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知识文库岩石系列:结核
- 格式:pdf
- 大小:170.55 KB
- 文档页数:3
名词解释1. 岩床:围岩为成层得岩石,侵入体为层状或者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是岩浆沿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后冷凝形成的。
2.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
3.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
4. 坡积裙: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连结成一种覆盖斜坡的裙状地形。
5. 横波:波动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6.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处于固态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 地温梯度:指每增加一定深度,温度升高的度数。
通常以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100m)来表示。
8. 标准化石:在地史时期,生物界的各门类生物中,那些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易于鉴别的古生物遗体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9.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0. 溶洞: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
填空题1.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1,3,6,8,10的矿物分别是滑石、方解石、正长石、黄玉、金刚石。
2、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3、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溶蚀、水力、磨蚀。
4、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极不均匀,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6.变质作用类型主要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7. 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8、真倾角与视倾角比较,真倾角恒大于视倾角。
选择题1.深成侵入作用形成岩体产状为( B)。
A.岩床B.岩基C.岩盆D.岩鞍2.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B )。
A.直立褶皱B.倾斜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3.下列岩石属于岩浆岩的是( C )。
A.大理岩B.片麻岩C.花岗岩D.砂岩4. 中生代地层有( B )。
岩石学_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规则或不规则的石英有规律地镶嵌生在钾长石中是交生结构中的()。
答案:文象结构2.流纹岩和英安岩类因为岩浆的黏性流动常具有。
答案:流纹构造3.真溶液物质沉淀的顺序主要取决于物质的()。
答案:溶解度4.某岩石中石英占30%,钾长石占50%,斜长石占20%,则该岩石定名为()。
答案:正长花岗岩5.拉斑玄武岩浆局部熔融的深度为()。
答案:0-15公里6.下列()不属于岩浆的演化所经过的作用。
答案:结晶混合作用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水中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的是()。
答案:托运搬运8.岩浆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成分主要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
答案:正确9.鲍文反应原理说明从橄榄石到石英的矿物结晶温度依次升高.答案:错误10.里特曼指数σ是指钾、钠氧化物占全岩氧化物的百分比。
答案:错误11.花岗结构特征为石英自形程度高,长石次之,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差。
答案:错误12.脉岩泛指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一类岩浆岩。
答案:正确13.细晶岩类主要由深色矿物组成,浅色矿物较少。
答案:错误14.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分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岩屑、晶屑和玻屑。
答案:正确15.岩石的局部熔融基本上按长石-石英-橄榄石的顺序进行。
答案:错误16.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答案:正确17.石英抵抗风化的能力很强,既抗磨又不易分解,因此是碎屑岩中分布较广的一种碎屑矿物。
答案:正确18.细层是层理的最基本、最小的组成单位,厚度很小,最厚几毫米至几厘米。
答案:正确19.结核是一种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有显著差异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
答案:正确20.颗粒从静止到开始搬运所需的启动流速等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
答案:错误21.杂基大于15%的砂岩称为杂砂岩。
答案:正确22.泥质岩中只含有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绪论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莫霍面:从地表向下,大洋地区(5-12)km、大陆平原地区(30-40)km、大陆高山地区(50-75)km的深度上,地震波波速有了明显变化,P波由7.0km/s突然升高到8.0km/s,S波从3.8km/s升高到4.6km/s。
这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到2900km的深度上,波速发生间断性的变化,S波不能通过,这是一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重力异常:在具体地区实际测量时,由于地形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局部岩石密度差异,都使实测重力值偏离正常理论值(标准值),形成区域或局部的重力异常剩磁:地壳的岩石是在地磁场中形成的,所以一开始都具有磁性,但其受到高温会消磁,在冷却过程中受到地磁场影响又具磁性,完全冷却后这种磁性就保留下来,以后地磁场变化了,这个磁性仍然保留,叫剩磁。
软流圈:软流圈是上地幔中的一个层圈,其深度大约为60—400公里左右,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波速突然增高,但到60—400公里深度区间又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至正常。
这一低速带即软流圈。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的叫纵波(Primary wave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Secondary wave)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A层),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
密度9.7-13g/cm3,占地球质量的31.5%。
温度3000~5000多度。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内能促使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内力作用或内生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一、单选题1、结核病的病原体是哪种微生物?A、分枝杆菌B、病毒C、寄生虫D、细菌 A2 肺结核在我国民间又称为什么病?A、肺痨B、阴虚病C、佝偻病D、慢阻肺 A3 肺结核患者的哪种标本传染性最强?A、痰液B、血液C、汗液D、尿液 A4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类病人?A、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B、痰菌阴性的肺结核病人C、结核性胸膜炎病人D、各类结核病人 A5 控制结核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A、注意环境卫生B、及早发现病人、治愈传染源C、预防用药D、接种卡介苗 B6 人体哪些器官可以患结核病?A、除了牙齿和头发外都可以B、只有肺结核C、只有骨结核D、只有淋巴结核 A7 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应怀疑肺结核病?A、咳嗽咳痰超过两周B、低热、乏力、消瘦C、痰中带血D、呼吸困难 A8 肺结核病能治好吗?A、能B、不能C、大部分能D、不知道 C9 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什么时候基本消失? A、服用抗生素后2周B、经过2周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后C、肺结核治愈后D、传染性不会消失 B10肺结核患者初次就诊一般检查需要留取哪几份痰?A、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B、夜间痰、清晨痰和午间痰C、夜间痰、午间痰和即时痰D、即时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A11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几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A、3B、4C、5D、6E、7 A12 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吸入含结核菌的飞沫核B、与肺结核病人共餐C、与肺结核病人握手D、以上全是 A13 以下哪个不是一线抗结核药物?A、利福平B、异烟肼C、乙胺丁醇D、氧氟沙星 D14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症状消失了就能停药么? A. 可以B. 不可以C. 因病人情况而异D.以上都不对 B15在结核病治疗期间,尿液出现红色可怕吗? A. 怕B. 不怕C、好怕怕D、有点怕 B16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早期、联合B、早期、联合、适量、规律C、早期、联合、规律、全程D、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D17临床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标准是什么? A.单利福平耐药;B.单异烟肼耐药;C.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D.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
1.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患肺结核后如果不能及时、彻底治疗,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可能传染其他人。
2.肺结核有哪些症状?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有血丝。
同时,还可能伴有胸痛、盗汗、午后低热、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其他常见的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3.肺结核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办公室同事得了肺结核,人们难免会紧张,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
呼吸道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
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
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那么,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
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
化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
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砂状结构是砂岩的结构,主要由粒度在2-0.063mm的粒状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组成.灰岩和白云岩两者均属于碳酸盐岩。
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
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变质岩石的总称。
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应力作用下,沿着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总体称为岩浆作用。
玢岩:岩石为浅成相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其成分一般为中-基性岩石系列。
花岗结构:岩石中,中粗粒-细粒状的暗色矿物呈自形-半自形、斜长石半自形、碱性长石和石英为他形状构成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由于在花岗岩中常见,因此又称为花岗结构。
角岩:为泥质岩经中级热接触变质的产物,特点是原岩中的组份已经重新组合,以致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是没有化学成分的交代发生。
组成的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岩石一般为黑至暗灰色的致密块状,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角岩结构;变斑晶为红柱石、堇青石、石榴石等,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等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内碎屑:沉积不久的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分化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自身的烟花,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有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变现出来的演示的成层结构。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子啊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陆源碎屑岩: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立志当早,存高远
油页岩中巨大的“结核”究竟是什么
在陕西铜川地区野外工作期间,我们在延长组油页岩剖面中看到一些呈飞碟、椭圆球状、球状或烟囱状的奇怪结核,如果不加重视,仅凭经验将其解释为钙质结核也许就将其忽略了。
出于好奇心,我们将部分奇怪的结核敲开,或采样磨制成岩石薄片,想知道结核在显微镜下究竟是怎样的?
1 采自陕西铜川霸王庄延长组长7 油页岩的飞碟状结核,现陈列在长庆油田西安岩心库内
2 采自陕西铜川霸王庄延长组长7 油页岩中椭球状结核
3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陕西铜川地区延长组油页岩地层发现的结核,被采石场废弃在渣石碓,形似烟囱状,一端呈圆锥状,高约0.6m,最宽处0.5m,尖锥处宽约0.15m,表面具细密排列的纵向细纹。
由于已脱离原始岩层,尚不清楚在地层中保存状态,该结核现已不知去向。
4 显微镜下照片(单偏光)
5 显微镜下照片(单偏光)
6 显微镜下照片(单偏光)
7 扫描电镜下可见岩石中分布圆形凹坑或球状化石
经岩石薄片观察(照片4~6),烟囱状结核由呈放射状分布的纤维状物质构成
的不规则球粒及呈晶粒镶嵌状充填于球粒间的方解石为主组成,放射状球粒外形不规则,与酸性火成岩中的球粒结构非常相似,大者直径约1mm,小者约500μm 左右,部分球粒中心可见近圆形的核部。
球粒中的纤状物质基本被方解石交代,球粒外形尚存,最外层的纤状、放射状结构明显。
球粒间充填晶粒状方解石,方解石晶间及解理缝内可见大量有机质。
据全岩Ⅹ衍射分析,结核中方解石含量97.4%,硅质含量2.6%。
在薄片中看不到硅质,但那些细而密。
一、名词解释(共10分)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3.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4.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是层流还紊流,是急流还缓流)关系密切;还与碎屑颗粒的本身特点(大小、相对密度和形状等)有关。
(1)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悬浮搬运(悬移搬运)(2)机械沉积作用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时,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而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时其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碎屑颗粒粒度减小,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5.胶体:一种物质的细微质点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胶体质点一般介于1~100μm之间,多呈分子状态。
胶体质点带有电荷。
6.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它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7.沉积后作用: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亦称为广义的成岩作用。
准同生作用:主要是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盐水白云化的作用。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结核地质学名词结核是指与周围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团块。
如大洋底部的锰结核尤指沉积岩中的包裹结核。
是指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且与围岩间有明显界面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的成分有碳酸盐质、锰质、铁质、硅质、磷酸盐质和硫化铁等。
结合形状有球形、椭球形、透镜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大小悬殊,其内部构造也很不一致。
结核常在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中成单个或串珠状群体出现。
中文名结核外文名concretion颜色黑色或褐黑色释义周围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团块结核按其生成阶段可分为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等三种。
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后生结核1.同生结核:结核体与沉积物同时形成,即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围绕它钟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
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以及现代海底的铁锰结核等。
同生结核的特点是结核体不切穿层理,层理围绕结核弯曲。
2.成岩结核: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物质重新分配而形成。
它的特点是结核体部分切穿层理,部分被层理包围。
3.后生结核:形成于沉积物固结之后,在岩石的裂缝或层理面上,由于交代作用或充填作用而生成。
它的特点是呈不规则状或树枝状团块,明显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当结核(特别是有胶体形成的结核)脱水收缩是,结合产生网状裂隙,这些裂隙后来又被其他矿物所充填而形成一种像乌龟背上花纹一样的结核,称为龟背石。
在实际工作中对结核成分、形状、颜色、构造、与层理关系以及在围岩中的产状特征和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阐明岩层形成的历史。
在结核含量多的层岩中,可利用结核的特征进行地层对比。
结核的地质意义在于:首先,结核可以作为对比标志,用于划分对比地层;其次,结核是成岩作用的自然产物,可作为地球化学相的标志,用以判断地球化学环境;第三,结核本身是矿石聚集的基本形态,可以作为直接找矿的标志。
自然科学知识岩石系列——
结核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自然界岩石
“结核”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结核
(a)一种坚硬致密的矿物质块体或集合体;近于球形,但一般为扁圆形、圆盘形或不规则的奇形怪状,是在沉积岩或火山碎屑岩的孔隙中由水溶液围绕核心或中心,例如树叶、介壳、骨头或化石沉淀而形成,其成分与围岩差别大,两者截然有别。
结核是围岩中一些少量组分或胶结物质如氧化硅(燧石)、方解石、白云石、氧化铁、黄铁矿或石膏富集而成,小到象药丸的物体,大到直径达3m的球体。
大多数结核在成岩作用中形成,许多结核(特指在石灰岩和页岩中)在沉积物堆积之后立即形成。
(b)集合名词,不严格地用来表示各种成因的原生和次生矿物分凝体,包括不规则团块、球粒、结晶质集合体、晶腺、龟甲石及有关物体。
〔21〕。
自然科学知识岩石系列——
斜长片麻岩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自然界岩石
“斜长片麻岩”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斜长片麻岩
这是在太平洋中部用蚌式取样器从基岩露头面上采到的一大块(12×16×18cm)片麻状岩石;还有细粒软泥和铁锰小结核。
这块片麻状岩石呈棱角状,覆盖一层厚为4mm的氢氧化锰壳。
岩石的新鲜面具粗粒斑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为斜长石粗大(达7mm)板状体,基质由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呈细鳞片状。
镜下鉴定,斜长石斑状变晶的量为40-55%,黑云母20-30%,钾长石5-7%,石英10-25%,锆石约0.1%,还有极少量的磷灰石颗粒。
本岩石出现在洋壳中是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它是否与洋底基岩露头一致,还是由大洋浮冰或其他方式带到这里来的?浮冰将物质带到太平洋中部是不可设想的。
在这里采集的软泥中有黑云母和其他云母类矿物,说明这里的基岩同采到的岩块相类似,它受到了洋底风化作用。
这使我们相信所采到岩块是在当地形成的。
〔34〕。
自然科学知识岩石系列——
结核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自然界岩石
“结核”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结核
(a)一种坚硬致密的矿物质块体或集合体;近于球形,但一般为扁圆形、圆盘形或不规则的奇形怪状,是在沉积岩或火山碎屑岩的孔隙中由水溶液围绕核心或中心,例如树叶、介壳、骨头或化石沉淀而形成,其成分与围岩差别大,两者截然有别。
结核是围岩中一些少量组分或胶结物质如氧化硅(燧石)、方解石、白云石、氧化铁、黄铁矿或石膏富集而成,小到象药丸的物体,大到直径达3m的球体。
大多数结核在成岩作用中形成,许多结核(特指在石灰岩和页岩中)在沉积物堆积之后立即形成。
(b)集合名词,不严格地用来表示各种成因的原生和次生矿物分凝体,包括不规则团块、球粒、结晶质集合体、晶腺、龟甲石及有关物体。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