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排名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1年中国证券市场大事概览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将“稳物价”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首。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证监会通报两起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结果,分别为上海北孚集团及部分个人内幕交易“ST兴业”股票案和张小坚内幕交易“SST集琦”股票案。
7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大力鼓励民间资本采用市场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建立适应创业板特点、便捷、高效的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创业板公司退市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
9日,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强调关注2010年年报九大问题。
11日,媒体报道,证监会正在酝酿给券商业务审核松绑,适时淡出监管。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便利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6日,深交所发布《交易规则》(2011修订),拟于2月28日实施。
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
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
银监会完成2004年颁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并发布。
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行IPO业务排行榜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行IPO业务排行榜(承销金额排名)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行IPO业务排行榜(承销数量排名)中金公司简评重点项目:农业银行、中国重工、西电集团中金参与12家企业IPO,承销金额超600亿元。
中金承销业务遍布境内外资本市场,且主要集中在上交所及港交所主板,尤其是几起融资超百亿元的巨型IPO让其收获丰厚,尤其是农业银行的IPO,中金成为唯一的“A+H”双料主承销商。
中银国际简评重点项目:中国一重、宁波港、民生银行中银国际在A股及港股市场双管齐下,其港股承销业务金额占其IPO承销业务金额总和的43.7%。
其联席主承销的民生银行在香港IPO融资金额超300亿港元,这也是考察期内中银国际参与的金额最大案例。
国信证券简评重点项目:誉衡药业、洪涛装饰、滨化集团国信证券承销的39家企业中,仅有6家为上交所上市,其余均为中小板或创业板,在这6家企业中,国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的仅有2家。
国信证券参与的最大一起IPO是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洪涛股份,融资总额为32.4亿元。
中信证券简评重点项目:农业银行、昊华能源、郑煤机中信证券参与IPO承销的13家企业中,A股各市场及港股市场皆有涉及,其中以A 股市场为主。
在农业银行A股IPO中,中信证券是四家主承销商之一。
中信证券在创业板也有所涉猎,分别担任了合康电气及新国都的IPO主承销商。
平安证券简评重点项目:爱施德、大北农、金正大专注A股市场的平安证券是参与承销案例最多的一家机构,并且是深交所IPO“专业户”,在其承销的43家企业中,41家企业于深交所上市,仅有2家登陆上交所,而平安证券在其中扮演的也都是副主承销商角色。
海通证券简评重点项目:华泰证券、闰土股份、康芝药业海通证券在考察期内担任主承销商的最大一笔IPO是华泰证券,融资规模达156.9亿元,这也是海通证券参与IPO中唯一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而海通证券更多业务则位于深交所。
2011年度证券公司会员财务指标排名情况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1年经审计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排名。
现公布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净利润、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单家口径和合并口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8项指标的全部排名;证券公司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单家口径和合并口径),承销与保荐业务、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2010和2011年度),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010和2011年度),投资咨询业务综合收入(2010和2011年度),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净资本收益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增长率,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增长率(2010和2011年度),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增长率(2010和2011年度),投资咨询业务综合收入增长率(2010和2011年度),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增长率12项指标的中位数以上排名;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成本管理能力、公益性支出3项指标的前20位排名。
1、2011年度证券公司总资产排名单位:万2、2011年度证券公司净资产排名单位:万元3、2011年度证券公司净资本排名单位:万元4、2011年度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排名单位:万元5、2011年度证券公司净利润排名单位:万元6、2011年度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排名单位:万元7、2011年度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单位:万元8、2011年度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9、2011年度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0、2011年度证券公司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单位:万元11、2011年度证券公司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2、2011年度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的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3、2010年度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4、2011年度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5、2010年度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6、2011年度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7、2010年度证券公司投资咨询业务综合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18、2011年度证券公司投资咨询业务综合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合并口径)单位:万元。
中国四大投行是哪四个
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
1、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是中金公司的王牌业务,投行业务依托于强大的品牌效应、成熟的专业团队、大项目和海外项目上的天然优势,霸主地位稳固。
中金公司在股权海外承销、债权创新产品承销、跨境并购和债务重组上表现突出。
2、招商证券:215年以来公司投行实力倍增。
公司股权承销业务发展迅速,在保持IPO业务名列前茅的基础上,从215年开始大力发展再融资与并购重组业务,股权承销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公司大力发展债券、资产证券化业务。
3、国信证券:国信投行在21-212年IPO项目全市场排名前二、
4、海通证券:近年来海通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保持增长,自217年以来持续保持行业前三、219年其境内债券融资业务全年共完成主承销债券项目644个,债券承销金额3,762亿元,同比增长47、5%,债券承销家数排名第三、。
在国际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2011年全年中国企业上市有所下滑,融资额与上市数量均较2010年有所降低。
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海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2011年全年共有611家企业上市完成613起IPO,合计总融资1,283.56亿美元,平均单支IPO融资2.09亿美元,其中Glencore于5月先后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上市,新华保险于12月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上市。
其中,中国企业共有355家上市完成356起IPO,总融资额为615.32亿美元,占全球上市数量的41.9%和融资额的52.1%。
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减少120家,融资额减少了41.6%。
其中仅有75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178.13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共吸引281家企业上市,融资437.19亿美元。
2011年356起IPO中,171起具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融资总计295.42亿美元,两者均占上市总量48.0%。
其中海外资本市场较2010年降幅明显,仅有29家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上市,融资61.42亿美元;境内市场则相对平稳,共有142家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上市,融资234.00亿美元。
海外上市大幅遇冷赴美上市如鲠在喉2011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
由于西方经济普遍疲软,加上欧债美债危机、中概股风波、VIE迷局等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额均出现明显下滑。
2011年全年仅有7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8个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78.13亿美元,分别仅为2010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的58.1%和53.5%水平。
2011年,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一度遭到打压,赴美上市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下半年仅有土豆网一家于8月在美国挂牌上市,此后再无企业破冰。
市场分布方面,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较2010年更为多元化。
75家中国企业分别在香港主板、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等8个市场上市,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韩国交易所主板、伦敦AIM和香港创业板3个市场,减少了新加坡主板。
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1. 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也逐渐成为金融圈的热门话题。
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肩负着丰富市场资源、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从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这一话题出发,探讨全国各大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的表现。
2. 什么是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是指各家证券公司根据其在当年执行的投行业务数量和规模进行的排名。
投行业务主要包括企业上市、股票发行、并购重组、债务融资等各类资本市场交易和业务活动。
该排名能够反映一个证券公司在投行领域的实力和市场份额。
3. 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的重要性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对于投资者、分析师、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投资者而言,了解券商的投行实力可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对分析师来说,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们评估券商的业务水平和潜力;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了解券商的排名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企业的融资和并购计划;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通过了解业务量排名,更好地评估券商的信用和风险。
4. 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的数据来源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的数据一般由专业的金融数据机构进行收集和整理。
这些机构会通过与证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获取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数据,并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排序和排名。
目前,国内比较权威和常用的金融数据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交所、深交所、Wind资讯等。
5. 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的影响因素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证券公司的投行实力和资源优势是影响排名的重要因素。
拥有强大的投行业务团队、丰富的市场资源和广泛的业务网络的券商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排名。
其次,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对排名产生影响。
当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市场交易活跃时,证券公司的业务量通常会增加,排名也会相应提高。
另外,政策因素、市场竞争等也会对排名产生一定影响。
6. 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的市场现状根据最近一次的年券商投行业务量排名数据显示,中国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程博明谈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打造国际一流投行是中国证券业的一个梦想。
尽管中国证券业已经保持了连续六年的盈利纪录,但行业利润却未能跟上GDP的增速,危机式的监管令券商创新动力越来越小。
中国证券业的整体水平,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现在是中国证券业最好的发展时机,也是最考验行业智慧的时期。
中国GDP规模全球第二为证券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需商业模式的转型才能摆脱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只有从红海格局转向蓝海的智力跟资本竞争,才能进入国际一流投行行列。
作为国内证券业国际化先锋的中信证券,其经验与教训均弥足珍贵。
2011年的冬日,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接受《证券市场周刊》的专访,畅谈中国证券公司打造国际一流投行面临的问题与求解思路。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1年12月15日提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证券业作为金融服务中介,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由此证券业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时机已经成熟。
打造国际一流投行,这是郭树清提出的一个理想。
身为中国第一大投行,也是目前唯一一家A+H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一直在向国际一流投行的目标奋斗。
一个冬日的上午,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坐到《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对面,畅谈中国证券公司迈向国际一流投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求解思路。
第二大经济体呼唤一流的国际投行《证券市场周刊》:投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与之相对应,本土一流的国际投行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于不久前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设想,你认为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产生国际一流投行的现实条件?程博明:投行的发展跟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与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相一致,陆续出现了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这样一大批全球一流的华尔街投行;野村证券伴随着日本的经济腾飞,1989年全面赶超当时的华尔街第一大投行美林。
国内券商最新排名(2014年完整版)券商股近期的上涨势头迅猛,有经验的投资者不会忘记2007年大牛市中券商股波澜壮阔的表现。
掐指一算,距离上一轮牛市已经过去7个年头!江湖已非7年前那个江湖证券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变化,江湖座次已发生改变--经纪业务不断出现“搅局者”、两融业务使得奋进者排名靠前、投行业务曾经的皇冠几次易主、券业并购风生水起造就更强的“联合体”。
更有曾经的江湖“大佬”,那些曾经的券商领军人因各种原因“出事”。
这是一个新的江湖,而且江湖故事将在“沪港通”的国际化大背景下继续讲下去。
想要玩转这一轮的券商股大牛市,你必须注意到江湖的变化。
经纪业务:“搅局者”激起千层浪经纪业务向来被看作是券商的传统业务,虽然近年来,经纪业务在券商整体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但仍以平均占比30%以上成为券商的主要业务之一。
从近几年券商经纪业务的营收来看,其座次排位较为稳定,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银河证券基本上占据着营收前几名的位置,但是华泰证券在2013年的异军突起成为一大亮点。
华泰证券虽然经纪业务收入一直排名靠前,但从未进入过前三甲的位置,2013年华泰证券凭借着57.84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一举占据探花的位置。
其2013年的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达到63.01%;同时公司经纪业务利润也由2012年的15.67亿元,增加到34.42亿元,同比增长119.61%,表现靓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券商中不乏出现“搅局者”--2014年,国金证券就高调地以推出“佣金宝”,喊出“万二”佣金率搅动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神经。
在国金证券后,中山证券又以“零佣金”的噱头吸睛,虽然“零佣通”服务最终被叫停,但中山证券此后又以超出超低佣金策略,誓将佣金战进行到底。
随着券商佣金战的全方位开战,券商经纪业务的利润率也经历了从高到低的过程。
2010年,券商经纪业务利润率基本上能维持在百分之五六十的水平,到了2013年平均水平已降至不到40%。
关于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的说明在2007年首次引入分类监管概念以来,2009年,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完善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从2007年算起,证券公司实施分类评级已经进入第4个年头,不过,在前3年中,券商的“星级标准”评定结果一直秘而不宣。
仅仅知道,2009年,A类券商数量仅有30家,其中AA级券商9家,A级券商21家。
具体是哪些证券公司通过公开网络无法得知。
(/money/roll/20100716/2413599.shtml)/question/109524558.html这里给出的名单与上述信息不吻合,而且没有华创证券在里面,所以可信度不高。
201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按公司名称拼音顺序排列)注:今年106家公司中,有8家证券公司与其母公司合并评价,即华泰联合(母公司华泰证券)、恒泰长财(母公司恒泰证券)、高盛高华(母公司北京高华)、长江保荐(母公司长江证券)、财富里昂(母公司财富证券)、海际大和(母公司上海证券)、瑞信方正(母公司方正证券)、中德证券(母公司山西证券)。
母公司分类结果适用于子公司。
(http: ///pub/zjhpublic/G0*******/201007/t20100714_182487.htm)201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经证券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复核,由自律组织、证监局、证券公司代表等组成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确定了201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经营、财务稳健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
2009-2010 券商IPO排名回顾重新开启的IPO市场,涤荡着无数令人激动的造富神话。
从2009年7月算起的12个月里,总共有398家企业上会,329家企业获得发审委通过成功上市,总计募资3888亿元。
企业成功上市后,除了公司市值翻番,大股东一跃成为富豪之外,分食IPO财富蛋糕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券商。
《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通过为企业提供承销保荐的60家券商在过去的12个月获得130亿承销保荐收入,平均保荐费率超过3.35%。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企业募集100元资金,就要分3元给券商。
那么在130亿元承销保荐收入里面,哪家券商获得的收入最高?保荐的398家企业里,哪家券商的通过率最高?在公司上市后,哪家券商保荐公司的业绩最好,投资者收益最高?对此,《每日经济新闻》特推出《券商IPO承销年检报告》,全面呈现券商在承销保荐业务的表现。
承销保荐实力排行榜:中金领衔第一梯队,国泰君安、申万遭遇尴尬。
业务才是硬道理!业务量多大,收入多少,或是评判券商承销保荐上市企业能力的基础。
据WIND数据库相关数据,《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考察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12个月内,各大券商保荐的企业数目及通过率,同一时期企业上市募集资金以及付出的承销保荐费用情况,排出了券商承销业务实力排行榜。
通过统计可以看到,中金公司、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13.71,-0.06,-0.44%)以及海通证券(10.20,0.05,0.49%)堪称承销保荐业务第一梯队;招商证券(19.82,-0.08,-0.40%)、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老牌券商则因保荐企业成功上市率较低或承销收入较少,而受到市场诟病。
中金15亿承销收入傲视群雄平安证券成最大黑马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对各家券商承销业务收入的排名,发现中金公司、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排名前列。
其中,中金公司以15亿承销收入傲视群雄;而平安证券通过高保荐数量,高通过率以及较高的承销保荐费率,一举超越多家老牌券商,成为IPO重启一年以来在承销业务方面的最大黑马。
2011年新财富排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由《新财富》杂志主办,是中国第一份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分析师排名,评选的主旨是挖掘中国最优秀的证劵分析师和研究机构,提升本土研究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
八年来,在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这一评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同,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自2010年9月9日启动,共有来自42家券商的近1100位分析师参评,与历史最高规模的第七届评选持平。
其中,高华证券、德邦证券、广州证券、航天证券等4家券商系首次参评。
据悉,本届参评的近1100位候选分析师均系券商研究机构组织集体报名,机构参与的踊跃度为历史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提供卖方服务的券商研究机构基本悉数参评。
本届报名分析师的行业覆盖广度依然较高,31个行业分类中,有26个行业候选人数达到20人或以上,占比84%,其中候选分析师人数最多的研究领域是策略研究,共有来自37家券商研究机构的39个研究团队参评。
经过紧张的选票回收整理工作,日前,选票回收全部完毕,并正式进入选票统计和审计阶段。
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在投票人数增长的同时,评选继续保持了高选票回收率。
经统计,本届评选共发放选票2157张,作为投票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部)、全国社保理事会、私募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均实现100%选票回收率。
据悉,经券商研究机构推荐、机构投资者自荐和按照评选规则的严格审核,本届评选投票人共有来自64家公募基金、48家证券公司、6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部)、全国社保理事会、121家私募基金、25家上规模银行、30家QFII、16家信托公司、15家财务公司、80多家海外投资机构参与投票,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万亿元。
参与投票人数同比增长41%,创“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以来的最高纪录,评选吸引了最广泛的海内外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国泰君安大投行的跨越之路(图)国泰君安投行在主板项目上的优势,首先源于对大中型项目储备的重视,绩效考核予以倾斜,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其次,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荐承销项目的保证;最后,通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形成优秀的项目团队是投行业务开展的基础。
在“2011中国区优秀投行评选”中,国泰君安证券一举夺得了主板最佳投行、最佳再融资投行、最佳债券承销投行等5项大奖。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国泰君安大投行委员会副主任、投资银行部总部、收购兼并部总部总经理刘欣。
证券时报记者:投行业务涉及的领域众多,如首次公开发行(IPO)承销与保荐、财务顾问并购以及固定收益品种承销等,国泰君安在哪些投行业务中最具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哪里?刘欣:国泰君安作为国内领先的投行,曾多次获得“最佳投资银行”、“最佳大型团队项目”、“最受尊敬的投行”、“最佳投行团队”和“最佳债券承销投行”等多个综合奖和单项奖。
在IPO方面,既有全球筹资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A+H同步发行,也有鼎龙股份、四方达等创业板项目;在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财务顾问业务方面,近期正在执行中和已完成的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例有上海汽车、上港集团、冀中能源、南钢股份等项目;在固定收益证券方面,不仅在企业债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同时在公司债的承销发行上也领先同行。
截至今年5月初,国泰君安在2011年的公司债筹资家数和筹资金额方面均占近半壁江山,排名业内第一。
国泰君安在投行业务领域取得的成功,源于对“诚信、专业、亲和、创新”的经营理念的坚持,源于我们在项目执行和客户服务方面“钻石”品质的坚持,也源于我们有一个领先的投行团队,有优秀的定价和销售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我们摈弃急功近利,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专业判断发现客户需要、以公司的整体资源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提升客户价值和满意度实现国泰君安投行美誉度的升华。
证券时报记者:国泰君安历年来承销与保荐项目数量及融资规模上均名列前茅,在“2011年中国区优秀投行评选”中获得了“主板最佳投行”的奖项,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经验?刘欣:2010年度,共有26家企业在国内主板(沪市)IPO发行上市,其中国泰君安保荐主承销(含联席主承销)共有3家,分别为当时全球筹资金额最大的“农业银行”、全球知名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商“正泰电器”和首家上市的民营车企“力帆股份”。
2011中国十大证券公司中国证券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库券的发行、转让以及深圳、上海等地企业的公开募股集资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从试点迈入逐步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改善融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带来的市场建设与监管等方面的压力,仍一飞冲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根据各企业的规模、总资产、营业收入、净资产、佣金率、服务指数、品牌影响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网络调查,评定出“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排行榜。
排名榜单如下:“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证券公司”分析报告截至2011年6月,全国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67万亿元、净资产为5808.96亿元、净资本为4357.17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2486.73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0.54亿元,营业收入751.02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09.95亿元、证券承销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32.77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8.98亿元,证券投资收益68.97亿元;9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行业证券公司总数的86.24%。
2011年上半年,17家上市券商总资产达7397亿元,净资产同比增长12.75%;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52.08亿元和134.73亿元;其中经纪业务收入228.71亿元,自营业务收入53.04亿元,资管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有所增长。
2011年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各自的跑道上全速奔跑。
中信、广发、银河、华泰、国信、海通、国泰君安、招商、申银万国、光大等十大证券公司凭借绝佳增速和绝对优势,领跑市场,依次进入“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榜单。
他们在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业务排名、经营业绩等方面均远远超过其他企业。
其中,居于榜首的中信证券2011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75.08 亿元,营业利润40亿元;广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2.71 亿元,营业利润17.08亿元,利润总额17.20 亿元,净利润13.41亿元。
【导语】2011年中国IPO资本市场可谓是在动荡中实现调整,并且欣欣向荣的一年。
在2011年中国IPO市场当中,成功上市的IPO企业为265家(其中有3家之前取消审核,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上市未过会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为80家(其中有8家取消审核,有3家企业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最终有5家为取消审核状态,实际确定未过会企业为72家)。
2011年,中国IPO、再融资、增发、可转债、并购重组等总计有424家企业上会,其中累计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总数为85家。
根据汉鼎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中国IPO企业被否原因当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上市未过会被否企业还是因为核心竞争能力不足,企业经营收入不稳定,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优势产业支撑,受外界的金融经济政策或者行业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报告全文摘要] 总之,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一直朝着一个健康合理、成熟完善在进步。
当前,证监会逐渐加大对上市企业的各种规范,提高IPO门槛,让一批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了更好的总结过去和开拓未来,新浪财经特举办首届中国投行竞争力评选。
《备选投行、地区金融办、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名单一览》2011年中国IPO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1年中国IPO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整体市场状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2011年中国IPO市场当中,成功上市的IPO企业为263家(其中有3家之前取消审核,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上市未过会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为80家(其中有8家取消审核,有3家企业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最终有5家为取消审核状态,实际确定未过会企业为72家)。
第一部分:2011年中国IPO市场综述一:2011年中国IPO企业地区分布统计分析根据汉鼎咨询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IPO企业地区的分布图来看,其上市企业还是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其中,广东省(过会47家企业)、江苏省(过会41家企业)、浙江省(过会36家企业)分别以17.74%、15.47%、13.58%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前三甲。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2011年度证券公司会员证券承销业务排名情况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证券公司会员证券承销业务的排名情况。
排名指标包括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股票主承销金额、股票主承销家数、债券主承销金额、债券主承销家数六项。
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1、2011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
单位:万元
不低于中位数的为排名前41家公司。
2、2011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排名
位数的为前41家公司;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相同时,按股票及债券主承销金额从大到小排序。
3、2011年度证券公司股票主承销金额排名
单位:万元
注:排名中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山西证券与中德证券、国联证券与华英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长江证券与长江承销保荐证券、方正证券与瑞信方正证券、华鑫证券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上海证券与海际大和证券合并计算。
4、2011年度证券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
注:1、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的中位数为4家,不低于中位数的为前38家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相同时,按股票主承销金额从大到小排序;2、排名中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山西证券与中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国联证券与华英证券、长江证券与长江承销保荐证券、方正证券与瑞信方正证券、华鑫证券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上海证券与海际大和证券合并计算。
5、2011年度证券公司债券主承销金额排名
单位:万元
高华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财富证券与财富里昂证券、长江证券与长江承销保荐证券、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山西证券与中德证券、国联证券与华英证券合并计算。
6、2011年度证券公司债券主承销家数排名
注:1、债券主承销家数排名的中位数为4家,不低于中位数的为前32家公司,债券主承销家数相同时,按债券主承销金额从大到小排序;2、排名中第一创业证券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方正证券与瑞信方正证券、财富证券与财富里昂证券、长江证券与长江承销保荐证券、山西证券与中德证券、国联证券与华英证券、北京高华证券与高盛高华证券合并计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