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的原理与结构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5
避雷器避雷器的作用当雷电过电压沿架空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内时,将发生闪络,甚至将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
因此,假如在电气设备的电源进线端并联一种保护设备即避雷器,如图1,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避雷器的保护作用基于三个前提:1、伏秒特性与被保护绝缘的伏秒特性有良好的配合2、保证其残压低于被保护绝缘的冲击电气强度3、被保护绝缘必须处于该避雷器的保护距离之内避雷器的要求:1、正常运行时不放电,过电压时放电正确动作2、放电后要有自恢复功能避雷器的相关参数持续运行电压:即允许长期工作电压。
它应等于或大于系统的最高相电压。
额定电压(“KV”:最大工作电压(“弧灭火电压”)可在短时间内使用。
术语保险杠可以在工作电压下放电并关闭电弧。
访友脚印暂没有访客留下脚印!很久这是保护装置的特性和结构的基本参数和设计基础。
工作频率容许电压性能:指示性氧化锌抵抗在规定条件下过压的能力。
额定放电电流(“KA”:用于分离避雷器电平的放电电流峰值220KV 及以下系统不得超过5KA的剩余电压,也就是说,在冲击电流的影响下,避雷针两端产生的电压可以理解为避雷针两端所承受的最大电压。
避雷器的分类和结构用于阀型、管型、有限金属氧化物保护形式。
阀避雷针主要分为两大类:普通阀避雷针和磁性鼓风机避雷针。
Tic.Les普通阀避雷器是FS和FZ系列;磁性鼓风机避雷器是FCD和FCZ.Les阀式防雷装置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如下:电力站:Y电路:D-旋转电机:C-with磁性鼓风机放电间隙。
阀挡板主要由串联连接到碳化硅电阻板(“阀板”)的平面火花空间构成,该平面火花空间安装在密封的陶瓷管中,并装有安装的连接螺栓。
在保险杠中,具有非线性特性,高电压强度和低电压强度。
一种阀式保险杠不能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通过一个点火间隔穿孔,但在过压电压下通过一段点火间隔撞击保险杠。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一、避雷器的工作原理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免受雷击伤害的重要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和高电流,通过引导和分散这些电压和电流,将其安全地释放到地球上,保护电力系统设备不受损害。
避雷器通常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引线、接地线和外壳。
其工作原理如下:1. 雷电产生高电压:当雷电接近地面或设备时,会产生高电压。
这是由于雷电云与地面之间形成了电势差。
2. 引线感应电压:避雷器的引线处于高电压区域中,当雷电电场作用于引线时,引线感应到高电压。
3. 电压超过MOV的击穿电压:引线感应到的电压将传递给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
MOV是一种特殊材料,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
当电压超过MOV的击穿电压时,其电阻急剧减小,形成一条低阻抗通路。
4. 电流通过MOV到接地线:一旦MOV击穿,大量电流会通过MOV流入接地线。
这样,高压和高电流就得到了有效地引导和分散,保护了设备。
5. 保护设备免受雷击:通过将电压和电流引导到地球上,避雷器保护了电力系统设备免受雷击伤害。
二、避雷器的设计原理避雷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和合理布置引线。
1.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的选择:- 额定电压:根据设备所需的额定电压选择MOV。
额定电压应大于设备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 额定击穿电压:MOV的额定击穿电压应根据设备所需的保护水平选择。
击穿电压越低,避雷器对雷击的响应速度越快。
- 额定电流:根据设备所需的额定电流选择MOV。
额定电流应大于设备所能承受的最高电流。
2. 引线的布置:- 引线的长度和直径:引线应具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以确保能够承受雷击时产生的高电压和高电流。
引线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所需保护水平进行合理设计。
- 引线的位置:引线应尽可能靠近设备,以便及时感应到雷电产生的电压。
同时,引线应远离其他电气设备和导体,以避免干扰和电磁耦合。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造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伤害的电气设备。
它能够将雷击过电压引导到地面,防止电压过高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气放电原理和电阻分压原理。
一、电气放电原理当雷电云与地面或者建造物之间存在电势差时,会形成电场。
当雷电云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电阻会突破,形成电气放电通道。
这个通道会导致雷电云和地面之间的电荷平衡,从而释放掉雷电云中的电荷。
避雷器利用电气放电原理,将雷击过电压引导到地面,从而保护建造物和设备。
二、电阻分压原理避雷器中的主要组件是气体放电管和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当雷击过电压作用于避雷器时,气体放电管会迅速导通,形成低阻抗通路,将雷击过电压引导到地面。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则起到了限流的作用,防止过大的电流通过避雷器。
具体来说,当雷击过电压作用于避雷器时,气体放电管的电压会迅速上升,当达到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时,气体放电管会自动导通。
导通后,气体放电管的电阻会急剧下降,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将雷击过电压引导到地面。
同时,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会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过大的电流通过避雷器,保护避雷器本身以及与之连接的设备。
总结起来,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气放电原理和电阻分压原理。
它能够将雷击过电压引导到地面,保护建造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伤害。
在避雷器中,气体放电管起到了导电的作用,而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则起到了限流的作用。
这两个组件协同工作,确保了避雷器的有效运行。
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避雷器,我们能够有效地保护建造物和设备,降低雷击风险,维护人员的安全。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造物和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重要装置。
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和分散雷电的电流,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1. 避雷器的组成避雷器主要由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陶瓷外壳、引线和接地装置等部份组成。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是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它具有高电阻和低电压的特性,能够在电压超过一定阈值时迅速变为低电阻状态,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面。
2. 工作原理当雷电接近建造物或者设备时,避雷器会迅速感应到雷电的电场变化。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的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超过其阈值时,电阻迅速变小,形成一条低阻抗通路。
这样,避雷器就能够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面,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接地装置的作用避雷器的接地装置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
接地装置通过将避雷器与地面有效连接,确保雷电电流能够顺利流入地下。
接地装置通常由导体材料制成,如铜杆或者铜板,并埋入地下深处,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良好的接地装置能够降低电阻,提高避雷器的工作效果。
4. 避雷器的分类根据使用场景和工作原理的不同,避雷器可以分为气体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两种类型。
气体避雷器主要利用气体放电原理来分散和消除雷电电荷,适合于高压电网等场景。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则是目前应用更为广泛的一种避雷器,其主要利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的特性来引导雷电电流。
5. 避雷器的应用领域避雷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建造物和电气设备的保护中。
例如,高层建造、通信基站、输电路线、变电站等都需要安装避雷器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避雷器还常用于雷电监测系统中,通过监测避雷器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雷电活动,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总结:避雷器是一种重要的装置,能够有效保护建造物和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危害。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的特性,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面,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避雷器的接地装置起到关键作用,确保雷电电流能够顺利流入地下。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设备和建造物免受雷击伤害的重要装置。
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和分散雷电能量,保护设备和建造物免受雷击的破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一、避雷器的基本组成避雷器主要由引线、放电电极、绝缘支撑体和接地装置等组成。
1. 引线:引线是避雷器的接入装置,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用于将避雷器与电力系统或者设备连接。
2. 放电电极:放电电极是避雷器的核心部份,通常由金属氧化物制成,如锌氧化物、钛酸锌等。
放电电极的作用是在雷电冲击下形成导电通道,将雷电能量引导到地面。
3. 绝缘支撑体:绝缘支撑体是避雷器的绝缘部份,通常由陶瓷或者聚合物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保护放电电极。
4.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将避雷器与地面连接的装置,用于将引导到地面的雷电能量有效地分散和释放。
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原理:放电原理和接地原理。
1. 放电原理当雷电冲击到达避雷器时,由于避雷器的放电电极具有较高的导电性,雷电能量会通过放电电极进入避雷器内部。
避雷器内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形成一条导电通道,将雷电能量引导到地面。
通过这种方式,避雷器能够将雷电能量从电力系统或者设备中有效地分散和释放,避免雷击伤害。
2. 接地原理避雷器的接地装置起到将雷电能量引导到地面的作用。
接地装置通常与地下的大地形成良好的接触,通过接地电阻的作用,将雷电能量有效地分散和释放。
良好的接地装置能够降低避雷器的工作电压,提高避雷器的放电能力,从而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效果。
三、避雷器的分类根据避雷器的使用场所和工作原理,避雷器可以分为室外避雷器和室内避雷器,以及非线性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 室外避雷器和室内避雷器室外避雷器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输电路线和变电站等室外设备的保护,能够有效地分散和释放雷电能量。
室内避雷器主要用于建造物内部的电力设备和路线的保护,能够防止雷击对设备和路线造成的损坏。
2. 非线性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非线性避雷器是一种利用非线性元件(如气体放电管)的特性来进行放电的避雷器。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一、引言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其作用是在雷电活动时将过电压引到地面,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的伤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
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避雷器主要由非线性电阻元件和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组成。
当电力系统浮现过电压时,避雷器会自动启动,将过电压引到地面,保护电力设备。
1. 非线性电阻元件避雷器的非线性电阻元件是由氧化锌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很大,几乎不传导电流。
但当电力系统浮现过电压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迅速变小,形成一条低阻抗通路,将过电压引到地面。
2.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是避雷器中的关键元件之一。
它由氧化锌和其他金属氧化物混合而成。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MOV的电阻很高,几乎不传导电流。
但当电力系统浮现过电压时,MOV的电阻迅速变小,形成一条低阻抗通路,将过电压引到地面。
三、避雷器的设计原理避雷器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过电压等级来确定的。
以下是避雷器设计的普通原则:1. 额定电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应与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相匹配。
额定电压是指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水平。
2. 过电压等级过电压等级是指电力系统在雷电活动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电压突变时的最高电压水平。
避雷器的设计应能有效地将过电压引到地面,保护电力设备不受损坏。
3. 安装位置避雷器应安装在电力设备进入建造物或者其他设备的进线侧,以便及时将过电压引到地面。
4. 阻抗匹配避雷器的阻抗应与电力系统的阻抗相匹配,以确保过电压能够有效地引到地面。
5. 灵敏度避雷器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能够迅速启动并引导过电压,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雷击的伤害。
四、结论避雷器是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非线性电阻元件和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将过电压引到地面。
避雷器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过电压等级来确定的。
避雷器的结构、原理及用途避雷器又叫过电压保护器,是用来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免受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种电器。
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
一、避雷器的结构、原理1、管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是一种保护间隙,是最简单的避雷器。
1)结构如上图所示,管型避雷器主要由产气管、内部间隙S1、外部间隙S2三部分组成。
产气管由纤维、有机玻璃或塑料等制成,其内部间隙装在产气管内,一个电极为棒形,另一个棒极为环形,外部间隙装在管型避雷器与带电的线路之间。
2)工作原理当输电线路遭到雷击或发生感应雷时,大气过电压使管型避雷器的内部间隙和外部间隙击穿,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
但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系统的工频续流,其值也很大。
雷电流和工频续流在管子内部间隙发生强烈的电弧,使产气管内壁的产气材料产生大量的气体,在管内形成很大压力,起到使气体从环形电极的开口喷出的纵吹作用,从而使电弧电流过零时熄灭,因此不用切断电路。
这时,外部间隙的空气恢复了绝缘,使管型避雷器与系统隔离,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2、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
1)结构如上图所示,阀型避雷器主要由装在密封瓷套中的火花间隙和非线形电阻阀片组成。
单个火花间隙由数个圆盘形的铜质电极组成,每对间隙用0.5~1mm厚云母垫圈隔开;普通阀型避雷器根据额定电压的不同,由数个或数十个单个的火花间隙构成;非线形电阻阀片是用特殊碳化硅制成的饼状元件,其颗粒相互接触,但其接触面不大于颗粒表面的1/10,它的电阻随着通过电流的不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2)工作原理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承受工频电压时是一个高阻值电阻,类似关闭的阀门,使工频电流很难通过;在遇到雷击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冲击时,又变成一个低阻值电阻,类似阀门开启,使冲击电流很容易通过;雷电流过去后,工频电流又使阀形电阻片呈现很高的电阻,类似阀门关闭。
避雷器结构原理嗨,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避雷器这个超酷的东西。
你可能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但是它到底是咋回事呢?咱先来说说避雷器长啥样。
它的模样其实还挺多变的,不过大体上都有一些共同的部分。
有的避雷器看起来像个小柱子,直直地站在那儿,还有些线路上的避雷器就像是一个个小盒子一样附着在上面。
不管长啥样,它的内部结构可是大有乾坤呢。
那避雷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像是一场闪电和避雷器之间的“战斗”。
你知道闪电那家伙,能量大得吓人,要是直接打到电气设备上,那设备可就惨了,就像被一个超级大力士狠狠地揍了一拳,肯定得报废。
避雷器就像是电气设备的超级保镖。
它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可神奇了。
当闪电带来的高电压过来的时候,避雷器里的这个材料就像是被叫醒的小战士一样。
在正常电压下,这些小战士们都安安静静的。
可是一旦电压高得不正常,就像闪电带来的超高电压,它们就开始发挥作用啦。
比如说氧化锌避雷器吧,氧化锌这种材料就像是一群很敏感的小精灵。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电阻很大,电流很难通过。
但是一旦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这些小精灵们就好像突然变了个样子,电阻变得特别小。
这时候,闪电带来的电流就会顺着避雷器这个通道走,而不是冲向那些脆弱的电气设备。
这就好比是给那些想搞破坏的闪电电流指了一条特殊的路,让它们从避雷器这里通过,而不是去伤害电气设备。
你可以想象一下,电气设备就像是住在城堡里的小宝贝,避雷器就是城堡外面的坚固城墙。
闪电就像那些来侵犯的坏蛋。
当坏蛋来的时候,城墙就发挥作用啦,把坏蛋挡在外面,或者是让坏蛋顺着城墙的特殊通道走,而不会让坏蛋冲进城堡伤害小宝贝。
而且啊,避雷器还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呢。
当高电压过去之后,那些氧化锌小精灵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电阻又变得很大。
就像打完一场仗之后,小战士们又休息起来,准备迎接下一次可能的挑战。
这可太厉害了,要是没有这个能力,那避雷器用一次就得换一个,那得多麻烦呀。
从结构上来说,避雷器的各个部分都紧密配合。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造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的电气装置。
它能够将雷电过电压引导到地下,从而保护被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一、工作原理1. 避雷器的构成避雷器由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和附加元件组成。
MOV是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它由氧化锌陶瓷粉末制成,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
附加元件包括引线、外壳和接地装置等。
2.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当雷电过电压作用于避雷器时,避雷器的MOV将变成低电阻状态,引导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将其引至接地。
这样,避雷器将过电压从被保护系统中分离出来,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
二、作用1. 保护设备和系统避雷器能够有效地将雷电过电压引导到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和系统免受雷电侵害。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避雷器的作用尤其重要。
它可以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和系统造成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保护建造物和人员避雷器能够将雷电过电压分离出来,避免其对建造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当雷电击中建造物时,避雷器能够将过电压引导到地下,防止建造物遭受损坏。
同时,避雷器还能够降低雷电对人员的威胁,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避雷器的分类根据使用场所和功能,避雷器可分为室外避雷器和室内避雷器,以及电力避雷器、通信避雷器和防雷箱等。
1. 室外避雷器室外避雷器主要用于保护建造物和设备免受雷电侵害。
它通常安装在建造物的屋顶或者高处,以便更好地接收雷电。
室外避雷器具有耐受高电流冲击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雷电过电压引导到地下。
2. 室内避雷器室内避雷器主要用于保护室内设备和电气系统免受雷电侵害。
它通常安装在设备的电源输入端或者信号输入端,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室内避雷器通常体积较小,安装方便。
3. 电力避雷器电力避雷器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免受雷电侵害。
它通常安装在输电路线的终端或者分支处,用于引导雷电过电压。
电力避雷器具有耐受高电流冲击的能力,能够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避雷器是一种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免受雷电冲击的重要装置。
它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冲击的能量,从而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理。
一、工作原理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气体击穿和电弧消除。
1. 气体击穿当雷电冲击通过避雷器时,避雷器内的气体味被电场强度激发,形成电离区域。
当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场强度时,气体将发生击穿现象,形成导电通道。
这个击穿过程会导致气体中的电荷流动,从而吸收和分散雷电冲击的能量。
2. 电弧消除当气体击穿后,会形成一个电弧通道。
电弧是一种高温、高能量的电流放电现象。
为了避免电弧持续存在,避雷器内部通常会设置一个消弧室。
消弧室的设计会有效地消除电弧,防止其继续存在,从而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设计原理避雷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绝缘材料、气体压力、击穿电场强度和电弧消除。
1. 绝缘材料避雷器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以确保其能够在高电压环境下工作。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陶瓷、玻璃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流泄漏和电弧放电。
2. 气体压力避雷器内的气体压力对其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者过低的气体压力都会影响避雷器的击穿电场强度和电弧消除效果。
因此,合理控制避雷器内的气体压力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击穿电场强度避雷器的击穿电场强度是指避雷器内气体发生击穿所需的电场强度。
击穿电场强度取决于气体的性质和压力,以及避雷器的结构和尺寸。
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击穿电场强度,以确保避雷器能够在雷电冲击下正常工作。
4. 电弧消除电弧消除是避雷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消除电弧,避雷器通常会采用消弧室结构。
消弧室的设计需要考虑电弧的能量消耗、电弧的温度和电弧的持续时间等因素。
合理的消弧室设计能够有效地消除电弧,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击穿和电弧消除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
防雷器工作原理和结构沈阳北一宁防雷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整理防雷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
防雷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防雷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
用于防雷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一、SPD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
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2.按用途分:(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信号保护器:低频信号保护器、高频信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1.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
避雷器元件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1、放电间隙与放电管放电间隙:所谓放电间隙是把暴露在空气中的两块相互隔离一空气间隙的金属物作为避雷放电的装置。
通常把其中一块金属接在需要防雷的导线上如电源的相线,另一块金属与地线连接。
当雷电波来到的时候首先在间隙处击穿,使间隙的空气电离,形成短路,雷电流通过间隙流入大地,而此时间隙两端的电压很低,从而达到保护线路的目的。
常用于高压线路的避雷防护中。
气体放电管:把一对互相隔开的冷饮电极,封装在玻璃或陶瓷管内,管内再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就构成了一只放电管。
优点:具有很强的浪涌吸收能力,即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做到100KA以上),很高的绝缘电阻以及很小的寄生电容,漏电流小。
对正常工作的设备不会带来任何有害影响。
缺点:残压高(2~4KV),反应时间长(>100ns),动作电压精度较低,有工频续流,因此在保护电路中应串联一个熔断器,使得工频续流迅速被切断。
注:由于两只放电管分别装在一个回路的两根导线上,有时回不同时放电,使两导线之间出现电位差,为了使两根导线上的放电管能接近统一时间放电,减少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又研制了三级放电管。
可以看作是由两只二级放电管合并在一起构成的。
三级放电管中间的一级作为公共地线,另两级分别接在回路的两条导线上。
符如图2、压敏电阻: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小于压敏电压时,压敏电阻呈高阻状态,如果并联在电路上,该阀片呈断路状态;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压敏电压时,压敏电阻就会击穿,呈现低阻值,甚至接近短路状态。
压敏电阻这种被击穿状态是可以恢复的,当高于压敏电压的电压被撤销以后,它又恢复高阻状态。
当电离线被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使压敏电阻击穿,雷电流通过压敏电阻流入大地,使电力线上的类电压被钳制在安全范围内。
优点:同开关电压范围宽(6——1.5KV),反应速度快(25ns),通流量大(2KA/CM2),无续流。
缺点:容易老化,动作几次后,漏电流会增大,从而导致压敏电阻过热,最终导致老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