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四、尊生
- 格式:docx
- 大小:282.93 KB
- 文档页数:15
《尊生》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院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步骤: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解说:尊,意动用法,尊生即以生命为尊的意思。
庄子将生命抬高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请看课文。
二、知识疏理第1则: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今异义,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作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古今异义,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名作动,穿;古今异义,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吾何以天下为哉(宾语前置)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作动,侍奉;状语后置)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被动句)杖策而去之(名意动,以……为杖)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古今异义,国都;状语后置)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使……受伤害,使……劳累)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见利轻亡其身(“忘”)第2则:至于曲辕(古今异义,到)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方”)匠伯不顾(古今异义,不看)是不材之木也(名作动,成材)女将恶乎比予哉(“汝”)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楂”)实熟则剥(“扑”)小枝泄(“抴”)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且得有此大也邪(形作名,大用;“耶”)而几死之散人(“尔”)三、哲意探究1、朗读第1则,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明确:①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②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
尊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庄子“尊生”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欲望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蒙田对生命充满赞誉,而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阐发了“尊生”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生》,感悟庄子对生命的哲思。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检查预习1. 学习小组明确导学案上给出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补充。
2. 学生翻译重点句,教师点拨、补充。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3. 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全文两则,可分三个故事:“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曲辕栎树”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这两则选文各阐明“尊生”怎样的内涵?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分析两则选文1. 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其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吾何以天下为哉。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说明天下虽是至为重要,但和比起来,天下不重要,所以他们舍鱼而取熊掌。
明确:自己的生命2.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说明天下虽然至为重要,但天下是用来养活老百姓的,和比起来,天下就不重要了明确:老百姓的生命3. 庄子通过生命和天下的比较,从而确立了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在生命面前,连天下都可以不要,更何况其它的物和利呢,因此庄子强调,能尊生者,对身外之物过分追求是很糊涂的。
《尊生》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水中学左青侠一、教材分析《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
选文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可以说本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更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二、学情分析本册课本是高二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选修内容,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尤其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阅读兴趣淡薄,这成为制约文本探究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对选文的热爱,缩小和文本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学习之前一个很必要教学步骤。
三、教学设想鉴于教材、文本、学生三者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1﹒《〈庄子〉选读》内容太多,一节课难以完成,采用化大为小,逐个击破的战略,以点带面,达到讲一课明一类的目的。
2﹒把握好《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向,兼顾到教材其独特的文本价值,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价值观情感教育。
3﹒区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在对待文言文教学上的差异,“言”的教学不能作为本课的关键,要注重文本独特的文学性和文化性。
4﹒在学生《〈论语〉选读》、《〈孟子〉选读》的学习的前提下,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本节课的设计。
5.对于先秦的文章,学生必须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反复诵读文本,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可能展开深层次的文本对话和探究。
四、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积累、理解、思辨”这个思维过程,分三步完成教学内容: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尊生主旨其中第二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方法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必须强调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才能突破语言障碍,进入文本深处,因此诵读法是整个课堂贯穿的主线;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地位,激发他们解读文本的兴趣,提高解读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真展开相互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明确,让课堂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高效教学。
生命价最高在庄子《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中渗透生命教育近年来,校园生命事件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电视和网络,小学生完不成作业而自杀,初中生连续几天通宵上网导致猝死,高中生被老师批评杀害老师,名牌大学学生因相处不愉快而毒杀室友——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也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应该说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这些残害生命的极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可谓刻不容缓。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在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的庄子选文中,就有很多满含着庄子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和热爱,对生命自由存在的热情追求以及对生命受到伤害的悲悯和激愤,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最好教材,我在教学庄子《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这篇选文时,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下面就是我《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能直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师生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庄子的尊生思想。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发现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故事和生活实际分析理庄子的“尊生”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翻译全文,梳理文言知识点2、每个学习小组按高考文言文的出题形式从课文中选择素材各出一道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子翻译题3、学习小组讨论导学案上的重难点问题,收集本组的问题,准备课堂交流`二、课堂教学1、课堂导入:在2019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飞人刘翔因脚伤在比赛开始前选择退出比赛,当时他的这一选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有人赞同他的决定,认为他这样做是明智的,生命健康比竞赛名次重要,有人则非议他的行为,认为他是临阵退缩,没有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出示他们出的题目,全班同学做题,出题人讲解题目答案,老师点评学生的题目并补充遗漏的知识点3、小组朗读课文,全班同学快速回答导学案上的三个问题问题一:尧舜三让天下都没让出去,为什么?庄子用这些事怎样阐述“尊生”的道理?老师明确:尧舜让天下给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生命自由都不接受。
四、尊生释文题“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就是要尊重生命。
庄子在叙述了大王亶父为了保全邠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离开邠地,最终赢得民心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表达了自己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
我们是否珍惜生命呢?假如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是否会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这两篇故事,强调了要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
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张扬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庄子的“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庄子的“尊生”思想。
第1则阐释了“尊生”的一般意义,即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
第2则阐释了“尊生”更深刻的意义,即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
人既不能将自己变成某种工具,也不能将他人工具化,期望他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庄子的这种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大王亶父居邠.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利轻亡.其身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将恶乎比予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熟则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小枝泄.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豳地名②忘忘记③方将近、大约④汝你⑤楂山楂⑥扑击打⑦抴拖,用力拉(2)一词多义①适我适.有幽忧之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削足适.履:②作日出而作.:一鼓作.气: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③去于是去.而入深山:连峰去.天不盈尺:去.伪存真:④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工欲善其事.:有事.则兵强: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无所事.事:⑤惑岂不惑.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执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执.其手而与之谋: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能执.大义,以身救民:答案①碰巧/到……去/适合、适应②劳动/振作/开始③离开/距离/除去、去掉④供奉,敬赠/事情/战事/职务,工作/做⑤糊涂/疑难问题⑥拿/握着/掌握,控制/坚持(3)古今异义①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尊生匠石之齐》教案原阳县实验高中吴顺英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探究庄子的尊生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战国时代,群雄竞起、弱肉强食,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权臣卿相也难逃无妄之灾。
庄子身处在这样的一个人性被扭曲、生命被践踏的乱世中,以仁爱之心观照生命,开拓了生命的新空间,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再次感受庄子的生命智慧《尊生匠石之齐》二、基础知识探疑: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栎.树( lì)、絜.(é)、棺椁.(ǒ)、液樠.( mán )、柱蠹.(dù)、见.梦(àn)、果蓏.(ǒ)、掊.击(pǒu )、小枝泄.( yè)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并对句子进行翻译。
第一节、(1)、匠石之.齐——之:动词,到,往。
翻译:匠石到齐国去。
(2)、其大.蔽数千牛——大:形容词作名词,大树冠。
翻译:这棵树大的树冠可以遮蔽数千头牛。
(3)、其高.临山——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度。
翻译:这棵树的高度可以俯瞰大山。
(4)、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可以:可以用来。
旁:通“方”,将近、大约。
翻译:树枝当中可以用来做成独木舟的将近几十个。
(5)、匠伯不顾.,遂行不辍.——顾:回头看。
辍:停止。
翻译:匠人不回头看,只是不停地向前走。
第二节(1)、弟子厌观之:厌:满足。
翻译:弟子饱览了一番。
(2)、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句式)——材:木材。
定语后置。
翻译:从来没见过像这样壮美的木材。
第三节(1)、散木也:散:平凡的、不成材的。
翻译:不成才的树木。
(2)、以为柱则蠹.(句式)——以为:以(之)为,用(它)做。
蠹:名词作动词,蛀虫虫蛀蚀。
被动句。
翻译:用(它)做成屋柱就会被虫蛀蚀。
(3)、无所可用:可用的地方翻译:没有可用的地方。
尊生-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先秦诸子尊生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能够运用尊生思想去评价和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3.能够通过学习,深化对尊生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思想品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尊生思想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尊生是什么?2.尊生的基本要义和原则。
3.尊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 先秦诸子的尊生思想选读1.儒家的尊生思想。
2.道家的尊生思想。
3.法家的尊生思想。
4.名家和墨家的尊生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尊生思想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尊生思想的概念和基本要义。
2.对尊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2. 先秦诸子的尊生思想选读1.教师介绍儒家的尊生思想,并以《论语》、《中庸》、《大学》等经典为例,让学生了解尊生思想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师介绍道家的尊生思想,并以《道德经》、《列子》、《庄子》等经典为例,让学生了解尊生思想在道家学派中的内涵和特点。
3.教师介绍法家的尊生思想,并以《韩非子》、《商君书》等经典为例,让学生认识尊生思想在法家学派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教师介绍名家和墨家的尊生思想,并以《墨子》、《荀子》等经典为例,让学生了解尊生思想在名家和墨家中的位置和价值。
四、作业要求1.学生根据所学尊生思想,对一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2.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对尊生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总结。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先秦诸子尊生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够运用尊生思想去评价和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
通过深入学习,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四、尊生释文题“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就是要尊重生命。
庄子在叙述了大王亶父为了保全邠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离开邠地,最终赢得民心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表达了自己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
我们是否珍惜生命呢?假如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是否会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这两篇故事,强调了要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
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张扬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庄子的“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庄子的“尊生”思想。
第1则阐释了“尊生”的一般意义,即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
第2则阐释了“尊生”更深刻的意义,即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
人既不能将自己变成某种工具,也不能将他人工具化,期望他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庄子的这种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大王亶父居邠.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利轻亡.其身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将恶乎比予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熟则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小枝泄.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豳 地名 ②忘 忘记 ③方 将近、大约 ④汝 你 ⑤楂 山楂 ⑥扑 击打 ⑦抴 拖,用力拉(2)一词多义①适⎩⎪⎨⎪⎧ 我适.有幽忧之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削足适.履:②作⎩⎪⎨⎪⎧日出而作.: 一鼓作.气: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③去⎩⎪⎨⎪⎧于是去.而入深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伪存真:④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工欲善其事.:有事.则兵强: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无所事.事:⑤惑⎩⎪⎨⎪⎧ 岂不惑.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执⎩⎪⎨⎪⎧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 执.其手而与之谋: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能执.大义,以身救民:答案 ①碰巧/到……去/适合、适应 ②劳动/振作/开始 ③离开/距离/除去、去掉④供奉,敬赠/事情/战事/职务,工作/做 ⑤糊涂/疑难问题 ⑥拿/握着/掌握,控制/坚持(3)古今异义①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②故天下大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有很高的才能、能干大事业的人。
③冬日衣皮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带毛的兽皮的总称。
b.指事物的浅层或表面。
c.借指表面的知识。
④至于..曲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b.表示另提一事。
⑤匠伯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不照顾。
b.不考虑;不顾忌。
⑥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⑦弟子厌.观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因过多而不喜欢。
b.憎恶。
答案 ①虽然这样。
②最珍贵的器物。
③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
④到达。
⑤不转头看。
⑥收获敛藏。
⑦满足。
(4)虚词归纳①而⎩⎪⎨⎪⎧ 日出而.作: 民相连而.从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而.几死之散人: ②之⎩⎪⎨⎪⎧ 匠石之.齐: 勿言之.矣: 是不材之.木也:③以⎩⎪⎨⎪⎧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答案 ①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却/你 ②到/它/结构助词,的 ③拿,用/因为2.词类活用(1)冬日衣.皮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之以珠玉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杖.策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不材.之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贫贱不以利.累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穿 (2)名词作动词,敬赠,供奉(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 (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5)名词作动词,成材 (6)名词作动词,追逐利益3.特殊句式(1)是不材之木也。
(2)夫天下至重也。
(3)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4)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5)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6)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7)逍遥于天地之间。
(8)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9)事之以犬马而不受。
(10)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11)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12)吾何以天下为哉!(13)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5)判断句,(6)判断句、被动句,(7)~(11)介宾短语后置句,(12)(13)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熟则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为舟则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2)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
(3)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会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贫贱同样不会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
(4)果子成熟了就遭受击打。
(5)拿它做船,这船就会沉没。
文本名句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3.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文外名句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
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支父说:“让我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天下是最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贵重的,却也不能因为它而伤害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其他事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 指子州支父一天下也。
类珍重生命的人 ,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所以天下是最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
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者也。
不同的地方。
舜以天下让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
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着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着葛布衣服。
春天耕种,身体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日出足以劳动;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
太阳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而自觉得意、开心。
我凭借什么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不知余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了解我!”最终没有接受。
于是善卷离开了家而隐入深山,莫知其处。
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太王亶父居住在豳地,狄族人常来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