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配置液体及张力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 l,5%N 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 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 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 Cl 1.4%SB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 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 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化学实验探索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它决定了液体的表面能以及液滴的形成、液体的自由表面的形态等特性。
化学实验中,探索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内容。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索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法和原理,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现象,以探究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水2. 乙醇3. 牛奶4. 各种试管或玻璃容器5. 滴管6. 台秤7.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液体,如水、乙醇和牛奶,并装入试管或玻璃容器中。
2. 现场准备一个平整的台面,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3. 使用滴管依次滴入不同液体,并观察液体表面的形态。
注意观察液体的表面是否凹陷形成凸起的液滴,以及凸起的液滴面积大小等现象。
4. 改变温度并重复第3步。
使用温度计检测液体的温度,并观察温度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5. 将不同液体之间接触,并观察液体间界面的情况。
如水和乙醇、水和牛奶等。
6.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原理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导致液体表面层处于特殊状态的现象。
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一种努力最小化表面积的态势,从而形成凸起的液滴。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分子间的吸引力使液体趋向于呈现球形的形状。
而如果外界有其他物体对液体施加扰动,比如用滴管滴液,液体的表面可以形成凸起的液滴。
这是因为液体分子内部吸引力比液体与外界物体的吸引力要大,从而使液体表面收缩,形成凸起的液滴。
液体的表面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动能增大,液体表面有较大的分子运动,表面张力会减小。
此外,不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表面张力。
如水和乙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因而水与乙醇会互相溶解,并在界面处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现象。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液体的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一个薄膜,由于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产生的一种力。
它是由摩尔表面能决定的,用单位面积的液体表面的能量来表示。
在医学领域中,液体张力对于了解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液体张力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细胞的形状和功能。
此外,液体张力还与血液和生理液体的运输和血管的稳定性有关。
因此,了解如何计算液体张力对于医学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
液体张力的计算涉及到液体表面上的张力力和表面积。
根据液体张力的定义,液体表面上的张力力可以表示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以单位长度的液体分子数:F=γL其中,F是液体表面上的张力力,γ是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L是液体表面的长度。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是衡量液体表面张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它反映了液体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大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单位是N/m,在国际单位制中,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单位是N/m。
液体表面的长度是指液体表面上的一个线段的长度。
液体表面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当液体表面为平面时,液体表面的长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千分尺或显微镜测量液体表面上的线段的长度,然后将其除以一个合适的比例因子,以得到实际的长度。
当液体表面不是平面时,如液滴或气泡等形状时,液体表面的长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一种常用的计算液体表面曲线的方法是利用杨-拉普拉斯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液体表面的曲率与液体内部压强之间的关系:ΔP=2γ/R其中,ΔP是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的差,γ是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R 是液体表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的差,计算液体表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测量液体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得到液体表面的长度。
液体张力的计算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细胞表面张力时,可以通过测量细胞表面的长度和细胞表面张力系数,计算细胞表面的张力。
在研究血液和生理液体的运输和血管的稳定性时,可以通过测量液体表面的长度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计算液体表面的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步骤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所造成的一种现象。
本文将介绍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的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和装置:1. 高质量透明玻璃坩埚2. 精密天平3. 数量足够的水4. 动态表面张力仪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玻璃坩埚用清水完全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杂质。
b. 通过精密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并记录其质量。
c. 将动态表面张力仪连接至计算机,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测量静态表面张力:a. 将玻璃坩埚放在水平台上。
b. 慢慢地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在坩埚中形成一个凸起。
c. 轻轻地将剪刀的平小头从坩埚中插入水面下一定深度,然后迅速将小头抬起,形成一个水滴。
d. 通过动态表面张力仪对水滴的形成和脱落过程进行记录。
3. 测量动态表面张力:a. 将动态表面张力仪的触头放在水面上。
b. 逐渐提升触头,形成一个水柱,并记录触头离开表面时的高度。
c. 通过动态表面张力仪对水柱的升降过程进行记录。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a. 根据观察到的水滴形成和脱落过程以及水柱的升降过程,得到一系列相关数据。
b.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c.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张力差异。
5. 结论:a.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所造成的现象,其数值与液体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b. 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水滴的形成和脱落以及水柱的升降来量化液体的表面张力。
c. 表面张力的研究对于理解液体性质、液体在各种应用中的行为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实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并且通过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数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实验装置的干净和仪器的准确。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结果,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液张力的快速计算公式和配制方法1混合液张力公式混合液张力=溶质产生的张力混合液的体积(或总量)=高渗液的体积×张力系数混合液的体积2公式运用(1)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mol/L)相比所得的比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解离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为0.9×10×1000×2/58.5=308mmol/L。
该渗透压与血浆相比比值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即为等张液。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为5×10×1000×2/84=1190.4,其张力为1190.4/300≈4。
同样,10%NaCl溶液张力约等于10。
故临床上常把1ml0.9%NaCl产生的张力看成1,那么1ml10%NaCl产生的张力约为10;同样把1ml1.4%NaHCO3产生的张力看成1,那么1ml5%NaHCO3产生的张力约为4。
其换算方法:高渗液的张力=高渗液的体积×换算系数。
例如10%的NaCl10ml溶液产生的张力为10×10=100张力。
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高渗液与等渗液间的换算系数见表1。
(2)上述公式中溶质产生的张力是指混合液中各电解质所产生的张力之和。
(3)为了计算方便,加入的电解质不计入混合液的总量,临床上常用的混合液的成分及张力见表2。
表1高渗液与等渗液间张力的换算系数(略)表2临床常见溶液成分及张力(略)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以下规律:①上述混合液(含盐和碱)中,盐∶碱=2∶1②混合液张力=盐+碱盐+碱+糖举例说明:例1:在200ml5%Glucose中加入10ml10%NaCl,该混合液的张力为多少?该溶液的张力=10(高渗液的体积)×10(张力系数)/200=1/2。
常用液体张力计算.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
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
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
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 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
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
小儿补液三部曲来源:穆欢喜的日志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l,5%N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 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 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一、如何配制1.4%NaHCO3溶液(NaHCO3溶液用SB液表示,葡萄液用GS表示)
市场上卖的是5%NaHCO3溶液,而经常使用的是1.4%NaHCO3溶液,采用5%或10%GS 来稀释5%SB成为1.4%SB,下面我们计算一下它们之间
(5%SB、5%或10%GS及1.4%SB)的关系:
首先,我们把5%SB、1.4%SB及5%或10%GS的密度看成与水的密度一样大,即为1g/ml
我们设5%SB为Xml,设5%或10%GS为Yml,那么稀释成的1.4%SB则为(X+Y)ml
依据溶液稀释溶质不变的原则,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等式:X×5%=(X+Y)×1.4%
即为X+Y/X=5%/1.4,我们可以算一下5%除以1.4%等于3.5~3.6之间,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取3.5
X+Y/X=3.5,那么Y=2.5X
根据以上关系,5%SB、5%或10%GS及1.4%SB的比例关系是1 : 2.5 : 3.5
例1:有10ml的5%SB,加多少5%或10%GS成为1.4%SB,根据以上的关系加入25ml的5%或10%GS,即可
例2:配制2:1液200ml(如在小儿腹泻中重度脱水小儿应先给予2:1液20ml/Kg,其主要的目的是扩容纠酸)
2:1液的组成是2份的0.9%NaCl与1份的1.4%SB
那么0.9%NaCl为200ml × 2/3=133ml(为了方便配制取为130ml)
1.4%SB为200ml × 1/3=67ml(为了方便配制取为70ml)
下面还要配制1.4%SB70ml(采用5%或10%GS来稀释5%SB成为1.4%SB)
这个就用到我们上面所讲的,即1.4%SB70ml,需要5%或10%GS(70ml×
2.5/
3.5=50ml)、5%SB(70ml× 1/3.5=20ml)成为1.4%SB70ml
二、如何配制KCl的量,即保证溶液中的KCl的浓度不能超过0.3%
我们来算一下100ml中液体中加入多少ml的10%KCl(注意市场上大多是10%KCL,但是也有15%KCl),能保证其浓度不超过0.3%
与上面的例子一样,我们均把液体的密度看成与水的密度一样大小为1g/ml
我们设加入Xml的10%KCl
10%X
下面我们可以列出一个不等式,即为(100+X)< 0.3%
即X<3.092783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取上面的数值的话的,那么这个100ml溶液中KCl的浓度等于0.3%
而3与上面的数值非常相近基本接近于KCl的浓度为0.3%
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100ml溶液中最多只能加入3ml的10%kCl
三、液体的张力的计算:
我们把0.9%NaCl、1.4%SB、1.87%的乳酸钠(很少用到)的张力计为1(即为等张液),而5%葡萄糖溶液虽然是等渗液,但是在体内经过分解为CO2与H2O,所以不算为等张液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暂且把张力的计算公式定为等张液之和/总液量之和,等张液我们理解为等渗的含钠液。
下面我们看看一个例子:如果有5%GS aml、0.9%NaCl bml 、1.4%SB cml.在一起混合那么其张力应如何去算,根据公式那我们应该把0.9%NaCl bml 、1.4%SB cml(二者为等张液)之和除以总液量之和,则为(b+c)/(a+b+c)
我们再看一个难一点的:如果是5%GS aml、0.9%NaCl bml 、5%SB cml(注意是5%SB)如何去算呢?
方法一样,根据公式,但是公式中是等张液之和,而我们上面给的是5%SB是高张液不是等张液,那怎么办,很简单,5%SB cml相当于1.4%SB 3.5cml,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讲过了。
即是(b+3.5c)/(a+b+c)
下面大家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如5%GS 100ml、0.9%NaCl 50ml 、5%SB 20ml,它们的张力为:根据公式为(50+20×3.5)/(100+50+20)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下面的是(a+b+c),为什么不是(a+b+3.5c),因为公式是总液量,我们并没有真的去将5%SB变成了1.4%SB。
我们仍然见这个例子:5%GS 100ml、0.9%NaCl 50ml 、5%SB 20ml变成5%GS 50ml、
0.9%NaCl 50ml 、5%SB 20ml、5%GS 50ml,根据(5%SB 20ml、5%GS 50ml即为
1.4%SB70ml),再变成5%GS 50ml、0.9%NaCl 50ml 、1.4%SB 70ml,这个后面的液体的张力相信大家都会算是(50+70)/(50+50+70)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