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提名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公示表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18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项目拟由北京市提名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7年12月21日至2017年12月27日。
任何单位、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管理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
逾期或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邓大伟联系电话:0电子邮件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国超深层油气资源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3以上,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超深层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强等特点,采用直井开发综合成本高、效率低,迫切需要利用超深水平井增大有效泄油面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实现高效开发。
该项目创建了以提高储层钻遇率的近钻头地层成像探测技术、确保精准中靶的井眼轨迹随钻测量及控制技术、降低钻柱摩阻的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解决了超深水平井钻井面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轨迹控制难、水平段摩阻大等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水平井钻井更聪明、更精准、更高效,使我国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项目技术原创性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
项目成果在四川元坝和新疆塔河、顺北等油气田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力支撑了超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创造了多项超深水平井世界工程纪录,显著提高了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于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新理论与微创诊疗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针对HSCR 发病机制不完善、诊疗及术式无法形成统一、基层医院对其病例特点掌握不足、常误诊漏诊导致严重后果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肠壁微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肠神经系统突触发育异常,进而对肠道运动产生影响引起HSCR发病”的理论,同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7种微创手术。
主要创新是:1、将两种发病机制的学说理论相结合同时进行研究;2、将两种学说理论的相关性及相关关系作为研究重点;3、首次证明Nrxn与Nlgn基因及其蛋白在人类ENS中的表达;4、首次证明Nrxn与Nlgn基因及其蛋白在HSCR病变肠管的表达情况及趋势;5、首次证明Nrxn与Nlgn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间效应;6、首次证明Nlgn编码的nlgn-1,2蛋白在HSCR病例ENS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HSCR 患儿血清中Glu和GABA的检测;7、首次初步证明Nlgn基因与ENS细胞外基质纤维粘连蛋白FN的相关性以及相互关系;8、积极探索理论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积极开展各种微创的手术方式。
项目发表SCI论文7篇,中华核心论文3篇,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项目推广应用临床效果好,家长满意,社会影响好,增加了基层医院的病源,惠及本地人民,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
参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奖授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简介:先天性巨结肠症(HSCR)的病变特点是结肠不同位置神经节细胞的缺如,病变肠管痉挛狭窄蠕动加强,远端肠管代偿扩大,形成巨结肠。
HSCR发病机制以往都是单一地从“基因异常”或“微环境异常”其中一种学说研究,很不完善,导致其诊疗、术式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基层医院对其病理特点掌握不足,常会因误诊或漏诊导致严重后果。
2018年度⼭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公⽰2018年度⼭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公⽰⼀、项⽬名称:重载作⽤下沥青路⾯结构损伤精确诊断与耐久保持关键技术⼆、提名单位意见:提名单位:⼭东省交通运输厅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完成单位排序⽆异议,相关栏⽬均符合⼭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的拟推荐情况进⾏了公⽰,公⽰期间⽆异议。
项⽬针对公路沥青路⾯损伤诊断与维护技术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开展沥青路⾯裂纹形成及裂纹扩展⾏为研究,预估路⾯结构两阶段疲劳寿命,并从路⾯损伤诊断和绿⾊改造和路⾯结构性能保持等关键技术进⾏系统研究。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采⽤三维雷达检测路⾯结构损伤状态的“共中点法(CMP法)”,开发了相应的三维雷达数据⾃动处理软件,实现了道路病害的⾃动分类、诊断,提⾼了检测效率和评价可靠性。
(2)根据我国近20条⾼速公路历年的FWD检测数据、养护历史数据以及交通轴载和道路建设资料,建⽴了半刚性基层各结构层承载⼒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提出了分层弯沉盆确定⽼路⾯结构层模量参数的⽅法,提⾼了路⾯结构层参数反算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理论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的检验结果,⽤⼤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不同弯沉盆参数评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的有效性。
(3)提出了基于累积弯沉总和法的路⾯结构损伤程度相似段落划分⽅法,为路⾯结构维修分段设计提供了依据。
提出了既有道路轴载谱快速测试和标定⽅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为路⾯结构加铺设计分析提供了交通参数。
(4)提出了基于排⽔抗裂功能沥青混合料和冷再⽣混合料的路⾯绿⾊改造关键技术,明确了重载作⽤下相应改造路⾯结构典型组合,提出了相应功能材料设计和施⼯⽅法,提出了保持路⾯结构长期性能的加铺时机和技术。
三、项⽬简介:众所周知,路⾯设计之⽬的在于通过路⾯结构合理组合、路⾯材料的配合⽐设计和路⾯排⽔设计等确保路⾯在寿命周期内有⾜够的承载⼒和良好的使⽤性能,以满⾜交通需求。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3月编制说明为做好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旨在帮助提名单位(专家)和被提名人、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了解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书、提名书附件材料格式和提名报送要求。
请提名单位(专家)和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在提名和填报过程中,认真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本手册及其他关于奖励提名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提名和报送工作。
提名书格式以山东省科技奖励系统中发布的版本为准。
如在使用过程中对本手册的内容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省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 1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 - 2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 16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 38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 59 -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 - 84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 - 96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 98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技术标准创新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 100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提名基本条件 ........... - 101 -申报(提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要求.............. - 103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 104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应用证明(样表).................. - 107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样表)............................ - 108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样表)...................... - 109 -党组织同意函(格式).................................. - 110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2018年度)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三、工作简历四、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五、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发表情况六、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情况九、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十、主要附件目录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引文或专著3.知识产权证明4.重要获奖证书5.其他证明十一、主要附件《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填写说明《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是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名通知和提名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推荐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情况项目1:项目名称:随机、奇异系统和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变结构控制研究项目简介: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电子通信等领域中的控制系统日益复杂,控制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
参数存在马尔科夫跳变的随机系统、含有代数约束的奇异系统,结构参数异常的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成为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难点,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工程设计和性能需求。
因此,本项目揭示了随机、奇异和不确定系统的相关稳定性准则,建立了滑模控制、软变结构控制和多模态自适应控制为主的变结构控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主要科学发现为:1.建立了转移速率不确知的奇异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指数容许新准则,发现了受限奇异系统脉冲可控条件下的软变结构控制规律。
基于模式依赖状态反馈方法建立了转移速率不确知的奇异马尔科夫跳变闭环系统的均方指数容许准则,揭示了闭环系统稳定性与模式依赖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协调关系。
基于受限等价理论,构建了合适的动态非线性增益,设计了受限奇异系统仅脉冲可控条件下的软变结构控制器,解决了受限奇异系统的动态软变结构控制问题。
2.建立了随机马尔科夫跳变反应扩散CG型神经网络的鲁棒指数稳定性新准则,发现了不确定马尔科夫跳变随机系统的滑模可达性规律。
基于新型L-K泛函和微分不等式,建立了随机马尔科夫跳变不确定反应扩散CG型神经网络的时滞依赖的鲁棒均方指数稳定性准则。
针对中立型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滑模切换面设计难题,构建反馈矩阵保证每个状态观测器与系统不同模式关联,设计了不确定中立型马尔科夫跳变随机系统的非脆弱H∞滑模观测器和转移速率不确知马尔科夫跳变时滞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这两类随机系统的滑模可达性问题。
3.提出了非线性切换不确定系统的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了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新准则,构造了状态依赖多胞型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
基于多模态自适应律和最大公共自适应参数,设计了两种非线性切换不确定系统的多模态自适应控制器。
一、项目名称: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意见花生对保障国家油脂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旱、涝、酸化、盐碱等非生物逆境和传统穴播2粒或多粒种植引起的生物逆境,成为制约花生单产突破的瓶颈。
历经18年攻关研究,在抗逆栽培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 阐明了活性氧伤害是非生物逆境胁迫共性机理,揭示了钙信号途径调控抗逆性和荚果发育的分子机制,创建了钙肥调控技术。
探明通过钙调素途径调控叶黄素循环等光保护机制,降低过剩能量积累和丙二醛含量。
发现钙调素与多胺合成途径互作调控花生抗逆的分子机制,钙离子信号途径和激素途径共同调控荚果发育。
创建了钙肥调控技术,饱果率提高16.5%,研发出专用肥3种。
2.探明了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创立了单粒精播技术。
单粒精播减少株间竞争,基部10cm内节数增加2.1个,光合酶活性显著提高,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根系活力提高促进营养元素吸收运转。
群体质量优化,群体光合速率提高17.0%,亩总果数增加1.66万个,经济系数提高8.3%。
创建了单粒精播技术,研发出种衣剂3种、单粒精播播种机2套。
3.创建了覆膜“W”栽培和“三防三促”精准调控技术。
创建了“W”栽培技术,产量提高15.0%。
研发出“W”栽培播种机。
将传统第13节间化控提早到第11节间,防止徒长倒伏,促进光合产物运转。
创建了“三防三促”技术。
4. 以单粒精播为核心技术,建立了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创建了旱地、渍涝地、酸性土、盐碱地和单粒精播超高产五项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全程精准栽培。
高产攻关旱地亩产611.3kg、渍涝地426.7kg、酸性土675.5kg、盐碱地548.6kg,节种20%左右,单粒精播超高产创实收亩产782.6kg的世界纪录。
授权专利42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国际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32件,论文161篇,著作3部,电教片1部,行业/地方标准11项,肥料正式登记证3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申报公示一、项目名称:油田开采用生物制剂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二、申报奖种:申报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完成单位:1.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3. 南京工业大学四、完成人:宋永亭董学前汪卫东李霜钱钦曹嫣镔刘涛刘建军林军章张永刚曹功泽冯云六、项目简介:本项目利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开发了系列低成本、绿色环保型油田开采用生物制剂,结合油藏开发理论研究形成了以生物制剂为核心的采油应用体系,解决了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稠油井高效开发等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技术成果及创新点:1、建立了聚联乙炔囊泡(PDA)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探针高通量筛选方法,千株菌筛选周期缩短95%,并结合等离子诱变技术筛选得到25 株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工业化菌株;通过多糖菌落复合诱变—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16 株高产生物多糖工业化菌株。
生物多糖韦兰胶产量达到27.8g/L、硬葡聚糖32.1g/L;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产量达到4.0g/L、鼠李糖脂55.0g/L、槐糖脂380.0g/L。
2、建立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双阶段连续发酵工艺,与单批次发酵工艺相比,发酵时间缩短2/3,成本降低70%以上;开发了高粘物料发酵专用配套设备,实现了生物多糖高效工业化规模生产,生物多糖发酵产率提高了40%以上,平均产量提高40%;以廉价底料替代主要生产原料优化了发酵配方,降低了生物制剂生产成本60%,实现年产万吨级的生物制剂发酵生产规模。
3、构建了以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多糖主体的兼具超低界面张力和高粘特性的复合驱油体系,耐温达到90℃,耐矿化度100000mg/L,物模提高水驱驱油效率27%;形成的槐糖脂原油乳化降粘体系,原油乳化降粘率达到95%以上,解决了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瓶颈问题;拓展了生物多糖在内源微生物采油中应用,实现了油藏深部微生物的高效激活。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的通知鲁科字〔2018〕128号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18年11月30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部署要求,规范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奖字〔2017〕43号)和《山东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鲁科字〔2018〕12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专家学者、组织机构和相关部门(以下统称提名者)提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活动。
第三条省科技厅委托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提名相关组织工作。
第二章提名资格第四条以下专家学者(以下称专家)可直接提名。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称院士);(三)近十年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第一完成人;(四)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奖者;(五)近五年以来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六)为山东省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科技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专家。
第五条以下组织机构(以下称机构)可推荐提名。
(一)近五年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企业、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省级行业协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农业技术创新中心;(三)符合科技部和山东省有关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相关要求的社会科技奖励设奖者或承办机构,所设科技奖励已连续开展3个周期(含)以上奖励活动,近五年没有违法违规记录和不良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