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师版语文第十册《儿子的创意》word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3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字词分析人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法的能力3、使学生学会成长,树立自信心,并明白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己只要努力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4、让家长明白,对子女该放手时须放手。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都几岁了?在这度过的十六七年中有心中想做但因某种原因而未做成的事情吗?(追问:是什么原因呢)过渡:今天却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凭着自己的勇敢、信心与独有的想象力,冲破阻碍,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字幕:儿子的创意)二、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文章诉说了一个什么故事?过渡:文章告诉我们,儿子不顾母亲的反对敢于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并获银奖的故事,为了突出人物,本文在写法上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描写?三、研读赏析1、分角色朗读(指名),谈一谈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生读,讨论明确:①儿子突然说:“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勇敢②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一次。
—————————严肃认真,说明儿子对此事很认真,不是开玩笑。
③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
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
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让人感到很宁静。
比如……”—————————自信,充满想象力④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
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
7、《儿子的创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儿子的创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儿子的创意》选自西师班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3课,也是本文的第7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儿子看见杂志上征集建筑创意的比赛,为了获得免费的国外观光旅游而大胆创意,最后创意成功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工具书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三、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创意建筑的图片(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让学生谈一谈有什么感受?提炼出创意一词,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儿子的创意说课稿儿子的创意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子的创意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儿子的创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儿子的创意”选自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3课,也是本文的第7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儿子看见杂志上征集建筑创意的比赛,为了获得免费的国外观光旅游而大胆创意,最后创意成功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工具书理解新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复述故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故事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子的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三、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篇一:西师版五年级下册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篇二:儿子的创意教案教学设计一、读题质疑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 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分小组读课文,想想每段给我们讲了什么?讨论并写一写。
3. 全班交流,指导抓中心句、合并句意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细读第1段:1. 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样的?2. 学生交流,适时点拔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3. 自荐是什么意思?围绕自荐作者给我们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4. 请学生读,评读后再有感情地读。
学习第2、3、4段:1. 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交流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3.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采用总分的方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说明?请同学找出相关的语句。
4.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2、3段,感知列数据说明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学习第5、6段:1. 自读这两段,人们有什么疑虑?事实是怎样的呢?勾画批注。
2. 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第7段:1. 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2. 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易种易活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明确写法1. 读最后一句,我指的是谁?课文在叙述的人称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手法。
2. 课文哪些词语是把爬山虎当作人来写?3. 读了这些词语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亲切、自然、有趣)4. 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作者的这种方法我们可得好好学学。
☆爬山虎爬山虎又名爬墙虎、地锦,原产我国,北起长白山,南至广东、广西,广泛分布。
为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
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黏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
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
(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1一天,亲小孩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
2他突然说:“我预备到国外旅行。
”3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因此我置之不理。
[①“异想天开”在那个地点说明了什么?]知识点详解①说明在作者看来,亲小孩的方法有些不切实际,为后文情节的进展作了铺垫。
4他说:“妈妈,你什么缘故不说话?难道不觉得我专门勇敢吗?”[句导渎:反问句式,说明了亲小孩的自信。
]5我说:“是啊是啊,专门勇敢。
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
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6他专门郑重地说:“这份杂志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科技博物馆建筑创意的征文竞赛,金奖获得者,免费到国外观光旅行。
”[②“郑重”用在那个地点有什么作用?]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知识点详解②说明亲小孩严肃认确实态度,并不仅仅是想一想而已。
表现出了亲小孩勇于尝试的勇气。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亲小孩看见一份杂志上写着建筑创意竞赛金奖获得者能够到国外免费旅行,因此告诉母亲“我预备到国外旅行”。
7我看也不看,说:“一个小学生,关于科技,你明白得多少?关于建筑,你又明白得多少?金奖、银奖的争夺,多么猛烈,你依旧好好做功课吧。
”[句导读:“看也不看”说明“我”完全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连串的质问更是泼向亲小孩的一盆盆冷水。
]段导读:写母亲以亲小孩关于科技、建筑全然不明白的理由,拒绝亲小孩参加建筑创意的征文竞赛。
8他毫不丧气(něi)地说:“但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在那个博物馆里能够体验南极和北极的风光;比如那个博物馆里能够供[gōng]应太空食品,让参观的人通过色、香、味感受科技;比如那个博物馆能够用快速同步翻译(yì)设备,排除人们的语言障碍;比如……”[③亲小孩是如何驳斥母亲的观点的?“毫不丧气”表现了什么?]知识点详解③亲小孩用“我有创意”驳斥了母亲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创意。
“毫不丧气”表现出了亲小孩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情况,而且充满信心。
段导读:写亲小孩的创意。
“儿子的创意”说课稿儿子的创意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儿子的创意》。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亲情和教育的故事。
故事中,父亲发现儿子在画画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意,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模仿别人。
通过父亲的引导和支持,儿子最终在画画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同时也明白了创作的真谛。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鼓励他人创意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尊重和鼓励他人创意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彩色纸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PPT展示几幅创意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关于创意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如:故事中父亲的角色意义、儿子的创意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故事主题。
重点讲解父亲如何引导和支持儿子的创意发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发挥创意,以及如何尊重和鼓励他人的创意。
学生可以准备一些自己的作品,如画作、手工艺品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7.儿子的创意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重点难点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脉络。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板书)。
读课题,并质疑。
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出示毕淑敏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2-1-c-n-j-y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1.指导读写(1)读准字音:馁(něi)译(yì)奢(shē)殿(diàn)糙(cāo)梯(tī)拆(chāi)柬(jiǎn)(2)书写提示:“译”字不要与“泽”混淆;“殿”字右边部分与“没”字右边一样,不要写成反文旁;“拆”不要与“折”混淆。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儿子的创意》是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故事从儿子看见杂志上征集建筑创意的征文开始,为了能获得免费到国外旅游而产生大胆的创意,从而产生母子的争论,最后儿子获得创意银奖。
文中儿子的自信和母亲的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人物对话较多,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儿子精彩创意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
学情分析:《儿子的创意》以儿子和母亲关于创意的争吵为线索,采用对话形式,让我们感受到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的魅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基础,有较强的问题自主意识,如果让学生自主提问题,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学习课文。
对话较多的课文,比较有有趣,学生也较喜欢这种有趣的课文,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创意,是心灵喷薄的火焰;创意,是人类进步的台阶;创意,是梦想起飞的港湾。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儿子的创意》,感受创意的魅力。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同学们,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那么你在学习阅读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这节课共同探讨学习?(学生自主提问题)好,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很具体,现在老师将你们的问题进行归纳,希望这节就让这些问题带领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PPT: 1.儿子的创意由何而来?2.儿子的创意是什么?3.面对创意,母子分别持什么样的态度?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儿子的创意》说课稿
一、说教材
《儿子的创意》是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故事从儿子看见杂志上征集建筑创意的征文开始,为了能获得免费到国外旅游而产生大胆的创意,从而产生母子的争论。
文中儿子的自信和母亲的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人物对话较多,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三、说重点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角色朗读法、品句悟情法
五、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课程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
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创意?儿子的创意有哪些?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5分钟后看谁说得最好)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
3、指导评价。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
小组合作读母子争论的内容,通过争论,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钟后选代表发言)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
4.指导评价。
四、小结
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相机板书:成功)
五、拓展延伸
面对这样的成功,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3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
六、总结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儿子那不平凡的创造精神,它震撼了母亲,也震撼着我们,我们应该记住:创造是梦想起飞的港湾,希望你们也能像文中的儿子那样大胆的去想,努力坚持,实现心中的梦想。
七、作业
1、课后题
2、3题。
2、搜集并交流有关创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