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2)理解: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分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4)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对照2014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条目和考试要求,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目标』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真理是客观的、惟一的——真理是绝对的一、真理是客观的关于宇宙的中心问题,中世纪较为流行的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即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哥白尼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布鲁诺认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因此被罗马天主教会视为异端,在罗马鲜花广场被处以火刑。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关于宇宙的中心问题哪个人的认识是真理?为什么?(“宇宙无限,没有中心”这一观点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能够经受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总是掌握在像马克思、布鲁诺等少数权威和科学家手中吗?(不论你的社会地位、职业、学历,只要你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你就掌握着真理。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吗?(认为真理是一种有用的观念,对自己有用的就是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美国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获取了巨大的石油利益。
“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命题对美国政府发动战争是“有用”的。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展,布什不得不承认“在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时曾经是战争借口的“有用”命题就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
高中政治教师资格面试教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知道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了解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能力目标】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维。
认识到实践对于真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难点】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通过PPT展示文字:2500年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次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设想,可惜缺乏实证。
100多年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再次宣称地球是球体,他比毕达哥拉斯进步一些,采用了实证的方式。
柏拉图提出拯救现象,他对毕达哥拉斯的说法提出疑问,他的徒弟欧多克斯提出了同心球理论,又过了100多年,阿波罗尼提出了本轮均轮说,对欧多克斯提出了同心球理论做出了修正。
400年后,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他晚年著作《天文学大成》,作为天文学教科书1500年不变。
1495年,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地球和五大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转的。
1601年,开普勒首次提出了行星与太阳之间隐秘的数学关系。
1609年,伽利略用镜片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观察记录,证明了日心说是对的。
并且解释了人类2000年的疑惑:地球自转,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这可以用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解释:力学规律在惯性内保持不变。
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新课导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视频
构建体系,夯实基础:
自主探究,把握基础:
1.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2.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3.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4.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看视频
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
系
自主思考,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
学习本课
知识的兴
趣
把握认识
论知识体
系,从宏观
上把握认
识论部分
加强学生
对易错易
混点的理
解,并对课
本重难点。
⾼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个过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追求真理是⼀个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为学⽣⾏为【导⼊新课】⼈类探⽉之旅—交流篇材料⼀:观点 1 :⽉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类造出来的观点 2 :⽉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 3 :⽉球是⼀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昼夜温差极⼤、辐射强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的撞击坑观点 4 :⽉球原本是地球的⼀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块物质,形成现在的⽉球……【讲授新课】材料三:⽉球上⾯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学家在观察⽉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球的背⾯绝⼤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球的背⾯⼀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探究⼀: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探究⼆:从主、客观两⽅⾯分析,为什么早期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类对⽉球的正确认识⽉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中国古代⽼百姓每逢⽉⾷⾮常害怕,“天狗⾷⽉”⼀说盛⾏……从客观来说,⽣产⼒⽔平低下决定的,这也是根本原因。
主观⽅⾯,⼈的认识能⼒也受时代的局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平也决定了⼈们认识的局限。
主体(⼈类)、客体(客观事物)、基础(实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们宇宙的认识会受具体实践⽔平、⽴场观点、⽅法、知识⽔平、思维能⼒、⽣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宇宙这⼀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
⼈类探⽉之旅—实践篇如此匮乏?材料四:“这是个⼈迈出的⼀⼩步,但却是⼈类历史上的⼀⼤步!”——1969 年 7 ⽉20⽇,⼈类登⽉第⼀⼈、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球时如是说。
“如果我们死了,请⼤家不必⼤惊⼩怪,就把它当成⼀件普通事。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命危险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一、课程内容教案的主题: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深刻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思想;2. 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寻找真理;3. 掌握对真理的追求方式的积极性和技巧性;4. 加强对真理追求的正确理解,以便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概念;2. 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真理;3. 批判性地思考真理,积极地真理追求。
四、教学准备1. 使用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影片等来演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概念;2. 准备相关的案例,以便学生来进行分析与讨论;3. 准备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的追求真理?怎样才能找到真理?(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小组讨论和思考的素材)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1. 通过幻灯片的演示,让学生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2. 让学生通过读一段精彩的文字或者一件名人做出的励志行为,来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意义;3. 引导学生分析一件相关的事件,来思考“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含义,最终得出结论。
第二步:引导学生技巧性地追求真理1. 利用一些有关话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追求真理;2. 将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得出的结果,引领学生进行技巧性追求真理的练习;3. 让学生通过提问、资料收集、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索真理;4. 让学生感受到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真理追求的活力和乐趣。
第三步:引导学生积极性追求真理1. 让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真理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学会追求真理有什么益处?2. 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如何积极的追求真理;3. 引导学生通过考虑问题的本质,把握追求真理的正确方向;4. 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反思他们对真理追求的看法,总结出如何更好的追求真理。
六、课堂练习让学生准备一些真实的例子,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比较,来探索真理,尤其是通过考虑问题的本质,来找出追求真理的正确方向。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材料四:“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等3人不幸遇难,但他们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这场火灾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认识具有反复性(板书)人类探月之旅—收获篇材料四:几十年来,科学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了水……2、认识具有无限性(板)----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探究三:这些失败的的探月和航天实践有何意义?探究四:1.你还想了解月球、宇宙的哪些未解之谜?——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
本课小结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A.主观性B.客观性C.科学性D.能动性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3.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2)真理◇理解;(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认识具有反复性(7)认识具有无限性(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识记真理的含义。
2.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3. 理解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是教学重点,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学生同桌相互提问,老师抽查)1. 实践的含义2. 实践的基本特征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导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宇宙太空,感受人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展示课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让我们首先走近月球:展示:月球观点说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二: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ft坑。
观点三: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四: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ft,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自主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生)学生在思考基础上,回答。
(师)为什么?你判断观点二、三正确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引出真理的概念。
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即真理;不符合,即谬误。
由此得出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师)展示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ft坑。
结合观点二、三,分析我们对地球的真理性认识为什么具有客观性?结论:①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②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中国在太空的探索令人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材料: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并实现二者的成功对接,为中国建立国际空间站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走向太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的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依据:因为真理的客观性比较好理解,但是具体性和条件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列为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高考题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形成合作意识。
2、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用表格的形式,提问以前的知识,引出本课的知识。
2、【讲授新课】:(1)问题引入“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思考: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呢?引出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用“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探究真理的客观性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吗?两个问题进一步说明真理的客观性。
【探究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 度吗?利用三位数学家的例子提出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引出真理的条件性。
高中思想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特点,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 分钟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实践1 含义是一种活动想一想: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实践吗?蜜蜂酿蜜、老鼠打洞是不是实践?为什么?2 特征:①、②③温馨提示:准确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想一想: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有什么区别?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什么不同?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③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②③温馨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真理1 含义2 特点①客观性(真理是绝对的)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②具体性:③条件性温馨提示: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说明了真理是;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3 真理和谬误。
(1)二者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正确地反映了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从认识的客体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的疑惑】【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 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探究案】1.重点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1)什么是实践?其特点有哪些?(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其特点?(5)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要求是什么?2.判断正误或选择(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材分析】《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生活与哲学》中第二单元探索实践与追求真理中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里的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个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揭示时间在发展真理、检验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同时也是这个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第一目主要阐述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同时还讲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目分析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详细分析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学生分析】通过本课的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及真理的含义和条件,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通过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探究他们的潜在力量,他们觉得既然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那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会相同,谁的认识是正确的,自己对今天某一问题的认识和昨天的为什么是不同的?对于这些问题,他们还缺乏理论的认识,辨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真理的含义;(2)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和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道理,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2)、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3)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其材料、图片等展示出来【课时安排】:15分钟【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回顾上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强调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同时,实践具有两层含义;二是主要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实践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结合课上观看关于自由落体定律的视频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的问题思辨,理解内化真理的含义及特征。
同时,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
2. 通过两个小组交流展示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历程,理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 通过分享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实例,感受科学精神的作用和力量并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4. 通过学生分享二中的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将践行这种科学精神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过程:【课前部分】(一)自主学习结合微视频、任务单(见附件),自主学习教材P46-P49 的相关内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本框的知识)(三)自主学习检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导学第六课学案2,检测自主学习效果。
(四)我的疑问通过Pad 的“在线答疑”功能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送给老师,师生间互动答疑。
(五)合作实践1. 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自由落体定律发现与发展的相关资料,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2. 在二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如何践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选取一个我们学校开展的让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实践活动,以图片的形式课上进行分享。
【课堂部分】开展基于议题的活动型课堂——围绕“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学习议题,合作探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教学环节分为“第一篇——我的困惑”、“第二篇——走进历史”、“第三篇——科学之光”三大环节,具体设计如下:附件:高一《生活与哲学》自主合作学习任务单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人类探月之旅—交流篇材料一:观点 1 :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 2 :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 3 :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观点 4 :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讲授新课】人类探月之旅—懵懂篇材料三: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探究二: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从客观来说,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这也是根本原因。
主观方面,人的认识能力也受时代的局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水平也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局限。
主体(人类)、客体(客观事物)、基础(实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人们宇宙的认识会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宇宙这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如此匮乏?材料四:“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1969 年 7 月20日,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 年1 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等3人不幸遇难,但他们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这场火灾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认识具有反复性(板书)人类探月之旅—收获篇材料四:几十年来,科学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龄大约有 46 亿年。
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 5 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了水……2、认识具有无限性(板)----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探究三:这些失败的的探月和航天实践有何意义?探究四: 1.你还想了解月球、宇宙的哪些未解之谜?3、认识具有上升性(板)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原理:(板)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探月之旅—中国篇材料五: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
早在 1962 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
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 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 年,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并命名为“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 绕落回” 三个阶段。
2004 — 2007 年为“ 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 探测卫星, 对月球进行为期 1 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2007— 2012 年为“落”的阶段, 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20 12— 2017 年“ 回”的阶段, 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落并采样返回。
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后,中国才有可能考虑和实施载人登月。
相比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所携带的 CCD 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将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 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课堂总结】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超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
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 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 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探究五: 你知道人类还有哪些认识月球、认识宇宙的计划?火星探测计划, 是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后, 我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
这将是我国深度空间技术和航天器研制水平的飞跃。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技术创新, 不断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
、 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又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本课小结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A.主观性B.客观性C.科学性D.能动性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3.1.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认识论角度看,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6.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C.任何人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任何人获得真理的途径都是相同的7、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
这说明()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二、材料题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学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答案:一、选择1、B 2、B 3、A 4、D 5、D 6、A 7、C 8、B二、材料题:【解析】本题考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
然后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呈现知识体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地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