主张:满不在乎:寒战:仗义:【目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读完课文之后有什么感想?将你最初的想法写在下面。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和环境。
对主要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进行描写。
4、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故事情节依矛盾的冲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
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出起止点。
开端查问木雕倒叙()发展赠送木雕插叙()高潮逼取木雕顺叙()结局伤心难过顺叙()4、阅读课文16-22段,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现代文】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希望对于老师们教授《羚羊木雕》有所帮助,希望老师们在参考之余制定出更好羚羊木雕导学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世界情况制定出优秀的学案,同时羚羊木雕导学案以供各位老师们免费下载哦~
羚羊木雕指导案例:
一、学习目标
1.将文本视为一个整体,按角色朗读,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感受。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学习并运用角色朗读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预习提纲:
1.添加一点语音符号:角()砰砰()藏()刀()脸颊()抓()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 长时间看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 一点也不。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作者: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辑、一级编剧。
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和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题王>>、<<空箱子>>、<<铃羊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