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测试系统同步时钟校准的频率测量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14.42 KB
- 文档页数:5
时间同步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是确保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时间同步系统有不同的测试方法。
一、网络时间同步系统测试网络时间同步系统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时间同步的系统,它可以将多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到一个统一的时间源上,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环境测试:首先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测试,确保网络环境良好,能够正确传输时间信息。
时间源测试:时间源是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核心,要确保时间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时间同步测试:测试时间同步系统的功能,确保不同计算机的时间能够正确同步到时间源上。
时间准确性测试:测试不同计算机的时间与时间源的准确性,确保系统的准确性。
二、基于GPS时间同步系统测试基于GPS时间同步系统是指利用GPS技术来实现时间同步的系统,它可以将多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到一个统一的时间源上,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于GPS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GPS信号测试:首先要测试GPS信号的强度,确保GPS信号良好,能够正确传输时间信息。
时间源测试:时间源是基于GPS时间同步系统的核心,要确保时间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时间同步测试:测试时间同步系统的功能,确保不同计算机的时间能够正确同步到时间源上。
时间准确性测试:测试不同计算机的时间与时间源的准确性,确保系统的准确性。
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是确保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时间同步系统有不同的测试方法。
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主要包括网络环境测试、时间源测试、时间同步测试和时间准确性测试;而基于GPS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主要包括GPS信号测试、时间源测试、时间同步测试和时间准确性测试。
通过对时间同步系统的测试,可以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方法一、引言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方法是保证系统内各个节点时间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在分布式系统或者网络环境中,节点的不同硬件和软件特性会导致时钟的漂移,而时钟不同步会影响系统的各项任务和协调工作。
二、时钟同步方法1. 网络时间协议(NTP)NT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时钟同步协议。
它通过在网络中的时钟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进行通信和时间同步,使得所有参与者拥有相似的时间参考。
NTP采用多种算法来调整和修复时钟的偏移,以达到更高的同步精度。
2. NTP中文全称为“网络时间协议”,是一个互联网标准网络协议,用于将计算机时间同步到协调世界时。
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中,由于其高效性和稳定性,在各种分布式系统中被广泛使用。
3. 移动网络时钟同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设备通常与基站进行通信。
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移动设备和基站需要进行时钟同步。
其中,门控频率同步(GPS)、基站广播同步和协议同步(BTS)是常见的方法。
三、时钟漂移校正方法1. 预测性校正算法预测性校正算法通过分析时钟漂移的历史数据和趋势,对时钟进行预测性校正。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主动调整时钟频率或者进行人工干预,以降低漂移误差和增强时钟的稳定性。
2. 时钟漂移补偿算法时钟漂移补偿算法旨在通过连续的测量和计算,对时钟漂移进行实时补偿。
在这种方法中,时钟频率可以被动态地调整,以确保时钟与真正参考时钟保持一致。
3. 精确对齐算法精确对齐算法的目标是将多个时钟调整到一个共同时间基准。
这需要更高精度的时间参考源,例如GPS等。
通过与其他时钟的差异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对时钟进行微调,以实现高度同步。
四、应用和挑战时钟同步和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实时系统,如金融交易、电力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等。
然而,面对不同硬件和软件环境,时钟同步和时钟漂移校正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会影响时钟同步的实时性和精度。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分布式的网络和局域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等采集数据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地方。
同步采集是这类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重要要求,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系统的高效性都要求系统能进行实时数据通信。
因此,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
由于产生时钟的晶振具有频率漂移的特性,故对于具有多个采集终端的分布式系统,如果仅仅在系统启动时进行一次同步,数据的同步传输将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失步。
因此时钟的同步就是保证数据同步传输的关键所在。
2002年提出的IEEE1588标准旨在解决网络的时钟同步问题。
它制定了将分散在测量和控制系统内的分离节点上独立运行的时钟,同步到一个高精度和高准确度时钟上的协议。
由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工作于局域网的环境中,于是借鉴IEEE1588标准中的思想,设计出一种针对基于局域网的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的机制,成功地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了μs级的同步。
1 时钟同步原理及实现时钟同步原理借鉴了IEEE1588协议中的同步原理。
IEEE1588 定义了一个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精确同步时钟协议(PTP 协议),该协议与网络交流、本地计算和分配对象有关。
IEEE1588 时钟协议规定,在进行时钟同步时,先由主设备通过多播形式发出时钟同步报文,所有与主设备在同一个域中的设备都将收到该同步报文。
从设备收到同步报文后,根据同步报文中的时间戳和主时钟到从时钟的线路延时计算出与主时钟的偏差,对本地的时钟进行调整[2]。
系统由各个单元的系统控制板(简称“系统板”)来完成同步的工作。
同步模型与IEEE1588时钟协议一致,采用主从结构。
主从单元采用相同频率的晶振,此时时钟同步的关键就是解决时钟相位对准问题和时钟漂移的问题。
系统中采用的时间同步算法,是借鉴IEEE1588的同步原理,主要是采用约定固定周期同步的算法。
时钟精度测量实验操作指南时钟精度是衡量时间计量设备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各行各业的时间同步与频率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时钟精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指南,以帮助读者进行精确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时钟精度测量实验前,需要先准备以下物品:高精度时钟源、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示波器、计算机等。
确保这些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时代校准。
2. 设置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对时钟精度测量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尽可能稳定的实验环境。
避免温度变化过大、气流扰动、电磁辐射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确保实验台面平整稳固,并将实验设备放置在不易受干扰的位置。
3. 连接设备将高精度时钟源、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示波器和计算机依次连接起来。
注意正确连接各个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4.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
包括时钟精度测量范围、采样频率、计算方法等。
在设置参数时要注意对各个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5. 开始测量在设置好实验参数后,可以开始进行时钟精度测量了。
首先,使用信号发生器发送规律的时钟信号给高精度时钟源,作为输入信号。
然后,在频率计和示波器上观察和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6. 数据分析与处理测量完实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时钟的性能和精度,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源。
7. 误差控制在进行时钟精度测量实验时,需要注意误差的控制。
将实验环境保持稳定,避免瞬态干扰的影响;进行实验前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合理选择实验参数,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准确。
8.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时钟精度的高低。
如果实验结果满足要求,说明时钟的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时钟精度测量实验是一项复杂和精细的工作,需要仔细操作和严谨的实验设计。
频谱监测设备的分布式同步方案摘要:主要介绍了分布式频谱监测领域中常见的同步方法,以USRP产品系列为例,从技术细节、成本、精度和使用场景等方面分析对比了网络协议同步、可驯时钟同步和广播信号同步三种技术方案,为实际分布式频谱监测的系统同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频谱监测,分布式,时钟同步0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测量和控制系统都需要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化环境中。
为保证分布式系统内数据的时效性,要求系统各通信节点内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处理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基准下进行。
关于时钟同步的具体含义。
无论是在采集还是监测领域,所谓的同步有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数据采样频率的同步,包括采样时钟信号的脉冲同步、相位同步、采样点时间标签的同步。
其次,关于同步中涉及的条件因素有:10MHz参考频率信号。
用于同步采集系统,作为采样基频。
此信号不包含任何的时间信息,仅仅作为简单的脉冲信号;1PPS秒脉冲信号。
用于系统触发采集使用,同样不包含任何的时间信息;绝对时间(GMT)信号。
用于替代系统自身的时间标签,此信号采用NEMA标准。
为进一步完善手持频谱仪的功能和拓宽其应用领域,对分布式频谱监测中的设备同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1 业内现有解决方案目前业界内关于频谱监测设备以及分布式监测的相关案例,其中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备同步、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无线电定位等。
1.CRFS的RFeye目前业界内,CRFS拥有者较为成熟的无线电分布式监测方案。
为实现连续的TSCM监测和地理定位,要求节点之间具备精确的定时同步。
在室外,RFeye的node内置的GPS可以提供时间同步,在通常无法获得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的室内部署中,CRFS的专有的SyncLinc提供了异常的定时精度。
与传统的网络同步不同,SyncLinc利用单独的网络线缆进行传输,与数据传输线缆独立开来,避免数据传输对同步信号产生影响。
图 1 Synclinc和RFeye Node1.Nuand的bladeRFbladeRF是类似于USRP的SDR平台,但接口功能不及USRP丰富,更侧重于简洁的USB总线方式,目前最新的bladeRF 2.0 micro xA9已能够支持MIMO,提供接口可接入10MHz参考时钟。
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在实时系统中,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实时系统的工作依赖于时间,而时间同步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问题以及常用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
一、时钟同步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节点的时钟可能存在偏差,因为节点之间的通信可能受到网络时延的影响,导致时钟不同步。
时钟同步问题可以分为绝对时间同步和相对时间同步。
绝对时间同步指的是不同节点的时钟完全一致,而相对时间同步指的是不同节点的时钟之间的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二、时钟同步方法1. 全局时间同步全局时间同步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所有节点的时钟同步到一个全局的参考时钟。
常见的方法有GPS时间同步、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等。
GPS时间同步是通过接收GPS信号来获取时间,并将时间分发给系统中的各个节点。
NTP则使用分层次的时间服务器,通过计算网络延迟来同步节点的时钟。
全局时间同步方法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但对于节点之间通信延迟较大的情况下效果可能较差。
2. 相对时间同步相对时间同步方法通过估计和校正节点之间的时钟偏差来实现同步。
常见的方法有时间戳比较法、时延传播法等。
时间戳比较法是通过在消息中添加时间戳,并在接收节点记录消息的接收时间来估计时钟偏差。
时延传播法则利用消息的传播时间和节点之间的通信延迟来估计时钟偏差。
相对时间同步方法可以在系统中实现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时钟漂移校正方法时钟漂移是指时钟的频率偏移,由于时钟的不稳定性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造成。
漂移校正方法可以通过对时钟进行周期性的校正来减小漂移的影响。
常见的方法有校正环法、统计法等。
1. 校正环法校正环法是通过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校正环来周期性地校正时钟。
校正环由参考时钟和本地时钟组成,参考时钟提供稳定的参考信号,本地时钟则被校正以减小漂移。
校正环法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漂移校正,但对于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较高。
频率测量的方法详解
一般来说,频率测量的方法有:
1,计频法:所谓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信号周期变化的次数。
如果以1s 为单位,测出此时间区间内的脉冲个数就是频率。
这样的精度并不高,如果把单位时间放大到10s、100s等,这样精度会提高很多。
2,计时法:测量一个脉冲来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二者之差便是信号周期,取其倒数便是频率。
但是如果待测频率很高,脉冲周期非常短,这就要求很高的计时器来测量这微小的时间差,所以这种方法测量高频往往难以满足精度要求。
但是测量10个,100个……脉冲周期就会很容易一些,精确一些。
单独使用某一种,虽然加大测量范围,可以提高精度,但是还是有所缺陷。
如果使用混合方法来实现,可以计算出高精度的频率。
计频法:设置时间阀值,对该时间内采集脉冲计数,计数为N;计时法,精确测N个脉冲所用时间,计时为T。
则计时计频测出频率为F=N/T.。
分布式系统高精度时钟同步算法及其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等。
在分布式系统中,时钟同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机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的网络延迟等因素的影响,每个节点的时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如何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钟同步,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布式系统高精度时钟同步算法及其实现。
该算法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和时间同步协议(TSP),通过多个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实现了分布式系统中的高精度时钟同步。
一、算法原理该算法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同步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首先需要选取一个主节点,该节点的时钟作为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参考时钟。
然后,每个节点向主节点发送一条时间请求消息,主节点返回当前的时间戳。
每个节点根据收到的时间戳,计算出与主节点的时钟差,并将该时钟差保存在本地。
这样,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主节点的时钟,计算出自己的时钟差,并进行时钟同步。
在同步阶段,每个节点周期性地向主节点发送一条时间请求消息,并将自己本地的时钟差加上主节点的时钟差,计算出当前的时间戳。
主节点收到请求消息后,返回当前的时间戳。
每个节点根据收到的时间戳,计算出与主节点的时钟差,并将该时钟差保存在本地。
这样,每个节点的时钟都可以通过主节点的时钟,计算出自己的时钟差,并进行时钟同步。
为了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该算法引入了时钟滤波器。
时钟滤波器可以对时钟进行平滑处理,减小时钟的抖动,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
二、算法实现该算法的实现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库,如NTP、TSP、Python等。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 安装NTP和TSP工具包。
NTP和TSP是两个常用的时钟同步工具包,可以用来实现时钟同步和时钟滤波器。
2. 编写Python脚本。
该脚本用来实现算法的具体逻辑,包括初始化阶段和同步阶段,以及时钟滤波器的实现。
脚本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选取一个主节点,该节点的时钟作为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参考时钟。
网络中的时间同步与时钟校准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时间同步和时钟校准技术在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时间同步和时钟校准不仅对于确保各个网络设备之间的协作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还对于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网络中常用的时间同步与时钟校准技术,并探讨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中时间同步的意义在网络中,若各个设备的时间不一致,会导致很多问题。
例如,在分布式系统中,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协作和数据交换,若设备的时间差异较大,则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和错误。
此外,有些网络应用和服务,如金融交易、电子邮件等,对时间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中常见的时间同步技术1.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NTP是一种用于在Internet上同步计算机时钟的协议。
它基于分层的客户-服务器架构,并使用时间服务器分发网络上的准确时间。
NTP使用时间戳方式同步时钟,既能够同步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时间,也能够调整时钟的漂移。
NTP广泛应用于各类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是保证网络时间同步的重要技术之一。
2.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是一种用于实时系统中进行时间同步的协议。
它旨在提供更高的时间精度和更低的时延。
PTP使用同步消息和延迟请求/响应消息来进行时间同步。
它适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等。
PTP的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秒级别,可以满足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
三、网络中常见的时钟校准技术1. 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NTP是NTP的简化版本,旨在提供基本的时间同步功能,对时间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不高。
SNTP一般用于对时间同步要求不高的设备,如部分网络摄像头、路由器等。
相比于NTP,SNTP的实现简单、轻量化,占用资源较少。
2.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可用于时钟校准。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发生的事件或周期的次数。
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尺度。
相位则用来描述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测量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包括通信系统、无线电频谱管理、精密仪器、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频率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周期的次数。
常见的频率测量方法包括计数法、相位比较法、频率合成法等。
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次数来得到频率。
在计数法中,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根据计时器的时间得到频率。
相位比较法主要是利用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频率。
这种方法常用于稳定的参考信号。
频率合成法是通过将多个信号相加或相乘来合成一个新的信号,然后再根据新信号的特性来获得频率。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频率合成器和锁相环等设备中。
时间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时间测量的方法包括脉冲计数法、时钟同步法、时间标准法等。
脉冲计数法是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来测量时间。
计数器是常用的脉冲计数设备,它可以根据脉冲的来自外界触发信号进行计数,并转换成相应的时间单位。
时钟同步法是利用多个时钟设备的同步性来测量时间。
通过将多个时钟设备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间值。
时间标准法是通过使用一个精密的时间标准来测量时间。
国际原子时(TAI)和协调世界时(UTC)是常用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设备可以通过比较其与时间标准之间的差异来测量时间。
相位测量是指测量信号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位测量的方法包括相位差测量法、频率转换法、相位解调法等。
相位差测量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相位。
常用的相位差测量设备有相位计和相干解调器。
频率转换法是通过将信号的频率变换到特定范围内,然后再进行相位的测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频信号的相位测量。
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在实时系统中,时钟同步与时钟漂移校正是关键技术之一,它们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实时系统中的时钟同步和时钟漂移校正方法。
一、时钟同步时钟同步是指多个节点之间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实现精确时间相关的操作和协调。
在分布式系统和网络中,由于各个节点使用不同的时钟,时钟同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NTP协议网络时间协议(NTP)是一种常用的时钟同步协议。
NTP通过选择参考时钟,依据时钟的偏差和网络延迟进行调整,实现多节点的时钟同步。
NTP协议具有分层结构,使得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准度的时间同步。
PTP协议精确时间协议(PTP)是一种针对局域网环境中的实时系统设计的时钟同步协议。
PTP利用同步和延迟测量,以纳秒级的精度实现时钟同步。
相比于NTP,PTP协议在高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
时钟飞秒技术时钟飞秒技术是时钟同步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
它通过光学原理和原子封频技术实现高精度的时钟同步。
时钟飞秒技术能够将时钟同步误差控制在几个飞秒量级,为部分应用提供了更高的时钟精度。
二、时钟漂移校正时钟漂移是指时钟的频率偏移,在实时系统中,时钟漂移会严重影响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相位锁环相位锁环(PLL)是一种常用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它通过反馈控制调整时钟的相位,以达到时钟同步的目的。
PLL可以有效地校正时钟漂移,但对于快速变化的时钟漂移情况,其效果可能较差。
温度补偿由于温度变化会导致晶体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并进行补偿来校正时钟的漂移。
温度补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时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自适应校准自适应校准是一种基于统计算法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
该方法通过监测时钟的频率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自适应地调整时钟的频率,以实现精确的时钟同步和漂移校正。
三、总结时钟同步和时钟漂移校正在实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适合实时系统的时钟同步协议有NTP和PTP,它们能够实现不同精度要求下的时钟同步。
分布式测试系统同步时钟校准的频率测量方法
陈威;张丕状
【期刊名称】《探测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5
【摘要】针对传统的授时系统不适合分布式测试中时间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GPS和无线电广播的方式对分布式测试系统进行时间同步及时钟校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主站提取GPS的时间信息和1 PPS脉冲并编码为授时命令,基站接收到授时命令后,立即解码产生时间同步信号,基站利用该信号对内部时钟进行频率校准,使各基站的时钟达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当校准触发信号有效时,进入时钟校准模式,时钟校准电路在16个1 PPS脉冲内对晶体振荡器的频率进行精确测量,再根据时钟校准原理计算出晶振的偏差以及外部触发事件发生时的校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时钟校准后,各基站之间事件同步触发误差均为微秒量级,系统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可以广泛使用.
【总页数】5页(P69-72,76)
【作者】陈威;张丕状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64.1
【相关文献】
1.保持方式下利用GPS载波相位自校准同步时钟 [J], 赵炳文;刘中杰
2.基于GPS技术的分布式授时同步时钟 [J], 刘为;董德存
3.基于MAXII570的高精度同步时钟信号在分布式录波器中的实现 [J], 房树超;李芹
4.基于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的频率稳定度测量方法 [J], 叶玲玲;石明华;沈小青;楼杨
5.声校准器法在声级计频率计权和频率响应校准中的应用 [J], 宫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布式频谱监测系统时钟同步技术实现
秦固平;毛瑞娟;杨小勇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
【年(卷),期】2018(0)8
【摘要】为了在分布式频谱监测系统中给时差定位(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算法提供高精度的时钟信号,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时间基准校准本地振输出频率的时钟同步技术.通过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为时钟基准,对本地晶振的频率和分频产生的秒脉冲进行测量和校正,获得和国际标准时间一致的秒脉冲信号和准确的l00MHz频率输出,来替代本地晶振的输出提供确的时间标准和频率标准,实验结果证明同步精度可达±25ns,满足系统要求.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秦固平;毛瑞娟;杨小勇
【作者单位】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分布式试验与测试系统数据库实时性与系统时钟同步技术研究 [J], 秦晓红;翟正军;刘立月
2.分布式系统时钟同步设计与实现 [J], 刘立月;王更生;魏永丰
3.基于ARM的分布式测试系统时钟同步研究及实现 [J], 王旭; 陈晔; 郑宾
4.基于ARM的分布式测试系统时钟同步研究及实现 [J], 王旭; 陈晔; 郑宾
5.矿用分布式采集系统时钟同步方案设计与实现 [J], 安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