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要点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

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③空间的围合与通透:围合与通透是处理两个或多个相邻空间关系的常用手法,围与透是相对的,围合程度越强,通透性越弱。

④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界面在水平方向的穿插、延伸,使被划分的各局部空间具有多种强弱程度不同的联系;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空间的贯通是指根据建筑功能和审美的需要,对空间在垂直方向所做的处理,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为大型建筑空间的在垂直方向的处理提供了充分的手段。

(两个空间互相穿插的关系①两个空间所共有②成为某个空间的一部分③成为两个空间的连接部分。)

⑤空间的导向与序列:导向指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有序活动。序列是建立空间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

12、建筑环境包括:

(1)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2)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建筑环境的内与外(4)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5)建筑环境与地区(6)建筑环境与人脉(7)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

13、分贝:一种测量声音的相对响度的单位, 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值。

14、保障建筑环境的建筑设备:

(1)建筑设备的组成分类(2)建筑设备的功用与发展(3)建筑师与建筑设备

15、我国古代建筑发展:

商代后期——木构架初步形成。

秦汉——进一步发展,已有了完整的廊院和楼阁。建筑可分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魏晋南北朝——寺庙、塔和石窟很大发展,佛教建筑艺术灿烂。

唐代——成熟时期。

北宋——《营造法式》。

明清——又一高潮(清代工部颁布《工程作法则例》)。

16、故宫三大殿坐落在约2500多平方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

17、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的特征:都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重量都有构架承受,而墙并不承重。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商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由梁枋、斗拱、檀橼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18、色彩的运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19、清式建筑的木构架分为两类,有斗拱的称为大式,没有斗拱的称为小式。

20、斗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是支承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解决水平荷载的问题。

21、天花即现代建筑中的吊顶或顶棚。

22、藻井是一种特殊的天花形式,它被运用在最尊贵的建筑中、天花最尊贵的位置之上,如宫殿宝座或寺庙佛像的上方,一般建筑是不准许用藻井的。藻井是顶棚向上凹进的部分,形状有八角、圆形、方形等,多用斗拱和极为精致的雕刻组成,是我国古代建筑中重点的室内装饰。

23、须弥座是带有雕刻线脚的石台基,多用于较大和较重要的建筑物。

24、中国古代木构件建筑都是由柱子承重,墙壁是不承重的。

25、希腊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在庙宇建筑中所形成的一种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它用

石制的梁柱围绕着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火山灰、砂石、石灰构成的混凝土。

26、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

27、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

各种拱顶、券廊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28、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柱子是主要的承重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