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8.99 KB
- 文档页数:2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全)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课题一: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目标: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3,能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4,对太阳的研究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5,知道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6,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目标3,5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门,清澄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谁来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呢?二、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讲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太阳的故事全班进行收集关于太阳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进行分类三、交流感受讲故事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听故事的同学对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四、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同学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课题二: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目标: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2,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5,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6,知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会形成影子7,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教学重点:目标4,5,教学难点:目标6,7教学准备:竿子、尺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关,同时也为我们送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做一番科学的探究把二、观察影子讨论:对于影子,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汇报交流学生活动观测影子:先讨论观测的方法;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观测活动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1,让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2,交流新的发现师: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你们发现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后回答3,拓展师: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吗?生试着回答阳光是怎么传播的课题三: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4,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5,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6,认识到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7,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教学重点:目标1,6教学难点:目标4,2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木块,纸板,塑料板,玻璃板,平面镜,乒乓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阳光照射到物体后会产生影子,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二、照亮阴影里的小球1,学生讨论: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选用什么工具?2,探究活动:用平面镜照亮小球,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3,拓展:师: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让学生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制作观景箱1,让学生看图了解制作的方法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3,制作好后,让学生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4,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光线走过的路线课题四:美丽的彩虹教学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6教学难点:目标2,8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活动手册,牛顿盘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二、做一个水棱镜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让学生制作水棱镜,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3,拓展活动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三、制作牛顿盘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组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课题五:阳光下的物体教学目标:1,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2,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做好观测记录5,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6,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7,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有关教学重点:目标2,4教学难点:目标3,6教学准备:温度计,白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箔,垫子,钥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白天,没有太阳,也是亮的,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二、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1,让学生讨论: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2,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进行探究物体反射光的强弱的活动并进行记录3,学生相互交流: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物体的什么特性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三、测量温度变化1,讨论:为什么选用黑白纸筒;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还要什么工具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3,活动后,学生间相互交流:经过探究和数据的整理,得到什么结论;哪种纸的温度上升最快,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课题六:光强与光弱教学目标:1,会使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出地表温度,并进行比较2,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3,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4,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5,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5教学准备:温度计,挖土的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出还是背阴处;不同季节,我们的选择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1、让学生讨论: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2、测量,测量后整理数据3、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得出了什么结论三、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可以选哪些材料和工具,判断温度的差别有哪些方法,具体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活动: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分析探究的方法,4,交流:自己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科学怎么样进行改进,探究出了什么结论5,拓展:让学生使用很多面镜子试一试课题七: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教学目标:1,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2,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3,通过整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4,认识阳光下的物体再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5,了解物体反射光,吸收热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大量的信息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把。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任教学科科学任课班级五年级教师姓名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蠡园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格式一、封面(见样本)。
二、内页(见样本)。
内页行文格式如下:1、单元备课时,先做单元教材分析,再分课时备课。
一课时备完,另起一页,复制内页格式后,再备下一课时。
2、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固定值18磅;页面设置默认。
3、“反思与讨论”、“教学后记”用红色字体。
4、“第单元第课时(总课时)”中的“总课时”指的是该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总课时数。
三、保存1、请上传至校园网-集体备课-内网快速通道栏目相应年级目录中,用户名为“术科组”,密码为“000000”。
3、课件及相关素材也请上传,作为备课资源之一。
把一个课件打包作为一个文件保存。
命名如:“声音的产生”。
保存在文件夹内。
单元教材分析过程与方法:●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尝试制作望远镜。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课题2单元我们的地球第2课《地球的表面》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撒、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设计环节内容耕耘手记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
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是老师查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谈话: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于是,亲自动手做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大家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2、(展示教师作品)讲述:组内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3、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1、谈话: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做?(绘制地形图)那么这个地形图该如何画呢?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3、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1.(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着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的传播方向,返了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它的表面越(光滑).5.平面镜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两面直立平面镜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多 )。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它能使光线(会聚);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做(凹透镜),它能使光线(分散 ).7.阳光可以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靛)、(紫)七色光.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 折射)。
10.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二、选择题:1.下列物体(b c d e f h)是光源,(c h)是自然光源,(b d e f)是人造光源。
a.月亮 b.激光 c.萤火虫 d.蜡烛 e.电灯 f.篝火 g.玻璃幕墙 h.太阳2.下面镜片中(a b c d)属于凸透镜,(e f )属于凹透镜,(h)属于凸面镜,( g)属于凹面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0.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2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一、概念知识.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影子产生的条件:、、。
.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同一光源从不同的侧面照射一个物体,所产生物体影子的、、、都不同;被照射的物体离光源越近,产生的影子,离光源越远,物体产生的影子。
.光源、被照射物体、影子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光源照射方向与影子方向总是的。
.一天中,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影子的变化是由边到边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太阳的位子最高;和最长,太阳的位子最低。
.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光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千米。
.光在传播时,遇到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遮住,物体的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也叫,反射光线也是沿传播的。
1.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
当光强时,瞳孔就会;当光弱时,瞳孔就会。
.人们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物品有、等。
3.潜望镜的的两块镜片都是。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
太阳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光强时,物体得到的温度就;光弱时,物体得到的温度就。
用一面镜子比用多面镜子照射时,物体得到的温度低。
.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在我国,人们利用凹面镜取火的有和;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和。
在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本领不同,色的物体吸热最快,反光能力最弱;色的物体吸热最慢,反光能力最强。
.在阳光下,同一种颜色的纸袋按的方式摆放,升温最快。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二、实验设计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等五种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究的实验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47分)
1、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等都是光源。
2. 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都要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发生()。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是()、();最短的是();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总是在()的一面。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4、古代的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就是因为知道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5、.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千米,太阳距地球的距离为()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也叫()。
反射光也是()传播的。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如()、()等。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
9、()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
8、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凹面的铜镜取火,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的()就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制成的;英国科学家()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制得()。
9、太阳外部温度达()度,内部温度高达()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和()。
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
10、物体的吸热本领与()()以及( )有关。
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 );物体按( )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11、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蜡光纸、锡箔纸中,吸热最大是(),反射阳光最大的是()。
12、英国科学家()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发现了七色光。
科学家()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科学家()发现了紫外线。
13、潜水艇上装有(),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观察海面上的情况,它是利用()原理而制成的仪器。
二、判断题:(每小空2分,满分2 0分)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能聚光。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
A、西—南—东
B、西—北—东
C、东—北—西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背光
B、向光
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原理。
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7、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取火。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8、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分钟。
A、10
B、9
C、8
9、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最大了。
A、红
B、白
C、黑
10、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 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
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四、实验题(5分)
1、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据图回答。
(参考课本)
( 1 )、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 2 )、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 3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五、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8分)(要求: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
材料: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