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一、项目名称
- 格式:pdf
- 大小:514.29 KB
- 文档页数:11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典型气候区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应用二、项目简介本项目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典型气候区实际情况,本着“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并进”、“绿色建筑全寿命期闭环管理”、“单体绿色建筑向区域化发展”的目标,研究了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技术指标体系及高质量区域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评价、改造提升各个环节出发,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整套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主要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基于典型气候区及区域特点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发明了水泥土复合桩等典型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了绿色施工管理与评价技术,构建了覆盖管理、施工、评价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2、创新了绿色建筑运行及维护关键技术。
首次构建了绿色建筑综合效能调适体系,研究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绿色运行调试方法和技术体系,实现了同运行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技术方法;提出了调试阶段和流程,建立了机电系统调适体系,提出低成本/无成本绿色运行维护管理技术,创新了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
3、创新了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数据监测和评估技术。
研发了采用ARM9芯片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基于.NET平台研发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测软件。
4、首创了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关键技术体系。
创新了适宜典型气候区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的关键技术指标体系,在全国首次创建了建筑全寿命期各环节技术标准,编制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涵盖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改造提升、性能评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5、创新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区域化发展关键技术指标体系。
通过定性研究影响生态城区(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重要因子,横向对比分析国内外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镇)建设技术指标,结合定量的计算,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创建了适合典型气候区绿色生态城区(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指标体系和建设实施验收指标体系。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1•【字号】鲁政发[2012]44号•【施行日期】2012.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鲁政发〔2012〕4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省政府决定:授予程林教授、赵振东研究员2人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激素调节”1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新型激光束和激光器件及其波前检测和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等7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中国边缘海沉积矿物学的研究”等6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海洋生物蛋白资源制备系列功能寡肽和功能蛋白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稀土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系统稳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7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开放空间高含硫天然气管线泄漏激光在线监测系统”等4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等38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苹果采后增值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69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家庭媒体中心的研究与产业化”等265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法国费尔南德·彭斯博士、美国邢明照教授2名外国专家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再创新业绩。
全省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获奖科技人员学习,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意义二、提名单位: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三、申报奖种及级别: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项目简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肠道急症,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病死率。
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NEC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于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调控上皮发育,是指导先天性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
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已经应用到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我们团队就肠道微生态与NEC感染展开研究,系统阐述益生菌制剂在NEC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选取NEC患者临床病例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与NEC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研究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现败血症、腹膜炎等细菌感染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喂养是影响NEC 预后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我们对比了临床NEC患儿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也证实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从理论上验证了益生菌喂养可以改善NEC预后。
基于N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且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我们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经口灌胃小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且肺炎克雷伯菌可以进一步从肠道易位到肝脏引起肝脓肿感染。
因此,我们团队从临床病例NEC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以及临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NEC患儿临床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1. 第一完成单位: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保定市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河北省重点发展专科。
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损伤理论、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二、申报奖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主要完成人:韦金城、王林、马士杰、余四新、韩文扬、付建村、孙强、任瑞波、程钰、胡宗文、赵海生、胡家波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及曾获奖励情况:1、韦金城:高级工程师,参与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提出并验证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行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疲劳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完善和发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形成了专用设计方法,提出并验证了集排水、抗裂于一体,可快速施工、无需养护的耐久性路面维修结构;提出了兼顾强度、建设缩裂、减少离析和增强抗疲劳性能的骨架密实型水泥或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材料双层连续摊铺,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10-J-223-2-02-R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第6位;“永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JB2009-1-12-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第6位。
2、王林:研究员,项目总负责,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提出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完善和发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黄河中下游粉土工程特性与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二、推荐单位意见:黄河冲淤积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4%,该项目面向黄河中下游道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共性问题,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大规模的工程应用,构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特征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打破了目前相关研究碎片化、关键科学问题未突破的现状,为黄泛区路基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地基工后变形控制和路基填筑和长期性能维护8项技术,研发了全寿命周期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全方位安全监测、诊断与预警系统。
形成了一整套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攻克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的技术难题,成果应用于荣乌高速、青银高速等26条新建和拓宽高速公路工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5091.9万元。
对照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件,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荐该项目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所属领域为交通运输工程。
黄河中下游的频繁泛滥形成了广袤的黄河冲淤积平原,仅在山东就占国土面积的34%。
在该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面临优质填料匮乏和生态脆弱两大挑战。
作为不良的筑路材料,黄河冲淤积粉土毛细作用和冻敏性强烈,水稳定性、抗冲刷性以及动稳定性差。
传统的路基修建技术使得路基的长期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持续的“桥头跳车”和反复的路基翻浆和边坡滑塌等工程恶疴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运营和快速畅通。
本项目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以适应黄河冲积平原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地质地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该地区粉土路基长期使用性能为目标,在多项国家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形成了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自主研发的现场交通荷载模拟装置,揭示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黄河冲淤积粉土物性变异规律和液化翻浆机制,提出了交通荷载引起的长期累积沉降现场预测方法,建立了冻融循环引起的动强度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大型模型试验揭示了粉土路基毛细上升引起的路基土强度衰变规律,以及粉土路基边坡冲刷淘蚀机制。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低温真空浓缩干燥系统及成套装备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本项目提出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及其配套的废蒸汽回收利用专用系列辅助装备技术,实现了对废蒸汽几近全部的回收利用;而且通过对废蒸汽的回收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不但为相关生产企业节约了能源,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预计蒸汽节能效果65%以上,废蒸汽残余量小于1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生产人工减少50%以上,达到极其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公司根据本项目已在山东威海、日照、青岛等地升级改造23条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实现产值157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6700多万元。
同时,于201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组第七名,有效解决利用蒸汽生产企业的高耗能及高排放问题。
本项目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完成单位:荣成惠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四、项目简介1、所属科学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2、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加工面临能源消耗大、原料新鲜度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鱼类多维度精深加工、贝类连续化加工与全效利用、海藻活性产品开发、特色资源加工与生物提取等的新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成套装备的研制。
显然,这些问题是现有的MVR蒸发器之类的产品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对生产工艺、关键设备、辅助设备等,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物性特点和成品要求,做深入的、创新性的攻关研究和研制。
3、项目创新点:1)研究提出基于动态优化补热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浓缩蒸发生产工艺,压缩浓缩蒸发系统产生的二次废蒸汽,实现对接近全部二次废蒸汽的循环利用,对生蒸汽需求量降低到50%以下,减少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减少冷却水的用量和废气处理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3月编制说明为做好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旨在帮助提名单位(专家)和被提名人、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了解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书、提名书附件材料格式和提名报送要求。
请提名单位(专家)和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在提名和填报过程中,认真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本手册及其他关于奖励提名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提名和报送工作。
提名书格式以山东省科技奖励系统中发布的版本为准。
如在使用过程中对本手册的内容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九年三月目录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 - 1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 ......................... - 2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 - 16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 - 38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 - 59 -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 .................... - 83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 - 96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类)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98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技术标准创新类)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100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事一议”项目说明............ - 102 -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基本条件............. - 104 -提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要求 ................. - 106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 107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应用证明(样表).............. - 110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样表) ....................... - 111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样表) ................. - 112 -党组织同意函(格式) ............................. - 113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三、工作简历四、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五、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发表情况六、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情况七、被提名人曾获奖励情况九、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十、主要附件目录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引文或专著3.知识产权证明4.重要获奖证书5.其他证明十一、主要附件《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填写说明《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是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名通知和提名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损伤精确诊断与耐久保持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提名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
项目针对公路沥青路面损伤诊断与维护技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展沥青路面裂纹形成及裂纹扩展行为研究,预估路面结构两阶段疲劳寿命,并从路面损伤诊断和绿色改造和路面结构性能保持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采用三维雷达检测路面结构损伤状态的“共中点法(CMP法)”,开发了相应的三维雷达数据自动处理软件,实现了道路病害的自动分类、诊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评价可靠性。
(2)根据我国近20条高速公路历年的FWD检测数据、养护历史数据以及交通轴载和道路建设资料,建立了半刚性基层各结构层承载力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提出了分层弯沉盆确定老路面结构层模量参数的方法,提高了路面结构层参数反算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理论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的检验结果,用大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不同弯沉盆参数评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的有效性。
(3)提出了基于累积弯沉总和法的路面结构损伤程度相似段落划分方法,为路面结构维修分段设计提供了依据。
提出了既有道路轴载谱快速测试和标定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为路面结构加铺设计分析提供了交通参数。
(4)提出了基于排水抗裂功能沥青混合料和冷再生混合料的路面绿色改造关键技术,明确了重载作用下相应改造路面结构典型组合,提出了相应功能材料设计和施工方法,提出了保持路面结构长期性能的加铺时机和技术。
三、项目简介:众所周知,路面设计之目的在于通过路面结构合理组合、路面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和路面排水设计等确保路面在寿命周期内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使用性能,以满足交通需求。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一、项目名称金银花提质增效、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书等相关资料,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
该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2011BAI06B01)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ZX09401-302-5-12)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对金银花种质收集、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农药化肥合理使用、采收加工、质量标准提升、综合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突破了限制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规范化种植,稳定和提高了金银花药材产量与质量,经产业化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收益,增加了就业岗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山东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候选人张永清教授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是省内中药资源与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经多年努力,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团队成员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是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经审查,该项目内容严谨,数据真实,资料可靠。
成果关键技术创新突出,对于促进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项目申请人员均为本项目两项课题的研究人员,其排序无异议。
同意推荐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中药质量是关系中医药事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金银花属常用大宗中药材,山东是其主要道地产区,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由于生产中良种缺乏、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药材有效性与安全性难以保证,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
本项目以提质增效为目的,重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保证产出的药材优质高值。
(一)主要技术内容1、收集保存种质,建立基因库,发明金银花品种选育和促进种子萌发新方法,选育优良品种,建立种苗质量标准与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推广种植新品种。
2、发明新型肥料和农药,建立金银花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控制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3、探明金银花药材产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期;优化产地干燥加工工艺,发明金银花贮藏新方法与采收机械;研制、改进干燥、包装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4、建立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实现标准物质批量制备;探究道地性成因,开展药材等级规格研究,提升现有药材质量标准。
5、系统分离鉴定茎、叶及果实化学成分,并进行相关药理研究,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和完善产业链。
6、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中药材GAP认证,实现优质高值目标。
(二)知识产权情况获国家发明专利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植物新品种权2项,国家标准1项,省级标准1项,发表论文108篇,其中SCI论文12篇,出版著作5部,4处金银花基地通过中药材GAP认证。
(三)主要技术指标1、系统收集种质404份,建立了国内外最大的金银花基因库;选育中草药新品种6个,其中2个获新品种证书,填补国内外空白;发明品种选育、促进种子萌发新方法,建立了种苗质量标准与良种繁育技术规程,良种推广面积3000亩。
2、发明新型肥料和农药,制定肥料施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药材产量提高10%以上,农残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3、发明2种金银花采收机,采花效率提高了5倍,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改进、研制了烘干机、包装机,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发明金银花贮藏新方法,为推广应用鲜品创造了条件。
4、发明了活性物质制备方法,实现了标准物质批量制备;制定了金银花药材等级规格,提升了药材质量标准。
5、从茎叶、果实等器官分离鉴定成分74种,发现2种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研究,研制新产品6种,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四)应用推广情况累积推广种植62万亩,总产值37.2亿元。
近三年,5家企业推广应用结果显示,累计新增销售额101326.75万元,新增利润8913.12万元,新增税收2419.29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四、客观评价该成果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课题(2011BAI06B01)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2010ZX09401-302-5-12)成果的汇总,围绕山东代表性道地药材金银花的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提升、综合开发利用、新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药材产量与质量,也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达到了优质高值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国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国际著名传统药物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肖培根教授认为,“栽培药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然有可能‘中医亡于中药’”,该项目“发明了良种选育、促进种子萌发、贮藏保鲜、活性物质制备等新方法,创新研制了新型肥料、新型农药及采收机,提升了药材质量标准,获批中草药新品种2个、国家标准物质1个、省级标准1个,研制综合开发利用新产品6种,攻克了一系列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药材有效性、安全性及生产收益,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不仅创新性强,而且在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鉴于该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及其在推动中药产业及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意推荐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认为,“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是决定中医药事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突破了金银花优良品种选育,化肥农药合理使用,采收、加工、包装机械研制,质量标准提升,综合开发利用等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稳定、提高了药材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通过成果推广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有4处金银花基地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后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鉴于上述成果在中药材生产标准化和中药产业发展方面所发挥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意推荐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君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秦民坚教授等组成的鉴定专家委员会,对“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2011BAI06B01)课题的鉴定意见为:“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限制金银花产量提高、质量稳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对推动金银花产业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ZX09401-302-5-12)课题的鉴定意见为:“该项目以高速逆流色谱为核心技术,与超临界萃取、柱层析、膜分离等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相结合,开展制备、纯化工艺研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分离与制备技术系统”,“有效解决了中药与天然药物高纯度活性物质制备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省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药材质量与产量难以保证,要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实非易事。
为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我们多次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培训次数达到12000余人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赞赏。
同时,我们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以企业为龙头,通过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拉动金银花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项目进行期间,共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6处,其中4处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认证面积3万余亩。
除企业基地外,还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种植,累计种植面积62万亩。
项目成果推广,提高了药材产量、稳定了药材质量,起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帮助中药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近三年,仅在山东天华制药有限公司、临沂利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平邑方圆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鲁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保利药业有限公司5家单位推广应用,就累计新增销售额101326.75万元,新增利润8913.12万元,新增税收2419.29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山东省中药产业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五、推广应用情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就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金银花生产实际,根据取得的研究结果制定各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和药材、种苗质量标准,支撑企业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6处,其中4处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认证面积3万余亩,占全国认证面积的90%以上。
基地认证后,规范了各项生产操作,药材产量、质量明显提高,拓宽了市场,药材出售价格也有明显提升,亩增效益600元以上,认证基地金银花药材总产值达到2.4亿元。
同时由于肥料、农药、采收机、标准品等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
金银花生产优质高值目标的实现,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共计带动周边农民累计种植面积62万余亩。
近三年,仅在山东天华制药有限公司、临沂利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平邑方圆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鲁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保利药业有限公司5家单位推广应用,就累计新增销售额101326.75万元,新增利润8913.12万元,新增税收2419.29万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张永清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药学院常务副院长。
为两项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设计与实施。
在主要科技创新第1,2,3,4,5,6项中均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开展了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研究;研究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建设了规范化种植基地,实现了中药材GAP认证;参与了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探究了道地性成因,提升了药材质量标准;开展了开发利用研究,研制了新产品,完善了药材产业链;获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中草药新品种2个,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并通过GAP认证4处,发表论文76篇,出版著作5部。
第二完成人:李佳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系副主任。
为两项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在创新1,2,5,6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收集了金银花种质资源,制定了金银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及种子种苗质量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参与金银花良种选育;制定了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发明了有机肥;参与建设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并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批金银花新品种2个,发表论文23篇。
第三完成人:张芳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2011BAI06B01)课题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ZX09401-302-5-12)课题,在主要科技创新第1、3、5、6项中做出了贡献:收集了金银花种质资源,选育了优良品种;研究了采收、加工技术,制定了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参与了GAP基地建设;探讨了金银花道地性,比较了不同产区金银花药材质量差异;参与了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批金银花新品种2个,发表论文17篇。