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干湿的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技能,并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品质。
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1、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技能的培养。
2、各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导入新课】学生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完成课前3分钟。
(“爱的鼓励”的掌声)【承转】中国的降水到底有没有规律?【讲授新课】【出示幻灯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④“骑楼建筑”。
【提问】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承转】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探究活动一】读P35图2.16“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并用彩色笔把这几条线加粗。
其中,800mm等降水量线与1月哪条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它大致沿(山脉)——(河流)一线分布。
2、观察整幅图,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
3、从图上看出,泉州的降水量大约在什么范围内?4、根据图中信息,解释以上四地民居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回答、评价、小结)【板书】二、降水的差异1、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阅读】读P35“阅读材料”,说说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配: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2.雨季的长短:在我国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我国降水极值地区。
(1)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
(2)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知识点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4.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5.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下列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下列各地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A.广州——北京——武汉B.兰州——西安——郑州——武汉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D.成都——重庆——武汉——南京3.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下图中的哪条线基本吻合(B)A.A线B.B线C.C线D.D线知识点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界线的分布最接近(B)①800毫米年降水量线②1月0 ℃等温线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家住上海的小林同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面是他设计的四条旅游路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作课人:尚静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17年6月9日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学会阅读等值线图;并分析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
2、阅读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降水和干湿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教学难点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我和网友的一段聊天记录,引出我国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
环节一: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让学生读课本35页图2.16,完成以下四个任务:1、200mm、400mm、800mm、16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2、找极值;3、总规律;4、析原因环节二:分析降水对当地建筑的影响继续用聊天的形式给出三个不同地区的住房,然后让学生分析降水对民居的影响。
环节三: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学生通过自学课本36页的文字和图2.1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例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2.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干湿地区的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对比分析)4,四个干湿地区的植被景观有什么变化?(植被高低、多少、疏密)环节四:干湿状况对各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吐鲁番的美食引入干湿状况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启发学生谈感受。
环节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提升。
板书设计东西干湿的差异。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东西干湿的差异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 教材简析《东西干湿的差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我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气候,气候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教材中,学生已初步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气候的另一组成要素之一—东西干湿的差异,为下面进一步学习我国的气候灾害和气候特征奠定了基础。
所以无论是知识体系上,还是课本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生活中的一些自己无法解释的气候现象非常渴望了解。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及课改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2、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课改的六个环节(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导点拨、总结归纳、检测提升)进行教学,通过自学质疑、分组讨论、读图分析、观察、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四、学法依据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结合教材、课标,及课改要求制定学法:1、探究学习: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经过探究得出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