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肌肉生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24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2.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神经传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3.肌肉生理学:-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机制。
-肌肉疲劳和补充能量的过程。
4.循环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循环。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5.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6.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分泌和吸收。
-食物消化和能量代谢。
7.代谢生理学:-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激素的合成和调节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8.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9.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
-尿液的形成和调节。
10.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
-免疫的调节和记忆作用。
以上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章节涵盖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肌肉生理学了解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收缩和松弛的能力,以支持人体的运动和维持姿势。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是由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本文将介绍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并探讨其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肌肉的收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肌纤维,它由一系列重复排列的肌原纤维组成。
在肌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是实现肌肉收缩的重要蛋白质。
当人体需要进行运动时,神经系统向肌肉发送信号,引发肌肉收缩的过程。
信号经由神经元传导到肌肉纤维的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刺激肌肉纤维收缩。
这个过程被称为肌肉兴奋-传导-收缩周期。
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关键蛋白质。
当肌肉纤维受到刺激后,肌钙蛋白会与之结合,使其结构发生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接着,肌动蛋白上的肌头部分会结合ATP(三磷酸腺苷),释放出能量,并与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形成肌肉收缩的桥梁。
随后,ATP会被水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Pi(无机磷酸盐),并释放能量,使肌动蛋白发生构象变化。
最后,肌动蛋白会释放ADP和Pi,并重新结合ATP,进行下一轮的收缩。
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使肌肉纤维缩短。
当神经系统停止向肌肉发送信号时,肌钙蛋白会与肌动蛋白分离,肌动蛋白恢复到原来的构象,肌肉纤维则恢复到松弛状态。
二、肌肉的松弛过程肌肉的松弛过程是肌肉收缩过程的逆过程。
当神经系统停止向肌肉发送信号时,肌肉纤维中的钙离子浓度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钙离子在松弛过程中被转运回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内。
在肌肉松弛过程中,ATP再次发挥关键作用。
ATP提供能量,使肌动蛋白与肌钙蛋白解离,使肌纤维回到松弛状态。
同时,ATP帮助肌浆网内的钙泵将钙离子从肌浆网内转运回去。
肌肉纤维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后,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被覆盖,肌肉纤维完全松弛。
第二章肌肉的工作[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分析及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分析一、肌肉收缩的形式(一)缩短收缩(二)拉长收缩(三)等长收缩缩短收缩和等长收缩(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定义: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时,肌肉缩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
作用:缩短收缩是人体得以实现各种加速度的基础。
特点:缩短收缩时,因负荷移动方向和肌肉用力的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形式:缩短收缩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
1.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时,其负荷即外加阻力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是恒定的。
在肌肉收缩进程中,由于关节角度发生变化,肌肉发挥的力量大小有所不同。
用等张收缩发展力量只有关节力量最弱点能得到最大锻炼。
利用肌力计检测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 2.等动收缩等动收缩通过专门的等动负荷器械来实现的。
该器械使负荷随关节运动进程得到精确调整,在关节角度张力最弱点负荷最小,在关节角度张力的最强点负荷最大。
采用等动收缩形式发展力量,使肌肉在关节整个运动范围内都得到最大锻炼。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范围都能产生同等的张力等动肌力计曲线(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定义: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被拉长。
作用: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特点:拉长收缩时,肌肉做负功。
牵张-缩短环肌肉在缩短收缩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牵拉伸长,在紧接着的缩短收缩,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输出功率。
(三)等长收缩定义:当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作用:运动中等长收缩起着支持、固定、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特点: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由于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功,消耗能量。
利用绳索张力计检测等长收缩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工作形式肌肉状况外力与张力对比作用做功缩短收缩缩短小于肌张力加速正拉长收缩拉长大于肌张力减速负等长收缩不变等于肌张力固定未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一)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定义:指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机制: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
肌肉的生理学特性肌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不仅负责身体的运动和力量的产生,还在维持基础代谢率、热量产生以及稳定体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肌肉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其组织结构、肌纤维类型、收缩机制以及肌肉适应性等方面。
一、肌肉的组织结构肌肉由肌纤维束组成,每个肌纤维束包含数百个肌纤维。
肌纤维是由许多肌原纤维排列而成,肌原纤维内含有肌纤维蛋白。
肌肉纤维束被包裹在内外两层肌腱中,这些肌腱负责将肌肉与骨骼连接。
肌肉纤维束通过神经冲动进行收缩,实现身体的运动。
二、肌纤维类型人体肌肉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肌纤维: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
快速肌纤维能够迅速产生高力量的收缩,但易疲劳。
慢速肌纤维则具有较低的力量产生能力,但能够持久地进行工作。
不同的运动类型和训练方式会导致肌肉纤维的变化,使其适应特定的运动要求。
三、肌肉收缩机制肌肉的收缩是通过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释放的钙离子会与肌动蛋白结合,进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
这种肌肉收缩机制被称为横桥循环理论。
肌肉的收缩力量取决于肌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数量和结合程度。
四、肌肉适应性肌肉具有显著的适应性能力,经过适当的训练和刺激后,肌肉能够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适应性包括肌肉纤维的数量、大小和收缩力量的增加,以及肌肉中线粒体和血液供应的改善等。
适应性的发生需要进行持续的训练和适度的休息,并受到营养摄入的影响。
五、肌肉的能量供应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
肌肉通过肌酸磷酸系统、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等途径来产生能量。
这些能量供应途径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高强度训练还会促进肌肉线粒体的增加,提高氧化磷酸化的能力。
六、肌肉的损伤与修复剧烈运动或过度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如肌纤维断裂和炎症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通过炎症反应和再生过程来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
良好的营养摄入和适度的休息对于肌肉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生理学唐四元第四版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科学,而唐四元所著的《生理学第四版》是一本经典的生理学教材。
本文将围绕这本教材展开,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章:生理学概述在生理学概述部分,唐四元第四版首先介绍了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
生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各个层面。
作者还强调了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解剖学、生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基础。
在唐四元第四版中,细胞生理学部分包括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等内容。
作者通过详细的解释和案例分析,使读者对细胞的功能和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章: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唐四元第四版中的神经生理学部分涵盖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等内容。
作者还介绍了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机接口技术等。
第四章:肌肉生理学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织之一,肌肉生理学是研究肌肉收缩和运动的学科。
在唐四元第四版中,肌肉生理学部分详细介绍了肌肉结构、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肌肉运动的调节。
作者还讨论了肌肉疲劳、肌肉损伤和肌肉退化等与肌肉相关的问题。
第五章: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循环生理学是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唐四元第四版中,循环生理学部分包括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循环和运输、血压调节和血液凝固等内容。
作者还讨论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第六章: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呼吸生理学是研究呼吸过程和肺功能的学科。
在唐四元第四版中,呼吸生理学部分涵盖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调节以及呼吸调控的机制等内容。
作者还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生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七章: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是人体摄取和消化食物的重要系统,消化生理学是研究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功能的学科。
第二章肌细胞:又称肌纤维,就是肌肉得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内膜:肌纤维外面包有得一层薄得结缔组织膜。
肌外膜: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
A带:由粗肌丝与细肌丝组成。
I带:只有细肌丝而没有粗肌丝。
H区:只有粗肌丝而没有细肌丝。
肌小节:就是肌纤维最基本得结构与功能单位。
终末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得特殊得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与来自两侧得终末池构成得复合体。
兴奋性:指得就是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细胞膜内外所存在得电位差,简称膜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得可扩布得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状态:就是指细胞膜内外存在内负外正得电位差,即静息电位得状态。
去极化:细胞膜得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mV得过程被称为去极化,去极化就是膜电位消失得过程。
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内正外负得过程称为反极化。
阈强度: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得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得收缩过程之间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性:骨骼肌(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收缩性: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立即产生收缩反应,这种特性称为收缩性。
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大于阈刺激强度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刺激强度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期:从肌肉收缩产生张力到张力最大所经历时间为收缩期。
舒张期:从张力最大到张力恢复到最低水平所经历时间为舒张期。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得收缩。
又称缩短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向心收缩可以就是等张收缩与等动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骨骼肌机能重点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讨论了骨骼肌的机能,在其中一些重点包括:1.肌肉结构:骨骼肌由肌纤维束(肌细胞组成的支架)组成,每个肌纤维束又由多个肌纤维组成。
每个肌纤维由多个肌球蛋白和肌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球蛋白又由多个肌肽链组成。
这些结构都对肌肉的收缩和力量产生起着关键作用。
2.肌肉收缩的类型:肌肉收缩可以分为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和等力收缩,肌肉能够产生的力量和速度都取决于其收缩类型以及肌纤维的结构。
3.肌肉力量的调节:肌肉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激活程度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激活程度以及肌肉收缩类型来控制肌肉力量和运动产生的效果。
4.肌肉的能量代谢:肌肉通过三种代谢途径来产生能量,包括磷酸肌酸系统、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
骨骼肌为了支持不同的肌肉活动,可以在这些代谢途径之间灵活切换。
5.肌肉失调和肌肉萎缩:肌肉失调、萎缩和肌无力等问题会限制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这些问题可能由于疾病、年龄、长时间的床旁休息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治疗这些问题需要多种方法,包括运动训练、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运动生理学主讲:邱振刚第一节骨骼肌的结构特征节骼肌横纹肌(striated muscle )骨骼肌(skeletal uscle )横纹肌( striated muscle )肌肉平滑肌(smooth muscle )心肌(cardiac muscle )平滑肌(smooth muscle )肌纤维(myofiber):直径60μm,长数毫米到数十厘米。
含数百到数千肌原纤维数百到数千肌原纤维。
1~2直径15nm,长1.5μm。
借细胞细肌丝(thin filament):直径5nm,长1μm。
借细胞骨架51借细胞骨架蛋白固定在Z线,两端游离。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长1.5μm,粗肌丝。
没有插入粗肌丝的细肌丝部分。
带没有细丝插入的粗H带:没有细肌丝插入的粗肌小节(sarcomere):两条(部分细肌丝)组成安肌肉生长是增加新的肌小节是增加新的肌小节,不是增加肌小节的宽度。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收缩:细肌丝插入粗肌丝。
暗带不变,H带、明带变窄。
舒张:细肌丝滑出粗肌丝。
暗带不变,H带、明带变宽。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每条粗肌周围有条细肌,每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每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细肌丝是粗肌丝的2倍。
二、肌管系统肌管系统:包裹肌原纤维的膜性囊状结构。
横小管系统(系统(transversetabular system),又称T小管-系统(T tabular system):肌细胞膜在Z线部位内陷,包绕肌原纤维。
与细胞外液相通。
作用:兴奋扩散内部。
二、肌管系统纵小管(longitudinal tabular system),又称L小管系统(L tabular system): -系统(L tabular system):是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
纵行包绕肌原纤维的部分是纵行肌质网(longitudinal SR,LSR)。
在接近横小管出形成膨大扁囊,称连接肌质网(juncdonal SR,(j d l SRJSR)或终池(terminalciste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