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圣乔治与龙
- 格式:pdf
- 大小:934.38 KB
- 文档页数:1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形成了这个时期主要代表的画家有;: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
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人物简介“我把世界的每一块地方都看作是我自己的故乡。
”――彼得·保罗·鲁本斯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代表作《抢夺留希普斯的女儿》;《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披皮衣的海伦芙尔曼》。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一个律师家庭。
9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
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
1608年,与名律师兼人文主义者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
主要成就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
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
关于龙的画作及欣赏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它既是神话传说中的存在,也是艺术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无论是古代的绘画作品还是现代的艺术品,龙一直都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龙的形象常常被描绘得神秘而威严,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奇的感觉。
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关于龙的画作。
这幅画作以墨色为主,画家采用了传统的水墨技法,通过墨线勾勒出龙的轮廓。
龙的身躯盘绕在画面中央,它的头昂起,眼神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观者。
画家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变化,给龙的身体增添了层次感。
龙的鳞片细腻而有层次,每一片鳞片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
龙的身体弯曲有致,仿佛随时准备展开翱翔于天际。
整幅画作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幅画作让人不禁想起中国古代的传说和神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代表着权威和力量,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龙的形象在中国的绘画中被广泛运用,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除了传统的水墨画,现代的艺术家们也对龙进行了创新的表现。
他们运用了各种媒介和技法,将龙的形象演绎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有的艺术家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表现龙的威严和神秘,有的艺术家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创作龙的形象,使龙在画作中呈现出更加逼真的姿态。
无论是古代的传统绘画还是现代的艺术作品,龙的画作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欣赏龙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够体味到艺术家们对于龙这一形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龙的画作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也是艺术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通过欣赏龙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领略到艺术家们对于龙的独特表达。
无论是古代的水墨画还是现代的创新作品,龙的画作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它们将龙的形象演绎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引言欧洲古典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时期。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主题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几幅欧洲古典绘画中最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赏析。
1. 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杰作之一,也是全球最为知名和神秘的绘画之一。
这幅肖像画以柔和、微笑而神秘的女子形象闻名于世。
1.1 艺术风格与技巧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锐角透视和气氛透视等技巧,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他对色彩渗透和柔和过渡非常擅长,使得肖像人物的表情更加生动。
1.2 主题与象征意义《蒙娜丽莎》的主题并不明确,这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性。
女子微笑的表情引发了无数观者的猜测和想象。
她被认为是自然之美和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谦逊的象征。
2.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创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绘制的壁画之一,以其规模宏大和技巧精湛而闻名于世。
2.1 艺术风格与技巧米开朗基罗运用了雕塑般的线条和立体感来描绘人物形象,并通过阴影和光影效果来营造出壮观而庄重的氛围。
2.2 主题与象征意义《创世纪》描绘了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场景,以及神圣真理与人类理性之间的关系。
这幅壁画表达了对人类起源和宇宙间关系的探索,以及人类与神之间的联系。
3. 雅克-路易·大卫《凯旋协约》《凯旋协约》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拿破仑领导法军赢得1801年安条克战争后签订和平条约的场景。
3.1 艺术风格与技巧大卫运用鲜明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强调人物形象的力量和动态。
他善于运用冷色调和锐利对比来营造出庄重而庄严的氛围。
3.2 主题与象征意义《凯旋协约》以其为法国屈服并拥抱和平带来的希望与解放精神而闻名。
它不仅象征着政治胜利,也传达了持久和平的理想。
结论以上所述只是欧洲古典绘画中众多杰作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涵盖其众多特点和魅力。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谁_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哪些《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也是一幅举世瞩目的名画。
早年资料显示,这幅作品耗费了画家四年的心血,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一:拉斐尔·桑西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师。
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大战恶龙》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
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将____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
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
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辩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
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经典名画欣赏(1)圣母子、圣迈克尔和凯瑟琳的三联祭坛画(Triptych of Mary and Child, St. Michael, and the Catherine)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437年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扬·凡·艾克是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对油画艺术技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
三联祭坛画的中间是圣母子,左侧是天使和圣迈克尔,右侧是凯瑟琳。
整幅画面以坐在教堂宝座上的圣母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由于使用了完美的前景透视法来绘制教堂内部的各种事物,所以构成了一个完整空间的幻觉感,让观者无法分清楚是二维的画面还是三维的真实教堂空间。
该作品给观者造成幻觉的主要原因在于透视和光线的合理运用。
所有的柱子都按照中心透视法绘制,其投影点就在画面的中心,也就是圣母子的形象上;而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圣母子头上的华盖和背后的帷幕,都与底墙有着一段距离,柱子之间的花纹地毯也起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使得画中的人物宛如置身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同时用这种方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角—圣母子。
扬·凡·艾克完全依靠自己的视觉经验,令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和人物都仿佛置于真实的环境之中,这得益于他对变化无穷的世界的耐心观察、对绘画技术精细的追求和对物体本身质感的细腻体验。
教堂里的圣母(TheMadonna in the Church)扬·凡·艾克(Jan VanEyck)约1438年德国柏林,德国国家博物馆使徒圣詹姆斯释放魔术师黑摩其尼(The Apostle Saint James the Greater Freeing the Magician Hermogenes)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1426—1429年美国田纳西州,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圣母加冕(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1434—143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弗拉·安杰利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于1420年进入多米尼加修道院。
中外名画赏析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作品赏析学院:学号:姓名:一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及代表作乔托 (1267—1337年) :《逃命埃及》、《犹大之吻》波提切利(1445—1510年) :《春》、《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 (1452—1519年):《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妮》拉斐尔 (1483—1520年):《圣母的婚礼》、《圣乔治与龙》、《椅中圣母》、《披纱巾的少女》、二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代表作赏析乔托(1267—1337年)犹大之吻这是《圣经》中犹大出卖主的故事: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
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在重金诱惑下出卖了老师。
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犹大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就是耶稣。
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
处于中心的犹大身体被单纯的、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他抬手欲搂抱耶稣的手势,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犹大向上作乞求状,而耶稣俯视犹大,冷静、锐利夹着仇恨,像一双利剑欲穿透叛徒的胸膛。
两个对立着的面孔表现了人类社会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搏斗。
画家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决斗,无疑是在用画笔赞颂光明、正义和美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波提切利(1445—1510年)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
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
绘画保罗·乌切洛《圣乔治和龙》《圣乔治和龙》是保罗·乌切洛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的创作史可追溯至1470年,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作名称:圣乔治和龙(Saint Georgeand the Dragon)艺术家: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年份:约1470年类型: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尺寸:55.6cm×74.2cm收藏地: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Gallery, London)这幅画的最早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1898年,被卡罗尔·兰克朗斯基伯爵(Count KarolLanckoroński)收藏在维也纳的兰克朗斯基宫(Palais Lanckoroński)。
△ 1895年的兰克朗斯基宫卡罗尔·兰克朗斯基伯爵(英语:Count Karol Lanckoroński,1848年11月4日-1933年7月15日),波兰作家、艺术收藏家、历史学家,是奥匈帝国最富有、最有教养的贵族之一。
△卡罗尔·兰克朗斯基伯爵和他的妻子,Jacek Malczewski绘,1905年兰克朗斯基伯爵的儿子和继承人安东(Anton)于1959年将这幅画出售给了法拉戈先生(Mr. Farago)。
画面保罗·乌切洛的这幅《圣乔治和龙》有明显的哥特化特征。
与我们昨天介绍的拉斐尔的同主题画作相比,保罗·乌切洛的这幅画显得沉闷,黑暗和情绪化。
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源自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形成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没落。
这种艺术形式被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文人士认为像哥特人一样野蛮,故得此名。
其实哥特式风格离我们并不远,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小说《科学怪人》、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Gaston Louis Alfred Leroux)的小说《歌剧魅影》以及美国导演蒂姆·伯顿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都是哥特风格作品。
世界名画名称大全世界名画时间:2007-05-01 14:24来源: 作者: 点击: 1711 次世界名画花泉春吻凡包厢哺乳缠纱宫娥惯偷画室解冻惊马劳动礼炮裸[空]体麦田炮声清晨秋千伤者石工梳妆水源踏青晚钟夏夜橡树小溪夜巡寓意磔刑爱之园达娜依大宫女纺纱女疯女人干草车海神图鸿雁图吉利东九级浪拉奥孔两只狗卖虾女抹大拉皮耶达青草地群鸡图森林图莎乐美圣家族圣母子石灰场拾穗者试装日收割者四使徒铜水箱土与水舞蹈者向日葵小公牛行猎图雪月花自画像昂格拉桥奥菲利亚奥林匹亚芭蕾预演巴拉之死并木林道餐具静物长颈圣母城市之舞持花圣母创造亚当吹笛少年春天的鹿渡船遇难弗扎一景妇女肖像更衣美人姑娘肖像海滨露台河边的鹿红衣男孩后宫佳丽花边女工花卉静物黄屋风光基督复活基督下棺基督显圣金发浴女进入圣廷丽达与鹅利塔圣母两棵柏树螺旋阶梯裸女照镜马拉之死蒙娜丽莎墓地上空牧人来拜农民之家女士肖像女占卜师女子肖像庞度女人情侣敬酒萨宾女人三等车厢筛麦女人少女与猫少女与桃圣母升天圣母显灵圣徒复活时髦婚姻世俗花园市场归来手绘经卷受胎告知受胎告之书本静物曙光女神塔中王子台所美人唐基老爹桃花盛开逃往埃及天桥地图无名女郎舞妓裸女下十字架乡村姑娘乡村之舞宵宫夜雨岩间圣母耶稣变容一篮水果幽谷之王犹滴之二在公园里战舰归航珍珠女郎芝特的桥执扇女子左拉肖像跛足孩子圣.伊涅莎埃普松赛马奥纳斯葬礼巴黎的一天波塞尔肖像持扇的女人穿衣的马哈但丁的小舟第一次出门第一副耳环丢勒自画像多瑙河风景凡高的卧室风俗图屏风父亲的画像根特祭坛画国王的尊敬海港的落日荷马的礼赞花下美人图画家与女儿基督的洗礼基督的下葬基督受鞭图基督受洗图妓女与老人加农与圣徒劫夺欧罗巴金色的秋天静物与羊头立姿美人图两位年轻人林妖的舞蹈柳下美人图路易十四像绿垫圣母子裸[空]体的玛哈卖水的老人梅杜萨之筏梅陀莎之筏农民的晚餐蓬巴杜夫人普郎东夫人普珊自画像祈祷的男人三位哲学家莎拉特小姐圣母与圣婴圣维克多山诗人的灵感姗娜出浴田野合奏曲土耳其浴场托莱多风景威灵顿公爵微笑的军官韦克的风车无原罪始特向英国辞别斜卧的女人亚当与夏娃意大利喜剧音乐家肖像银河的起源印第安寡妇鹰与出猎图游女闻香图浴女的背影站立的浴女舟发西苔岛主妇与女仆着衣的玛哈最后的审判最后的晚餐梵高的卧室德尔·拜拉尔马斯达.佩兰乔治.华盛顿雨、蒸汽、速度阿列提诺肖像阿斯尼里浴场艾穆斯的晚餐奥莫尔菲小姐巴利的圣母子拔了毛的火鸡白嘴鸟飞来了保津川图屏风抱白貂的妇女抱银鼠的女子暴雨降临之前布吉瓦的舞会布列达的投降草地上的午餐查理七世肖像沉睡的维纳斯吃马铃薯的人吃水果的孩子达芬奇自画像刁烟斗的男人刁着烟斗的人风神雷神屏风符拉基米尔路格兰得夫人像古罗马的浴室海滩的骑马人红白梅图屏风红黄蓝的构成化装的维纳斯基督下十字架教皇保罗三世静物苹果篮子镜前的维纳斯原野中的约翰拉撒路的复生雷加米埃夫人雷卡米尔夫人里维耶夫人像伦勃朗自画像罗列达诺肖像洛普希娜肖像磨坊街的沙龙莫第西埃夫人牧师女儿肖像牧羊人的礼拜拿破仑加冕式逆光下的裸妇年轻的女教师女病人与医生女猎人戴安娜帕里斯的裁判庞培城的末日平治物语绘卷祈祷的年轻人抢劫萨宾妇女丘比特的胜利热尔森的画铺撒旦击打伯约撒蒂恩的葬礼塞纳河畔少女三博士的礼拜三圣贤的朝拜神殿中的献身圣罗马诺之战圣马可的奇迹圣母子与天使圣塞巴斯蒂安圣约伯祭坛画施洗者圣约翰十五朵向日葵梳妆的维纳斯格拉底之死塔尔列顿上校田间的插种者透纳爵士肖像瓦平松的浴女威尼斯妇人像维纳斯的胜利维纳斯的梳妆现代奥林匹亚下的裸女召唤使徒马太自由领导人民伽赛医生肖像琪耶科娃肖像两姐妹〔阳台上〕苹果花〔樱桃花〕凡.代克自画像阿斯尼里的浴者暴风雨后的悬崖笔下点出的模特波赛尔夫人肖像伯爵夫人和女儿伯爵夫人拉娜伯休斯休整待战查理一世打猎像朝拜圣婴的圣母持羽毛球的姑娘穿蓝衣裙的妇女吹肥皂泡的少年达娜依接纳金雨戴克斯小姐肖像带卷毛狗的浴女锻冶神和维纳斯厄斯特尔的化装高雄观枫图屏风格雷夫人的处决格鲁阿姆夫人像国王一家的肖像红磨房街的舞会莱克家的两女士老年女人的肖像码头之外的海滩马车通过的吊桥面包和鱼的奇迹莫瓦铁雪夫人像普修克与丘比特骑兵军官在冲锋琴棋书画图屏风神奈川冲浪里图圣安娜与圣母子圣杰罗米的梦想圣劳伦斯的殉道圣摩利斯的殉道圣母的神殿奉献圣母的受胎告之圣乔治刺死恶龙圣约翰和圣玛丽仕女乔凡娜别尼五月骑马出游图希斯里夫妇画像站在郊外的姑娘朱庇特与忒提斯腼腆的伊莎贝拉簪花的贾布丽叶柏林-波滋坦铁路维多.夏格的画像玛丽.梅迪契王朝玛丽.德.美第奇像丽丝〔撑伞的女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爱神丘比特的教育巴利斯和海伦的爱不相称的一对夫妻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法国公使在西班牙弗郎索瓦一世肖像割耳朵后的自画像荷拉斯兄第的宣誓划破长空鹰的劫持荒野中的圣耶路米皇后约瑟芬在丛中基督被钉上十字架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卡洛斯四世全家像蓝色与金色的夜曲路易十三世的宣誓洛林大臣的圣母像玛古拉达的玛丽亚马戏团的精彩表演母女俩餐前的祈祷萨达那帕勒斯之死山林女神奥丽雅得圣弗兰西斯的冥想树丛中的两个浴女竖琴与小提琴静物土尔其宫女与女奴维纳斯和阿东尼斯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小夫人郊外的野餐浴室中的示巴女王在丹牧场的羊齿谷朱比特与安提俄帕海伦娜.弗尔曼肖像圣母、圣婴和圣安妮安托万.德.戈涅肖像夜晚的咖啡馆-室外系皮带的人〔自画像〕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被当作静物的小女孩被攻击的查德姗娜打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俄狄普斯和斯芬克斯菲迪南二世着军装像负有人性化的圣母子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美丽的希腊神话女神拿破仑在阿尔柯桥上佩勒文希诺修士肖像群雄瞻仰圣母与圣婴人们跪拜神圣的母子身着毛皮的绅士肖像圣凯瑟琳的神秘婚姻圣特里尼塔的圣母像圣瓦尔弗洛米的殉教特郎斯诺宁街的屠杀西撒瑞斯科伯爵肖像瓦利埃与圣斯蒂安艺术家和他的叭儿狗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东海道五拾三景.蒲原吉原七小町.祈雨小町金维拉.本蒂沃廖肖像康乃磬、百合与玫瑰花维纳斯、丘比特与琴师至上主义构图:白上白皮埃尔·约瑟夫·普郎东安条克与斯特拉拖尼斯巴尔贝尼宫大厅天顶画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裸露上身的女子和仆人呢绒公会理事们的肖像佩尔修斯和安德洛美达圣安德里昂射击手公会圣母子与幼年的圣约翰圣乌拉及其伙伴殉难逃往埃及的路上的休息西风之神劫走灵魂之神有天使和圣徒的圣母子加拉的玻林娜.埃莲诺尔裹毛皮的海伦娜.弗尔曼维纳斯、丘比特和三美人丛林中的拉达和克里希纳哈雷姆老人院的女管事们天使和魔鬼对圣子的崇拜为安德洛米达所作的习作乌菲齐美术馆的鉴定专家耶酥在马利和马莎的屋子贝阿特丽切.德.埃斯泰肖像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安提奥乔斯和斯特拉托尼斯被维纳斯解除武器的马尔斯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历克赛普赛克第一次承受爱神之吻色雷斯少女与俄尔甫斯的头耶酥将天国的钥匙授予彼得玫瑰色与银色瓷器之国的王妃描绘美女康贝士贝的阿贝勒士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头作冥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形成了这个时期主要代表的画家有;: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
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人物简介“我把世界的每一块地方都看作是我自己的故乡。
”――彼得·保罗·鲁本斯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代表作《抢夺留希普斯的女儿》;《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披皮衣的海伦芙尔曼》。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一个律师家庭。
9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
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
1608年,与名律师兼人文主义者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
主要成就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
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
哈尔斯和他的《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17世纪,在现今的荷兰,有一个由笃信喀尔文教派的商人们所统治的小共和国。
当地画家以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作为绘画的题材。
画家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正是在这种境遇中,以准确而简洁的手法,表现出同时代的平民而获得成功的。
哈尔斯的人物画主要是个人肖像,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的穿着有的简朴,有的讲究。
但是,使哈尔斯真正成名的作品,还是群体肖像画,如聚在一起开办行政会议,或举行宴会的城市名流。
弗朗斯·哈尔斯的油画作品《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banquet of the officers of the st george civic guard company)便是一例,这幅油画作于公元1616年,可能是用来装饰该组织在霍莱姆的大会议厅。
油画上共有12名成员,围着一张盛满食物的桌子。
每个人都身穿制服,面朝着为他们作画的画家哈尔斯(或者说是面朝看画的观众),姿态极其自然。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物,皆按照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排列。
卫队等级中地位最高的军官坐在椅子上,地位最低的旗手站立着。
人物的手势和动作使油画栩栩如生,桌子顶端,左边那位上校举起酒杯对来宾表示欢迎;正中央的上尉,拿着刀准备切烤肉,邻座的人正帮他出主意。
油画:《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画家:弗朗斯·哈尔斯这样一幅群体肖像画,在当时矫饰主义盛行的北欧倒是一件新鲜事。
矫饰主义的画风以浅色系为主,绘画主题错综复杂,人物的肢体动作非常矫揉造作。
弗朗斯·哈尔斯虽从不曾到过意大利,但却能把矫饰派的特点与地方艺术传统相结合,一如法兰德斯的现实主义启迪了凡·艾克(Van Eyck),梅契斯(Quinten Massijs)和杰勒德·大卫(Gerard David)等画家,画出朴实无华的时人肖像和风俗画那般。
如果说弗朗斯·哈尔斯是受到来自意大利的更新绘画流派所影响的话,那么即是受到卡拉瓦乔(Caravage)及该流派的荷兰代表人物格里特·范·弘索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或布鲁根(Hendrick Terbrugghen)的影响:更新绘画流派惯以普通百姓为主题,表现一些酒吧、丰盛酒席和音乐盛会等场景,而且画面光线深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