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晚课测试题

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晚课测试题

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晚课测试题
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晚课测试题

1.4 晚课测试题

1.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有()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要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2.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后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甲烷B.乙烷C.乙烯D.乙炔

3.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Cl

2(g)――→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

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水洗分液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

4..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

5.由乙炔(C2H2)、苯和乙醛C2H4O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A.22% B.32% C.19.56% D.2%

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分子中C、H 个数之比为1∶4 C.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7.某气态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①X中含碳质量分数②X中含氢质量分数③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质谱确定X的相对分子质量⑤X的质量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⑤D.③④⑤

8.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吸收峰的数目正确的是(

)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蒸馏③除去C2H6中少量的C2H4: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0.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制备溴苯时,将苯与溴水混合,剧烈振荡B.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

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苯,用力振荡,紫红色褪去

D.在苯中通氢气制备环己烷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12.除去下列物质内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乙酸(苯甲酸):NaOH溶液B.甲烷(乙烯):溴水

C.苯(苯甲酸):NaOH溶液D.乙炔(硫化氢):亚硫酸钠酸性溶液

13.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

CH3—O—CH3

14.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 g 该有机物的完全燃烧产物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14.4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A.C4H10B.C2H6OC.C3H8O D.C2H4O2

15.1 L(标准状况下)某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水蒸气在273 ℃、1.01×105Pa 下,混合气体体积为y L,当冷却至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为x L,下列用x、y表示该烃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C x H y B.C x H y-x C.C x H2y-2x D.C x H y-2x

16.将1 mol CH4和适量O2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CH4和O2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质量为72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全部被吸收;若通入浓硫酸,则不能完全被吸收B.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0 g·mol-

C.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后恢复至室温,压强变为原来的

1

3D.反应中消耗O256 g 17.两种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一定条件下在a L O2(足量)中充分燃烧恢复到原状态,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得到气体仍是a L,下列组合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C2H4B.CH3CH2OH、CH3COOHC.C2H6、HCHO D.HCOOH、CH3COOCH3

(1)甲烷(乙烯)________、________;(2)硝基苯(NO2)________、________;

(3)溴苯(Br2)________、________;(4)乙醇(H2O)________、________。19.有机物A满足下列条件:①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且燃烧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掉O2的物质的量,也正好和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相等;②质谱显示A的分子离子峰质荷比为180,分子中含有六元环;

③碳和氧原子在分子结构中都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吸收峰。回答下列问题:(1)A的实验式(最简式)是____ ____;(2)A的分子式是________;(3)A的结构简式是__ ______;(4)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B,其分子中也有六元环,所有碳原子都处于相同化学环境,其结构简式是

____ ____。

化学选修五测试题第一章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溴乙烷和乙烷都是饱和烃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苯和甲苯都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D.氯乙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溴苯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分子式只代表一种物质的是( ) A.C2H4Br2 B.C8H10 C.CH2Cl2 D.C4H6 3、有A,B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关于A,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最简式相同 D.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4、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甲苯和乙苯 5、将溴水分别与酒精、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四种试剂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与所加试剂不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与溴水混合 酒精己烯己烷四氯化碳 的试剂 现象 6、下列物质分子组成不符合通式C n H2n-6的是( ) 7、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烃,且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分子式为C5H12的烃,其分子内含3个甲基,该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8种B.9种 C.10种 D.11种 9、下列有机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3-戊烯B.4,5-二甲基-3-乙基己烷 C.2,3,3-三甲基丁烷 D.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10、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 D. 11、有机物乙苯的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5种B.6种C.7种D.8种 12、丙烷的二氯代产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或结构简式: (3)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2-甲基-2-丁烯 (5)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名称是。 附加题: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烃基的有机物C12H18,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A.39 B.42 C.45 D.48 1 2 3 4 5 6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练习题

选三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6、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7、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8.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11.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测试题(5)

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 N)B.碳酸氢铵(NH 4HC O3)C .乙炔(C 2H 2)D.碳化硅(S iC) 2.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 3H7Cl B.CH2Cl 2 C.C 2H 6O D.C 2H4O 2 3.按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与 同类的是 A . ??? B. ? C.???? D .CH 3COO H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 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 .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6.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 .2,3,3-三甲基已烷 7.某烯烃与H 2加成后的产物是 ,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 .1种 ? B.2种???C.3种?? D.4种 8.分子式为C 8H 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 .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 9.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属于官能团种类异构的是 A.CH 3C H2CH 2CH 3和C H3CH (CH 3)2 B .CH 2=C(CH 3)2和CH3CH =CH CH 3 —O —CH 3 —OH —CH 3 OH —CH 2—OH

C.CH3CH2OH和CH3OCH3 D.HCOOC2H5和CH3COOCH3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 32 CH 2 CH 3 CH 3 和 CH 3 CHCH 2 CH 2 CH 2 CH 3 CH 3 B.H2N-CH2-COOH和H3C-CH2-NO2 C.CH3-CH2-CH2-COOH 和H3C-CH2-CH2-CH2-COOH D.H3C-CH2-O-CH2-CH3和 CH 3 CH 3 CHCH 3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612 614712 D.C7H14 13.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是让极少量的(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6+、C2H5+、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下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选修四化学第一章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 能源标准的是 (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①C(s)+O 2(g)=CO 2(g) △H 1 C(s)+1 2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 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 2Cl 2(g)的△H 为 (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1) △H =―285.8kJ /mol B .2H 2(g)+O 2(g) =2H 2O(1) △H =+571.6 kJ /mol 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 D .H 2(g)+1/2O 2(g)=H 2O(1) △H =―285.8kJ /mol 8.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 (g) SO 3(g) △H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 A . 196.64kJ B . 196.64kJ /mol C . <196.64kJ D . >196.64kJ 9.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Q 1 kJ/mol 2H 2(g)+O 2(g)=2H 2O(g) △H =―Q 2 kJ/mol 2H 2(g)+O 2(g)=2H 2O(1) △H =―Q 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 ) A . 0.4Q 1+0.05Q 3 B . 0.4Q 1+0.05Q 2 C . 0.4Q 1+0.1Q 3 D . 0.4Q 1+0.1Q 2 10.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s)+1/2O 2(g)=CO(g) △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890.3 kJ/mol D .C 6H 12O 6(s) +6O 2(g)=6CO 2(g)+6H 2O(l) △H =―2800 kJ/mol 1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2.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 2 体积,且 C(s) + 12O 2(g) = CO(g) △H =-110.5 kJ/mol CO(g) + 1 2O 2(g) = CO 2(g) △H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 A .172.5 kJ B . 1149 kJ C .283kJ D . 517.5 kJ 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 12O 2(g) △H =+241.8kJ /mol ; H 2(g)+ 1 2O 2(g) = H 2O(1) △H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 .利用潮汐能发电 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 = -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 = +131KJ/mol ,CO(g)+1/2O 2(g)==CO 2(g);△H = -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 =-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 A (g )+ B(g) 2 C (g );△H <0 B. 2 A (g )+ B(g) 2 C (g ); △H >0 C. 2A + B 2 C ;△H <0 D. 2C 2 A +B ;△H <0 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21N 2(g)+ 2 3 H 2 (g) =NH 3(g) ;ΔH =-46.19kJ ·mol —1 21H 2(g)+ 21 Cl 2(g)=HCl (g) ;ΔH =-92.36kJ ·mol —1 21I 2(g)+ 2 1 H 2 (g) =HI (g) ;ΔH =+25.96kJ ·mol —1 A. HCl>NH 3>HI B.HI > HCl > NH 3 C.HCl> HI > NH 3 D.NH 3> HI > HC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A 、2A ( l ) + B ( l ) = 2 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 2 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低 高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2 A (g) + B(g) 2 C (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练习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四氯化碳和碘 B.苯和甲苯 C.溴苯和水 D.乙醇和乙酸 ,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而溴苯 不溶于水,液体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正确。 2.下列物质的提纯,属于重结晶法的是( ) A.除去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 B.提纯苯甲酸 C.从碘水中提纯碘 D.除去硝基苯中含有的少量Br2 ,乙醇是被提纯的物质,液体的提纯常用蒸馏的方法,即工业酒精可用蒸馏的 方法提纯,A错误;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含杂质的粗苯甲酸因制备苯甲酸的方法不同所含 的杂质不同,均可采用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适量稀盐酸→冰水冷却→过滤→重结晶 →纯苯甲酸,B正确;碘是固态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或苯,难溶于水,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不适合用重结晶的方法,C错误;Br2易溶于硝基苯中,提纯的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溶于水,但硝基苯不溶于水,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取上层液体得纯净的硝基苯,所以提纯硝基苯不适合用重结晶法,D错误。 3.化学家从有机反应RH+Cl2(g)RCl(l)+HCl(g)中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 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事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水洗分液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 HCl极易溶于水,而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的特征,采用水洗分液法得到盐酸是最简便易行 的方法。 4.工业上食用油的生产大多数采用浸出工艺。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为将菜籽压成薄片,用有机溶剂浸泡,进行操作A;过滤,得液体混合物;对该混合物进行操作B,制成半成品油,再经过脱胶、脱色、脱 臭即制成食用油。操作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A.溶解、蒸发 B.萃取、蒸馏 C.分液、蒸馏 D.萃取、过滤 A是用有机溶剂浸泡,该过程属于萃取;有机溶剂与油脂的混合物则需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已知H 2(g)+Cl 2(g)=2HCl(g) △H = ―·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 ) A .+·mol -1 B .―·mol -1 C .+ D . +·mol -1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 (g ) + 2 1 O 2 (g )=CO 2 (g ) ΔH=·mol -1 ②H 2(g ) +2 1 O 2 (g ) =H 2O (g );ΔH= kJ ·mol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 2的燃烧热为·mol -1 B .由反应①、②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 )+H 2O (g )=CO 2(g )+H 2(g ) ΔH= kJ ·mol -1 C .H 2(g )转变成H 2O (g )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H 2(g ) + 2 1 O 2 (g ) =H 2O (l ); ΔH > kJ ·mol -1 5.已知:H 2(g)+F 2(g)===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 第一章第四节 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 第四节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 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重点: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测定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探究建议:①演示与观察: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②实验:甘油中碳、氢元素的检验;氯丁烷中氯元素的检验。③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④讨论:依据乙醇分子的分子式和性质,确定乙醇分子结构。⑤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 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机物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如何才能得到纯品呢? [探究与交流]各述己见:甲:…乙:…丙:………… [归纳] 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质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自学] 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例如,提纯固体有机物常采用重结晶法,提纯液体有机物常采用蒸馏操作,也可以利用有机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用溶剂萃取该有机物的方法来提纯。 [思考与交流] 1、常见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哪些? 2、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 ①酒精(水)②壬烷(己烷)③KNO3(NaCl)④乙酸乙酯(乙醇)⑤甲烷(乙烯)⑥NaCl(泥沙)⑦溴水(水)⑧CO2(HCl) [板书]一、分离、提纯 1、蒸馏 [投影] 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当液态有机物含桫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板书]条件: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分组实验1-1] 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操作:在250mL蒸馏烧瓶中,通过玻璃漏斗倒入100mL工业乙醇,再在烧瓶中投入 1—2粒素烧瓷片②。装好蒸馏装置,往冷凝器中通入冷却水,加热蒸馏,蒸馏产物以每秒3—4滴为宜,分别收集以下馏分: 记录: 77℃以下______ mL;77~79℃______ mL。;79℃以上______ mL。 [交流]实验结果。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 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 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 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 == 2H 2O(1) △H = ―285.8kJ /mol 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 /mol 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 /mol D .H 2(g)+12 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化学选修五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Na2CO3 B. CaC2 C. CO(NH2)2 D. CO 2. 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五种 3. 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水和硝基苯 D.苯和汽油 4.有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 A和B实验式一定相同 D. 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5.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7Cl B.CH2Cl2C.C2H6O D.C2H4O2 6.甲基带有的电荷数是() A.-3 B.0 C.+1 D.+3 7.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8.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 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 9.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 11.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 正确 ..的是 ( ) A. CF3Br ── 1301 B. CF2Br2── 122 C. C2F4Cl2── 242 D. C2ClBr2── 2012

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③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 2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 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则反应HCl(g)=12H 2(g)+1 2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1)△H =―285.8kJ /mol B .2H 2(g)+ O 2(g)==2H 2O(1) △H = +571.6 kJ /mol 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 D .H 2(g)+1 2O 2(g)==H 2O(1) △H =―285.8kJ /mo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 2O 2(g)=H 2O(l) △H =-285.8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 A.乙醇B.食醋C.甲烷D.尿素 2.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 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 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 C.①②③ D.只有②③ 3.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 B.b和c是同系物 C.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4.某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碳的质量分数;②氢的质量分数;③蒸气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⑥X的沸点。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要的最少条件是( )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关于烯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双键的物质是烯烃 B.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是烯烃 C.分子式为C4H8的链烃一定是烯烃 D.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烃是烯烃6.下列有机物实际存在且命名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2-甲基-5-乙基-1-己烷 C.3-甲基-2-丁烯 D.3,3-二甲基-2-戊烯 7.某单烯烃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 ,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现有甲、乙两种烃,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它们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晚课测试题

1.4 晚课测试题 1.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有()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要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2.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后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甲烷B.乙烷C.乙烯D.乙炔 3.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Cl 2(g)――→ 光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 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水洗分液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 4..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 5.由乙炔(C2H2)、苯和乙醛C2H4O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A.22% B.32% C.19.56% D.2% 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分子中C、H 个数之比为1∶4 C.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7.某气态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①X中含碳质量分数②X中含氢质量分数③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质谱确定X的相对分子质量⑤X的质量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⑤D.③④⑤ 8.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吸收峰的数目正确的是( )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蒸馏③除去C2H6中少量的C2H4: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0.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制备溴苯时,将苯与溴水混合,剧烈振荡B.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 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苯,用力振荡,紫红色褪去 D.在苯中通氢气制备环己烷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