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模具总装配图布局如0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51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陈璞陈绮丽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07年01月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名称: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所属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计划学时:2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注射模的基本结构,认识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2.了解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关系,掌握注射模设计时要校核的注射机基本参数。
3.了解在注射机上安装模具的程序。
4.学习对试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安装模具到注塑机上,调整锁模机构使模具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2.测试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3.注射标准试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SZ-60塑料注射成型机一台。
2.塑料试样注射模具一副。
3.工具:钢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锤子、铜棒等。
4.实验用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苯乙烯(PS)。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根据所加工塑料调整注射机料筒、喷嘴的加热温度并打开加热。
打开注射座冷却水开关。
2.把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
(1)用钢尺测量模具厚度,调整注射机锁模机构的闭合厚度与模具厚度相适应(约小于模具厚度1mm)。
(2)测量注射机定位孔尺寸,在模具上装上相同尺寸的定位环。
(3)测量注射机锁模机构水平拉杆、垂直拉杆的内侧距离,检查模具长宽尺寸是否能安装在该注射机上。
(4)把顶出杆调整在最小顶出距离的位置,把注射机的控制旋钮置于手动操作位置,打开动模板,将模具用起吊装置吊入注射机锁模机构中,并将模具的定位环对正注射机的定位孔中,用点动使注射机的动模板慢速合模,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前定模板,放松吊装机构,点动松开注射机动模板少许距离后重新锁紧模具,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动模。
开闭模几次检查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需松开动模重新调整,直至模具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顺畅。
(5)调整锁模力及开模过程快慢速转换、低压保护,调整开模距离和顶出距离。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一、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二、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三、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四、绘制全部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
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
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一.模具图中的画法主要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绘制,考虑到模具图的特点,允许采用一些常用的习惯画法.1.实心零部件、紧固件,均按不剖绘制。
2.两相邻的接触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但当两相邻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时,即使间隙很少,也须画出一条线。
3.两相邻零部件的剖面线的倾斜(45°)方向应相反。
4.模具装配图的布局一般主视图在左上角。
习惯上把动模作为俯视图。
在俯视图中可绘制动模和定模各一半的视图(需要时再绘制其他视图)。
5.塑件(红色表示)绘制成剖视图或断面图,并作剖面线,动、定模等可以不作剖面线。
6.外形倒角可以不绘制。
7.有装配间隙应绘制双线。
8.视图右下角(最好的右下角)或左下角为基准角,并以偏移的导柱孔为基准角(并按图1−9画上基准角符号)。
9.在模具中,大多数习惯采用简化画法画绘制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绘制一个,其余只绘制窝座示意。
10.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别。
11.同一规格、尺寸的内六角螺钉和圆柱销,在模具总装配图中的剖视图中可各画一个,引一个件号,当剖视图中不易表达时,也可从俯视图中引出件号。
内六角螺钉在俯视图中用双圆表示(螺钉头外径和窝孔),圆柱销在俯视图中用单圆(并在1/4圆内图黑)表示,当剖视位置比较小时,螺钉和圆柱销可各画一半。
在总装配图中,螺钉过孔一般情况下要绘制出。
12.当螺钉、定位销零件用虚线表达时,不能用为件号引出线,可在其中心线处绘制引出线。
1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 2一1984)具体要求(1)基本要求1) 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将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包括标准件在内,按一定顺序编号(图a)。
②将装配图中所有标准件的标记注写在图上,而将非标准件按一定顺序编号(图b)。
③装配图中序号编排的基本要求见图7-1。
168塑料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及参考图例第7章注射模零部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 7.1 塑料注射模模架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代替GB/T12555.1-1990《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和GB/T12556.1-1990《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
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模架的组合形式、尺寸标记,适用于塑料注射模模架。
7.1.1 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塑料注射模模架按其在模具的应用方式,可分为直浇口与点浇口两种形式,其组成零件的名称分别见图7-1和图7-2。
图7-1 直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图7-2 点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 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4-弹簧垫圈; 4-垫块;5-支承板;6-动模板;7-推件板; 5-挡环;6-垫块;7-带头导柱;8-支承板;9-动模板; 8-定模板;9-内六角螺钉;10-定模痤板; 10-推件板; 11-带头导套;12-定模板; 13-直导套;11-带头导套;12-导柱;13-直导套; 14-推料板;15-定模痤板;16-带头导套;17-导柱;18-直导套;14-复位杆;15-推杆固定板;16推板 19-复位杆;20-内六角螺钉;21-推杆固定板;22-推板7.1.2 模架的组合形式塑料注射模架按结构特征可分为36种主要结构,,其中直浇口模架12种、点浇口模架16种和简化点浇口模架8种。
1.直浇口模架直浇口模架12种、其中直浇口基本型有4种、直身基本型有4种、直身无定模座板型有4种。
直浇口基本型又分为A 型、B 型、C 型和D 型。
A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二模板。
B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二模板,加装推件板。
C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一模板。
D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一模板,加装推件板。
直身基本型分为ZA 型、ZB 型、ZC 型和ZD 型;直身无定模板座板型分为ZAZ 型、ZBZ 型、ZCZ 和ZDZ 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主讲教师:王嘉一、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模具装配图是拆绘零件图的依据,应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及固定连接方式。
模具总装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下图所示。
1.主视图主视图是模具总装图的主体部分,一般应画上、下模合模状态的剖视图。
主视图中应标注模具闭合高度尺寸,条料和工件剖切面应涂黑,以使图面更清晰。
2.俯视图俯视图一般反应模具下模的上平面。
对于对称零件也可以一半表示上模的上平面,一半表示下模的上平面。
非对称零件如果需要,上、下模俯视图可分别画出,均绘制俯视可见部分。
有时为了了解模具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未见部分用虚线表示。
俯视图与主视图的中心线重合,并标注前后、左右平面轮廓尺寸。
下模俯视图中的排样图轮廓线用双点划线表示。
3.侧视图、局部视图和仰视图这些视图一般情况下不要求画出。
只有当模具结构过于复杂,仅用上述主、俯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才有必要画出。
4.工件图工件图是经模具冲裁后所得冲件的形状和尺寸。
零件图应严格按比例画出,其方向应与冲裁方向一致,同时要注明零件的名称、材料、厚度及有关技术要求。
5.排样图对于落料模、含有落料的级进模和复合模,必须绘制排样图。
排样图的绘制方向应与操作时的送料方向一致。
6.标题栏和明细表标题栏和明细表应放在总图的右下角,总装图的所有零件(含标准件)都要详细的填写在明细表中。
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格式各工厂也不尽相同,下图的标题栏和明细表格式仅供参考。
7.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中一般仅简要注明对本模具的使用、装配等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冲压力的大小、所选设备型号、模具标记及相关工具等。
当模具有特殊要求时,应详细注明有关内容。
应当指出,模具总装图中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做出相应的增减。
二、模具零件图的绘制模具零件图是模具加工的重要依据,对于模具总装图中的非标准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
目录1。
塑件材料选择2。
成型特性3。
塑件的形状尺寸4.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5。
分型面的选择6。
成型尺寸及浇注系统设计7. 型芯、型腔结构设计型腔8. 型芯型腔尺寸计算9. 模架的选择、标准件的选择10. 注射机的选择正文1.塑件材料选择(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pvc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来增强其耐热性(2).由于其腐蚀性和流动性特点,最好采用专用设备和模具。
所有产品须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助剂;(3)极易分解,在200度温度下与钢。
铜接触更易分解,分解时逸出腐蚀。
刺激性气体.成型温度范围小2. 成型特性结晶形塑料,吸湿性小,成型前可不预热,熔体粘度小,成型时不易分解,流动性极好,溢边值为0.02mm左右,流动性对压力变化敏感,加热时间长则易发生分解。
冷却速度快,必须充分冷却,设计模具时要设冷料穴和冷却系统.收缩率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结晶度及模具冷却条件对收缩率影响大,应控制模温。
宜用高压注射,料温要均匀,填充速度应快,保压要充分.不宜采用直接浇口注射,否则会增加内应力,使收缩不均匀和方向性明显。
应注意选择浇口位置.质软易脱模,塑件有浅的侧凹时可强行脱模.63.塑件的形状尺寸—1.4。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此产品属大批量生产的小型塑件,但制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一般,综合考虑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等各种因素,以及注射机的型号选择,初步确定采用一模一腔排布,分流道直径可选1.5~9.5mm。
本设计取值2mm。
由塑件的外形尺寸和机械加工的因素,确定采用直接浇口。
5。
分型面的确定塑件冷却时会因为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凸模上,故从塑件脱模件精度要角度考虑,应有利于塑件滞留在动模一侧,以便于脱模,而且不影响塑件的质量和外观形状,以及尺寸精度。
6。
成型尺寸及浇注系统设计6.1 注射模冷却系统设计原则1。
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型腔表面的温度与冷却水道的数量、截面尺寸及冷却水的温度有关.2.冷却水道至型腔表面距离应尽量相等,当塑件壁厚均匀时,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最好距离相等,但是当塑件不均匀时,厚的地方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的距离应近一些,间距也可适当小一些.一般水道孔边至型腔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0mm,常用12~15mm。
塑料积木的模具设计含零件图与装配图如有需要可索取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江汉大学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课程编号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王永峰112209102126院系班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2指导老师刘红姣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塑料模具设计是为使学生在学习塑料成型模具的基础上培养并获得实践动手能力所设置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1.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生产知识,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模具设计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二、主要任务:1.设计一套较为简单的、具有典型结构的中小型模具。
总图量为1.5张零号模具装配图,若干张零件图;图,其中一张A12.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不少于20页);3.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答辩。
三、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四、模具设计时的注意事项:1.浇口位置对塑件质量的影响;2.成型零件的尺寸和粗糙度对塑件质量的影响;3.冷却系统对生产效率及塑件质量的影响;4.成型零件的结构对加工难易程度的影响;5.采用标准化零部件,缩短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成本。
五、图纸要求:1.所有图纸均用计算机绘出。
2.总装图:(1)至少两个视图。
①主视图:应为模具在注射机上安装方位的剖视图,在此视图上尽可能表示出主要成型机理、所有成型零件、所有结构零部件。
如若不能,需另加视图表达。
②侧(俯)视图:从分型面将模具打开、取出制件画动模,若是三板模应将两分型面各画一半。
③标出模具总体尺寸、侧向抽芯的极限位置。
当模具中心与注射机中心不重合时,应标出中心线偏移距离。
④其余符合机械制图的相关要求。
(2)总装图上应附制件图,并标出关键尺寸。
(3)技术要求:①标出所选注射机的型号;②说明模具的运动过程;③说明对模具某些系统的装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