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桥
- 格式:ppt
- 大小:38.94 MB
- 文档页数:37
[家乡的桥阅读答案]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篇1:家乡的小桥作文400字第一篇:家乡的小桥在我的家乡南阳,有很多桥值得我介绍,但最值得我介绍的桥就是仲景路上的仲景大桥了。
仲景大桥造型独特,既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巨蟒,又像张牙舞爪的大龙;既像波涛汹涌的海浪,又像高高在上的云朵。
仲景桥建成的初期,一到晚上桥面没有一丝光亮,只有车灯发出点点不起眼的微光,可如今桥面上多了一盏盏屹立的路灯,桥的两边也安上了彩色的灯,明亮了许多。
仲景大桥的功能也很多,比如说看风景、过车等等,还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到河的那一边更快了,河的那一边住着我的外公、外婆和舅舅,以前回舅舅家很慢,但现在有了仲景大桥,不到五分钟就可以回到舅舅家了。
仲景大桥给了我们方便,却给自己带来了痛苦,桥的无私就像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学到知识,她起早贪黑;为了我们安全,她不让我们玩危险的游戏;为了我们的生命,她在校院里无时无刻的保护我们。
这就是我家乡的仲景大桥,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一定要到桥上走一走、转一转哦第二篇:家乡的小桥我家附近原来有座小桥,因为破旧被拆除重建了,改造成了一座非常漂亮的水泥桥。
TA(洋气)横跨在我们家南边的马草河上,这座桥的桥身比一般的桥要短得多,差不多七八米长吧,这座桥是双孔结构的,河的中间是水泥的桥墩,桥墩的两头是箭头形的劈水,桥身是直平的,桥的两头就从两侧向外呈八字形张开,就像一个小喇叭,把两侧的道路顺利的连接了起来。
它的桥栏是由产自房山大石窝的汉白玉石雕刻成的,桥栏上的花纹非常美丽,栏板缝中雕刻着一个个荷叶图案,栏柱掉成了传统的方柱形,。
爸爸告诉我这个桥过去叫虾桥,当地人用这个桥的名字编了一个风趣的俏皮话,就是当一个人看书、看报或看其他东西的时候看不懂其中的意思,其他人就会打趣地说:“你真是张路口的南头儿—虾桥(瞎瞧),怎么样,好玩吧!这座桥虽然没有卢沟桥的霸气,玉带桥的优雅,也没有现代立交桥的巍峨,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它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它是多么的平凡,又是多么的伟大,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们,自己却不求任何报酬,我爱家乡的水泥桥!第三篇:家乡的小桥我爱家乡的小桥!虽然它没有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也没有卢沟桥的举世闻名,但它凭借自己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人们对它的敬爱之情。
桂林文昌桥探究实践报告引言文昌桥是位于中国桂林市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它见证了桂林的发展和变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文昌桥的实地探究,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历史背景文昌桥的起源1.文昌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2.起初是为了连接桂林城内的商业区和郊区而修建。
文昌桥的命名1.文昌桥得名于文昌阁,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被视为文化之神。
2.文昌桥因此成为文人雅士写诗作画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建筑特点结构设计1.文昌桥采用石拱桥结构,由多个拱洞组成。
2.桥身采用花岗岩砌筑,坚固耐用。
石雕装饰1.文昌桥的桥墩上装饰着精美的石雕,包括人物、动物和花卉等。
2.石雕的制作工艺精湛,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技艺水平。
文昌桥的影响文化交流1.文昌桥作为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
2.许多文人在文昌桥留下了珍贵的诗作和书画作品。
经济发展1.文昌桥连接了桂林城内的商业区和郊区,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2.桥边商铺的兴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旅游资源1.文昌桥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2.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结论通过对桂林文昌桥的实地探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文昌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见证了桂林的发展和变迁,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样的历史遗迹,让其继续为我们带来价值和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张三. (2010). 《桂林文昌桥的历史与文化》. 桂林文化研究, 15(3), 45-56.•李四. (2015). 《桂林文昌桥石雕艺术研究》. 桂林艺术学刊, 20(2), 78-89.。
.
;. 绍兴城里十座桥
01 大木桥
在胜利西路绍兴饭店门口,是一座石拱桥。
02 凰仪桥
在鲁迅西路水沟营口,年代久远,嘉泰(1201年)之前始建。
“凤凰来仪”寓意极好。
绍兴方言“仪”和“二”谐音,所以排行老二。
03 三脚桥
始建在昌安立交桥附近,曾经桥把丁字形河的道三方连在了一起,但是在昌安填河扩街的时候被拆了。
04 螺丝桥
原来在局弄进去的笔飞弄,年份已经不可考,现在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几块石板留在路面上。
05鲤鱼桥
位于胜利路上比较有名的西小路路口,旧时每年春汛要发大水,城外的鲤鱼纷纷游到这里,这桥就被叫作鲤鱼桥了。
绍兴方言中的“鱼”和“五”谐音,所以排在第五。
06福禄桥
位于日辉弄口与小校场弄之间,跨接丁家弄与新河弄之间,解放后新河弄填河为路时被拆。
“福禄”代表了百姓们朴素的期冀。
07蕺坊桥
又叫七坊桥,位于蕺山街东侧。
这座桥就建在蕺山下,连接东西两岸的作坊,所以叫蕺坊桥。
绍兴方言“蕺”和“七”谐音,所以排进了十桥。
08八字桥
在八字桥直街,太有名了,改天专门说。
09酒务桥
在人民路仓桥直街路口,过去是石砌拱桥。
宋代在桥边有专管酒业的酒务署,顾名思义,这座桥就被命名了,可见历史之久远。
10日晖桥
原在劳动路和解放路口,现为平地,下面是暗河。
五代时钱镠称王越地,但是患了眼疾,于是在城中挖了日月两池,希望眼睛恢复明亮,池上的其中一座桥寓意“日之光辉”,就叫日晖桥。
文澜桥的景点介绍
文澜桥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座跨邕江的古桥,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口。
它始建于公元1414年,在明代初期曾有一次大规模重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文澜桥原名“红石桥”,又名“望江楼”、“文澜楼”,俗称“南桥”,因地处南宁城东面的邕江上而得名。
文澜桥全长338米,宽6.5米,桥面由条石铺成。
桥面两侧各有一条汉白玉栏杆护着。
桥下是邕江河面,江上有一座石拱桥叫“文澜桥”。
文澜桥始建于明代初期,由当时的南宁州知州黄佐主持修建,在黄佐的主持下文澜桥共砌成了三座石拱桥:中桥为一孔跨度为23米的单孔石拱桥;左桥为一孔跨度为26米的单孔石拱桥;右桥为一孔跨度为20米的双孔石拱桥。
三座石桥均用条石砌成,下面各有一个巨大的拱形桥墩。
在文澜桥中间有一个石桥拱上刻着“望江楼”三个大字。
—— 1 —1 —。
家乡的文房桥作文
家乡的文房桥作文
我的家乡在玉环,那里风光秀丽,特别是楚门的文房桥。
文房桥非常雄伟。
它是拱形的石桥,石阶中间的浮雕,刻着文旦是怎么流传到楚门的和文姓戏旦的传说的'图案。
桥的两边,是用石头做的石栏,石栏顶端刻着形态各异的石,有的静静地蹲在石栏的顶端,有的抬着头,好像在看着四周的的景色,还有的头向上一抬,尾巴向上翘,样子真神气!
文房桥横跨在河面上,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十分动人。
这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从河面跳了出来,它甩着银白色的尾巴,在空中翻了个跟头,好像在为游客表演精彩的节目。
水上漂着各种动物形状的脚踏船。
每到双休日,有许多家长带着去划船,只要坐在船上,船慢慢地飘着,就能看到两岸美丽的。
不远处,有一片油菜地,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好像戴上了金黄的发卡。
晴朗的时候,老年人在石头小路上散步,日记,小们有的在荡秋千,荡呀荡呀,露出了灿烂的。
有的在草地上放风筝,跑呀跑呀,风筝越飞越高,小朋友们笑了。
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在草地上野餐。
我爱楚门的文房桥,更爱我的家乡。
赞美我的家乡作文赞美我的家乡作文(精选46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赞美我的家乡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赞美我的家乡作文篇1我的家乡在宁波,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它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还自古以米香、鱼香、书香、墨香而扬名天下。
我的家乡物产极为丰富,名胜古迹布满大街小巷,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
我的家乡土特产多得数不清,像那些柔软香甜的汤圆,光滑细腻的年糕,清香四溢的水蜜桃,味甜汁多的杨梅,色泽嫩绿的茶叶,质地脆嫩的榨菜,鲜美可口的咸菜,香酥松脆的千层饼,玲珑剔透的工艺品,精工细作的服装,活蹦乱跳的鱼虾及各种各样的海鲜。
我的家乡景色秀美,风景如画,历史悠久。
古色古香的天一阁是一处国家级宝贝,它也是亚洲最古老的一座图书馆,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里面亭台楼阁,环植竹木,颇具江南园林特色,更主要的还是藏有历代名人的珍贵宝书。
东钱湖的景色特别迷人,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它的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苍郁,湖岸蜿蜒曲折,湖面一望无际,烟波浩渺。
湖光山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现在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在宽敞的那路上,汽车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高大的楼房耸立在街道两旁,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漫步在大街上、公园里。
我的家乡太美了,我赞美我的家乡!赞美我的家乡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农村,每次踏出房门,无边无际的田野就会映入眼帘,好像也让我们拥有了如此广大的胸怀,每年它都是那样新鲜、充满活力。
春风姐姐悄悄地吹过大地,好像在说:“起床了,孩子们!”桃树伸了伸懒腰打了个盹,看着别人比它长得快,也不甘落后地抢着长大;柳树阿姨长长的辫子迎风飘扬,小草们更是随风舞蹈夏天池塘里的荷花长得一个比一个漂亮。
青蛙说:“我好羡慕荷花啊!你们太美丽了!”“谢谢你的夸奖”荷花微笑着,笑得更灿烂了。
让我们看看石榴姐姐在干嘛吧!原来她在用鲜艳的花朵妆扮自己。
新发现的宜兴古桥1、丁蜀镇头阳村顺安桥感觉我的古桥系列必须得补上这⼀篇。
迄2009年11⽉,宜兴市官⽅数据为尚存各级各类古桥梁110座,这其中包括列⼊省级⽂物保护单位的10座,列⼊市级⽂物保护单位的28座,列⼊市级⽂物控制单位的38座,以及第三次全国⽂物普查新发现桥梁34座。
两年的拍摄⾛访,我发现张渚镇的锦袍桥(砂刚桥)改造后已⽆⽼桥痕迹,且⾼塍永济桥也于2010年被拆除。
同时,在110座名录之外,我还发现了宜兴境内以及与武进交界河道上的古桥24座,包括和桥镇五洞桥(⾦莲桥)、永宁桥、阳显桥、寿星桥、庄基桥、回笼桥、裡塘渎桥;⾼塍镇旺渡桥、⽅⽯桥、杉⽊桥、范道桥;丁蜀镇江家桥、书院⼩桥、太平桥、汇胜桥、顺安桥;徐舍镇荷花桥、永庆桥;芳桥镇的蒋渎桥和龙眼桥;屺亭街道的平安桥;官林镇永安桥、周铁镇运龙桥以及宜城的蛟桥。
当然蛟桥和永宁桥属于异地重建(旺渡桥刚被拆除重建),江家桥和杉⽊桥仅剩下拱圈,但其它⼀些古桥的存世时间、完好程度等绝不亚于列⼊名录的⼀些古桥。
我所新发现的23座古桥中,不乏有些品相较差、周围环境不堪⼊⽬的古桥,但我想,他们毕竟是⽯质古桥。
⼀直以来,我把⽼桥当⼈看,⽤“他”替代古桥,桥就如⼈,⼈既然有相貌差别,古桥亦如此。
不可在乎古桥的品相,不可追求照⽚的品质,桥毕竟是桥,都是历史⽂化遗产。
在我所开设的完整的古桥系列中,不能没有这些桥。
所以,今天特地补上这些,也为⼀份资料,便于更多的古桥爱好者了解他们、亲近他们、善待他们。
2、⾼塍镇范道范道桥3、丁蜀镇蜀⼭东坡书院书院⼩桥4、⾼塍镇李家村旺渡桥5、芳桥镇阳⼭东⾯蒋渎桥6、宜城街道蛟桥7、和桥镇南新⽼街⾥塘渎桥8、芳桥镇潮⾳寺西龙眼桥9、⾼塍镇杉⽊村杉⽊桥10、和桥镇闸⼝⾦莲桥(五洞桥)11、和桥镇南新寿星桥12、和桥镇闸⼝庄基桥13、芳桥镇夏芳村运龙桥14、徐舍镇邮堂永庆桥15、和桥镇永宁桥16、丁蜀镇蜀⼭江家桥17、丁蜀镇定溪村汇胜桥18、和桥镇闸⼝回笼桥19、徐舍镇鲸塘荷花桥20、官林镇长城电缆⼚边永安桥21、和桥镇南新阳显桥22、⾼塍镇李家村⽅⽯桥23、丁蜀镇定溪村太平桥24、屺亭街道⽂庄村西⼲组平安桥。
长汀太平桥简介长汀太平桥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太平街与解放南路的交汇处,是长汀县最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
这座桥梁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之一。
长汀太平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而备受赞誉,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太平桥全长78.8米,宽7.1米,拱高13.5米,由横梁、石拱和侧墩组成。
整座桥梁建筑采用石砌构造,石料采自当地的青石山,石块经过精心加工后才使用在桥梁的建设中。
长汀太平桥有五个石拱洞,每个洞的拱门都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
横梁上还有一些铭刻的文字,记载了建桥的年份等相关信息。
这座桥梁在当时是长汀县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了长汀县的两岸,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
桥梁的设计巧妙,考虑到了长汀县地势的特点,使得桥梁在洪水季节可以顺利通过。
这一特点也是长汀太平桥的独特之处,使得它成为了当地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平桥也逐渐成为了当地人们的象征和标志。
长汀太平桥的存在也为长汀县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桥梁两岸有着繁华的市场,供应着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商品和物资。
人们在桥上来往穿梭,交流了各种信息和经验,也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长汀太平桥见证了长汀县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是一座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工具外,长汀太平桥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桥梁的雕刻艺术精湛,细节之处尽显匠心,引人入胜。
桥梁两侧的石墩、石栏杆等也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展现出浓郁的古代建筑风格。
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吸引着许多游客的目光。
如今,长汀太平桥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和游客。
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太平桥的壮丽景观,还可以深入了解到当地古代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桥梁周围还建有一些纪念碑和解说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历史背景。
此外,长汀县还会定期举办一些与太平桥相关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欣赏到这座古老桥梁的魅力。
桂林文昌桥探究实践报告摘要:一、引言1.桂林文昌桥简介2.探究实践目的与意义二、文昌桥历史沿革1.建造背景2.建造年代3.历史变迁三、文昌桥建筑特点1.桥梁结构2.造型艺术3.历史文化内涵四、文昌桥周边环境1.地理位置2.周边景点3.交通状况五、文昌桥现状与保护措施1.现状评估2.保护策略3.未来发展规划六、实践总结与建议1.实践收获2.存在问题3.改进措施正文:一、引言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其中,文昌桥作为桂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特点。
本次探究实践旨在深入研究文昌桥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周边环境及其现状与保护措施,从而提高人们对文昌桥的认识和关注,为今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昌桥历史沿革1.建造背景文昌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桂林地区交通不便,河流纵横交错,民众出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官员决定在漓江上修建一座石桥,以便于民众往来。
2.建造年代据史书记载,文昌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由当时的桂林知府李亨主持修建。
历经两年时间,文昌桥终于建成并于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正式投入使用。
3.历史变迁自建成以来,文昌桥见证了桂林城市的发展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昌桥经历了多次维修和扩建,如清朝乾隆年间的重修、民国时期的扩建等。
这些历史变迁使得文昌桥愈发坚固,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文昌桥建筑特点1.桥梁结构文昌桥为石质单拱桥,拱券采用椭圆形拱型,跨度较大,使得桥体稳重牢固。
桥面用青石铺砌,平整宽敞,便于行人车辆通行。
2.造型艺术文昌桥在设计上讲究对称,造型优美。
桥两侧设有石栏杆,栏板上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动物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历史文化内涵文昌桥不仅是一座实用性很强的桥梁,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桥头设有文昌阁,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寓意着文化繁荣、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