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导师
- 格式:xls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2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童正明●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化学进展》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上海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内燃机标委会委员(TC177)●中国内燃机学会基础件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为汽车及内燃机行业的零部件企业服务30余年,并基于此类实验研究之上拟订了多项行业基础标准,保持在该行业内的广泛合作;2000年~2012年间,和原二炮、九院基地、海装有多项项目合作;在我国脱硫脱硝行业耕耘十余年,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替代进口产品。
有著作二本:工程燃烧学、工程热力学题解。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89、91)完成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92)完成上海14项难题攻关项目一项(95)杨茉●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热工程研究所所长,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工程热物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委员会委员●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传热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长期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技术、流动与传热的非线性特性与混沌、换热器与强化传热、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运行、及多相流动与传热。
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参加完成了国家973科研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和来自企业的各种横向应用性科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20余项专利。
获得了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教学名师奖、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级劳动模范和宝钢教育奖等荣誉。
沈国舫院士简介沈国舫沈国舫 Shen Guofang (1933.11.15 -) 林学及生态学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
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
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第一个提出了分地区的林木速生丰产指标,主持起草了《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政策》。
曾对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后期着力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咨询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院士简介周廉周廉(1940.3.11-)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
吉林省舒兰县人。
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制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了均质铸锭及最佳时效形变技术,在铌钛和铌三锡材料及高场磁体制备性能研究及超导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主持了钇系超导块材、铋系超导带材及高温超导电缆等多项研究,在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稀有金属新材料重点攻关、高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高JC钇钡铜氧超导体材制备技术”获1999年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
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福生(1932.4.26-)。
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
上海市人。
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与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
035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LiLun2018年1月Jan.2018作者简介:杨丽红(1973—),女,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浅谈机械类专业本科学分及课程设置2016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去UIC 交流一年,在这一年中除了跟合作导师做科研之外,也对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进行了关注,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UIC 机械工程本科专业的学分及课程UIC 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非工程和通识教育课程、工程学院必修、技术选修和本专业外选修四个部分。
非工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中主要包括写作、人文、历史、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课程(51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其中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学分占到32个;工程学院必修中主要课程包括力学、材料、传热和热力学、电工、计算机语言和应用、机械设计和工艺、工程动力学和振动和实验设计等(66学分),占总学分的51.5%;技术选修可以是研究、工程中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或机电能量转换,6个学分,是本专业外选修5个学分,共计128学分。
同时,也在网上查阅了美国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和UIC基本相似。
二、国内机械工程专业强校的学分和课程2016年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出来,在此选择了排名前百分之五的几所高校的培养计划作为国内机械工程专业的代表。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总学分174,除去实践和课外学分后还有140的课程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归类为非工程和通识教育学分的为73,占总学分约42%,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体育、英语、历史、哲学、管理、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课程;机械工程必修总学分为85,主要有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力学、材料、热学、流体、测控类等课程,另外还有实践环节和综合论文训练,占总学分约4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总学分为195.5,若不参考个性化教育的20个学分,其总学分为175.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大学排行榜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华中科技大学A+ 23东南大学A 4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A2西安交通大学A+ 24哈尔滨工程大学A 46广东工业大学A3上海交通大学A+ 25北京理工大学A 47长安大学A4清华大学A+ 26东华大学A 48西南石油大学A5哈尔滨工业大学A+ 27太原理工大学A 49哈尔滨理工大学A6西北工业大学A+ 28湖南大学A 50北京化工大学A7重庆大学A+ 29南京理工大学A 51北京工业大学A8东北大学A+ 30武汉理工大学A 52安徽理工大学A9吉林大学A+ 31四川大学A 53天津工业大学A10浙江大学A+ 32同济大学A 54河南科技大学A11大连理工大学A+ 33华东理工大学A 55中国农业大学A12山东大学A+ 34上海大学A 56山东理工大学A13西南交通大学A+ 35青岛科技大学A 57湘潭大学A14中南大学A+ 3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58中国石油大学A15燕山大学A+ 37兰州理工大学A 59华侨大学A16中国矿业大学A+ 38河北工业大学A 60福州大学A17天津大学A 39江南大学A 61昆明理工大学A18合肥工业大学A 40大连交通大学A 62天津科技大学A19北京科技大学A 41江苏大学A 63武汉大学A20华南理工大学A 42西安理工大学A 64贵州大学A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43长春理工大学A2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 44沈阳理工大学AB+等 (96个):中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济南大学、河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淮海工学院、烟台大学、重庆工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五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新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郑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佳木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西安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深圳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河北农业大学B等 (96个):吉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延边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吉林化工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宁夏大学、江汉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西南林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成都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淮阴工学院、厦门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湖北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大连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茂名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温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襄樊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苏工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邵阳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合肥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唐山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临沂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攀枝花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运城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潍坊学院、甘肃农业大学、铜陵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皖西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我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现在想考研,请问可以报考哪些方向?顺便建议几个差不多的学校。
18/ 品读大学 /2009年6月,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鲲龙”AG600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
“‘鲲龙’AG600是一艘会飞的船、一架会游泳的飞机,不仅要具备陆上飞机的所有功能和特性,也要具备水上飞机的功能和性能。
”在可借鉴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想要将陆上飞机的功能、特性和水上飞机特殊的水动力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在型号立项之初,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给水上飞机加个起落架,换个发动机,再换上新的机载设备,很快就能实现水陆两栖。
但事实上,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总设计师黄领才讲起“鲲龙”AG600的研制过程,“刚开始在水池里进行滑行试验的时候,飞行器的稳定性很差,飞机像海豚跳一样上蹿下跳,很多模型都被撞坏了。
”研制团队只能不断地做实验,不断地修改参数,水动模型做了十几种,实验了上万次,才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水动模型。
水上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天上飞的气动模型问题。
团队通过风洞实验,不断地修改模型,先找到7种方案,再优选出3种做原理样机去验证。
“这些难关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克服的,水动模型和气动模型的问题解决了,在组合做全机模型的时候,又发现了气水融合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撑着我们走了下来。
” 黄领才笑道。
2017年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在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在“鲲龙”AG600的研制过程中,航空人携手并进、奋力前行,遇到的艰难与险阻不胜枚举;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总体方案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完成了首飞前的百余项大型试验、3000余项设备安全性试验;“鲲龙”AG600项目组共召开300余次适航审查会议,确认了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数万道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完成了42个结构大部件的适航预检查和制造符合性检查,下发了2000余份总装指令……从立项、设计、制造,到适航挂签、总装,几乎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种飞机的尝试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