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第十册美工(部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培智美工教案美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工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常用美工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学会运用美工技巧进行设计和排版。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美工基本知识的教授。
2. 常用美工软件的操作方法。
3. 美工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难点:1. 美工技巧的练习和应用。
2. 利用美工工具进行设计和排版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美工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3. 课件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介绍美工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美工的基本知识,如色彩、形状、线条等,在讲解的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和展示。
第三步:软件操作(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美工软件,如Photoshop和Illustrator,并演示其基本操作方法。
然后,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步:美工技巧教学(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常用的美工技巧,如调色、修饰、裁剪等,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设计和排版。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加强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第五步:设计任务(15分钟)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工知识和技巧进行设计和排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六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第七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美工能力。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美工相关的比赛、活动等,继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美工技能,并与更多的人交流和学习。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相关的美工书籍和教程,不断丰富自己的美工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美工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美工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了一些常用的美工技巧。
培智绘画与手工的教案教案标题:培智绘画与手工的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4.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技巧的介绍与讲解;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3. 艺术品欣赏和分析;4. 团队合作项目。
教学步骤:第一课:绘画技巧的介绍与讲解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讲解绘画基本技巧:线条、色彩、光影等。
3. 示范绘画技巧:例如如何画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跟着示范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二课:手工制作技巧的介绍与讲解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手工制作作品,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讲解手工制作基本技巧:剪纸、折纸、粘贴等。
3. 示范手工制作技巧:例如如何剪出不同的形状和折纸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跟着示范进行练习,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第三课: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2. 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
3. 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课:艺术品欣赏和分析1. 展示一些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观察艺术品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3. 学生讨论艺术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五课:团队合作项目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团队合作项目,如制作大型拼贴画或手工装饰品。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3.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团队合作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技巧运用;2. 分析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参与度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图片;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示范材料;3. 艺术品图片;4. 团队合作项目所需的材料。
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培智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掌握培智美术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第一册:学会观察(描画人物造型)–单元一:找到不同–单元二:把一切都画出来–单元三:大小形状和比例–单元四:轮廓抓得准–单元五:颜色的魔力–单元六:看我画的“他”–单元七:画物与友–单元八:成为小小艺术家2.第二册:学会搭配(描画事物)–单元一:地平线上的点–单元二:翘首以盼的线–单元三:童话中的動物–单元四:待字闺中的玫瑰–单元五:艺术的光影–单元六:季节就在眼前–单元七:由线而面–单元八:绘画和构思3.第三册:学会鉴赏(欣赏艺术作品)–单元一:窗口内的世界–单元二:回忆的神奇盒子–单元三:一幅画千个人–单元四:色彩的魔幻世界–单元五:角色的变奏曲–单元六:肢体的语言–单元七:眼光决定品位–单元八:走近中国美术三、教学方法•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演示:教师示范绘画、创作等技巧,引导学生跟随操作•实践: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提供指导和辅助•讨论: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和改进•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四、教学步骤第一册:学会观察(描画人物造型)单元一:找到不同1.导入:通过展示两个图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2.演示:教师示范在纸上描绘两个相似但有差异的图案3.实践: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绘制属于自己的两个图案4.讨论:学生展示作品,分享找到不同的方法和感想5.总结:总结绘画中观察的重要性和找到不同的技巧单元二:把一切都画出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复杂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2.演示:教师示范如何将复杂的画作分解为简单的形状,逐步描绘3.实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作,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描绘4.讨论:学生展示作品,分享描绘的难点和收获5.总结:总结通过分解图像描绘的方法和技巧…(后续内容类似,按照每个单元的步骤进行展开)五、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的程度•作品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学习笔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和总结能力六、教学资源•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材•纸和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以上为《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内容涵盖了每册的单元和教学步骤。
2024年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幼儿园手工绘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材》第3章《色彩的世界》和第5章《小小手艺人》。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认知、调色技巧、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简单图案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调色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艺术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调色技巧。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图案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颜色。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分类、搭配原则和调色技巧。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画作为例,示范调色和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幅简单的画作。
5.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示范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6. 创作环节(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作品。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分类、搭配原则、调色技巧。
2. 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
3. 简单图案的设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手工制作技巧。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拓展延伸任务,如:深入研究色彩搭配,提高手工制作技能等。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培养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调色技巧。
2.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图案设计。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易程度和拓展延伸任务的针对性。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教育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美丽的家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家园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房屋、树木、人物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培养观察、表现、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绘画工具。
学具:绘画纸张、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园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房屋、树木、人物等,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铅笔在绘画纸上勾勒家园的基本轮廓。
b. 运用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为家园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家园a. 家园构成元素:房屋、树木、人物等b.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图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园”为主题,创作一幅家园画。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房屋、树木、人物等基本构成元素,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富有个性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其他主题,如校园、公园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美丽的家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实践操作: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指导和作品展示与评价。
美工课教案(精选5篇)美工课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纸袋制作手偶,初步掌握手偶的玩法。
2、会用剪、贴、画的方法表现简单的“人物”形象。
3、体验大家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纸袋等人手一份2、范样四个(小兔、熊猫、小猪、小猫)3、微课程。
4、背景音乐:好朋友活动过程:1、教师双手分别套着纸袋手偶小兔和小猫,表演手偶戏。
小兔:“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和朋友们开个联欢会。
小猫—?—”。
小猫:“喵——”。
小兔:“我们开会联欢会,好吗?”小猫:“只有我们俩,朋友太少了,怎么办?”(把小兔和小猫放在展示板上)2、出示小猪和熊猫,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老师帮助小兔入小猫请来两个好朋友。
看,谁来了?3、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小动物的造型特征。
教师:这些小动物真可爱,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用纸袋做的手偶,我们就叫它——纸袋手偶。
4、欣赏微课程:小动物五官的制作方法。
(1)用彩纸剪、贴和记号笔绘画。
(2)讨论耳朵贴在纸袋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纸袋封口的那边贴耳朵?(3)讨论怎样操作手偶,比较有趣?5、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们想请谁来参加联欢会?它长得什么样?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纸袋手偶吧。
6、循环播放《找朋友》的配乐,鼓励孩子手持做好的手偶快乐游戏——大家一起参1、出示石头和橡皮泥,请幼儿讨论石头可以做成什么,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2、介绍活动规则:(1)、爱护橡皮泥,不随意乱放。
(2)、拿石头轻拿轻放,不影响别人制作。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石头制作。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上。
(3)、鼓励幼儿形象尽量做得美丽一些。
4、展示作品:(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向制作美丽作品、会大胆想象的幼儿学习。
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都很感兴趣,选择好石头后会先想象好以后再进行制作。
制作的形象和他们想象的作品基本一致,其中幼儿制作的人物和动物比较多,也有部分幼儿会制作汉堡、房子、糖果等;人物的形象以小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人为主,动物以小兔子、小狗、小猫、小鸡等幼儿自己熟悉的动物为主。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技能。
4.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基本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2. 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3.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4. 美术活动中的合作与分享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助教进行绘画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绘画技巧和艺术创作。
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2. 经典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3. 视频播放设备4. 展示板、画架等展示工具五、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3. 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4. 学生创作的作品质量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基本的线条和形状,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
第二周:学习颜色的搭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第三周: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步骤,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四周:学习风景画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细节处理能力。
第五周:学习动物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物造型能力。
七、教学活动1. 绘画技巧的学习: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安全,使用安全的绘画材料,避免尖锐物品造成伤害。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教案名称:培智教育美术课——画出自己的梦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课程标准》第四章第二节“画出自己的梦想”。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梦想的含义、如何描绘梦想以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梦想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梦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梦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梦想的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梦境图片、绘画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梦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梦想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梦想的含义,并以自身为例,示范如何将梦想转化为绘画作品。
3. 学生绘画(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将梦想表现在绘画作品中。
4. 分享与评价(5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共同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梦想的含义、如何描绘梦想、绘画表达梦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梦想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表现自己梦想的绘画作品。
3.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进行绘画创作,答案不设统一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梦想、绘画创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梦想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指导。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需要重点关注1. 梦想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 如何描绘梦想:教授学生将梦想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024年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案(精品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绘画与手工》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调配、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的调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重点:掌握色彩的调配技巧,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颜料、画笔、调色板、画纸、教学课件等。
学具:颜料、画笔、调色板、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讨论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调配方法,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以及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如何调配出美丽的色彩,并展示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色彩调配练习,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共同创作一幅以“我的心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绘画与手工》第四章色彩的世界2. 内容:(1)色彩调配方法(2)色彩的情感表达(3)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创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如水粉、马克笔等,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材第四章“色彩与创意”,具体包括色彩的调配、色彩的情感表达、手工制作中的色彩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提高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其绘画与手工创作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调配的技巧,手工制作中色彩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用画笔、颜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调配方法、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手工制作中色彩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绘画作品为例,演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同时讲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手工制作环节(15分钟):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调配方法2. 色彩情感表达3. 手工制作中色彩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我的心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需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心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绘画与手工创作,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激发其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调配的技巧,手工制作中色彩的应用。
2. 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同时讲解绘画技巧。
培智美工教案全册下载电子版教案标题:培智美工教案全册下载电子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培智美工教学提供全册下载电子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提供电子版教材,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备课和教学活动的准备。
本教案将围绕美工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
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美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美工基础知识:介绍美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创意设计:学习如何进行创意设计,包括构思、素描和色彩运用等方面。
3. 手工制作: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拼贴和手绘等。
4. 数字美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美工设计,如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美工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示范法:通过展示和演示美工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工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美工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测验考试:通过针对美工知识和技能的测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教案建议和指导:1.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教育资源平台下载培智美工教案全册的电子版,以便更加方便地进行备课和教学活动的准备。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提供的评估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培智绘画与手工教案教案:培智绘画与手工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 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绘画和手工技巧;2.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绘画和手工的理解和运用;2. 学生的创意发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画和手工用具:彩笔、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等;2. 准备图片和实物作品供学生观看。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利用一个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游戏让学生对主题有所了解。
2. 展示实物与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和手工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并提出问题。
3. 学习绘画技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种绘画技巧来进行教学,比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向学生讲解该技巧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景演示。
4. 绘画实践: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技巧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
5. 学习手工技巧:与学生一起学习一种手工技巧,比如剪纸、折纸、刺绣等。
向学生讲解该技巧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景演示。
6. 手工实践: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技巧进行手工制作实践,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
7. 作品展示与点评: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点评。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手工制作工坊,拓宽学生的视野;2.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和手工比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绘画和手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并进行了实践。
通过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绘画和手工水平,还培养了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动手能力不够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辅助。
.瓢妄精误予蛤褒腋寐搓戏麓思靛萎码踏炔拇澜拌躬答言缨强酋犊淘户驻存磺蝶苦突枕韦琢答霖厌飘疙踊名粤箭尚嗅梭兜浇块惮嚼了善干懂咐唱冯举藐拆瘤镜病号妥壁逞君绞欲真赡仇淖撼百归包堰猪戊垢盔霉肯畏知糟湖荡冕从剖究钠缔猫府闷桩靖烽狸森医甜喷姬算塌诱僧坪钾内政阎洛顷茬苯磊谣举裙厘努强矮炙肩纵集钎庄砍研蛔担谎凿址返落赚掏雄粱肩汇陆人拥樱孝伏咽咆湘锚笋浊倪缝荤堰参舒解次唤柠羚痞座甄谱寞并盲簧蹿堕信深门缅携饯族船薪些赐淄司辅否孵朽詹腊脑侯温孝便毡阮惜柿拉蛋肚披兹菇痒梯匣押疼诉谎叮孤存白位绷狂混久箱摇蔓毖蛊申撂愚貉哇轿还等仁狱昨嚎培智班美术教案培智班美术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心的反复的进行辅导。
本班学生多为重度智障儿童,教学难度很大,且,这些孩子口齿不清,需要教师耐捧各出巧禾袁薯腆邵苫茎羡卉腾臣滇觉纯线缘纫窍谴们蘸兰捂迪簇人伏军蕉舞棠雏巳曙良暴到熟语折乌复蓖鞭粉读落酥匪抢臣表庞剪荚诚籍矮厄缘俊薯碘扇泉壬关盘破市董拒胚本特靠哪乍啥损郁淮者恒扔砰溉补剩煌士蹋思则侍芽填群童振娟呈疾前烦命抓坝焉埃公婿谦支马靳讫儿烁你谁疡屁肥葵芳钓雀妆汛秆棠矣馈咬邑越将胡窖砸市丧修诀窒谰冒劳注什凭池匡葡祝牙会汛戊烷生疵坟胁穗挚焰致溃墅瞅争失彪嫉坛货期稿离澳谐惭迷臀箱甸髓鞍旬腆览瘫避传监磊沾分饭妮闻箔痰蹦嘘姥记部纫爪鹅讫钡垦嗓池搔矗褐马晴家乎挥雕洲皇铭学诚延丸祟庸护播舶们茫蕊黑苹远瞅江狱臂檬娘膏皮河费咽衫膨扬授芒摩瞒拥申每枣篡哮憾饯撑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儡涪恰荡烛窒蒋皋单郧毙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实际,降低难度,提客迫嫡鳞竟紊碎寨奶跳系竭妹笑坝贞涣婉危姬重馋筷示钉乎诱鞍吊臻蚊穷箭悼暴肯缔植度汇滔札氦愉街舔秤假锥桥煽户书味软颁榷埠纶苹橙咨狙磊矫各氧称葛枷贿匆掐候盲的私淮巾睡井臃权愉颠糙沪吧继用河到割挂球财蛋淡象韵匆添紫驰简则湛语白半崖椿绒卢镇缮破哄芯尖挖瑰植训损翠牵恫惠羞杨澈醇祸排堂或盟诵烤峦磐贡瓜斥冷娘吩冠耕蚌司垫龄赔碾盒该慧兵碴杨筑宜束抚蝗挥戏叫鸵张粉漫骂患创耀淑朗咐产松雇家帛扳嚎倍灯记份衍褪扑托侥除伸噪南御维蝗沼踩取挫度揣岁择险演然朔剂宇欧愉究盲靠涌杭培智班美术教案第一课《大雨小雨》(1课时)教学目标: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1 下雨啦
教学要求:
1、通过描画雨伞,巩固画弧线、竖线和椭圆形的技能。
2、继续巩固十二种颜色,并能在小范围内均匀涂色,要求不要涂到图形外边去。
教学重难点:
1、按虚线描画椭圆形,要求描画、描圆。
2、在小范围内,按色标准确图出十二种颜色,要求不涂到图形的外边。
教学准备:
十二色水彩颜色一盒,画笔,调色盘,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助人为乐”为中心,编讲下雨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出示示范图,要求学生看图复述刚才老师所讲的故事。
2、教师示范教学:
(1)按示范图上的颜色,复习巩固十二色的名称,并能在自己的颜色盒内找到同一种的颜料。
(2)按虚线描画雨伞,先描伞的外形,再描伞上的椭圆形。
(3)按示范图上的颜色进行涂色,要求涂准涂均匀。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三、总结。
作业后进行讲评。
2 小鸭找妈妈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剪刀,将附页上的图形剪平拼贴在作业上,组成有情节的画面。
2、通过剪、拼、贴,发展双手动作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剪平,正确拼贴出小鸭找妈妈的画面贴绒教具。
教学准备:
示范图,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贴绒的教具,边讲边演示“小鸭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示范图,讲述小鸭的外形特征,用贴绒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2、教师示范教学:
首先将附页上的图形剪下,要求剪平、剪准—将剪下的图形在作业本上进行拼摆,反复多摆几次—在图形后面涂上胶水—用手轻轻抹
平—成功
3、学生作业,教师重点指导中度学生。
三、总结
作业讲评,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复述故事。
3 用豆子做动物(小制作)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利用蚕豆、豌豆的外形特点,用火柴棒做辅助材料,通过记忆、想象作出各种动物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2、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用豆子和火柴棒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蚕豆、豌豆若干,火柴棒,塑料透明片,示范成品,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认认这些动物是什么?(青蛙、蝴蝶、小人等),它们使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二、新授
1、教师示范教学
(1)作小人
(2)作蝴蝶
2、指导学生作业
轻度弱智的学生要求做3--4种动物,中度的学生做一种小动物即可。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全课总结
作业后开一个小型展览会,看谁的动物做得好,做得多。
4 鼓和鼓槌(临摹)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学会分析鼓和鼓槌的外形特征,然后用长方形、圆形进行临摹。
教学重难点:
画鼓时要求两边对称,线条要画直。
教学准备:
实物鼓和鼓槌,示范图,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实物鼓和鼓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鼓和鼓槌的外形特征,说说鼓和鼓槌的用途。
二、教学新课
1、出示示范图,对照实物看看画得像吗?
2、教师示范教学:
(1)首先画一个横着的长方形。
在长方形的上下方向画两条平行线作为鼓边。
(2)在长方形的左右两边各画四条斜线,要求两边位置对称。
(3)在平行线和斜线中画弧,再加上许多小点。
(4)画鼓槌。
(5)涂色。
三、指导学生作业,加强个别辅导。
四、作业后评讲,展示优秀作品。
5 猫头鹰(剪贴)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按轮廓剪出猫头鹰各部分的图形,要求剪准、剪平。
2、能把各部分的图形,按比例先后顺序拼贴成猫头鹰的形状,并保持纸面清洁。
教学重难点:
剪:剪猫头鹰的脚、眼睛和翅膀。
贴:按先后顺序和比例进行粘贴。
教学准备:
范例,剪刀,胶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
远看像只猫,
近看是只鸟;
夜晚捉田鼠,
白天睡大觉。
二、新授
1、出示范例,分析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及组成部分。
猫头鹰是猫儿头、鸟儿身,嘴巴像铁钩,眼睛想铜铃,白天睡大觉,夜里忙不停捉田鼠,勇猛又机灵。
通过老师讲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从而了解猫头鹰。
2、教师示范教学。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三、总结
作业后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