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 公开课教案(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
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1、红杏枝头春意闹2、云破月来花弄影3、一片孤城万仞山4、人生几度新凉5、羌笛何须怨杨柳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①,宿鸟声中自掩门【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网,“网住”之意,2、丝丝小雨像网一样,要把春天网住,3、诗人运用想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惜春之情。
高考专题复习系列之诗歌鉴赏炼字艺术与析字方法自贡市外国语学校唐昭霞导语: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感动。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
既然诗人创作注重“诗眼”,那么,我们分析也要从“诗眼”这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怎样问1、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字。
该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简析该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该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该字用得极为传神,试作简要说明)2、比较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二、怎样答1、题型不同答法不同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综述题:通过什么方法写了什么事或物有什么作用,表达(蕴含)了什么情感。
2、答题术语积累①、常见的表达效果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准确传神动静皆宜(动态美和静态美)/移情(比拟手法)/画面感(声色美)/音乐美(叠词、拟声词)/联想性与想象性/虚实结合②、常表现的主旨情感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借古讽今/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闲适宁静(1)动静谐宜(动态美和静态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2)移情(比拟手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画面感(声色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诗歌的炼字》公开课教案高二语文组代芳教学目标:1、了解鉴赏古诗语言考查的三种题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掌握炼字类题型高考出题的设问模式。
2、学习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3、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鉴赏古诗词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学习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学情分析:进入高二下学期,学生们对于古典诗歌鉴赏在必修五册已经有所积累,对于这一专题已经储备一定的知识,但落实到考试卷面上依然丢分严重,平均在4-5分左右。
所以,我们在高二下学期把古典诗歌鉴赏作为一个专题,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形象、语言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将来高考提前攻坚。
专题和考点解析:从近两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始终是学生高考试卷中的一块硬伤。
2010年,辽宁卷考查的是宋代陈与义的五言律诗《雨》,满分11分,全省平均分5.87分,难度0.53;2011年,辽宁考查的是一首题画诗——宋代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五首》,平均分6.75分,比2010年相对偏易,难度0.56。
所以,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突破,诗歌鉴赏是一个必抓的重要环节。
根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这一专题要求学生能够: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级别:鉴赏和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高考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1、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2、炼字3、炼句,而高考考查最多的就是炼字。
所以,这堂课我把诗歌炼字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1、导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古典诗歌可谓是中国艺术殿堂里最美的瑰宝。
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肃杀悲凉,这里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新明丽,也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厚重。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炼字在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巩固“炼字”题型答题思略。
积累相关炼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积累、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重点: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提高学生诗歌“炼字”答题能力。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思路,熟练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我们如何去体悟古人在炼字上下的功夫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们的诗歌世界。
二、古代诗歌鉴赏类型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赏析关键词(诗眼、词眼)、语言风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内容主旨及思想感情(一)、整体把握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1、考点透视“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1)、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2)、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3)、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
2、感知“炼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红杏枝头春意闹。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要一字,尽得风流)教课目的:1.认识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察;2.经过解说和练习,归纳累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课方法:优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哪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黄昏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邪念;毒龙:指世俗欲望。
问: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何?请联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课过程:一、导入:在进入今日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先人特别在乎诗歌语句的磨炼,对个别词特别在乎。
)大家说得都没错。
先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磨炼语言的美谈。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辞时进行精美的磨炼斟酌和创建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取精练精巧、形象生动、委婉深刻的表达成效。
这类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能够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二、寻认识了炼字的观点以后,此刻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华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动词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数目词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依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要点关注哪些种类的词呢?(让学生众说纷纭地说,教师再体现 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诗歌鉴赏炼字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炼字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1. 诗歌鉴赏: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形式、意境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2. 炼字技巧: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等方面。
3. 创作诗歌:学生能够运用炼字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材料: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2. 炼字技巧指导:准备一些炼字技巧的教学材料,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的解析和练习。
3. 创作诗歌指导:准备一些创作诗歌的示范材料,包括主题、词语搭配和韵律的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鉴赏和炼字技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诗歌鉴赏(15分钟)a. 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形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b.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诗歌作品进行鉴赏,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c.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诗歌作品,并分享他们的鉴赏心得。
3. 炼字技巧(1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炼字技巧的基本知识,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的解析和练习。
b. 分发炼字技巧练习材料,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c.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炼字心得和体会。
4. 创作诗歌(20分钟)a.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自然、友情或者家庭等,作为他们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b. 提供一些词语搭配和韵律的指导,帮助学生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
c.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四、理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板书)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诗歌鉴赏炼字炼句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炼字炼句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鉴赏诗歌。
3. 学生能够通过炼字炼句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炼字炼句的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探究: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美感。
3. 教授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语言、情感和意境等。
实践:1. 分发几首简短的诗歌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解读和表达。
3. 进行炼字炼句的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句,通过改变其中的字词和语序,创作出自己的新句子。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炼字炼句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学生表现。
2. 学生在炼字炼句活动中创作的新句子的质量和创意。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教学资源:1. 自然景色图片。
2. 经典诗歌的选取。
3. 炼字炼句活动的材料和提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活动。
2.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古诗词考查范围及题型。
2、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技巧,强化答题规范化。
二、教学重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语言鉴赏题答案的整合。
四、教学设想"师生互动"这个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
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据研究表明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前者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善于从交流中发现新问题,也能够即时使用自己的技能解决问题。
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因为班级人数较多等客观原因,也因为师生普遍存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等主观原因,在一定水准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加上教师常把自己定位在传授者的身份上,这样的心理暗示造成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所以要使"师生互动"这个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在整个复习备考的阶段,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古诗词鉴赏专题是中考备考的一个难点,学生对此题有一种惧怕的心理。
所以,在此环节的设计上,我尤其重视方法的引导及答题的规范训练。
教会学生方法,消除畏难情绪,调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导析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注重炼字的诗句及典故.(二)回顾中考真题及学过的课内诗词。
例:(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实行赏析。
《春日即事》「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诗歌言语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领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能力目标】引导先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进步鉴赏古典诗歌言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先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味,进步先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求,诱探点练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求,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言语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括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二、回顾有关炼字的名句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抽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炼描述词描述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建筑氛围,表现意境。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炼副词副词的表达效果:起到诗歌委婉委婉、情韵丰富的表达效果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炼数量词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夸张渲染。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大一色炼虚词1虚词的表达效果:开合呼应,委婉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炼叠词叠词的表达效果:加强言语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炼拟声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使诗文更生动抽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炼颜色词颜色词的表达效果:颜色普通表现心情,加强描写的颜色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三、以“炼动词”为例尝摸索求,互动解疑(一)考情探求1、鉴赏诗歌的言语次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言语风格。
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近观三年高考,15年就有5个省分对炼字直接命题。
其中全国卷I、II都设题了,17年出现了3道题,16年有4道题。
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之炼字同学们,大家好!诗词鉴赏历来是陕西中考的必考知识点,其中炼字是诗词鉴赏中较为固定的考点,也是重要的得分点,但是很多同学在做炼字试题时往往出现无从下手、作答不规范的问题。
老师今天就如何正确规范完成诗词鉴赏的炼字试题作以指导,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真题回顾首先我们来看看陕西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藤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鹏料。
考题: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2014年陕西中考)二、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是掌握新知的很好方法。
所以老师找了几首课标诗词来进行学习指导,看看应该如何规范的完成炼字试题。
能否将“阴阳割昏晓”的“割”改为“分”?为什么?不能。
①“割”有“分割”“切割”的意思。
②泰山如同被一把利斧劈成了山南山北,形成早晨和黄昏的奇观。
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险峻。
③更能抒发青年杜甫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分”太直白,缺乏形象性。
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直”“圆”用得很精妙,请说说妙在哪里?①“直”状烽烟之态,有挺拔坚毅之美,“圆”绘落日之形,有亲切温暖之感。
②浩瀚无边的沙漠,烽烟直上;奔流不息的黄河,红日西斜。
不仅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而且互相映衬,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浩瀚空旷。
③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此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因为叠词用得好①“苍苍”,深绿色,突出了秋意的浓重;“切切”,有“凄切”之意,突出了鸣声的凄惨。
②生动地写出了“秋色苍茫,虫声凄切”的画面。
不仅音韵和谐,而且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更能反衬诗人对乡村夜景的喜爱之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中“一粒”和“万颗”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粒粟”化为“万颗子”一少一多形成对比,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初中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理解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炼字方法的运用和技巧的掌握。
2. 诗歌炼字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使学生了解炼字的现象和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鉴赏能力。
3.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诗歌实例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贾岛的“推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使学生了解炼字的重要性。
3. 什么是炼字:讲解炼字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
4. 炼字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如炼动词、炼形容词、炼副词等。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辽阳”,使学生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7. 炼字的鉴赏: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炼字,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规范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初步感知,体会炼字的妙趣(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
两字意境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数量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
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PPT1.重点关照动词
2.关注修饰语(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
3.关注词的特殊用法(词类的活用)
副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品
对我们解题来说,光知道哪个字是最精炼传神的,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去的答题才是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看下昨天的作业,分值为6分。
投影上有我们四个同学的典型答案。
大家看看能给几分,要说得出原因。
(PPT展示出)(PPT展示的答案类型可能有①2分分析不充分情感理解错误②4分缺手法、啰嗦③5分缺通感分析将错误部分在每句后面标注出。
)
这几个答案总有一些缺憾,都是不了解答题步骤造成的。
根据正确答案和做题经验来概括答题要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请大家根据正确答案归纳出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同桌进行交流。
(3min)教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并板书。
答案:答案:两个字分别是“咽”、“冷”。
(1分)
“咽”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人呜咽之声。
(2分)
“冷”运用通感手法,“日色”是视觉形象,“冷”是感觉,这样的描述写出了由于山林幽暗,阳光照在青松上,带给人阴冷的感觉。
(2分)两字营造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宁静淡泊的感受。
(1分)(PPT炼字解题法)
1.解释该字的含义;
2.指出该字的特殊用法(表现手法、活用、被动等)及效果(结合诗句描述);
3.这个字在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简写:
1.释义
2.特殊用法及效果
3.意境或感情
四、练
在掌握答题要领以后,让我们趁热打铁,再来一题!检验下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请分析第三联中“递”“窥”两个词语的表现力。
第三联两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递”和“窥”。
(1分)
①“递”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怜之意,写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
(2分)
②“窥”运用拟人,将无知的禽鸟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2分)
两个字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丰韵,烘托了诗人的惊喜心情。
(1分)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练习讲评,归纳总结出炼字题要关注哪些词类,是哪些?答题模式的步骤是?大家再回忆下,步骤应该是怎么样?第一步....(PPT呈现)。
课堂上的练习并不够,需要课后巩固。
今天的作业是三维设计P230的题型一炼字。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