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附142 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1.33 KB
- 文档页数:1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泰胃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药物。
标签: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泰胃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季多发,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因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患者多呈慢性发作和周期性发作,并且伴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清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制胃酸和胆汁反流。
我院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均有典型消化性溃疡表现并经胃内镜检查证实,其中19例为胃溃疡,23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8例为复合性溃疡。
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8个月,最长8年,平均4年;溃疡面积直径0.3-1.7cm,平均1.1cm。
1.2研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
治疗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泰胃美治疗。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相互比较。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每日早期空腹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对照组每天分别于早餐后和睡前服用泰胃美2次,用量400mg。
4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奥美拉唑针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的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13-01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消化性溃疡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高达80%[1]。
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药物,它能迅速提高胃内ph值,可以有效的止血,其中奥美拉唑针作为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方面疗效确切,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奥美拉唑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2年在我科住院患者80例,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或两者皆有。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入院,并予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镜下均有活动性出血,均排除肝病、肿瘤及血液病等。
其中胃镜结果示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复合溃疡6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2~6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40例,对照组(b 组)40例,2组年龄、性别、出血严重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 >0. 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禁食、输液、输血补足血容量及抗休克等治疗。
奥美拉唑给药方法:a组:首次剂量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 速度持续泵入;b组:4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1.3 疗效评价:疗效的判断以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为标续下降,大便潜血试验阴性[2]。
依据以上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用药5d内无活准,患者无继续呕血黑便等症状,血压和心率稳定,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无继动性出血为有效;5d后仍有活动性出血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 p4 时活性迅速下降。
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关键。
奥美拉唑能够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 h+ - k+ - atp 酶,使其不可逆地失去活性,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移至胃腔中而抑制胃酸分泌,待新的h+ - k+ - atp 酶生成时壁细胞才恢复泌酸功能[3] 。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134例临床观察1.1 病例选择 274例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伴反酸、嗳气等症状。
随机分为治疗组134例,其中男96例,女38例,年龄24~67岁,平均41.6岁,病程3~12年;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9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直径6~22mm;对照组140例,其中男95例,女45例,年龄23~68岁,平均42.2岁。
胃溃疡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1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直径5~23mm,病程3~11年。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症状、病程、溃疡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奥美拉唑每天20mg,早晨空腹1次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予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4周。
两组病人在疗程中停用其他抗溃疡药和抗生素。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肝肾功能检查,以及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门诊病人每2周随访1次,疗程结束后1周内做窥镜复查。
1.4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溃疡灶由活动期转为瘢痕期或消失。
好转:溃疡灶转愈合期,面积缩小≥50%。
无效:溃疡灶仍为活动期,面积缩小<50%。
2 结果2.1 症状缓解率经治疗后,两组病人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
治疗组1~4天腹痛消失134例(100.00%);对照组1~4天56例(40.00%),5~7天46例,8~21天38例。
治疗组服药1~4天腹痛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5.95,P<0.01)。
2.2 溃疡愈合率治疗组治愈131例(97.80%),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104例(74.30%),好转23例,无效13例。
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0.91,P<0.01)。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服药第2周出现头晕乏力,1例出现轻度头痛,均继续服药无加重,疗程结束后1周自行消失。
30例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治疗临床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临床急症。
而消化性溃疡又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以上。
笔者1年来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2.6岁。
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在72 h内发病,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和(或)血便、头晕、乏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无休克)。
全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7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恶性溃疡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1.2 治疗方法常规补充血容量,抗休克、输血、补液、抗炎治疗、安置胃管,但不用止血药和其他抑酸药。
在此治疗的同时,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连用3 d后改1次/d,用至5 d改口服,如5 d后出血仍不止,可另行改变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每天观察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及脉搏、血压、肠鸣音、血常规的变化情况。
1.2 疗效评定标准判断止血标准为:①呕血停止或粪便转黄;②生命体征平稳;③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稳中有升;④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⑤胃管内无血液。
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3 d内止血;有效:5 d内止血;无效:5 d时仍有出血。
2 结果治疗后,25例(86%)患者于3 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3例(10%)患者于4~5 d内止血,疗效判断有效,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不良反应:治疗中有头痛2例(6.7%)、腹泻3例(10%),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抑制胃酸药的应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重要的措施之一。
溃疡出血时,溃疡黏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显著增强,从而使血凝块易于溶解[1]。
而止血过程呈高度pH依赖性,酸性环境不利于止血。
延长胃内pH>6的持续时间,可显著降低溃疡黏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稳定血凝块,这是抑酸药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的主要机制[2]。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比观察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内科急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主要类型,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常用药物,其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胃内的pH值,并起到快速止血功效。
为了对比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取得了较为中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比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4.7±12.4)岁,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3.1±11.6)岁,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胃溃疡,8例复合性溃疡。
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85例患者均进行止血、营养支持、禁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纳泮托拉唑治疗,静脉滴注45mg泮托拉唑+100ml生理盐水,出血停止后口服45mg 泮托拉唑胶囊,1次/d;对比组溶媒静注45mg奥美拉唑,每隔12h静注1次,出血停止后口服45mg奥美拉唑胶囊,1次/d。
1.3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黑便、呕血、肠鸣音等临床症状消逝,心率、血压、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平稳,大便隐血转阴性,溃疡面消逝,24~30h内出血停止;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溃疡面缩减50%,30~48h内出血停止;③无效:72h后临床症状仍无变化甚至恶化,溃疡面缩减1.4 统计学分析采纳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数据t 检验,计数资料采纳χ2检验,P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和对比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7%(39/45),84.4%(38/45),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7.5%(31/40),7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腹泻,2例腹胀,并发率6.7%;对比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2例皮疹,2例腹泻,1例腹胀,1例烧心,并发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很多,常见的主要有胃黏膜保护能力下降、感染幽门螺杆菌和胃酸的过多分泌[3-4]。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01-12T14:27:09.4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作者:孙雷[导读] 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及使用。
天津市宝坻区妇产医院内科天津宝坻 301800 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1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三联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尼替丁)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方案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为83.8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及作息习惯的改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寻求更高质量的治疗方案,我院对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年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1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患者均出现上腹灼痛、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14C-尿素实验提示Hp阳性。
对照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7~69岁,平均(48.73±5.28)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6例,胃溃疡18例,复合型溃疡8例,溃疡直径(0.4~1.7)cm,平均直径(1.03±0.24)cm;治疗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8例,胃溃疡17例,复合型溃疡7例,溃疡直径(0.3~1.8)cm,平均直径(1.07±0.26)cm。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选用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B组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1%)明显高于A组(72.2%);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9%)低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上,选用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但奥美拉唑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患者治疗后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9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68-02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病症,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胃溃疡发病概率较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反酸等,主要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溃疡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及复发率。
本文在此为了分析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例,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且经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所选患者溃疡分期大都是A1期或A2期,溃疡直径在4~18mm范围内。
且患者排除以下情况:①病例检查结果示有癌变可能患者;②有消化道手术史、出血史患者;③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类固醇药物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严重内脏功能不全患者。
随机将患者均分为A、B两组各72例,其中A组男49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8.3±9.4)岁;B组男47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37.7±9.2)岁。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观察发表时间:2014-02-19T09:36:34.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许辉[导读]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许辉(湖北五峰县人民医院 443400)【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安全性较高,且患者的满意率也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33-02 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我们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1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疗程、吸烟史、症状、溃疡平均面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1周后改为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雷尼替丁150 mg,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两组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 mg,每天2次,克拉霉素250 mg,每天2次,疗程均为1周。
4周后复查胃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比较。
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疾病(PU)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PU患者为研究主体。
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50例。
A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指标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B组为26.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PU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炎症指标;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32-02消化性溃疡疾病(PU)是指发生在食管、十二指肠、胰胆或胃部等消化系统的炎性病变,其具有发病急、出血率高、疾病进展快和复发率高等特点[1]。
患者多表现为黑便或呕血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循坏衰竭情况。
临床中多采用西药治疗该病,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PU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奥美拉唑对PU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PU患者为研究主体。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
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50例。
A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是20~65岁,平均年龄41.21±0.68岁;溃疡直径为0.41~1.75cm,平均直径1.04±0.35cm。
B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是21~66岁,平均年龄42.33±0.45岁;溃疡直径为0.37~1.71cm,平均直径1.02±0.42cm。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附142 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07T13:38:23.1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孙月梅[导读] 近年来研究表明,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胃酸分泌过多、HP 感染也是导致出现消化性溃疡问题的关键。
孙月梅(西安市莲湖区沣镐路1 号信息与导航学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77)【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30-01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被统称为消化性溃疡、也多被简称为溃疡[1]、指的是患者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遭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造成黏膜组织的损伤[2]。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中的常见病之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多伴随有并发症而且较为严重、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漏诊[3]。
而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的调理和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之间所收治的14
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者8
3 例.女性患者59 例. 年龄范围在40-80 岁. 平均年龄(60.2±3.45)岁;病史在1-5 年者79 例.6-10 年者63 例。
有胃溃疡者67 例. 十二指肠溃疡者43 例. 复合性溃疡32 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1 例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71 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在早中晚饭前各口服一次西咪替丁(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00506),每例每次400mg;而71 例治疗组患者每日在早餐和临睡前各服用一次奥美拉唑(阿司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产品批号;970701-1),每例每次20mg。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 x2±s)表示、应用x2 检验和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治疗效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 周,溃疡的愈合率为93.38%,对照组在治疗后4 周,溃疡的愈合率为72.2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2 不良反应治疗组2 例出现口干,对照组2 例出现皮疹,8 例出现肝功受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护理3.1 用药监护(1)不能与其他药物联用;(2) 最初服用奥美拉唑时很容易科引起头晕的现象,医护人员务必要叮嘱患者在服药后避免做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如开车等;(3)优于奥美拉唑很容易和奶制品相互作用,因此、不能同时服用奶制品和奥美拉唑[3]。
3.2 保健指导优于本病属于慢性病,反复发作,疼痛严重或并发症发生时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精神刺激可使胃黏膜邹壁增厚,胃酸分泌亢进,诱发和加重溃疡。
所以,我们嘱患者在溃疡活动期适当休息,减少活动,病协助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的原因,消除仅占心理。
(2) 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
(3)注意观察及详细了解患者疼痛规律和特点。
(4)知道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
(5)定期复诊,如上腹疼痛节律发生变化,如出现呕吐、黑便应立即就医。
4 讨论消化性溃疡常见的致病诱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劳累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胃酸分泌过多、HP 感染也是导致出现消化性溃疡问题的关键。
因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措施就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根除HP。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中属于“胃脘痛”、“胃痛”的范畴,在临床上通常是由多类症型互相掺杂而成,故用五灵脂、浦黄活血止痛;焦三仙健胃消食;瓦楞子、海蛸收色止敛;吴芋、黄连降逆止呕、倾泻肝火;白芍、桂枝温中;白术、党参补气健脾;陈皮、机壳、木香理气;茯苓、厚朴、砂仁燥湿和中。
本方具有止痛、止酸消胀、活胃降腻、补气健脾等功能,对于疼痛、烧心、痞闷呐呆、上腹胀满具有良好的功效。
由本组资料的治疗疗效可以看出,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而言,采取奥美拉唑治疗,远期效果较为稳定,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大量采用。
参考文献:[1] 王伟,刘莉,王景杰.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电图变化的探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19(5):292-293[2] 张伟,郑松柏,于晓峰. 老年人胃酸和胃蛋白酶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717-2719[3] 陈文智,杜国平,李国华.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误漏诊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2):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