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点
- 格式:ppt
- 大小:632.50 KB
- 文档页数:18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一、了解智能变电站1、背景伴随着工业控制信息交换标准化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国外提出了以“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IEC61850标准。
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高,因此,采用IEC6185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自动化业界的一致共识,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的战略方针,如何提高变电站及其他电网节点的数字化程度成为打造信息化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数字化变电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因此,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及电网发展的结果。
如今,我国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常规变电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老化接地造成误动、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季节性切换压板易出错等。
这些问题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另外,微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有的成熟技术也促成了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进程。
这几年国内智能化一次设备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从一些试运行站的近期反馈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一次设备已经从初期的不稳定达到了基本满足现场应用的水平。
工业以太网是随着微机保护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更是成为近几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方式。
在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的可靠性不存在任何问题。
而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通信对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难点问题也已经解决。
可以说原来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因素目前已经得到逐一排除。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三大功能提出了变电站内功能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可将变电站的功能分为三层,即站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主要解决现有变电站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长距离电缆、屏间电缆;通信标准等。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摘要:本文从设计技术应用的角度,说明数字化变电站的优越性,为今后数字化变电站的普及和智能电网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光电式互感器光纤通信智能电网1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及实践意义110kV数字化变电站配置全数字化保护装置和光电式互感器,通过光缆传输数字信息,实现主变压器保护和断路器控制室的监视、控制及信息采集。
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变电站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全数字化;二是过程层设备智能化;三是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四是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无缝交换;五是高质量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六是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大大减少了故障环节,降低工程造价。
2 建设方案架构及其论证110kV系统在实施时采用光电电流电压互感器,开关加装智能终端来实现开关数字化。
站控层网络采用单网或双网通信。
变压器间隔如图1所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其主要功能有: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
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
其主要功能有: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和本间隔操作闭锁、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
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作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探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点,全面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及其技术特点进行探析。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智能变电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传统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新型变电站。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应用了一系列新型技术,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化和绿色化等,使得变电站的控制、保护和管理达到了新的水平。
智能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和通讯网络,充分发挥先进的计算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作用,实现了高可靠性、自动化管理等特点。
另外,智能变电站还能够实现变电站的实时监视、信息共享,不仅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运行,而且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二、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1、数字化技术智能变电站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变电站的控制系统更为精准、高效,完全取代传统的模拟控制系统,具备了更高的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实时性,还能够为变电站提供更为丰富的参数信息。
2、通讯网络智能变电站的通信通讯网络采用多种技术,包括无线网络、光纤网络和有线网络等,这些技术可以使得变电站的网络传达更快,更可靠。
通过通讯网络,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实时监控、远距离监视和控制等功能。
3、高效智能化控制智能变电站采用了现代的高性能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变电站的高效智能化控制。
它不仅具备了传统变电站的控制、保护、监测、通信和管理功能,还增加了实时数据处理、智能故障检测、智能决策等功能,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营效率。
4、高可靠性智能变电站的通信、控制和保护措施,都采用了严格的标准和技术,同时,采取了多种冗余机制、备件机制、自动化机制、自我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了智能变电站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革新论摘要:数字化变电站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设施,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现有的变电站,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强、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适应了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需求。
本文从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革新入手,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期能够有助于数字化变电站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技术革新;电力系统;自动化;稳定性正文:一、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数字化变电站通过数字化开关、数字监测和通信技术、数字化继电器等电力设备的应用,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全面掌控和监测,并能快速响应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革新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数字化开关技术数字化开关技术是数字化变电站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统变电站主要采用机械式开关,存在易损及操作不便的缺点。
而数字化开关通过使用晶闸管、场效应管等电子元器件,实现开关的电子控制,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为数字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2.数字化监测和通信技术数字化监测和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全面监测和掌控。
数字化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流、电压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进行异常报警和智能分析。
数字化通信技术则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整体性能。
3.数字化继电器技术数字化继电器技术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机械式继电器存在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而数字化继电器则通过数字芯片、程序控制等方式,实现对信号的精确控制和判别,能够更为精准地辨别电力系统的故障,并进行正确的保护控制。
三、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和发展前景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电网安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摘要:和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拥有更多优势。
智能变电站作为一种新型变电站,正在被全国逐步推广使用中,它与常规站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继电保护人员,我们必须了解掌握智能变电站的构成,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才能准确、正确的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运行维护。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常规变电站;区别近年来,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新能源和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解决上述问题的首选方案。
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平台之一。
一、变电站的相关概念1.常规变电站。
常规变电站系统中没有统一的模板,因此常规的变电站完成信息的采集任务主要是通过电磁型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这两种常规的互感器,通常情况下常规变电站的各个装置是相互独立的,并不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存在设备兼容性较差,没有整体性,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的缺点,工作效率较低。
2.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顾名思义,是将智能化应用到变电站的结果。
智能变电站,一般是利用目前较为先进且可以实现人工智能的设备,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还有各种网络技术如信息技术等,还包括一些先进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测量分析技术等,以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基础,并且以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和技术支撑,实现所需要的信息的自动采集,自动测量和标记以及实时控制、保护。
二、智能变电站主要构成1.智能变电站“三层”。
智能变电站的分层结构包括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其中,站控层由主机兼操作员站、远动通信装置、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子站(可选)、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设备接口及网络打印机等设备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的监控、管理中心,并与远方监控/调度中心通信;间隔层由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相量测量等若干个二次子系统组成,间隔层主要是基于站控层IEC6185协议的成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执行数据的承上启下通信传输功能和基于全站过程层网信息共享接口的集中式数字化保护及故障录波装置,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完成间隔层设备的就地监控功能;过程层由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组成,完成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包括实时运行电气量的采集及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命令的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