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67 KB
- 文档页数:8
呼吸道病毒
附注:
(1)正黏病毒包膜上的两种刺突
(2)麻疹病毒的致病机制:
麻疹病毒经呼吸道进入机体f感染麻疹病毒受体CD46分子的靶细胞,在其中增殖一侵入淋巴结增殖一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f同时病毒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f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病毒感染结膜、鼻咽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
f病愈后一周,0.1%的患者可以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疾病,引起脑脊髓炎,伴有永久后遗症,病死率为15%。
f恢复后数年或学龄前,百万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为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一般在1-2年内死亡。
(3)冠状病毒:
1、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2、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3、无疫苗
4、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
肠道病毒
无包膜的小RNA 病毒,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
能在有相应病毒识别受体的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病变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对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能耐受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对乙醚、 去垢剂有一定抗性。
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共同特征: 1、
2、
3、
急性胃肠炎病毒
虫媒病毒
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
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
③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其余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 - 细菌各论与病毒总论第18--23章细菌各论【学习建议】第18-23章属于细菌学各论部分,介绍了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与弯曲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人畜共患菌、白喉杆菌、军团菌、绿脓杆菌等细菌。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应掌握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所致疾病的名称。
熟悉:1.上述细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包括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与消毒灭菌有关的抵抗力、与诊断、疫苗制备有关的抗原物质。
2.上述细菌主要的致病性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和侵袭性酶的名称、毒性作用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上述细菌所致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和特异性防治措施。
了解:1.军团菌、人畜共患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所致疾病。
2.上述细菌的防治原则。
学习细菌学各论部分内容,要注意和总论部分内容(第11-17章)联系,以总论内容中所学的知识概括、归纳各论中各类细菌的要点。
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比较,掌握各类细菌的共性和个性,也需要根据临床感染类型横向总结,将不同类型的各种细菌以临床疾病为线索进行归纳。
局部、全身化脓性感染葡萄球菌毒素性疾病链球菌【知识结构图】超敏反应性疾病病原性球菌肺炎球菌细菌学各论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肠道杆菌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致病物质:菌体构造侵袭性酶毒素肠道感染:腹泻肠热症痢疾霍乱肠外感染霍乱弧菌与弯曲菌厌氧芽胞杆菌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神经毒素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布氏杆菌人畜共患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军团菌其他病原菌白喉杆菌菌体类脂蛋白质多糖抗吞噬、胞内寄生细胞毒性超敏反应气溶胶传播,引起抵抗力低下者军团菌肺炎细胞毒素、咽喉部假膜、毒血症绿脓杆菌条件致病菌、天然耐药、接触传播、院内感染、局部化脓性感染、全身感染【内容提要】一、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2.链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3.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二、肠道杆菌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2.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3.志贺菌属:痢疾杆菌4.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三、霍乱弧菌、弯曲菌四、厌氧性细菌1.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属: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2.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五、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六、其他病原菌1.人畜共患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 2.军团菌属:嗜肺军团菌 3.棒状杆菌属:白喉杆菌 4.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概念简释】1.SPA: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
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章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五章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学习纲要病毒(virus)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在活细胞内能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完整成熟的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
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anometer,nm),不同病毒的大小差别较大,一般介于50~250 nm之间,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形、砖形、丝状,噬菌体为蝌蚪状。
2.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1)核心:是病毒的中心结构,为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是决定病毒感染、增殖、复制、遗传和变异的物质。
由DNA或RNA构成,据此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核酸具有多样性,可分为线形或环状,构成上有双链、单链和分节段核酸。
病毒核酸的大小差异悬殊。
病毒核酸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其功能:①决定病毒增殖复制;②决定病毒的特性;③决定病毒感染性。
(2)衣壳: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capsid)。
衣壳由一定量的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亚单位。
每个壳粒是由一个或多个多肽按螺旋、立体或复合对称型(如噬菌体)方式排列组成。
衣壳的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②介导特异性感染过程;③具有抗原性。
病毒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是病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蛋白质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产生,可分为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主要为病毒体内部的酶类物质,如蛋白水解酶、DNA或RNA多聚酶、转录酶和反转录酶等,其功能:①参与病毒的生物合成;②抑制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③抑制病毒抗原经MHC递呈;④激活细胞内癌基因导致细胞转化。
结构蛋白包括病毒体的衣壳、基质或包膜蛋白。
(3)包膜(envelope):是包围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一层脂质双层膜,是有些病毒在芽生过程中获得的。
有些病毒其包膜表面有突起,称刺突(spike)。
第二十二章病毒的基本形状1、★病毒(virus):2、★特征:①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②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④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
(完整性+感染性)其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最大约为300nm,如痘病毒,最小约为20nm,如细小DNA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
测量病毒最可靠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病毒的结构——“核衣壳”(一)核衣壳:):主要为核酸(DNA/RNA),为病毒增殖、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还可能有少量非结构蛋白,如转录酶、核酸多聚酶等2、衣壳(capsid):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由壳粒(capsomeres)组成。
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牢固、容积大),复合对称性。
功能:1)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吸附宿主细胞、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2)壳粒的数目和对称方式可作为比能读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二)包膜(envelope):蛋白质、多糖、脂类结构】1、包绕在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刺突化学成分为糖蛋白2、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3、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4、包膜子粒(peplomere)或刺突(spike):包膜表面不同形状的突起,由病毒编码的糖蛋白,亦称刺突糖蛋白学习目标1.掌握病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
2. 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3.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分类【功能】1、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保护核衣壳。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细菌学总论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
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病毒(virus):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征: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和细菌的对比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①大小:nm,比细菌小的多,细菌的测量单位是μm。
②形态: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多数呈球形的。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刺突,有的没有,称为裸病毒。
①病毒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
②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具有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比如核酸酶等;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螺旋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
③病毒包膜:病毒出芽释放时从宿主细胞膜获得,有些包膜表面有刺突。
有包膜的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①核酸: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借此分为DNA和RNA病毒两大类。
形状不同(单一线性、双股环状)。
完整性不同(完整的、分节段的)功能:决定病毒的复制、感染及遗传变异感染性核酸:失去衣壳裸露的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的核酸②蛋白质病毒的增殖方式——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即以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
复制周期:1.吸附(adsorption):病毒的吸附位点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首先是静电结合,是可逆的,然后是真正的结合,变得不可逆。
病毒具有组织亲嗜性,也就是说,一种病毒并不能对所有的组织进行感染,是有选择的,比如,HIV只选择性的侵犯人淋巴细胞,这是由受体和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决定的。
2、穿入(penetration):吸附后进入细胞内,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吞饮,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凹入细胞内,无包膜病毒多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内,另一种为融合,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结合,两种膜融合,将病毒的衣壳释放到细胞内。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病毒学总论必看题库知识点四1、单选在组织培养中识别病毒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观察细胞病变B.空斑试验C.中和试验D.比浊度E.底物显色正确答案:D2、单选口蹄疫病毒(江南博哥)除感染偶蹄类动物外,还可以感染下列哪些种类()A.家畜B.啮齿类动物C.节肢动物D.人和非偶蹄类动物E.鸟类正确答案:D3、单选病毒标本长期保存的存放温度是()A.4℃B.0℃C.-20℃D.-70℃E.-196℃正确答案:D4、单选甲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下列哪一种成分()A.抗HAV的IgAB.抗HAV的IgGC.抗HAV的IgMD.抗HAV的IgDE.抗HAV的IgE正确答案:C5、单选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可制备成类毒素E.耐热正确答案:D6、单选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疫苗是下列哪一种()A.减毒活疫苗B.细胞培养灭活疫苗C.羊脑组织疫苗D.鸡胚细胞疫苗E .二倍体细胞疫苗正确答案:B7、单选不属于病毒分离培养的传代细胞系是()A.FLB.HeLaC.Hep-2D.VeroE.WI-38 正确答案:E8、单选不属于病毒核酸检测的PCR技术的是()A.PCR-DNAB.HPLCC.定量PCRD.RT-PCRE.巢式PCR正确答案:B9、单选流行性出血热双价苗是指下列哪一种疫苗()A.灭活和非灭活混合疫苗B.两种细胞混合培养疫苗C.两种组织混合培养疫苗D.两种疫苗合并应用E.家鼠型和野鼠型混合疫苗正确答案:E10、单选埃博拉病毒的名称是根据下列哪一个由来而得名的()A.最初分离到病毒的人的姓名B.最初发现本病的人的姓名C.病毒最初流行的地名D.第一例病人姓名E.根据病毒命名原则得来正确答案:C11、单选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一种方法()A.检查特异性IgM抗体B.检查抗核蛋白抗体C.检查抗病毒血凝素抗体D.直接查病原E.检查抗病毒聚合酶抗体正确答案:B12、单选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C.性质稳定,耐热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正确答案:E13、单选使大多数病毒比较稳定的条件是()A.pH5.0以下B.pH9.0以上C.pH5~9D.37℃E.56℃正确答案:C14、单选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几型()A.1型B.2型C.3型D.4型E.5型正确答案:C15、单选下列关于病毒错误的是()A.由单一核酸和蛋白外壳组成B.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C.体积微小D.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繁殖E.能通过滤菌器正确答案:B16、单选被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的特性是()A.抗原性B.红细胞吸附性C.感染性D.血凝性E.细胞融合正确答案:C17、单选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点()A.流感病毒核蛋白变异性很强B.流感病毒血凝素变异性很强C.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变异性很强D.流感病毒聚合酶变异性很强E.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变异性很强正确答案:B18、多选病毒抗原检测技术包括()A.细胞培养B.免疫荧光C.酶免疫D.发光免疫分析E.免疫层析正确答案:B, C, D, E19、单选血清中HBV-DNA聚合酶的存在,表明HBV的感染处于下列哪一时期()A.病毒血症期B.病毒活动复制期C.病毒血症前期D.病毒血症后期E.病毒血消退期正确答案:B20、单选以下技术用于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除外是()A.形态学检查B.病毒抗原检测C.早期抗体检测D.晚期抗体检测E.病毒核酸检测正确答案:D21、单选含病毒标本冻存时应加入的保护剂是()A.叠氮钠B.二甲基亚砜C.丁二酮D.对氨基苯甲醛E.硝酸甘油正确答案:B22、单选EBV除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疱疹样病变外,还与下列哪一类疾病密切相关()A.人类皮肤癌B.人类鼻咽癌C.人类色素细胞癌D.肺癌E.胃癌正确答案:B23、单选采集流感患者的咽漱液后,分离病毒最合适的接种法是()A.人胚羊膜细胞B.小鼠腹腔C.鸡胚羊膜腔D.鸡胚尿囊腔E .鸡胚卵黄囊正确答案:C24、单选用于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的标本应取自患者哪个部位()A.血清B.鼻咽分泌物C.唾液D.黏膜渗出液E.排泄物正确答案:B25、单选逆转录病毒科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生命过程活动中有下列哪一个复制过程()A.DNA到蛋白质B.RNA到蛋白质C.DNA到RNAD.RNA到EDNAE.RNA到DNA 正确答案:E26、单选分离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最好接种的动物是()A.乳鼠B.小鼠C.家兔D.豚鼠E.猴正确答案:A27、单选下列哪些方法适用于病毒的分离()A.细胞或动物接种和传代B.超速离心C.透析D.过滤E.亲和层析正确答案:A28、单选为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我国相应地研制了不同型别的流行性出血热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并在实际应用中证实有效。
呼吸道病毒
附注:
(1)正黏病毒包膜上的两种刺突
(2)麻疹病毒的致病机制:
麻疹病毒经呼吸道进入机体→感染麻疹病毒受体CD46分子的靶细胞,在其中增殖→侵入淋巴结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同时病毒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病毒感染结膜、鼻咽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
→病愈后一周,0.1%的患者可以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疾病,引起脑脊髓炎,伴有永久后遗症,病死率为15%。
→恢复后数年或学龄前,百万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为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一般在1-2年内死亡。
(3)冠状病毒:
1、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2、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3、无疫苗
4、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
(4)其他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虫媒病毒
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
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
其余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