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课件),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课件),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之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出示一系列课件:《你知道吗?》1、迎客松,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列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
2、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
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3、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4、黄山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所以树皮的颜色和岩石的颜色很相似……5、因为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黄山松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山,走近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的奇!板书课题。
复习字词之妙语连珠:人们对黄山奇松()。
瞧,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
陪客松如同一个(),陪同游人,送客松姿态独特,游人把它比作(),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地与游人告别二、配乐录音,感受奇松。
1、过渡:让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
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哪棵奇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走进黄山这片神奇的世界。
(一)品味奇松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的成果。
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_______,因为。
(二)爱要大声读出来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奇在生命力强,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我们迎上山;有的伴我们左右,陪我们看风景;还有的送我们下山,伸出长手臂,向我们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爱就大声读出来,同学们自选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
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