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网络规划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42
IPRAN传输网络部署策略作者:余黎明,钟英归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1期随着社会步入数字信息化的时代,通信网络越来越普遍,为信息交流增加了便利。
各个领域对网络需求不同,多样性的网络通讯相互交叉使网络更加复杂。
网络带宽是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承载体,日益剧增的网络信息量,需要更大的宽带容量和传输速率,信息化时代意味着信息是世界的主体。
庞大的信息需要高的传输速率和大容量的传输载体,对传输媒介的不断的研究发展,宽带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实现了更高速率以及超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且信息的容量大大增加;这些优点促使光线技术在实际应用快速发展。
一、建设IPRAN 网络的模式IPRAN 网络不仅允许自营业务如,局域基站回传业务接入网络,并且需要对政企大型客户专线业务的承载和接入保证较高的质量[1]。
IPRAN 网络可以从以下两种模式进行构建:⑴构建IP 承载的高品质网络:分离IP 城域网中的SR 附加到新建的本地IP 承载网上,只保留旧的IP 城域网的宽带业务。
通过高品质IP 承载网络的构建,实现综合业务和自营业务承载的目的。
⑵ 整合IP 城域网现有资源实施综合承载:在原有IP 城域网的基础上,增加SR 及CR 等辅助设备,实现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无缝对接。
二、移动承载的需求1、政企客户专线务承载需求。
政企客户不同于分散的自营业务,需要集中的组网形式;传统的电信标准E1 仅有2.048Mbit/s,完全满足不了政企客户的接入需求;随着光纤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起百兆以太网接口、1G 以太网接口甚至10G 以太网的传输速率。
与BSC 或IP 主干网络直连的IPRAN 核心层,完全摒弃了原有的城域网;而信息汇聚层和端口接入层是IPRAN 另外两个组成部分;由IPRAN A 类设备和多容量的B 类设备提供组网的所有硬件设备。
2、3G 基站回传和LTE 基站回传等自营业务的承载需求。
随着IP 化基站业务的进程加速,3G 基站回传的数据和语音业务只需要通过不超过两个的FE 来替代原来的十几个的2M接入BSC;现在快速发展的LTE 基站业务,据估计单个LTE基站或者无线单载扇的数据传输峰值速率十倍于3G 基站[2]。
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为了更好地指导IP RAN网络建设,根据IP RAN网络组网原则和运维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总体网络架构IP RAN网络结构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组网,地市核心层部署ER设备,上联业务核心网络;汇聚层部署B设备对,口字型上联ER;接入层部署A设备,环形或链型上联B设备对。
网络架构图如下:二、IP RAN组网指导原则(一)核心层组网原则各地市核心层均部署RAN ER设备对,用于本地网基站、政企客户等业务的调度转接。
其中一般本地网暂设置2台RAN ER设备,特大本地网部署多台RAN ER设备。
1.承载LTE业务核心层城域RAN ER直接口字型上联EPC CE,汇聚ER至城域ER双归;其他地市核心层RAN ER口字型上联CN2 PE,通过CN2网络口字型上联EPC CE。
2.承载政企客户业务省中心部署1对政企专用RAN ER,实现跨地市政企客户业务端到端的配置及调度转接,各地市RAN ER均通过10GE链路口字型上联省中心政企RAN ER。
(二)汇聚层组网原则IP RAN汇聚层按照综合承载网规划结果部署B设备对,用于汇聚和转接区域内的移动、政企客户等业务。
具体原则如下:(1)B设备成对部署并口字型上联RAN ER;(2)现阶段B设备部署在城区,今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考虑下沉;(3)1对B设备接入宏基站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4)B设备上联ER和B设备互联链路应分系统或分路由承载;(5)汇聚层及以上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需扩容链路,预警值为:峰值大于60%且忙时均值大于40%。
ER ERBB BB(三)接入层组网原则 1.城区城区IP RAN 接入层一般按照LTE 业务、政企客户业务独立组网进行建设。
(1)LTE 基站接入组网原则城区LTE 基站一般采取BBU 池方式建设, BBU 池设置A2设备,用于基站BBU (含室分)接入,一般每2台A2设备组成10GE 环上联B 设备对。
IPRAN的组网原则IP 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网络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个将无线接入技术与IP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扩展和管理大规模的无线接入网络。
在IP RAN的组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组网原则,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首先,IPRAN的组网原则之一是可伸缩性。
IPRAN需要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无线接入,并且能够轻松地扩展和引入新的节点。
在设计IPRAN架构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增长和变化,以确保网络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
为了实现可伸缩性,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具有分散功能和资源的能力,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扩展。
其次,IP RAN的组网原则之一是高可靠性。
无线网络通常面临许多不可控因素,如信号干扰、天气影响等。
为了确保网络的可靠性,需要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冗余性和容错机制。
可以使用多个基站、传输链路和核心设备,以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故障切换技术,如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和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以确保网络在故障发生时仍能提供连续的服务。
同时,IP RAN的组网原则之一是高安全性。
无线网络通常是公共领域中的重要资源,因此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护网络和用户的数据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VPN(VirtualPrivate Network)技术提供加密的数据传输通道。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等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另外,IP RAN的组网原则之一是高效性。
IP RAN需要能够提供高效的无线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对带宽和性能的需求。
为了实现高效性,可以采用动态资源分配和调度技术,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动态地分配和调度资源。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 ..................................................................................... 1-11.1 RAN网络的发展................................................................................................................. 1-11.2 IP RAN网络概况................................................................................................................. 1-21.2.1 IP RAN网络的出现.................................................................................................... 1-21.2.2 IP RAN网络的传送需求............................................................................................ 1-31.2.3 IP RAN网络的组网形式............................................................................................ 1-41.2.4 我司IP RAN网络的设备演进.................................................................................. 1-72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况............................................................................ 2-102.1 我司IP RAN网络解决方案简介..................................................................................... 2-103 无线业务需求与IP RAN网络规划设计....................................................... 3-123.1 概述.................................................................................................................................. 3-123.2 无线业务需求.................................................................................................................. 3-133.2.1 业务QOS和可靠性 ............................................................................................... 3-133.2.2 流量模型 ................................................................................................................ 3-153.2.3 业务带宽 ................................................................................................................ 3-153.2.4 时间要求 ................................................................................................................ 3-163.2.5 业务安全 ................................................................................................................ 3-173.2.6 业务广覆盖 ............................................................................................................ 3-173.3 物理网络规划设计.......................................................................................................... 3-173.3.1 设备选型 ................................................................................................................ 3-173.3.2 物理拓扑设计 ........................................................................................................ 3-173.4 逻辑网络规划设计.......................................................................................................... 3-183.4.1 设备/链路/逻辑通道的命名规范.......................................................................... 3-183.4.2 带宽规划 ................................................................................................................ 3-193.4.3 VLAN规划................................................................................................................ 3-213.4.4 IP规划 ..................................................................................................................... 3-243.4.5 IGP路由规划 ........................................................................................................... 3-26 3.4.6 BGP路由规划.......................................................................................................... 3-31 3.4.7 MPLS规划 ............................................................................................................... 3-34 3.4.8 VPN规划.................................................................................................................. 3-37 3.4.9 可靠性规划 ............................................................................................................ 3-44 3.4.10 QOS规划 ............................................................................................................... 3-52 3.4.11 时钟规划 .............................................................................................................. 3-58 3.4.12 OAM规划 .............................................................................................................. 3-65 3.4.13 网络DCN规划 ..................................................................................................... 3-66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1.1 RAN网络的发展移动承载网,又名RAN(Radio Access Network),指的是承载从基站到基站控制器之间网络流量的网络。
数据网-IP-RAN(含IPRAN基础组网和IPRAN高级知识)LT数据网—IP RAN知识目录称IP RAN)。
中国电信选择了IP化的MPLS VPN路线,并确定了采用PW+三层VPN的技术策略。
中国电信的IP RAN网络主要承载CDMA 的1x和DO业务,以及未来的LTE业务,同时承载基站动环监控和安防等附属业务。
待业务和网络成熟后,逐步承载L2、L3大客户业务。
1.2 IP RAN的常见组网结构IP RAN在本地网的组网上主要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两部分。
接入层由接入路由器(A设备)和汇聚路由器(B设备)组成,A设备通过GE 链路成环状组网,连接到一对B设备上,B设备之间由一对光纤直连构成10GE保护链路。
(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A设备双上行到B 设备的组网结构)核心层由汇聚路由器(B设备)和核心路由器ER、连接BSC设备的RAN CE组成。
对城域网现有网络的状况以及无线业务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组网模式:IP RAN通过RAN CE和BSC对接,收容CDMA的1x和DO业务,通过ER、CN2网络和LTE核心网(以省为单位集中部署,一般设点在省会)连接,通过ER连接动环和安防平台。
1.3 IP RAN使用的主要技术中国电信的IP RAN采用PW+三层VPN的技术策略,主要采用了MPLS技术。
在接入层A和B设备间,采用OSPF协议作为IGP,启用MPLS并通过PWE3伪线仿真技术实现基站上各业务由A设备传输到B设备。
同时在A和B设备间配置BFD for PW进行快速故障检测,触发业务快速切换。
在核心层B设备和ER、RAN CE间,采用ISIS作为IGP,启用MPLS并通过MP BGP构建L3 MPLS VPN实现各业务由B设备到ER或RAN CE的传输。
在B和ER、RAN CE间采用了多种快速故障检测技术,触发业务快速切换。
此外在A设备的快速入网(即插即用)和基站入网功能上,还使用了DHCP技术。
关于举办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技术与应用培训的通知公司内各单位:公司拟举办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技术与应用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时间:8月14日-16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二、培训地点:公司七楼会议室三、授课老师:李文耀老师(老师简介见附件一)四、授课内容:(见附件二)五、要求公司传输网络咨询设计院、数据通信咨询设计院人员参加培训,欢迎其他员工踊跃参加。
六、请参培人员合理安排好手头工作,提前10分钟入场、签到,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得迟到或中途离场;手机均调至振动或静音状态。
七、本次培训全程参培者计算教育培训学分3分。
培训结束后将通过考试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考试通过者另外计算学分1分。
请综合部作好如下配合工作:1、请安排人员负责培训期间音响、麦克风、无线话筒的正常工作。
2、请于培训期间在七楼会议室制作显示屏标语。
(标语名称: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技术与应用培训)特此通知。
主讲师资介绍:李文耀:武汉光华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
工业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全国通信行业资深讲师,高级咨询师,原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情报中心高级研究员,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高级培训师,《中国光电》杂志、中国光电网()编委会成员,《通信世界》杂志特邀撰稿人,被评为2011-2012年度通信产业先锋技术人物。
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交流与培训,研究生、本专科生、通信企业员工培训、用户培训和援外培训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参与工业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通信行业职工通信技术技能鉴定工作;多次参与国内外主要设备制造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单位、通信网络工程建设与维护单位、广电与电力行业通信部门等的通信新技术交流、咨询与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