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空间竞争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59
第一章一.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①“旅行主体”论:皮尔斯(供应需求的空间模式、旅行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行通道)②“旅旅客体”论:郭来喜(旅行地因由、旅行者的地区散布、旅行与环境的关系)③地理学者将旅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行由三个主要的成分构成,即旅旅客源地、旅行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通道。
二.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1. 旅行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行者行为规律3、旅行需求展望4、旅行通道5、旅行资源评论 6 、旅行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行地研究7、旅行环境容量8、社区旅行9、新兴旅行10、旅行开发的地区影响11、旅行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行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1.1979-1989 :【理想主义阶段】: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从头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行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外国理论前沿,反省自己发展不足,拥有鲜亮的自由探究的理想主义色彩,只管研究成就、研究方法不行熟,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研究框架- 关注外国研究- 教书育人 - 着重社会实践-增强合作等方面。
特点和意义:稚嫩阶段,成就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究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促使了中国旅行业的发展,但在必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
旅行规划主力军- 学科学术意识降落- 视线狭小国际关注度不足- 学术贡献不够。
适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行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外国差距更大,但也不可以忽略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3.1999 到现在:【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悟,旅行地理此刻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的理性回归,但旅行地理的将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美、价值观的从头梳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5年5月Jour nal of Sichua 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Supplement May,2005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基于空间竞争的分化与整合———以四川省九顶山自然风景区为例刘学华,王绪传(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川西山地在地域界定上主要是指四川西部龙门山一线和邛崃山脉中南等山区地带,该区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位,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质构造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生物景观,聚集了包括九寨沟等众多世界级景区在内的大量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的最有效途径,但随之衍生的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作者在对四川省九顶山风景区①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时发现:川西地区尚有大量类似九顶山风景区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潜在旅游资源,这类景区的成功开发对整个川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互补作用。
但在现有开发规模和已有旅游产品形象遮蔽影响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新旅游产品以提高该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深化川西山地旅游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分析1.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川西山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地形地貌多元化,气候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生态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垄断性;兼有李白故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使得川西山地旅游资源极具魅力。
最典型的是在此区域四川省推出的“九寨旅游环线”(见图1),已经成为西部一条新的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旅游热线。
图1四川省九寨沟旅游环线旅游地分布示意图但对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在同一地域内同时存在如此众多的著名旅游景点,不可避免的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空间非转移性和旅游者可选择性而引发的空间竞争问题———各个旅游地的吸引力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415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成功与否和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这三个因素是()。
答案:游客;时间、空间和交流;文化掮客2.关于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答案: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活动,城市会兴建很多面向游客的基础设施或服务设施3.根据《旅游规划通则》,编制旅游规划有7个原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短期需要,具有迫切性4.旅游宾馆宏观选址主要考虑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答案:在节点状旅游区,可以在旅游中心城市、风景区附近选址5.以下不属于皮尔斯旅行生涯阶梯理论的旅游动机层次的是()。
答案:安全保障6.下列有关旅游动机外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可达性能够节省交通费用7.下列关于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黄果树瀑布和龙宫溶洞是此消彼长的旅游地空间竞争8.以下关于喀斯特洞穴开发做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在游客量开始下降时,应进行大的投资以使游客增长9.关于空间竞争的特点,错误的是()。
答案:在同一区域出现的多个同类型旅游地的吸引力不会增长10.对于环境容量概念的理解,下列有误的是()。
答案:各种具体容量之间是具备相加的基础的11.下列不属于基本容量的是()。
答案:既有容量12.下列对替代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替代旅游的经济返回率很高13.对于冒险旅游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冒险旅游的种类不多,比较有限14.事件具有许多类型,其中,会重复举办,且随着时间消逝会逐渐与举办地融为一体的事件是()。
答案:标志性事件15.生态旅游是从替代旅游中逐渐推理形成的独特旅游形式,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硬性生态旅游比软性生态旅游更有自然难度16.孙九霞构建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有效模式中,公平参与、民主参与的前提是()。
旅游目的地形象地位的支撑要素1、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有哪些支撑要素?请简述一下,在目的地形象策划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支撑要素之间的关系。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
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是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旅游地形象策划主要包括形象策划、产品策划和市场策划三大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形象定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2、旅游者的感知、认知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4、旅游市场定位5、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1、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所谓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即旅游资源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品质、特色,由此决定了旅游资源自身的级别,它是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
旅游资源只具备本我特质还不行,还应兼具本我特质的释放功能。
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其内在的特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人们置身其境,被其特有的气场所吸引。
其中自然资源的释放多数依据资源本身,例如,四川作为国宝熊猫的主要栖息地,被誉为“熊猫故里”,由于熊猫是“中国国宝”,数量稀少,且大部分栖息于四川,因此可以说这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一性,也使“熊猫故里——四川”这一形象具有绝对优势。
而人文资源的释放更多依赖于后天的人工打造。
如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化断流一直传承至今的国家,因此形成中国“东方文明古国”的形象。
当某一目的地既具有特色自然资源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时,在为该目的地进行形象定位时就存在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优势比较。
如四川省眉山市,在自然资源方面,其境内的瓦屋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杜鹃群落之一。
文资源方面则有1、中国最大的汉代崖墓——麻浩崖墓;2、三苏祠是文豪苏洵、苏轼、苏辙故里;3、彭祖山的彭祖长寿文化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