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塔筏板基础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75.89 KB
- 文档页数:6
站名塔型地勘报告23.07261.3545.2935.59615.1(标准值)(标准值)27.68364.4263.449.5861.3(设计值)(设计值)4.60.62.80.3-30.651725C30-2.1(无地下水输入-100)280ηb =3ηd = 4.4488.91027.249.6121.2Pk=49.63261<fa=488.8979Pkmax=121.2252<1.2fa=586.67740.7280.5151.5721.7853a= 4.716022>0.75b= 3.45ax*ay= 3.187051>0.125bl= 2.6453GT-21-0.45-3ZJ-3压力(KN)塔脚压力(KN)剪力(KN)塔脚剪力(KN)弯矩(KN*M)压力(KN)塔脚压力(KN)剪力(KN)塔脚剪力(KN)弯矩(KN*M)基底长a(m)柱宽ac(m)根开(m)柱顶标高(m)基底标高(m)基础板厚h0(m)土容重(KN/M3)混凝土容重(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水位(m)地基承载力(kpa)修正系数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kpa)基础及土浮容重(KN)基底平均压力Pk(kpa)基底边缘最大压力Pkmax(kpa)结果:验算通过标准组合0°偏心距e k (m)标准组合45°偏心距e k1(m)0°风向a 45°风向a x (a y )结果:验算通过基底开脱面积验算(高耸规范 7.2.3)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规范 5.2.1)基本参数输入塔脚反力基础参数验算数据验算结果验算数据验算结果288.5944851370.31162004622.08764.5572415.523.159372kq=3.159372>250.4117.4470.6250.90356812135.49291001τmax <145.47345461.79212992.99Vs <配筋满足倾覆力矩抗倾覆力矩(F+G)*a/2截面弯矩M(kn*m)构造最小配筋面积(mm2)计算最小配筋面积(mm2)βhp βs τmax=0.7(0.4+1.2/βs )βhp f t=0.7(0.4+1.2/βs )βhp f t结果:验算通过βhs平均净反力p截面抗剪验算(地基规范 8.4.7)截面抗冲切验算(地基规范 8.4.7)筏板配筋(地基规范 8.2.12)剪力设计值Vs 0.7βhs f t b w h 0=0.7βhs f t b w h 0结果:验算通过抗倾覆安全系数kq结果:验算通过μm αs M unb c AB I s 钢筋类别HRB400/HRBF400/RRB400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实际配筋面积结果:配筋计算实际配筋验算数据验算结果验算数据验算结果验算数据验算结果0.25 5.7972295.797229> 1.3摩擦系数μ(F+G)μ/Ph=(F+G)μ/Ph=结果:验算通过验算数据验算结果。
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下面就筏基的分析计算做详细阐述。
(1 )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同独立柱基,参见第17.1.1节内容。
对于非矩形筏板, 抵抗矩W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
(2 )基础抗冲切验算按GB50007-2002第8.4.5条至第8.4.8条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验算。
①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抗冲切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50.70/认式中:F i ——作用在图17.1.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B 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U m ――距基础梁边h°/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图17.1.5-1 底板冲切计算示意②平板式筏基柱(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计算时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距柱边h o/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T ma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石匸和十aM影』- r max^0.7(0.4 +1.2/A)ApZ. 1乙二I----- 2 -- --------1 十3«)式中:F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集中力设计值,对内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反力值应扣除底板自重;U m ――距柱边h o/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unb ――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设计值;C A B――沿弯矩作用方向,冲切临界截面重心至冲切临界截面最大剪应力点的距离;I s ――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B s——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当B s<2时,B s取2;当B s>4时,B s取4 ;c i——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C2——垂直于C i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a s ――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分配系数;③平板式筏基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计算按等效外接矩形柱来计算,计算方法完全同柱对筏板的冲切,等效外接矩形柱参见图17.1.5-2 。
当地基承载力很低,建筑物荷载又很大时,宜采用筏基。
沉积土层不均匀,有软弱土的不规则夹层,或者有坚硬的石芽出露,亦或石灰岩层中有不规则溶洞、溶曹时,采用筏基调节不均匀沉降或者跨越溶洞。
即使地基土相对较均匀时,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也常采用筏基。
筏基的形式:等厚,局部加厚,上部加肋梁,下部加肋梁。
构造要求筏板厚度一般不小于柱网最大跨度的1/20,并不小于200mm,且应按抗冲切验算。
设置肋梁时宜取200-400mm。
筏基可适当加设悬臂部分以扩大基底面积和调整基底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尽可能一致。
悬臂部分宜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
当梁肋不外伸时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2m。
砼不低于c20,垫层100mm厚。
钢筋保护层不小于35mm。
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底板应考虑抗渗,并进行抗裂度验算。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为宜。
当板厚小于300mm时单层配置,大于300mm时双层布置。
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mm,一般不小于12mm,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8-10mm,间距200-300mm。
筏板配筋除符合计算配筋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尚应有0.15%、0.10%(全部受拉钢筋的1/2-1/3)的配筋率连通;跨中则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贯通。
双向悬臂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时宜在板底放射状布附加钢筋。
平板式筏板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全部拉通,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按实际全部拉通。
当板厚小于250mm时分布筋为圆8间距250,板厚大于250mm时分不筋圆10间距200。
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倒梁法和到楼盖法(相对刚度较大);上部结构较柔时可用静力分析法。
2.考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2.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常用简化方法——刚性板方法当柱荷载相对比较均匀(相邻柱荷载变化不超过20%),柱距相对比较一致(相邻柱距变化不大于20%),若果满足公式:或者筏基支撑着刚性的上部结构时,筏基可认为是刚性的,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反力的形心与作用在板上全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相吻合。
当地基承载力很低,建筑物荷载又很大时,宜采用筏基。
沉积土层不均匀,有软弱土的不规则夹层,或者有坚硬的石芽出露,亦或石灰岩层中有不规则溶洞、溶曹时,采用筏基调节不均匀沉降或者跨越溶洞。
即使地基土相对较均匀时,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也常采用筏基。
筏基的形式:等厚,局部加厚,上部加肋梁,下部加肋梁。
构造要求筏板厚度一般不小于柱网最大跨度的1/20,并不小于200mm,且应按抗冲切验算。
设置肋梁时宜取200-400mm。
筏基可适当加设悬臂部分以扩大基底面积和调整基底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尽可能一致。
悬臂部分宜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
当梁肋不外伸时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2m。
砼不低于c20,垫层100mm厚。
钢筋保护层不小于35mm。
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底板应考虑抗渗,并进行抗裂度验算。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为宜。
当板厚小于300mm时单层配置,大于300mm时双层布置。
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mm,一般不小于12mm,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8-10mm,间距200-300mm。
筏板配筋除符合计算配筋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尚应有0.15%、0.10%(全部受拉钢筋的1/2-1/3)的配筋率连通;跨中则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贯通。
双向悬臂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时宜在板底放射状布附加钢筋。
平板式筏板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全部拉通,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按实际全部拉通。
当板厚小于250mm时分布筋为圆8间距250,板厚大于250mm时分不筋圆10间距200。
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倒梁法和到楼盖法(相对刚度较大);上部结构较柔时可用静力分析法。
2.考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2.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
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下面就筏基的分析计算做详细阐述。
(1)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同独立柱基,参见第17.1.1节内容。
对于非矩形筏板,抵抗矩W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
(2)基础抗冲切验算按GB50007-2002第8.4.5条至第8.4.8条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验算。
①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抗冲切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F l——作用在图17.1.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u m——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图17.1.5-1 底板冲切计算示意②平板式筏基柱(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计算时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距柱边h0/式中:F 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集中力设计值,对内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反力值应扣除底板自重;u m ——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unb——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设计值;c AB——沿弯矩作用方向,冲切临界截面重心至冲切临界截面最大剪应力点的距离;I s——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βs——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当βs<2时,βs取2;当βs>4时,βs取4;c1——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c2——垂直于c1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a 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分配系数;③平板式筏基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计算按等效外接矩形柱来计算,计算方法完全同柱对筏板的冲切,等效外接矩形柱参见图17.1.5-2。
当地基承载力很低,建筑物荷载又很大时,宜采用筏基。
沉积土层不均匀,有软弱土的不规则夹层,或者有坚硬的石芽出露,亦或石灰岩层中有不规则溶洞、溶曹时,采用筏基调节不均匀沉降或者跨越溶洞。
即使地基土相对较均匀时,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也常采用筏基。
筏基的形式:等厚,局部加厚,上部加肋梁,下部加肋梁。
构造要求筏板厚度一般不小于柱网最大跨度的1/20,并不小于200mm,且应按抗冲切验算。
设置肋梁时宜取200-400mm。
筏基可适当加设悬臂部分以扩大基底面积和调整基底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尽可能一致。
悬臂部分宜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
当梁肋不外伸时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2m。
砼不低于c20,垫层100mm厚。
钢筋保护层不小于35mm。
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底板应考虑抗渗,并进行抗裂度验算。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为宜。
当板厚小于300mm时单层配置,大于300mm时双层布置。
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mm,一般不小于12mm,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8-10mm,间距200-300mm。
筏板配筋除符合计算配筋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尚应有0.15%、0.10%(全部受拉钢筋的1/2-1/3)的配筋率连通;跨中则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贯通。
双向悬臂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时宜在板底放射状布附加钢筋。
平板式筏板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全部拉通,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按实际全部拉通。
当板厚小于250mm时分布筋为圆8间距250,板厚大于250mm时分不筋圆10间距200。
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倒梁法和到楼盖法(相对刚度较大);上部结构较柔时可用静力分析法。
2.考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2.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方法常用简化方法——刚性板方法当柱荷载相对比较均匀(相邻柱荷载变化不超过20%),柱距相对比较一致(相邻柱距变化不大于20%),若果满足公式:或者筏基支撑着刚性的上部结构时,筏基可认为是刚性的,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反力的形心与作用在板上全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相吻合。
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下面就筏基的分析计算做详细阐述。
(1)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同独立柱基,参见第17.1.1节内容。
对于非矩形筏板,抵抗矩W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
(2)基础抗冲切验算按GB50007-2002第8.4.5条至第8.4.8条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验算。
①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抗冲切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F l——作用在图17.1.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u m——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图17.1.5-1 底板冲切计算示意②平板式筏基柱(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计算时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距柱边h0/式中:F 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集中力设计值,对内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反力值应扣除底板自重;u m ——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unb——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设计值;c AB——沿弯矩作用方向,冲切临界截面重心至冲切临界截面最大剪应力点的距离;I s——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βs——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当βs<2时,βs取2;当βs>4时,βs取4;c1——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c2——垂直于c1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a 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分配系数;③平板式筏基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计算按等效外接矩形柱来计算,计算方法完全同柱对筏板的冲切,等效外接矩形柱参见图17.1.5-2。
筏板基础计算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下⾯就筏基的分析计算做详细阐述。
(1 )地基承载⼒验算地基承载⼒验算⽅法同独⽴柱基,参见第17.1.1节内容。
对于⾮矩形筏板, 抵抗矩W采⽤积分的⽅法计算。
(2 )基础抗冲切验算按GB50007-2002第8.4.5条⾄第8.4.8条相关条款的规定进⾏验算。
①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抗冲切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按下式计算*50.70/认式中:F i ——作⽤在图17.1.5-1中阴影部分⾯积上的地基⼟平均净反⼒设计值;B hp——受冲切承载⼒截⾯⾼度影响系数;U m ――距基础梁边h°/2处冲切临界截⾯的周长;f t ――混凝⼟轴⼼抗拉强度设计值。
图17.1.5-1 底板冲切计算⽰意②平板式筏基柱(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计算时考虑作⽤在冲切临界截⾯重⼼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的附加剪⼒, 距柱边h o/2处冲切临界截⾯的最⼤剪应⼒T ma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E / %⽠ - a / l sr max^0.7(0.4 + 1.2/A)ApZ1式中:F i——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集中⼒设计值,对内柱取轴⼒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设计值;对边柱和⾓柱,取轴⼒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范围内的地基反⼒设计值;地基反⼒值应扣除底板⾃重;U m ――距柱边h o/2处冲切临界截⾯的周长;M unb ――作⽤在冲切临界截⾯重⼼上的不平衡弯矩设计值;C A B――沿弯矩作⽤⽅向,冲切临界截⾯重⼼⾄冲切临界截⾯最⼤剪应⼒点的距离;I s ――冲切临界截⾯对其重⼼的极惯性矩;B s——柱截⾯长边与短边的⽐值,当B s<2时,B s取2;当B s>4时,B s取4 ;c i——与弯矩作⽤⽅向⼀致的冲切临界截⾯的边长;C2——垂直于C i的冲切临界截⾯的边长;a s ――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上的偏⼼剪⼒传递的分配系数;③平板式筏基短肢剪⼒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短肢剪⼒墙对筏板的冲切计算按等效外接矩形柱来计算,计算⽅法完全同柱对筏板的冲切,等效外接矩形柱参见图17.1.5-2。
筏板基础计算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下面就筏基的分析计算做详细阐述。
(1)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同独立柱基,参见第17.1.1节内容。
对于非矩形筏板,抵抗矩W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
(2)基础抗冲切验算按GB50007-2002第8.4.5条至第8.4.8条相关条款的规定进行验算。
①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抗冲切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F l——作用在图17.1.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u m——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图17.1.5-1 底板冲切计算示意②平板式筏基柱(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计算时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τma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 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集中力设计值,对内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对边柱和角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临界截面范围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反力值应扣除底板自重;u m ——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unb——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设计值;c AB——沿弯矩作用方向,冲切临界截面重心至冲切临界截面最大剪应力点的距离;I s——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βs——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当βs<2时,βs取2;当βs>4时,βs取4;c1——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c2——垂直于c1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a 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分配系数;③平板式筏基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短肢剪力墙对筏板的冲切计算按等效外接矩形柱来计算,计算方法完全同柱对筏板的冲切,等效外接矩形柱参见图17.1.5-2。
筏板基础:筏型基础又叫筏板型基础。
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
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
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筏板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应洒水养护的时间为(不少于7天)桩基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桩基础英文名称:pile foundation定X 1:不用开挖而施工的一种细长型基础。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输电线路(二级学科)定义2:由桩和承台构成的深基础。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岩土工程(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审定公布目录简介桩基础示意图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为了防止猛兽侵犯,曾在湖泊和沼泽地里栽木桩筑平台来修建居住点。
这种居住点称为湖上住所。
在中国,最早的桩基是浙江省河姆渡的原始社会居住的遗址中发现的。
到宋代,桩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在《营造法式》中载有临水筑基一节。
到了明、清两代,桩基技术更趋完善。
如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一书对桩基的选料、布置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规定。
从北宋一直保存到现在的上海市龙华镇龙华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和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都是中国现存的采用桩基的古建筑。
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型式。
桩工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
现在, 无论是桩基材料和桩类型,或者是桩工机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代化基础工程体系。
基础上土的体积V s73.85m3h t=d-h 2.20mh t深度范围内的基础体积V0 5.35m3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f a=f ak+ηbγ(b-3)+ηdγ0(d-0.5)421.25kP a 1、地基承载力验算受弯(最不利工况风Y向下吹)铁塔传递给基础总竖向力标准值F0118.30kN基础自重(包括土重、三个塔柱)标准值G k1985.84kN其中三个塔柱自重标准值G0133.65kN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力矩M k=M0+V0(d+H z)+(F0+G0)e02887.62kN·m a=0.5l-e y=0.5l-M k/(F k+G k) 1.63m3a/0.75l 1.093a≥0.75l即基底脱开面积不大于全部面积的1/4满足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压力值平均p k=(F k+G k)/A58.45kN/m2最小p k,min=(F k+G k)/A-M k/W(21.76)kN/m2最大p k,max=(F k+G k)/A+M k/W (p k,min>=0时)143.64kN/m2 pk,max=2(Fk+Gk)/3ab(pk,min<0时)p k/f a0.14p k≤f a满足p k,max/1.2f a0.28p k,max≤1.2f a满足2、抗拔稳定验算(按ht<hcr考虑)基础重(考虑浮力)G f767.25kN土体重量(考虑浮力)G e2410.03kN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力矩M k2887.62kN.m G e/γ1+G f/γ21753.05kN基础、土体及铁塔竖向力对于底板最大压力处的弯矩M抗M抗=(G e/γ1+G f/γ2)l/2+F0(l/2-e0)5558.56kN.m M k/M抗0.52M k≤M抗满足3、抗滑移稳定验算(整体计算,代表值统一取为标准值)基础顶面水平力代表值H=V086.10kN基础顶面竖向力代表值N(即塔重)118.30kN基础自重包括土重(考虑浮重度)G1985.84kN (N+G)μ/H7.33(N+G)μ/H≥1.3满足4、抗冲切验算(受压塔脚、b=l)基底所受的力轴力N=N01283.10kN基本组合下基础底面力矩M x=M x0+V y0(d+H z)251.46kN·m M y=M y0+V x(d+H z)251.46kN·m p jmax=N/A+M x/W x+M y/W y49.61kP a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梯形面积A l=b(0.5(l-h z)-h0)-(0.5(l-h z)-h0)27.51m2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 l=p jmax A l372.66kNa t900mm。
三管塔筏板基础设计计算程序一、基底合力计算2、基础参数塔柱间距塔柱出地面高度0.3m 1.2塔柱间距 3.6m 2.968基础埋深4m 2.7中线距离3.11769145m 3.63、基底合力计算工况一标准组合Nx0=0kN Nx0=0kNNy0=90.5kN Ny0=90.5kNNz0=145.4kN Nz0=145.4kNMx0=3415.55kN.m Mx0=3026.4kN.mMy0=0kN.m My0=0kN.m二、筏板基础参数筏基长宽7m筏基厚度1m塔柱边长0.9m混凝土强度抗拉强度ft=1430kN/m2筏基截面抵抗矩57.1666667w=b*h^2/6三、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积确定)1、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N/m2;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2;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6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基础底面宽度b= 5.2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16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32.0kN/m2。
fa=fak+ηb*γ*(b-3)+ηd*γm*(d-0.5) 2、地基承载力验算工况一YD 5131-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7.2基底所受的作用力F+G=2105.4注意有无地下水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43.0kPa满足Pk=(F+G)/A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Pmaxk=102.7kPa满足Pmaxk=(F+G)/A+W/M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Pmink=-16.8kPa满足Pmaxk=(F+G)/A-W/M当基础在核心区外承受单向偏心荷载,且基底脱开地基土面积不大于全部面积的1/4时e= 1.6e=M/(F+G)a= 1.9满足a=b/2-ePmaxk=106.8kPa Pmaxk=2(F+G)/3la当基础在核心区外承受双向偏心荷载,且基底脱开地基土面积不大于全部面积的1/4时x方向的偏心距ex=0.0m ex=My/(F+G)y方向的偏心距ey= 1.6m ey=Mx/(F+G)axay= 6.6m2ax=b/2-ex ay=0.125bl= 6.1m2满足axay>=0.125bl重分布后边缘最大应力Pmaxk=106.8kPa满足Pmaxk=(F+G)/3axay四、筏板配筋计算工况一基本组合Nx0=0kN Nx0=0kNNy0=127kN Ny0=127kNNz0=177kN Nz0=177kNMx0=4781.1kN.m Mx0=4235kN.mMy0=0kN.m My0=0kN.m工况一基底所受的作用力F+G=2137.0注意有无地下水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43.6kPa Pk=(F+G)/A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Pmax=127.2kPa Pmaxk=(F+G)/A+W/M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Pmin=-40.0kPa Pmaxk=(F+G)/A-W/M当e>b/6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2条可知e= 2.2e=M/(F+G)a= 1.3a=b/2-ePmax=161.2kPa Pmaxk=2(F+G)/3laM=488.0Kn.mAs=1714.7mm2/m As=M/(0.9fy*h0)2093.3333五、抗倾覆验算抗倾覆力矩7368.9kN.m倾覆力矩4781.1kN.m满足六、抗冲切验算(按平板式筏基内柱抗冲切验算)1、基本组合支座反力工况一节点Nx Ny Nz1061.51171.1单位:kN (注:拉力为-,压力为+,逆时针旋转布置)2、基底合力计算工况一Nx0=0kNNy0=127kNNz0=177kNMx0=4781.1kN.mMy0=0kN.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4.7及附录筏板有效高度ho0.92mc1= 1.82m c1=hc+h0c2= 1.82m c2=bc+h0um=7.28m um=2c1+2c2Is= 3.93m4Is=c1*h0^3/6+c1^3*h0/6+c2*h0*c1^2/2Cab=0.91m Cab=c1/2as=0.40as=1-1/(1+2/3*(c1+c2)^0.5Bs= 2.00Bs=柱截面长边/柱截面短边,Bs<2时取2,Bs>4取4Bhp= 1.00Bhp h《=800时取1,h》=2000时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取值3、冲切验算0.7*(0.4+1.2/Bs)*Bhf*ft=1001.00F/uho+asMCab/Is=199.32满足F/uho+asMCab/Is=468.84满足程序说明:1、绿底的数据是需要输入的数据,蓝底的是由输入数据计算得到的,红底的是验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