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电力称将废弃福岛核电站4个反应堆(精)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有关核爆炸的记录地震特辑】日本核电站危机大事记(14-15日)14、15日是日本核电危机发生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两天。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2号和4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起火。
核电站周边辐射量不断增加。
最让人担心的是,随着风向的改变,辐射开始向其它地区扩散,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东京……3月14日,星期一福岛第一核电站13日凌晨2点半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量超过国家基准线。
基于核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发布了紧急事态通知。
日本政府13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
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外部氢气爆炸风险。
前英国政府辐射事务顾问克里斯托弗•巴斯比博士对BBC表示:“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福岛核电站三号反应堆。
据我所知,该反应堆现在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使用的是一种不同的燃料:它不是铀,而是一种铀钚混合燃料。
而钚是极为危险的,因此一旦这种物质泄漏出来,将使海啸灾难雪上加霜。
”14日上午,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召开记者会表示,工作人员仍然在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3号反应堆内注入海水,以起到冷却的作用,并通过放气缓解原子炉内压力。
而1号反应堆原子炉内的压力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人员暂停了注水冷却工作。
当地时间11时01分,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没有损坏。
爆炸造成了11人受伤。
此次爆炸与12日1号机组发生的爆炸一样,是氢气爆炸,但爆炸程度更烈。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称,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屏蔽壳未遭损坏,屏蔽壳内部压力稳定,再次发生类似爆炸的可能性低。
3号反应堆爆炸后监测到的核辐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海水注入工作仍在持续。
下午13时25分,2号机组核反应堆丧失冷却机能,冷却水位明显下降,炉内压力上升。
工作人员通过打开放气阀、注水冷却等措施为原子炉降压。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2号机组附近的辐射量等级正在上升,可能是出现了部分堆芯熔化的现象。
下午14日20时,东京电力公司向福岛县政府发出紧急通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燃烧炉内的冷却水已经完全蒸发,燃料棒完全露出水面,反应堆芯处于空烧状态。
福岛核污染事件时间线路图
福岛核污染事件的时间线如下:
- 2011年3月11日:一场9.0级地震及其触发的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共6个反应堆,导致核泄漏和核污染事件。
- 2011年3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
- 2011年3月14日:福岛第三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
- 2011年3月15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针对福岛核事件的核风险评估报告。
- 2011年3月16日:福岛第二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
- 2011年3月17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
- 2011年3月18日:福岛核电站1号反应堆开始释放放射性物质到大气中,日本政府宣布福岛核事故达到7级,意味着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并列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 2011年3月20日: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核事故的情况已经稳定,但仍有一些放射性物质泄漏。
- 2011年4月11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事故提升为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当的国际核事件等级7级。
- 2013年8月28日:东京电力公司承认有大量的含有高浓度放射性铯的污水泄漏到福岛核电站周围的地下水中。
- 2015年2月24日:日本政府同意支付473亿美元进行核灾难修复工作。
- 2016年7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观福岛核电站,宣布东京电力公司需要长期承担核灾难的责任。
- 2018年7月23日: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成功清除福岛核电站的熔毁核燃料残渣。
- 2021年7月23日:东京奥运会掀起争议,因为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
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
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
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
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
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
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
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
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
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
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
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
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
乏燃料运输市场待开启作者:张慧来源:《能源》2014年第03期随着我国核电机组逐步投产,乏燃料数量也在成倍增长,乏燃料运输和离堆贮存成为当前我国核燃料循环后端最迫切的环节,与此配套的运输和设备市场在等待开启。
2014年2月2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发布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机组乏燃料池的冷却系统一度停运了约4个半小时。
为此,东电目前正在进行将乏燃料棒转移至附近共用燃料池的作业,也不得不中断。
事实上,从2013年11月起,东电就着手开始将乏燃料棒从4号机组乏燃料池中进行转移的工作,但截至2014年2月24日,只转移了374根,还剩1159根。
不少媒体对东电处理福岛乏燃料工作的缓慢进展颇有指摘,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处理和转移乏燃料是件具有难度而不易冒进的事情。
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指的是在反应堆内燃烧过的核燃料,具有一定辐射。
目前对于乏燃料的普遍处理做法是先储存在燃料池中,等待进一步处理。
并不是出了事故的核电站,才需要转移乏燃料。
数据显示,1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每年产生大约25吨的乏燃料。
随着全球核电的发展,乏燃料的数量也在急剧攀升。
“暂时储存在燃料池中,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一旦燃料池放满,就需要卸出进行处理。
这其中就要求专业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来负责。
”法国核工业协会亚太区首席代表徐靖策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因此,对于乏燃料的运输和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核电人士的关注。
乏燃料的处理,是核电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其中也酝酿了核电发展中的另一大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法国、美国等老牌核电国家已经占据优势,中国仍处在探索阶段。
但尽管如此,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国外公司竞相踏足之地,同时国内的公司也正在寻找机会,以希望能够把握住国内市场份额。
运力需求由于乏燃料中一些放射性核素会长期释放衰变热,在卸出反应堆的最初5-10年,一般均在靠近反应堆的水池冷却,之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
东京电力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与福岛核电站危机的案例研究汪志平(札幌大学经营学部,日本北海道062-8520 )【摘要】本文考察了战后日本核电站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演变,电力公司和政党・官僚・学界・媒体的利益关系,核电站立地周边的居民的反对运动,政府及法院的应对,核危机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的股东大会的情况。
【关键词】日本核电站,东京电力,能源政策,电源三法,核泄漏一导言2011年3月11日下午,突如其来的9级大地震在日本的东北地区发生,随后而来的大海啸,使得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备用发电机故障,核电站里的堆芯熔化,大量核辐射进入空气,像幽灵一般到处飘荡,周边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被迫避难,核辐射给日本的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带来重大打击,至今那里的人民还生活在恐怖和紧张之中。
大地震和核事故发生以后,东京电力和福岛第一核电站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东京电力公司是如何刻力打造和日本政党・官僚・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大众媒体之核电利益共同体(日语是“原子力村”)的角度,考察在一个受到原子弹打击的战败国家里,日本政府和电力企业公司是如何克服国民的恐核情绪,推进核能发电事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核电大国的。
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体制和关系又和这次预想之外的事故相关联的。
从而为我国的公用事业(电力,铁路,公路等)的管理改革,提高一点借鉴。
二日本政府靠原子能利用实现能源自立之梦想1945年8月,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战后,同盟国方面禁止日本开发研究核能。
1951年,日本建立了战后9个电力公司(北海道・东北・东京・中部・北陆・关西・四国・中国・九州)的地区垄断体制,推行发电和输电的一体化经营。
1953年,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联合国发表了原子能和平利用(Atoms for Peace)的演说,建议设置核能利用的国际管理机构。
1954年3月2日,当时的众议员中曾根康弘提出了要求2.35亿日元(核燃料铀的原子量是235)的核电站建设费预算修正案,立即得到通过。
中国军转民60福岛核事故介绍及经验反馈■ 吴勇摘要:核事故对人类影响深远,一度“谈核色变”。
利用核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里程碑,不能因核事故放弃和平利用核能。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福岛核电站加盖安全壳厂房,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发生后,人们认识到将核反应燃料抑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或核安全厂房内,是避免大范围核灾难至关重要的举措。
本文简单介绍、分析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反馈,思考在兴建内陆核电时可以进行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氢爆;堆芯熔毁;福岛七级核事故;内陆核电美国是世界上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法国是世界核电站第二多的国家,核电能排到世界上第三名的是日本。
美国的核电标准是ASME;法国经ASME 授权后编制RCC-M,出口核电;日本采买进口美国核电后,极大地缓解了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以福岛核电站为代表的沸水堆,占据日本核电的半壁江山,然而平稳运行时间长了,忧患意识逐渐淡泊,正常的运维演练也不进行,在天灾到临时,人祸也显露出来了。
一、福岛核电站简介日本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线上,其中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亚欧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处形成日本海沟,亚欧大陆板块顶起成岛链。
地震频发,台风、海啸肆虐,火山伺机而动,生存条件堪忧,生活所需能源极其短缺,化石能源严重依赖进口。
为缓解能源危机,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开始发展核电,首先引进英国160MWe 气冷镁诺克斯型商用反应堆,随后压水堆(PWR)和沸水堆(BWR)竞相发展,各占约50%比例,期间也发展先进热中子原型堆(ATR)。
压水堆有主给水、堆芯冷却剂、主蒸汽三个回路,且有钢制安全壳,功率稳定、安全性能优越、造价高。
沸水堆只有一个回路,结构简单、造价便宜、运维方便,尤其是建造周期短,对资源匮乏亟待发展的日本国来说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沸水堆核电站由于其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维护方便、建造周期短等优点,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青睐。
尤其是通用电器公司的“Mark1”沸水反应堆,成了日本建设核电站的首选堆型。
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福岛县第一核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的第一站,位于福岛工业区,是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厂,共有六台机组,均为沸水堆。
2011年3月12日,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县第一次发生核泄漏。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表示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2012年3月26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采用内视镜,调查后表示高辐射量之下停留8分钟的话,人就会死亡。
中文名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外文名称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所属地区日本福岛工业区双叶郡反应堆类别单循环沸水堆使用燃料混合氧化物燃料总发电量4.7兆千瓦首座机组运营1971年日语原文福岛第一原子力発电所目录1简介2事态缘由▪基本的初始情况▪确定发现核泄漏▪核电站事故原因3历史4危机发展▪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泄漏持续恶化▪危机态势极严重▪放射性铯含量急升13倍5事故等级▪3月15日六级▪4月12日七级▪调至最高级6核辐射7持续影响▪停电计划▪局部危害8采取措施▪释放压力▪注水降温▪疏散民众▪增建反应堆▪周围20公里设为警戒区9紧急状态10请求协助11爆炸时刻12污染地图13周边污染14辐射致死15相关信息16正式清理1简介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北纬37°24'11.75"北,东经140°58'45.02"东。
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
卫星图片卫星图片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
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
突如其来的9级大地震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拖入了一场核灾难的中心。
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营核电企业,也是日本收入最高的电力公司,在《财富》杂志2010年全球500强中名列第128位。
在核能占全国电力供应份额超过1/3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厂供应了日本一半的核能发电量。
也就是说,单独一个东京电力,就承担了全日本近1/6的电力供应份额。
但在过去10年里,这家有整整60年历史的电力公司可能是世界上丑闻最多的核电企业,在本次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它也一直是丑闻的主角。
英国《金融时报》批评说,东京电力公司在本次核危机中的拙劣表现,加速了这场灾难的不可控性。
倘若将东电放在审判席上,这家傲慢的电力巨头至少可判“六宗罪”。
专题文字/赵海建第一宗罪:为保资产错过最佳时机东京电力公司在处置核泄漏问题上的应急机制不断遭到外界质疑。
事实上,由于屡屡贻误战机,东电最终未能将这场灾难控制在更小的范围之内。
3月11日地震发生后,受海啸冲击,福岛第一核电站紧急制冷系统电源失效,1号机组首先出现水蒸气。
3月12日上午,即地震过后的第二天,东京电力公司就曾考虑从附近海岸取水,用于冷却6个反应堆当中的一个,但直到当天晚上核电站发生爆炸并且首相菅直人下令过后才这样做。
至于其他反应堆,东京电力直到3月13日才开始用海水冷却。
多次拒绝外部援助据报道,东京电力之所以迟迟不愿意使用海水,是担心这样做会损害其对电站的长期投资,因为注入海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无法运行。
与此同时,核事故出现初期,最了解核电站内部构造的核电机组制造商技术专家第一时间赶到东电本部,希望能出谋划策,但一直未被东电接纳。
直到地震3天后,事态失控,东电才开始与外面的技术专家沟通。
同样在最初被东电拒之门外的,还有来自美国的援助。
日本政府官员透露,核泄漏事态一发生,美国方面就提出支援要求,但遭到东电拒绝。
据分析,东电担心,美方出于保险起见,可能会一上来就会建议用海水冷却反应堆,而东电一心想保住核电站。
日本、前苏联核泄漏事件——从社会突发事件看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一)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案例梗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该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严重地危害了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案例正文】(一)背景简介福岛一站1号机组是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
这一机组原本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
2011年东京电力计划为第一核电站增建两座反应堆。
但事实上,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此前也多次发生事故。
1978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公之于众。
2005年8月,里氏7.2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中存储核废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曾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
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
原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因此辞职。
2008年6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5加仑少量放射性冷却水泄漏。
官员称这没有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
(二)核泄漏事件始末3月12日:福岛核电站发生小规模爆炸,据推测,可能是氢气爆炸所致。
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在一份声明中说,受11日大地震影响而自动停止运转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线水平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
核反应堆的运行原理和故障原因如果你这几天一直在关注新闻,你肯定会注意到这处核电站遭遇了类似“爆炸”、“部分熔化”、“泄露”以及“辐射曝露”这些相当紧急的状况。
为了理解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大众科学》将为您普及一下关于核电站的相关常识Several of Japan's nuclear power plants are experiencing serious damage from the earthquake and ensuing tsunami.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understand the news, as it happens地震以及接踵而至的海啸让日本的几大核电站受损严重。
以下信息将帮助你解读关于日本核泄漏的新闻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lant, March 14, 2011 DigitalGlobe v ia Getty Images2011年3月14日,福岛第一核电厂/DigitalGlobe/盖蒂图片社Several of Japan's nuclear power plants, especially the Fukushima Naiishi plant in northeastern Japan, are experiencing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ake of Friday's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f you've been following the news, you've seen some pretty alarming stuff going on at this plant--terms like "explosion," "partial meltdown," "evacuation," and "radiation exposure." Scary stuff.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understand and keep up with the news unfolding in Japan.继周五的地震和海啸之后,日本的几大核电站尤其是日本东北部的福岛(Fukushima)的第一核电厂正在经历严重危机。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国旗下的讲话近日,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问题。
这是一件影响极其广泛、备受关注的全球性事件,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发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了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大火,1至3号机组堆芯严重受损,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后,为防止堆芯熔化,需要不断向反应堆注入冷却水,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水。
十几年时间过去了,为了储存这些核废水,在福岛核电站附近,已经建了1000个高约12米的储水罐,每个储水罐可储存1000多吨废水,近9成的储水罐已装满,核污水储存总量高达130多万吨。
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政府曾提出了5种方案:1、排入大海;2、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层;3、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4、电解处理;5、将这些废水固态化埋入地底。
这5种方案中,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里是成本最低的,只需要花费17亿到34亿日元,也就大约合1-2亿元人民币,但也是危害最大的。
而固态化埋入地底费用最昂贵,成本将是排放入海的几十倍以上,也是最安全的。
但日本不顾全世界的反对,一意孤行,选择了最省钱的方式。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厂产生的含京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这是一种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百万吨的核污水一旦排入大海,不仅会污染福岛附近海域,也会对全球包括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排海时间将持续30年甚至更久。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们对于日本政府的核废水排海行为表示强烈反对。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日本本身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更可能影响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此外,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也将对世界各国的渔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强烈呼吁日本政府尽快停止核废水排放的计划,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日本核泄漏事件始末,需要3月11日-4月7日每日的大事件提要.浏览次数:2163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4-25 16:55 |提问者:ing313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机组缺少电力供应,冷却系统失灵。
3月12日15时30分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厂房坍塌。
3月13日,日本自卫队消防车集结在日本福岛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注入海水冷却、2号机组等待排气减压、3号机组注入海水冷却。
泄漏:日本确定福岛核电站出现“少量核物质泄漏”,事故为4级。
格式同上,日本核泄漏事件始末,需要3月11日-4月7日每日的大事件提要.最佳答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机重大事件回顾:3月11日: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自动暂停运作(4号至6号机组处在关闭状态)。
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核紧急情况,指示居住在核电站周边半径3公里区域内的居民疏散。
3月12日:菅直人视察受损核电站。
政府将疏散范围扩大至核电站周边半径20公里的区域。
3月14日: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3月15日:2号和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政府指示核电站周边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的居民呆在室内。
3月17日:地面自卫队直升机从空中向3号机组注水,消防车从地面喷水。
3月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初步将1号至3号机组事故定为5级。
核事故等级共有7个级别。
3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福岛县牛奶和茨城县菠菜感染超标准的核辐射量。
3月20日:5号和6号机组进入被称作“冷停堆”的稳定状态。
3月26日:1号机组排水处附近海水被发现含放射性碘,含量是可允许值的1850倍。
3月27日:1至3号机组汽轮机建筑物附近的隧道内发现有高放射性水。
3月28日:2号机组汽轮机建筑物的地下室发现有高放射性水。
东京电力公司称,3月21日和22日在核电站内探测到了钚。
3月30日:东京电力董事长胜俣恒久宣布弃用1至4号机组。
4月2日:2号机组海水取水处附近的混凝土竖井出现裂缝,放射性水正在泄漏。
日本福岛核事件简述2011年3月11日,一场里氏9.0级的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毁灭性打击,导致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
这场核泄漏事故,成为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后人类历史上的又一场核灾难。
福岛核电站是日本最早开始修建的核电站之一,其中第一核电站的6个反应堆机组均建于上世纪70年代核电大发展时期,修建于1971年的1号机组在事故发生时已经服役了40年,进入寿命末期。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站积聚了大量核废水。
一部分废水是帮助冷却核反应堆的海水,但同时变成了污染源;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地下水,它们在海啸的作用下流入到厂房地下室,和已有的污染水混合在了一起。
此外,雨水也渗入厂房,成为污水。
随着核电站积聚的核污水越来越多,在距离福岛核事故过去10年后,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要将福岛核电站的污水通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过滤后排入大海。
给出的理由是,东电近10年一直在给核电站事故善后,但发现储存核污水的储罐容量不够了,到2022年夏天就会存满。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
通过ALPS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但是氚难以从水中清除。
日本政府当时表示,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的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以下,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
该计划一经公布就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争议,遭到国内外强烈反对。
然而,2022年7月,日本政府执意正式推出排海方案,即修建一条从福岛核电站通往近海的海底隧道,将经过处理的核污水通过该隧道引流至距海岸1公里的近海排放。
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于当年7月22日召开会议,正式认可了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计划。
获得地方政府同意后,东电公司计划于2023年春天开始排放核污水。
此后,根据日本政府的说法,由于相关基建受天气与海洋状况等变数的影响,排放的时间从原计划2023年春天延至2023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4~6月)。
主题04覆水难收莫以邻为壑素材:东京电力公司8月24日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据日本共同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
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
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需要数十年,这个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远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适用主题:1.生态环保2.人类命运共同体3.可持续发展4.道义责任5.食品安全6.身体健康7.人民至上8.兼听则明9.眼前˙长远10.个人˙国家˙全球11.一己私利˙公共利益角度1、日本的“划算”是全世界的“代价”。
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姿态非常自私。
实际上,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上,有氢气释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释放等多种方案,而日本政府选择的却是经济代价最小的排海方案。
这说明日本政府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左邻右舍的合理关切和国际公共利益,而是如何将自身的负担降到最低。
日本政府这一决策背后的所谓“经济账”,充分暴露了其自私本质。
角度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
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简介与分析北京时间2011 年3 月11 日13 时46 分,日本发生9.0 级地震并引发高达10 米的强烈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福岛核电站一二三号运行机组紧急停运,反应堆控制棒插入,机组进入次临界的停堆状态。
在后续的事故过程当中,因地震的原因,导致其失去场外交流电源,紧接着因海啸的原因导致其内部应急交流电源(柴油发电机组)失效,从而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功能全部丧失并引发事故。
一、福岛核电站情况日本福岛核电站为目前世界最大核电站,由福岛一站和福岛二站组成,共10 台机组。
第一核电站有6 台机组,均为沸水堆(BWR)。
地震前,1、2、3 号机正常运行,4、5、6 号机正在大修或停堆检修。
第二核电站有4 台机组,均为沸水堆(BWR),地震前均正常运行。
福岛核电厂采用单层循环沸水堆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轻水堆堆型,先后开发了BWR-1至BWR-6和第三代先进沸水堆(ABWR))下图为沸水堆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福岛MARK I(左图)为双层安全壳,内层为钢衬安全壳(梨形),设计压力4bar 左右,容积较小(数千立方米),外层非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
钢安全壳由干井和湿井构成,干井中间是压力容器。
湿井为环形结构,里面装了4000吨的水,起过滤放射性物质和抑制安全壳内压力作用。
福岛一站的MARKII(右图)安全壳在MARK I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设计,内层钢安全壳改为圆锥形,干井直接位于湿井上方,湿井改为圆柱形结构,两者之间通过导管相连。
B.应急冷却系统下图分别为BWR3和BWR4的应急冷却系统示意图。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沸水堆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反应堆堆芯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在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开始关注超设计基准事故和严重事故。
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的反应堆安全设计可以保证安全,不必要在在法规上进一步的对严重事故再加以要求,主要靠业主自主开展提升安全和降低风险方面的工作。
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让业主采用PSA手段进行风险研究,并研制事故规程(AM),针对超设计基准事故和严重事故。
日本福岛核事故故已进入第6天,此次核泄漏危机在过去的5天里逐步升级,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欧洲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将这次由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灾难形容为发生的事情进行梳理时,我们发现日本当局在此次事故中应对失当、表现乏力,其中教训值得各国政府和核电行业吸取。
在分析这次核事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简单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泄漏防护原理。
日本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的所有10座核反应堆在1971-1988年间建成运行,均属沸水型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BWR)。
其工作原理是核燃料棒在反应堆堆芯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传递给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水,这些水被加热后产生蒸汽,直接推动蒸汽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这个回路里的水,在反应堆运转后是沸腾的,蒸汽通过涡轮发电机后需要进入一个冷凝器,冷凝器引入海水进行冷却,蒸汽冷却后重新变成液态水流回反应堆压力容器。
为什么停堆后冷却那么重要在这次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的反应堆都已自动“停堆”,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核泄漏?这是因为在核电术语里“停堆”,只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向反应堆芯插入控制棒,停止链式反应,但是核燃料棒里的反射性元素自衰变仍然产生大量热量。
这样就必须保持冷却水循环,以保证核燃料棒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包裹金属熔解破损,导致严重核泄漏。
沸水型反应堆运行过程示意图,图中蓝色部分即为冷却水循环,最左边的部分即为进行链式反应的炉心。
(点击可看大图)众所周知,核燃料在发生链式反应时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碘131、铯137。
为了避免这些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多层防护。
第一层防护:核燃料棒外壳福岛核电站有三层防护,第一层就是核燃料棒的外壳——锆合金,这层锆合金包裹可以避免核燃料棒里的放射性物质与冷却水接触,可以承受1200度的高温。
很多根核燃料棒、控制棒(用途是吸收中子,控制链式反应的程度)及相关机构就组成了反应堆堆芯装置。
东京电力称将废弃福岛核电站4个反应堆
福岛核电站事故总指挥——东京电力公司董事会会长胜俣恒久(暂时代行因病住院的东电社长清水正孝)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3月30日消息,东京电力公司董事会会长胜俣恒久30日下午代替因病住院的清水正孝社长出席记者会。
他在会上明确表示,东电将废弃福岛核电站的1-4号反应堆,并将与日本政府商讨今后的赔偿事宜。
胜俣恒久在记者会上称:“根据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状况,我们不得不对1-4号反应堆采取废炉措施。
”他同时表示,东电“对社会、对广大民众造成的不安和担心表示深切的道歉”。
为确保福岛核电站周边避难灾民的生活安置,东京电力公司将在内部设立“福岛地域支援室”,制定具体安置措施。
另外,有关对受污染农作物的相关赔偿事宜,胜俣恒久还代表东电表示:“今后我们将与政府继续磋商,在国家的支援下,根据日本《原子能损害赔偿制度》,带着诚意向受灾的民众进行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