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格式:docx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50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 •范围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吋、药詁生产工艺变更吋、制剂组分发生变更吋、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4.1验证内容(以下为溶出度验证方法,释放度具体详见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溶出度系指约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妾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休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
4.2验证方法(-)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O.l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
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I •二烷基硫酸钠等。
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的溶剂。
(2)介质、方法、转速的选择一般根据溶出曲线测定结果确定。
部分资料简单-地通过比较主药在各溶剂屮的溶解度来选择溶出介质,我们认为相同的溶剂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制剂溶出行为的差异,且工艺的选择、辅料的加入能改变主约在不同溶剂屮的溶解行为,故仅考虑溶解度是不适合的;部分资料根据单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和转速选择,如盐酸左旋多巴甲酯片屮报资料中采用篮法lOOrpm和桨法75rpm比较,结果45min溶出均大于95%,故选择桨法75rpm测定溶出度, 单点测定不能很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工艺的溶出情况,也影响溶出拐点的确定,故不合适;考虑今后大生产工艺,中报单位确定溶出度检查方法中常采用高转速或延长取样时间,取样时间与溶出曲线的拐点位置相距较远,导致溶出度测定区分能力不明显,溶出度取样时间常选择溶出曲线的拐点处后推10〜20分钟, 如果时间较长或太短,可通过适当提高或减低转速等手段重新测定溶出曲线。
溶出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测试之一,用于评估药物的溶出性能。
溶出度测试可以确定药物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溶出速率,从而判断药物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仪器和试剂准备(1)溶出度仪器:常用的溶出度仪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和流动池法等。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
(2)溶出介质:根据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如水、缓冲液、模拟胃肠液等。
(3)试剂:如酸或硷,用于调整溶出介质的pH值。
2.样品制备(1)固体制剂:称取一定重量的固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出介质,封闭样品容器。
(2)液体制剂:取一定量的液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器中,封闭样品容器。
3.溶出度测试条件设定(1)旋转篮法和磁力驱动法:设定速度、旋转篮或磁力驱动子的数量等。
(2)流动池法:设定流速、温度和流动池的体积等。
4.溶出度测试操作(1)样品容器准备: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选择适当的样品容器。
(2)样品装载:将样品容器放入溶出度仪器中,根据仪器要求加入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
(3)测试条件设定: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设定相应的测试条件,如速度、温度等。
(4)样品测试:启动溶出度仪器,按照设定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5)结果记录:根据溶出度仪器的要求,记录样品测试结果。
5.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计算溶出度:根据样品测试结果,计算出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2)结果分析:对溶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二、方法建立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根据药物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出度仪器和溶出介质。
2.设定溶出度测试条件,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或流动池法的相关参数。
3.开展溶出度测试,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和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4.收集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5.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统计学方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固体药物制剂在特定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度。
通过该方法可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行为,敏感性以及药物溶出动力学。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溶出介质:选择适当的介质,如模拟胃肠液、模拟体液等,并调整其pH 和温度。
2. 准备固体药物制剂:将药物制剂加入溶出器中,例如溶出度仪器的溶出器。
3. 设定实验条件:设定溶出温度、转速、溶出介质的体积等。
4. 开始实验:启动溶出度仪器,开始记录药物溶出过程。
根据所需的时间点,取样分析溶出介质中的药物浓度。
5. 分析数据:根据取样的药物浓度数据,计算溶出度曲线、累积释放度和速率等药物溶出参数。
6. 数据解释和结果分析:根据溶出度测试的结果,评估药物制剂的溶出性能,并与其他制剂进行比较。
在溶出度方法学验证过程中,一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如适当的转速、温度、体积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要注意样品的制备、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等,以提高测试的精确性。
总之,溶出度方法学验证是一种有效评估固体药物制剂溶出性能的方法,对于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溶出度验证方案1. 引言溶出度是评估药物释放率和溶解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验证药物的溶出度,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来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验证的方案和步骤。
2. 实验材料•药物样品:待验证药物样品•溶媒:适量生理盐水、酸性或碱性溶液等•溶出度测试仪:例如DDS-100溶出度仪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药物样品按照需要的重量准备好,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准备适量的溶媒,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及预期的释放时间选择合适的溶媒。
•准备溶出度测试仪,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合适的清洗和校准。
3.2 实验操作1.将药物样品放入溶出度测试仪的试验器中。
确保样品分布均匀,避免样品密度过高或过低。
2.添加适量的溶媒,覆盖样品表面,确保溶媒的温度和pH值稳定。
3.启动溶出度测试仪,设置合适的参数,如温度、转速、采样时间等。
4.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取出样品进行采样。
5.采样后,及时补充相同体积的新溶媒,保持相对稳定的溶媒环境。
6.采样的样品可以通过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含量的分析和测定。
3.3 数据处理1.获取每个时间点的溶出度数据,可以通过溶出度测试仪自动记录或手动测量。
2.根据溶出度数据,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溶出度百分比或浓度。
3.对药物释放曲线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的溶出度百分比或浓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4.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条件下的溶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可以获得药物样品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药物释放曲线,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样品或条件下的溶出度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目的,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溶出度验证实验,包括不同溶媒的选择、不同温度和pH值的设定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释放特性,优化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剂型设计。
(1092)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中英文对照版】INTRODUCTION前言Purpose目的The Dissolu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1092>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vering items to considerfor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dissolution procedures and the accompanyinganalytical procedures. It addresses the use of automation throughout the testand provides guidance and criteria for validation. It also addresses thetreatment of the data generate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acceptance criteriafor immediate- and modified-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溶出实验:开发和验证(1092)指导原则提供了在溶出度方法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以及采用相应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
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所生成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Scope范围Chapter <1092>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 of dissolution procedures, with a focus on solid oral dosage forms.Many of the concepts presented, however, may be applicable to other dosageforms and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with theunderstanding that modifications of the apparatus and procedures as given in USP general chapters need to be justified.<1092>章节讨论了溶出度实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口服固体制剂。
( 1092)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中英文对照版】INTRODUCTION前言Purpose目的The Dissolu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1092>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vering items to considerfor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dissolutionprocedures and the accompanyinganalytical procedures. Itaddresses the use of automation throughout the testandprovides guidance and criteria for validation.It also addresses thetreatment of the data generated and the interpretationof acceptance criteriafor immediate-and modified-releasesolid oral dosage forms.溶出实验:开发和验证(1092)指导原则提供了在溶出度方法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以及采用相应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
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所生成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Scope范围Chapter<1092>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of dissolution procedures,with a focus on solid oral dosage forms.Many of the concepts presented, however, may beapplicable to other dosageforms and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with theunderstandingthat modifications of the apparatus and procedures as given in USP general chapters need to be justified.<1092>章节讨论了溶出度实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口服固体制剂。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一、引言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量。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溶解度和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出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根据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溶出度。
溶出度方法在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溶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溶出度方法基于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量,通过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溶出度。
常用的溶出度方法有体外溶出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药物制剂称取一定量,根据需要进行粉碎或筛分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同时准备适量的溶媒,如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缓冲液。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要测定的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确定溶出度实验的温度、转速、溶液体积等参数。
3. 装填样品:将样品放置于溶出度仪器中的样品室中,固定好样品舱,使样品与溶液充分接触。
4. 开始实验:根据实验条件设定好溶出度仪器,启动实验。
溶出度仪器会自动维持设定的温度和转速,并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样品溶出液。
5. 采集样品: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及时采集样品溶出液。
注意避免采样时对样品舱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 分析样品:采集的样品溶出液可以通过光谱法、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浓度或溶出度。
7.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曲线和溶出度指标,如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
四、数据分析方法1. 溶出度曲线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绘制溶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形状、斜率和稳定性,评估药物溶出的特性。
2. 溶出度指标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指标,与已知的药物溶出度标准进行比较,评价药物制剂的溶解性能。
五、验证药物溶出度的指导原则1. 选择适当的溶出度方法:根据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前言目的: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1092)目的是为溶出度的测定提供了全面的开发和验证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分析技术。
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测定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验证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
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产生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范围:本指导原则讨论了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固体口服剂型。
所提出的概念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剂型和给药途径。
对于一些不同于USP章节中的设备和程序均已给出合适的解释。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框架如下:1.前期评估(对产品开发以及溶出度方法开发的前期研究评估)1.1滤膜相容性研究(Performing Filter Compatibility)1.2原料药在不同溶媒中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测定1.3选择溶出介质和体积1.4选择溶出设备(桨法和篮法以及其他方法)2.方法开发2.1脱气2.2沉降2.3搅拌2.4研究设计2.4.1取样时间点2.4.2观察2.4.3取样2.4.4清洗2.5数据处理2.6溶出度试验的评估3.分析整理3.1样品的处理3.2过滤3.3离心3.4分析过程3.5光谱分析3.6HPLC分析4.程序化4.1溶出介质的准备4.2样品的选择和取样时间的设计4.3取样和过滤4.4清洗4.5使用软件和计算机处理结果4.6找出需要验证的存在偏差的过程5.验证5.1专属性/安慰剂的干扰5.2线性和范围5.3准确度/回收率5.4精密度试验5.4.1重复性试验5.4.2中间精密度试验5.4.3重现性试验5.5耐用性试验5.6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稳定性试验5.7程序化验证6.接受标准6.1普通速释制剂6.2缓释制剂6.3控释制剂6.4多重溶出度试验6.5溶出度结果的解释6.5.1普通速释制剂6.5.2缓释制剂6.5.3控释制剂7.参考文献1. 前期评估(对产品发展以及溶出度方法开发的前期研究评估)在方法开发之前,对用以评价剂型的溶出行为的滤膜、溶出介质、介质体积和溶出设备进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溶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固体溶解于溶液中的量,通常以质量浓度(mg/mL)或体积浓度(mg/L)表示。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主要包括截短法、体外溶出试验、压片法和旋转桨法等。
截短法主要适用于缓释药物的溶出度测试。
该方法通过将靶药物的溶液倒入给定的表观容积的释放介质中,使用一定速度进行搅拌,并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每个时间点溶出物中药物的浓度。
然后根据浓度-时间数据绘制药物释放曲线,进而计算溶出度。
体外溶出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自动溶出度仪来模拟体外环境,将药物制剂置于固定容器中的释放介质中,通过设定合适的搅拌速度和温度,在预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
测定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制剂的溶出性能。
压片法是常用的用于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固体制剂样品与某种溶液进行摩擦压片,使其成为固体块状,然后放入溶出介质中进行搅拌。
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溶出度。
压片法对块状制剂的溶出度测试非常适用,常用于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
旋转桨法用于悬浮型和非均质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试。
该方法使用旋转桨设备,将样品放入容器中,浸入溶出介质中并进行旋转搅拌。
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并计算溶出度。
旋转桨法是一种可以模拟胃肠道溶解环境的方法,可以评估药物在溶液中的溶出速度。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溶出度的验证,如自旋诱导溶出和微量过饱和溶出等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溶出度测试。
总结起来,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可以通过截短法、体外溶出试验、压片法、旋转桨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药物类型和测试条件。
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药物的溶出性能,为制药工艺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1092)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中英文对照版】INTRODUCTION前言Purpose目的The Dissolu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1092>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vering items to considerfor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dissolution procedures and the accompanyinganalytical procedures. It addresses the use of automation throughout the testand provides guidance and criteria for validation. It also addresses thetreatment of the data generate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acceptance criteriafor immediate- and modified-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溶出实验:开发和验证(1092)指导原则提供了在溶出度方法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以及采用相应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
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所生成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Scope范围Chapter <1092>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 of dissolution procedures, with a focus on solid oral dosage forms.Many of the concepts presented, however, may be applicable to other dosageforms and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General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with theunderstanding that modifications of the apparatus and procedures as given inUSP general chapters need to be justified.<1092>章节讨论了溶出度实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口服固体制剂。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特定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为了确定物质的溶出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1. 饱和溶解度法: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记录此时物质的溶解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过饱和溶解度法:首先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继续加入少量物质,使其超过饱和度,观察是否会出现析出物。
记录此时物质溶解的最大量即为过饱和溶解度。
3. 恒温溶解度法: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以一定时间间隔取样,测定取样液中物质的浓度。
当浓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时,即为恒温溶解度。
4. 温度影响法: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饱和溶解度的测定,绘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推断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在实际操作、测量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搅拌速度等)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及验证优秀文档溶出度(solubility)是指单位时间内物质在给定溶液中溶解的量。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及验证对于药物研发、药物质量控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及验证,并推荐一些相关的优秀文档。
一、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在选择溶出度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溶出介质的选择: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和溶解度特点,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
一般来说,溶出介质应与产品的使用环境接近,以确保得到符合实际应用的溶出数据。
2. 溶出方法的选择:常见的溶出方法包括瓶法(basket method)、袋法(paddle method)和流动池法(flow-through cell method)。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剂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瓶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溶出,袋法适用于片剂和软胶囊的溶出,流动池法适用于外用制剂或控释制剂的溶出。
3.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条件的选择包括搅拌速度、温度、样品量等。
这些条件会影响到溶出度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二、溶出度方法的验证为了保证溶出度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验证实验。
常见的验证参数包括溶出度曲线、溶出度度曲线相关度、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等。
1.溶出度曲线:绘制药物浓度与时间的曲线,观察其形状和趋势,确保曲线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相关度: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评估溶出度曲线与目标曲线的拟合程度。
一般要求相关系数大于0.993.线性范围:验证溶出度方法的线性范围,通常是通过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制备系列样品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
4.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溶出度样品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般要求准确度小于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5.选择性:通过与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进行交叉测定,验证方法的选择性。
三、优秀文档推荐1. USP Pharmacopeial Forum (PF):美国药典对于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和验证有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可以在PF中找到相关章节。
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概述药物溶出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在特定溶媒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本文将探讨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一、试验方法选择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特性、制剂类型和产品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美国药典(USP)溶出度试验、欧洲药典(EP)溶出度试验和中国药典(CP)溶出度试验等。
二、验证参数的确定验证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时,需明确以下参数:1. 单一或多个试验条件:例如,使用不同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进行试验;2. 药物释放曲线的判定:通过选定特定时间点或选定时间段内累积药物释放量的百分比等方法进行判定;3. 溶出度试验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试验的情况,需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并进行适当的校准或调整。
三、实验操作步骤药物溶出度试验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剂准备:准备适当的溶媒,并根据试验方法要求进行调整;2. 试验器具准备:根据试验方法选用合适的试验仪器,并进行适当的校准和清洁;3. 试验条件设定:根据验证参数确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设定,包括温度、搅拌速度等;4. 样品准备:制备样品溶液,确保样品溶液的浓度适当;5. 试验进行:将样品溶液加入试验器具中,开始试验,并记录试验时间;6. 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方法要求,进行药物释放曲线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药物溶出度试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要根据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计算溶出度曲线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并与设定的试验条件进行比较。
此外,还需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方差分析等,以判断试验方法是否可靠。
五、验证报告撰写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应编写验证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目的和背景:明确验证的目的和背景;2. 验证参数和试验条件:列出已确定的验证参数和试验条件;3. 样品准备和试验操作:详细描述样品准备和试验操作步骤;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阐述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5. 结论和建议:根据验证结果,给出验证结论和相关建议;6. 附录:附上试验记录和相关数据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方法建立及验证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其中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体外性质(药物溶出的速率或速度)与体内特征(血药浓度或药物吸收量)的关系,即药物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
因此,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对评价制剂批间质量的一致性,指导新制剂的研发,在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建立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并提示可能的体内生物利用度问题。
对于新药申请,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研究样品、关键生物利用度研究和/或生物等效性研究用样品的溶出数据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经验,确定溶出度质量标准。
如果稳定性研究批次、关键临床试验批次及拟上市的样品生物等效,也可根据稳定性研究用样品的数据制定溶出度质量标准。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根据可接受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用样品的溶出数据,确定溶出度质量标准。
一般,仿制药的溶出度质量标准应与参比制剂一致。
如果仿制药的溶出度与参比制剂存在本质差异,但证明体内生物等效后,该仿制药也可建立不同于参比制剂的溶出度质量标准。
建立了药品的溶出度质量标准后,药品在有效期内均应符合该标准。
溶出度方法的确立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溶出方法(篮法与浆法)的选择非崩解型药物一般选择篮法;崩解型药物,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或主药或辅料为一定胶性物质选择浆法;悬浮的制剂选择篮法,如辅料易堵塞网孔选择浆法(使用沉降篮)。
一般情况,片剂采用桨法,但若片在介质中为漂浮状则考虑采用转篮法;胶囊一般采用转篮法。
而小杯法,适用于溶出介质体积大于等于500mL时浓度过低,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不能使用沉降篮,测定不能再稀释测定)的情况。
2、溶出度介质的选择主要溶出介质有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其他缓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